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海城火海(一)

俄国巴库师团行进在半路上的大部分,两个步兵旅的全部,一个师团部,全部被包围歼灭,三个骑兵团也损失三分之一以上。残余的骑兵团在溃退的路上又被追歼了两个连队,其余全部败逃到了海城。

中俄两国在海城北三里处的大会战,因为反复垃锯在六个村子的地域范围,一直被俄国军事系统称之为六村子战役,而中国人则说是海城北战役,或者说八一锄头战役。

此战进一步摧毁了俄军辽宁的军事存在,俄军一万多人的步兵全部损失,所有的旅团级别以上的军官都战死。几乎没有逃亡的步兵,骑兵损失一千多人。总算下来被歼灭一万两千多人。所有步兵携带的武器弹药,随身物品,其他军用物资等等,都被中国军队缴获。

中国军队的损失也不小,其中,中央主力支队牺牲一千七百多人,受伤八百二多人,总计达到两千五百六人,占整个部队总数的三分之一。右翼支队参加战斗晚一些,损失小得多,牺牲八百多人,受伤三百多人。左翼的部队来得更晚,只有寥寥三多人的伤亡,几乎可以不计。

战斗的结局是和确定的,俄军的火力要弱得多,如果不是他们的官兵英勇善战,骑兵部队的强大机动能力,早就失败了。

现在,汇集到了作战地点的中国新军部队,有中央支队的四千八百人,右翼支队的七千多一点儿,左翼支队的一千五百人,总数能够达到,一万三千多。

前方的左翼支队正在海城附近激战,栗云龙也来不及完全地整理善后,赶紧调动部队,继续战斗。

两千余人的部队和所有的伤员都停留下来,救死扶伤,主要针对自己的官兵,同时,收集俄军散落的武器弹药,还要派出人到附近的农村中去征集动员群众来帮助。最后的任务是,押解受伤的俄国战俘,鉴别和掩埋尸体。

一千多骑兵追击敌人的骑兵,现在,能够汇集在栗云龙明显的部队有一万稍弱一些的人数了。测试文字水印9。他将这些部队仍然按照原来的主要编制,略微调整,中央支队的近五千人,右翼支队的五千多人,迅速追随着骑兵的脚步,去增援左翼支队。

苦战几个小时,士兵的体力都达到了极限,所以栗云龙被迫让士兵休息了二分钟,主要是缓和下力气,收集些水。

中国军队原来携带水的方式非常落后,不少是羊尿泡子,也就是羊的膀胱,也有不少是葫芦。带在身上非常不方便,后来,在和俄军作战时,才发现俄国人已经开始使用扁铁壶,大量的缴获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军队的给水装备。

士兵们急忙到附近的村子里取水,可是,看到一地的中国村民的尸体,他们又实在无法忍耐,而且,井水也给俄军破坏。

总之,在经历了一番艰难曲折以后,耽误了至少三分钟,中国军队才有能力继续前进。测试文字水印5。

左翼支队和海城出来的俄军激战,因为抽调了一千多名骑兵,使左翼支队的实力大为削弱,不过,俄军驻扎在海城的总兵力不过一个步兵旅团,而且还是最弱的一个,虽然他们拥有不少的大炮,却没有派上用场,担心主力部队的海城俄军勇猛地向前突击,四千人的部队和六千人的中国军队打得难分难解。俄军的优势是正规军,经过了严格训练,单兵战斗素质高,指挥的协调性强,但是,中国左翼支队的火力强,士气高,官兵更加勇敢。又基本上处于防御态势,凶猛的火力给俄军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战斗的结果虽然是僵持,可是,双方的损失却极为悬殊。

俄军步兵看看冲击无果,只好撤退。当中国新军的其他两路人马赶到时,左翼支队已经将敌人驱赶回了城里。俄军将城门紧闭,占据城墙,构筑了坚固的工事,进行防御。测试文字水印7。

不久,从两翼追击俄军逃窜骑兵的中国骑兵部队也赶回了这里。他们报告说,敌人骑兵绕路从海城的南门逃进了城里。

栗云龙的战略思想是,进攻进攻再进攻,直到将敌人部队气势压倒,意志彻底摧毁。所以,紧急进攻才是连贯性的思路,因此,他立刻命令左翼部队向城池逼近,准备攻城。

其他部队摆开阵势,从东西两门的位置同时进攻。

现在,俄军在城中有了四千多人的步兵旅,近四千人的骑兵团,势力还是不可小觑,单纯地看人数,俄军九千余,中国军队各路支队总数一万七。还不到俄军的两倍,所以,栗云龙尽管命令进攻,也没有对进攻抱有太大的希望,只是寄希望于俄军的意志崩溃,向南溃退,那是,就是典型的收割战了。

战斗的结果证明了俄军的王牌师团的实力,他们果断地坚守,数门大炮开始咆哮,中国新军进攻部队遭到了严重地杀伤,所以,栗云龙马上下令停止进攻。测试文字水印5。

这时,已经是下午,士兵们又累又饿,战斗力急剧地下降,栗云龙完全停止了进攻,同时下令,除了替换休息以外,立即就地组织,开挖战壕。形成严密的战壕网络,封锁海城的东西北三门,威逼俄军向南逃窜。目的是使俄军溃逃,进行追捕大家,实现胜利的最大化,或者将敌人逼走,在海城进行部队的休整。

部队非常疲劳,执行任务不是特别好,干馍就凉水,士兵却吃得非常开心,很多人倒在地上就睡得一塌糊涂,再也不想起来。

本来,部队所在地逼近城池,可是,在俄军炮火的一再威胁之下,才被迫向后退却。离城里。

在军官的严厉命令下,三个支队轮番休息,开挖战壕,费了很大力气,终于修筑了足以抵挡敌人骑兵突击的森严壁垒。做到了攻防两便。测试文字水印1。

最后一轮攻城作战,被栗云龙引以为耻,因为白白地损失了四百多名士兵,而一无所获,简直就是自杀行动。看着望远镜视界里遍地的中国官兵尸体,以及还在抽*动着的中国伤兵,他咬牙切齿,咒骂自己还是太大意了。

新的决策确定下来,既然俄军顽抗,又有高深的城池保障,炮兵的火力还很强,那么,就暂缓攻击,派人迅速征调鞍山城里所缴获的俄军大炮群了。

留在鞍山城附近的满清官军独立旅被通知迅速征调附近的民工,将大炮全部运输到海城前线。栗云龙还要求在后方辽阳,灯塔,新民屯等地的新组建的民兵部队迅速南下增援。

接到了消息以后,政委赵阳刚紧急派人出发,去完成这一任务。

栗云龙派出游骑兵向海城的南面远远深入,进行侦察。去窥探大石桥出发的俄军车里雅宾斯克师团的动向。测试文字水印4。同时,也在提防海城敌军的骑兵部队,警惕他们从南门出击,反击骚扰我军的其他三门的包围部队。

中国军队还派出人手,到附近的村庄和县城去调集人手,动员群众。联系群众武装。让他们赶来支持前线的作战。

可以说,在海城外围的中国军团,连最基本的物资保障都做不到,每名士兵的粮食就是三天供应量的炒熟的干粮,水是纯自然的凉水,生活分艰苦。

等这一切都安顿好,天色已经暗淡下来。

半夜时分,令中俄两国军队都分不安的是,在海城的周围,漆黑一团的野地里,出现了许多野火,他们都号不清出是什么东西,只见那些野火沸沸扬扬,从四面八方向这里聚集。

中国军队以为是敌人来了援军,以骑兵包抄迂回的战术将中国军队包围了,分忧虑,而海城的俄军也分恐惧,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什么。测试文字水印2。难道是中国军队的援军?那么多,持续不断,实在是太可怕了。实际上,数目远没有中俄两国军队所看见的那样多。

到后来,当那些火把逼近中国军队的战壕时,士兵紧急警戒,准备开枪,最后才惊喜地发现,他们是中国人。是中国的老百姓们,他们携带着食物来支援前线了。

白天,猛烈地炮火和枪林弹雨,使不少附近的百姓们知道了中国军队正在和俄军激战,等栗云龙派出的士兵一经过村子说明情况,大家都被激发起来,迅速地将自家的粮食挖掘出来,逃上小毛驴磨成面,或者来不及的就将东北大豆丢到锅里煮。

动员群众的工作非常成功,这主要是因为群众的爱国情绪高涨,大家都是中国人,所以,不分汉族,满族,其他少数民族,不管贫富强弱,工农士商,大多慷慨解囊,资助前线。到了夜里,他们基本上已经准备停当,就扶老携幼地护送粮食到前线,许多人还将自己家里的锅碗瓢盆等都捐献出来。测试文字水印1。供应前线将士使用。

当天半夜时分,几乎所有的中国官兵都吃饱喝足,还有不少穿上了百姓们送上的衣服。

群众的踊跃支援,也极大地刺激了官兵们的战斗热情。军民团结,增进了友谊,在以后的五天围困战中,所有新军部队的给养,完全靠着附近数里地面的中国百姓给予保障。

栗云龙及时地给官兵们进行教育,强调了新军的纪律,明确地公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虽然其中的某些说法和词汇有所改变,基本的内容是却完整的。

因为有百姓们的支持,中国官兵真切地感受到了三大注意八项纪律的意义,他们纷纷背诵传唱。就连不少的百姓也学会了。

二天的时候,许多当地绅士们要求会见中国新军的最高指挥官,因为他们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里,感到了莫大的安慰,觉得这是位真正的将军,爱护百姓的将军,是军人的最高典范啊。测试文字水印9。

那时大清的其他军官们,无不是腐败无能,平时捞钱吃空饷,战时撒腿丫子马拉松,象这样的部队,他们几百年都没见了,特别是在五六年前的甲午战争中,当日军突入我国东北的时候,数万湘淮主力军队,一触即溃,无数正规官军,作鸟兽散!而他们在战败以后,趁机分散民间,大肆烧杀抢劫,形同禽兽敌顽。。。。。。

从这一天起,辽宁海城的中国百姓就牢牢地记住着栗云龙这将军和他骁勇善战,纪律严明的军队,他们不无崇拜景仰地称之为栗家军,意同大明朝时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相提并论。

数千民团也加入了中国新军的序列,其中,几个大名鼎鼎的人物的加盟,简直让栗云龙高兴得难以置信,他是八角台的民团长,历史上著名的东北王张作霖,还有冯德麟等。虽然他们的装备很差,人员却很精干,还刚刚发动过对海城敌军的连续骚扰,有了一定的战斗经验,简直就是雪中送炭的生力军啊。

他们被编制入中国新军的序列。张作霖正式被任命为中国新军独立团团长,冯德麟也是同样级别。其他的各民团武装的领袖也都得到了安置。他们兴高采烈,信誓旦旦,要为中国新军出力流血,战斗到死!

在附近百姓的资助下,中国新军的包围部队不仅物资和人员上得到了良好的补充,就是士气上也进一步增长。他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三天下午,大石桥的俄国车里雅宾斯克师团迅速击溃了中国新军西线徐竹集团的骚扰,夺回了大石桥,并且派出大批部队分散围剿周围的中国军队和群众武装,而其主力,则在师团长别祖霍夫中将的带领下,以两个旅团步兵,一个骑兵团的重兵,北上增援海城。

别祖霍夫,是一个奇怪的名字,或者说是一个奇怪的姓氏,意义是:没有耳朵的。俄国很多姓名象日本人的一样,充满了奇怪和戏剧性。很可能是那些农奴们的祖上被领主们恩赐的。但是,时间长了,他们就冠冕堂皇,登堂入室,成为正式的姓名了。

俄军游骑兵不断从南门突击出去,向南窥探,中国骑兵队也没有刻意地阻挠。使海城敌人和南边的大石头桥敌人保持着一定的联系。这在很多军官那儿是不可理解的。

栗云龙不仅没有其他军官们的忧虑,反而分开心,吸引敌人的主力北来,聚为歼灭之,是再好不多的事情。

“谢谢将军阁下!”留守海城的巴库师团残余旅团的少将叶夫根尼感激涕零地向轻而易举就杀进城内汇合的车里雅宾斯克师团长别祖霍夫中将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三十一章 沙障第一百三二章 击溃俄军主力十四章 日舰败绩一百五七章 中国卡秋莎二百廿二章空中堡垒一九四章 成人也不宜二一百一九章 大屠杀四十九章 乱世枭雄张作霖五十五章 武士道惨案七十一章 西线有战事二十八章 釜山血海三十三章 鬼才相信呢一百三五章 釜山军威五十四章 110战役六十章 野津溃逃一百八六章 李完用的阴谋一百六九章 骇人听闻二十四章 不战屈敌二十章 基隆激战一百九四章 东京谍影一百九八章 不怕四国威胁第24章 ,偷袭敌炮二十七章 霸王硬上弓一百九零章 进取京都一百二十章 中外震动四五章 横扫千里海疆二一百一九章 大屠杀五十九章 厉兵秣马一百四二章 日军疯狂四十七章 拯救盛京将军增祺六十七章 连破三道战壕九十四章 王牌侦察战七十二章 日军登陆大连湾一百二四章 坦克再现二百十七章 披着狼皮的羊第104章 ,经典圈套三十四章 站稳脚跟二百十七章 披着狼皮的羊六十七章 连破三道战壕第93章 ,军工企业的发展四十九章 大雪满弓刀六章 糖衣炮弹之刚毅篇二一百廿九章有仇不报非君子六十八章 q潜艇计划三一章 群贤毕至一百一三章 铁臂合围第一百二八章 庆安伏击战第79章 , 伯力暴动二十五章 英国的抗议二十八章 长驱直入三十二章 胜得太无耻了四十四章 孤独的勇士五十章 海啸七十三章 特种战争一百零五章 突破黑木防线二二零零章 国际风云一百五八章 屋间久之战六十二章 东亚狂夫一百六六章 军长被俘记二第一百四一章 抗命袭击第1章 ,绝密危机三十九章 娇妻进京二十五章 严惩罪犯二百零五章 军势大炽四十二章 强攻一百一八章 参谋总长历险记一百一四章 百人斩一百九零章 进取京都四十四章 打飞机二二五章 逼台北一章 寒风吹过斯莫尔尼宫一第117章 。焦土战斗(一)六十九章 矛头再指俄国远东九十章 挺进海参崴二二十九章 我们走在大路上九十八章 大回环占领忠州四十一章 击溃秘援二百零八章 出来吧伙计一百八十章 老夫老妻一九六章 成人也不宜四三十八章 小班长的幸福九十章 轩然大波正文一八八章 攻击大坂二百零六章 未来的索罗斯三十四章 站稳脚跟二十八章三十六章 敢为情狂一百四七章 富强甲天下七十八章 外交发言人邹容二十六章 北京内外一片红一百四零章 坚守平壤三十四章 光复沈阳二十章 捣毁鸡窝二十三章 奉天密谋十二章 基隆海战二百十一章 最大的兵站三六章 缓攻一百二四章 再袭上村舰队八章 驻军一百八十章 老夫老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