第176章 屯田

第176章 屯田

张豺的溃败必比李跃预料的还要快。

也不知这厮怎么想的,居然跑去主动迎接石遵大军……

石遵起兵的口号就是清君侧,对象正是张豺本人,他这么主动,石遵自然却之不恭,顺理成章的将张豺斩于集市,也顺手夷灭三族。

太后刘氏一道诏令,任命石遵为丞相,兼领大司马、大都督、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持黄钺、加九锡,增封十郡。

没过几天,石遵编在群臣的拥护下,于太武前殿即皇帝位,封石世为谯王,废刘氏为太妃。

石遵即位后,立即大赦天下,重新启用李农,官复原职,不追究其战败之责。

义阳王石鉴为侍中、太傅。沛王石冲为太保。乐平王石苞为大司马。汝阴王石琨为大将军。

不过石遵无子,立燕王石斌之子石衍为皇太子,曾经支持石斌的“国人”,龙腾中郎全都对石遵死心塌地。

似乎是为了弥补石闵,加封其为武兴郡公,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辅佐朝政。

种种举措,邺城朝堂迅速稳定下来。

李跃将斥候营洒遍东西南北,时刻关注着天下形势。

黑云山居天下之中,到处都是敌人,只能步步为营。

荥阳周边全是狠角色,难以发展,李跃遂将人口陆续迁徙至陈留,治下无论军民,全都投入生产之中,补种夏粮,打猎、捕鱼、采集,忙的不亦乐乎。

石虎设置在荥阳之东的猎场,几乎成了黑云军的辖地。

加上南面洧水的虎踞川,一南一北两个牧场,饲养了大量的牛马驴骡羊鹿等牲畜。

陈留优越的地理位置、肥沃的土地,自然而然的成为黑云军的治所。

而黑云山则成为后备基地,作练兵狩猎之所,由曹堪驻守。

轩辕山也没以前那么重要,李跃力排众议,让亲卫什长杨略领五百黑云军驻守,崔瑾则调回李跃身边。

当然,陈留也有自身的问题,除了几条河流,无险可收,但现在黑云军饥不择食,有这么一块地盘总比没有好。

况且陈留周边水土肥沃,利于耕种,能承载相当多的人口。

治下二十九县,暂时维持不变,有战略价值和防守需要的城池如缑氏、京县、封丘、襄邑、定陶、单父、成阳等各驻守一员黑云将五百黑云军。

战时,可以就近征召附近的南军。

移镇陈留之后,李跃的第一道政令便是开垦令。

周牵在田间地头耕种过,有过详细的总结,有耕牛和铁犁,一名壮丁一天最多耕种十亩,也有一种长形大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二人挽耧,也就是二牛六人,一天也才二十五亩。

而很多家户别说耕牛,连铁犁都没有。

全靠双手和耒耜刨地,好一点的套上铁质刃口,差一些的以石、陶制成,效率可想而知。

“兵器先别打了,赶紧打造一批农具,军中的驴骡可以租借给百姓。”李跃翻看了各地送上来的公文。

主要问题不是缺田地,而是缺人。

如今的黑云山治下十六万五千人口,三万六千七百户,放在后世,也就一小县的规模。

每户差不多耕种二十亩,也就是三十万亩田,陈留随便一个县绰绰有余。

东汉和帝全国兴元年间,全国有田七亿三千万亩,差不多每个县平均七十万亩(《后汉书·郡国志》)。

中原虽是百战之地,但土地还算肥沃,耕田大于平均水平。

“官八民二,赋税太重,民生疾苦,当稍作减免之,以吸引各地流民,快速壮大。”崔瑾第一条谏言就冲着田地来。 官八民二是从西晋过度而来的,燕国、凉州都是按此标准征收。

石勒当初恢复魏武初年时的赋税,但石虎即位之后,赋税体系基本废除,羯赵想怎么收就怎么收,想什么时候收就什么时候收。

交不上来,大辟极刑伺候。

“定多少合适?”李跃将问题推了回去。

当初定官八民二,一来是跟国际接轨,二来,需要快速积攒实力。

不过有利就有弊,赋税太高,百姓耕种垦荒的积极性就受到了影响。

崔瑾有备而来,掏出一张左伯纸,瞄了两眼,“不如恢复魏武屯田初制,民屯每五十人为一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不隶郡县,官府提供耕牛铁犁,赋税官六民四,有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客不得随便离开屯田,军屯以南军为主,六十人为一营,且戍且屯,黑云军则免赋。”

两汉十税一、十五税一,汉文帝时期,甚至有过几年全国免赋。

到了曹魏变成六四分成,而曹魏后期,士族豪强林立,奢侈之风大起,赋税一度高达官八民二,不仅如此,还有承受繁重的徭役。

这也是魏晋时期起义一直没断过的原因。

永嘉之乱后,天下大乱,官八民二也没有了,各地军头们予取予夺,没有粮食就吃人……

周牵道:“屯田制弊病太多,非长久之计,只适用于眼下。”

李跃思索了一阵,魏武帝曹操就是从陈留崛起的,摸着他过河颇有可取之处。

而曹操最初的态势跟现在的自己差不多,也是饿的眼珠子发绿,还吃过陈昱的“粮肉”……

而开始许昌屯田后,又于州郡列置田官,当年便收了千万石粮食。

流民们手上什么都没有,李跃提供耕牛、铁犁、田地,收六成赋税,还算合理。

“屯田制可行,但只有民屯,没有军屯,南军、黑云军一样必须赋税,公三私七!”李跃可不想造就一批免赋的特权阶级。

士卒完全免赋,到时候就会有很多百姓将田地挂靠在他们名义下,导致官府赋税不断减少。

百姓想要获得私田,只能通过战场杀敌来实现,也就是军功授田。

拿到私田后,田赋三七分。

等于变相的鼓励百姓征战,将他们的利益与黑云山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石虎一死,按照历史的惯性,马上就进入大乱战的年代,中原百战之地,战火纷飞,没时间弄军屯。

“将军所言甚是。”二人拱手,也没多问。

以他们的才智,自然能想清楚其中的细节。

旋即,一封封政令从陈留城飞向各县。

官六民四,官府还提供耕牛、铁犁,在这时代算是难得的善政了。

治下百姓欢呼雀跃。

不过要具体推行下去,还要看各地的县令。

这也算是一次尝试,看这些人是不是真的臣服于自己。

(本章完)

第17章 心思第165章 捉生第436章 迎战(二)第40章 气势第340章 诡计第141章 夷狄第91章 乱第173章 许诺538.第536章 敲打747.第745章 建康673.第671章 将伐504.第502章 弃子第260章 粮食第359章 谶言546.第544章 册封第239章 祭天746.第744章 乱军第305章 两虎第176章 屯田704.第702章 指路736.第734章 家族第98章 耕第317章 北伐第434章 出兵523.第521章 威逼478.第476章 雄杰641.第639章 联姻630.第628章 出第55章 败530.第528章 放归644.第642章 王佐第81章 战第149章 迎接第421章 阋墙705.第703章 识时务第189章 生擒第1章 序章第62章 京县第287章 枋头第366章 刺杀第280章 追杀598.第596章 斩将第268章 投归第445章 横跳第107章 虎毒755.第753章 文采533.第531章 用兵第237章 西进623.第621章 迁729.第727章 君臣第409章 离间第398章 残暴第774章 交易533.第531章 用兵754.第752章 敌来第70章 逃682.第680章 动向第61章 自力第31章 挑衅669.第667章 打压第49章 捷第211章 双喜第64章 兵变第117章 狂妄第277章 四胜524.第522章 偏安604.第602章 翻船第325章 鸡肋654.第652章 封赏733.第731章 进第202章 吞狼621.第619章 乞活第129章 围猎523.第521章 威逼第158章 扩军489.第487章 耗第387章 白波谷462.第461章 内乱第269章 南北第182章 立场644.第642章 王佐第46章 重兵第393章 拒战第57章 治766.第764章 风第218章 黎阳第58章 乞活第62章 京县第219章 魂魄729.第727章 君臣615.第613章 崩塌第57章 治第77章 身世第416章 风起669.第667章 打压第320章 连环马第92章 来使第422章 疲国第32章 立威709.第707章 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