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廿六章日方请和

光复满洲 二百廿六章,日方请和

东京之战,是一场奇异的战役,中队投入的军事力量非常微弱,不过是三千名杂牌军队,三百名骑兵,近二百架的飞机的两轮轰击,在一场古老方式的火攻下,日军的防线从现实到精神迅速崩溃。

撤退的日军潮流,浩浩荡荡三十余万,加上惊扰了的东京城市以东所有沿途的日本居民最终汇合成了巨大的脉动,从东京一直向东面泵去。从高空俯瞰的话,会发现,那些日本的道路,全部被这样的人们充斥了。因为撤退紧急,拖运困难,所有的日军重炮都被抛弃,还有许多的重武器,如机枪等,也丢掉了。在居民大量地进入了这团体以后,惊慌失措的情绪越来越浓郁,很多老弱病残的哭喊声,让日本军队的士气更加沮丧低落。许多官兵甚至开始咒骂,国家为什么不投降呢?

许多的日本军队已经崩溃,由开始的撤退变成了漫无边际,缺失了编制和组织的溃退,最终,随着道路的漫长,更成为溃散。许多人将军装一脱,抛弃到了路边,转眼之间就成为普通的百姓,然后,钻进了附近的田野。

天皇和政府中央机关在军队的保护下,撤退向沿海地带东南方向的千叶城,因为那里还有一些正规的军队,有一些永久性的工事设置,可以迅速地转化为战斗依据。因为距离一百里,第二天下午四时才赶到。

还有部分军队撤向了正东面,渡过数条河流,穿越了桥梁,一直向东进发,部分军队则沿着河流设置了防御线,掩护主力军通过,防范中队可能的诡诈偷袭。

第三天,天皇和日本的核心政治机构,又从千叶向东转移,大本营的许多军官都觉得,千叶距离东京太近,甚至在控制了东京以后,从那里修筑的机场出发的中国空军将能够直接威胁千叶地带,轰炸日军,这里的安全性受到了苛刻地质疑。于是,数天后,日本的最高当局,来到了东北地区的土埔,再向东到达了水户城,这里成为日本全国大本营的驻扎地,而天皇则被安排到了北部的新地区,从水户城沿着海岸线东进,先到日立,在百忙之中到磐城,估计到海岸线上容易遭到中国海军舰队的袭击,赶紧向左转,进入郡山,然后,改乘船只,顺流而下,到了福岛。负责保卫天皇的日本政要表示,一旦事情紧急,则向奥羽山脉中的山形城转进。甚至,他们计划,在迫不得已的时候,将政治机关迁移到虾夷,也就是日本的遥远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北海道。

不过,道路虽然这样确定了,却不是天皇本人的意思,在郡山城刚稳定下来,天皇就召开了紧急会议。

这是撤离东京以来的第一次会议,凡是不在前线的政府官员,陆军的军官们,稍上级别的,都被邀请与会,因此,这个会议可以说是一次扩大了的御前会议。参加者达四百人。

奇怪的会议方式,让所有的官员都非常好奇,但是,崩溃了的战局,则让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沉甸甸的,在他们的脸上,天皇读出了忧郁,绝望。

天皇更加忧郁,在他的眼前,许多熟悉的面孔就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消逝了。现在能够依靠的,是以前默默无闻的末流之辈,陌生的脸庞铁青色的僵硬表情,给会议描绘了一副悲怆的氛围。

天皇在大雨中感冒了,因为鼻塞造成的语音变化,使每一个日本官员都感到了心中一阵悸动。这就是伟大的天皇吗?

许多人忍耐不住,轻声的哭了起来。

“今天,朕不是来倾听诸位官员的作战方案的。”天皇充满了感慨,竭力作出振奋精神的姿态,还重重地在那张临时找来的,破旧的桌子上拍了一记。“也不是要听诸位主官的述职报告,”

会场里静得能听清最细微的响动。

天皇已经上了年纪,可是,面目一如既往地充满了英武和睿智的气质,上位者久了,这种气场就会产生。

在所有的官员惊奇地抬起了头,向天皇偷窥的时候,发现,天皇的脸上,一种罕见的绝决。

“朕决定,向中国新军将领请和!”

“请和?”会场上一片震撼,几乎所有的眼睛里都翻起了白色。

“对,请和!”天皇斟酌着词汇,很满意于自己的设定。“立刻派遣人员,和中国新军接触,谈判,争取和他们达成和解,以挽救日本帝国的命运。”

天皇说完之后,久久地盯着会场,扫视着人群。会场里死一般静寂。谁都知道,所谓的请和其真实本质是什么。

日本要投降了。

迥然不同的天皇态度,让许多官员颇感震惊,在东京失陷之前,天皇还信誓旦旦地坚守在城市里,要和中队血战到底,现在,仅仅几天时间,怎么会一百八十度的大拐弯呢?

其实,大家不知道,东京城就是天皇的底线,只要日本军队能够坚守住东京,则天皇决定就和中队周旋下去,这也是许多日本官员,官兵,民众的心态,岛民,富有夜郎精神,表现在民风上是骠悍刁钻,在政治上是强硬顽固。一种不到黄河不死心的顽固,一直支撑着日本的政治要人,但是,东京之战的过程实在太蹊跷,印象太深刻了。区区两支中国小部队,加上两群飞机的轰炸,就将东京搞得一塌糊涂,充分向日本人展示了,中国新军是多么强大的军队,即使不拿出他们赖以成名和看家的坦克军团,依然可以取得绝对轻松的胜利,根据各方面的统计,诚实的日本军队的战绩让天皇本人,天皇身边的军官和大臣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国新军是不可战胜的!

东京之战,日军战死者三千二百余人,战伤者四千余人,被俘或者曾经被俘又被中释放的估计有五千余人,而他们能够歼灭的中队则寥寥无几,顶多在一千五百人,其中包含击毙,击伤,以及可能的击毙和击伤。两军对战的条件是,中两部,总数三千五百人,没有飞机,坦克,重炮,朝鲜军约一千,日本新军约四百,日军是两个警备军区的得力部队,凡是参战的军队单位都算的话,有警备师团五个,坦克部队两个,飞机中队一个,重炮部队三个,正规军部队一个旅团,兵力为中国联军的十数倍。

当然,日军的失败还不止于这些,大火中的混乱,撤退的慌忙,以及中国飞机的轰炸直接和间接地打击,造成日军的损失,非常惊人。根据计算,能够逃到东面,还保持着建制的日本警备军队,只剩下了完整的十个师团,约十万人,(正规军尚好,如果加上千叶等沿海地带的精锐,还能凑集起两个旅团,一万三千人)。枪支同样只剩下了十万多一点儿,飞机被中国空军击落了二十余架,而黑夜中的撤退,飞机无法起飞,不得不放弃,这样,现在所有的日本军队,能够保有的飞机只剩下了千叶城前线的五架。损失了百分之九十。坦克部队还剩下三十辆。因为暗夜,许多坦克在溃退的日本军民面前,不得不让步,而大雨又使之寸步难行,许多坦克被放弃了。至于大炮,四百多门,没有留下十门。能够拖着十门大炮跑到了千叶城的日本炮兵部队,成为一个神奇的部队。

最初的意向,天皇以为,日本军队以坚固的工事为屏障,以四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完全可以抵抗中队的攻势,往轻松里说,能够抵抗半年是很容易的,即使日本军队最后失败,其结果也至少是,消灭中队十万人以上,然后,日本军队安全撤退。

这样的话,进攻日本的中国联军,将损失三成的兵员。

甚至,天皇有一点儿没有说明,他幻想依靠自己的威信,带领日本军队,在东京彻底地击败中队!彻底地逆转战局。天皇知道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建筑在山东半岛上的诸侯国,齐国,在五个国家的联合进攻面前,依靠区区两座城市。最后竟然恢复了国土的传奇故事。那儿是临淄。那人是田单。

天皇幻想着,自己是田单,日本就是数千年前的齐国。

可惜,这一切都随着东京战役的惨败而烟消云散了。

结论是,东京之战,日军大败,重武器装备绝大部分丧失,部队残留率为百分之二十五。

这样的结果,让许多日本军官难以忍受,天皇更是这样感到难以置信。在逃难的日子里,他最初非常焦急地想知道战斗的情况,最初的结果一出来,他根本不信,后来,当迁移到了郡山城的时候,他终于相信了。

在中队的精锐部队面前,日本的乌合之众难以有任何取胜的可能,再打下去,日本的残余军队,或者说是残余的青壮年百姓,很可能被彻底地葬送掉!

天皇的御前侍卫大臣们,也和天皇保持了同样的观点,就是铃木首相,也认为,也许,中队只需要再付出一万人的代价,其中还很可能包含大半的朝鲜军和日本新军,中国新军就可以横扫整个日本列岛,生擒天皇。如果中队稍事休整,将其精锐的坦克军团派遣过来,则日本军队将毫无抵抗能力,就是残余的最后精锐一万余人,恐怕打不掉中队十辆坦克,。就被人家啃得连渣儿都不剩下了。

“不得不冷静地看到,中队的强大,即使是英国和德国,也不是他们的对手。”铃木首相看着会场的气氛太过尴尬和压抑,主动站起来缓解:“天皇的旨意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我们必须对中国新军请和!这才是上策,尽管,我们都非常痛苦!”说着,铃木放声痛哭。

铃木的失态,没有让天皇动怒,反而让那些还坚持要血战到底的主战军官们,觉得了深深的寒意。

连天皇和首相都这样了,他们再兴风作浪又有什么意思呢?

其实,日本军队中,主战的官员已经极其稀少了,不是在战场上被击毙,或者战败自杀,就是被俘进了中国人的战俘营。失去了说话的资格。

更多的人在稍一愣神之后,也被铃木首相的痛苦感染了,会场上陆续响起了压抑的哭泣声,很多人虽然没有哭出声来,眼泪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

天皇用手捂着脸,保持着一贯的矜持,眼泪却顺着手指缝隙汹涌而出。

日本,日本,曾经的亚洲第一强国,如今却被逼迫到了灭亡的边缘。军队被歼灭了,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天皇的心里没有任何底气,不知道中国新军那帮子狠人将以何种手段来对付自己。

中国历史的知识,他后来阅读过不少,对《史记》和《资治通鉴》等还是非常熟悉,有见解的。对其他野史也知之甚多,知道中国古代君主们面对吞灭的国家君主是如何的残暴。被俘也罢,投降也好,主动地投靠也算,最后能够善终者能有几人?就连最冠冕堂皇的禅让之主,暗地里的结局都叫人难以揣测。

天皇其实早在朝鲜战场的失败`以后,就想象过各种各样的结局,可惜,他一直被军官们摆布,不能实现对华的及时联络,谈判。

日本会亡国吗?中国新军会不会杀了他?毒药?毒酒?刺刀?还是其他人们根本想象不到的阴险招数?会不会用凌迟。。。。。。

“好了好了!”天皇忽然一摆手:“铃木首相,铃木君!”

铃木在天皇的威势面前,哭泣声嘎然而止,显得相当滑稽和戏剧性,梨花带雨的他一抬头:“嗯?陛下?”

“朕决定派遣你去东京寻找中国新军,和熊本司令官一起,和中国新军的将军们谈判,”天皇尽量保持着克制,温和的话语里有刻骨铭心的严峻,“熊本将军?熊本将军?”

有人提醒天皇,熊本将军在撤退的过程中,因为人群拥挤,被践踏致死了。

“哦,可怜的熊本君!”天皇惊呼一声,迟疑了半晌,才为自己的错误叹息:“那好,朕的御前大臣前原丰满先生和你一起前去吧。”

“哈依!”铃木站起来,御前大臣前原也站起来,向着天皇深深鞠躬。也许是因为刚才跪的时间太长,心情太过激动,铃木首相在鞠躬的时候,忽然把持不住,摔倒了。

尽管很快就有人上前搀扶住了铃木,这一插曲,还是让天皇和许多的日本官员认为不祥之兆。天皇在心里就认为,可能是日照大神在警示自己,中国新军不会同意和谈的。

“如果中国新军不愿意和谈,坚持要灭我大和民族,则朕自将会统帅全民,一道英勇战斗到最后,”看了看周围,见所有的人都表示肯定和支持的眼神,天皇的心里,有了些许的温暖:“英国政府,德国政府,美国政府,绝对不会坐视我日本帝国这样的窘迫局面的,他们绝对要干涉,也许,当日本军队向我国再次进攻的时候,英国,德国,美国的联军已经在满清的辽东半岛或者京津地区登陆作战了。”

天皇鼓励的话语,让日本官员们面面相觑,谁都知道,日本现在是扶不起来的洋阿斗,英国和德国已经扶助了无数回,可是,它就是不争气,这些国家难道还没有对日本失望?要不,为什么不派遣军队来参战呢?毕竟,现在已经到了日本帝国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了。

“朕知道,诸位的心里不愿意和谈,其实,朕的心里,又何其甘心情愿?”天皇面对着无数的官员,忽然感慨万千,不由自主地倒出了苦水。这种情况,也许是他此前没有计划的。“但是,如果朕不主张和谈,则我皇国恐怕没有一个官员愿意站出来请和,现在是非常时期,帝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所以,不能不俯首思考,对敌人妥协了。朕心里万分不愿意,也极端痛苦!可是,如果不和谈的话,战争将继续下去,我日本帝国的臣民,将遭受凶残的中队,朝鲜军队,以及日本叛军的侵袭,人民将遭受屠杀,军队将遭受死伤,国土将被敌人践踏洗劫,日本民族的元气也许会被敌人彻底地破坏!那样的话,日本民族的生存都万分危险了。”天皇讲述了他和谈计划的初衷,却不能不将日本面临的危机讲述了出来。

天皇担心中队会一鼓作气地横扫日本列岛,占领全境,然后实行殖民主义化的统治,将日本控制在中队的手里,甚至被修改成中国新军的属地,那样的话,日本就彻底的沦亡了。

中国新军在九州地带的分而制之的做法,让日本的最高当局非常担忧。怀疑中国新军的野心。

“只要能够保存日本帝国的命脉,保存大和民族生存的余地,则朕的处境,不在考虑之列!”天皇痛切地辩白着内心的焦虑。

紧接着,许多的官员被要求就天皇陛下的旨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毕竟是头号国家大事,生死攸关,所以,天皇罕见的非常民主,铃木首相也极力地鼓动大家讲将自己的心思。他最担心的是,某些军队中的少壮派会反对这个意见,他毕竟是文官首相,没有军队的背景,在各将领中的威信很有限,一旦性格凶悍的下级军官受到了煽动,则他将无法控制局势。

果然,老于官场故事的铃木首相没有预料错,因为以前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大山岩等人的反复,日本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尽管遭受中队毁灭性的打击,那种潜伏在日本人心目中的顽固种子,还会生存发芽。

“天皇陛下!”一名军官站了起来,他激动地颤抖着身体,喘息着粗气。

“武宫正义少将,你难道要反对天皇陛下的旨意吗?”看见武宫那激烈的情绪,前原大臣急忙站出来,他要维护天皇的决策,为铃木首相的意图保驾护航。

前原的厉声训斥,没有阻止武宫少将,作为前日本外交人员武宫十八先生的弟弟,因为中国新军的辱日事件而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仇恨,他狠狠地瞪了前原一眼,似乎根本不把放在眼里。“不,前原大臣!”对日本政治中枢非常熟悉的武宫少将皱着小蒜头鼻子:“既然是要对中国新军请和,我们就应该准备必要的条件。如果没有条件地和中国新军谈判的话,那就是投降,这是我们,任何一名日本帝国的军人都不愿意看到,也不能够坐视的!”

“大胆!”前原愤怒地吼道:“你不过是一名小小的少将,这样严肃的国家大事,是你能够参与的吗?”

前原是天皇的亲信大臣,原本和武宫这样的小角色的距离,有天壤之别,可惜,当日本军队的精英尽皆战没以后,原来不过是街头巷尾的纨绔子弟的武宫正义,居然也挂起了将级指挥刀,这让前原感到的是耻辱。特别是在这个庄重的时刻,这家伙居然敢藐视天皇,真是大逆不道。前原是武官出身,双手一沉,已经压到了腰间,准备拔刀。

“慢!前原,让他说。”天皇的一句话,让气氛缓和了很多。

武宫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又有人站了起来,三名军官齐唰唰地站起来,朝着天皇一阵深鞠躬:“陛下,我们以为,武宫少将说的很对,既然是请和,我们就应该有条件。”

很多人点头。

铃木咬紧了牙关:“在目前情况下,我们不能抱有成见,毕竟,在局势上,我们是弱势的一方,所以,在派遣人员接触了中国新军以后,再确定我们的方略才是妥善的。”他替天皇做了挡箭牌。

在对中国新军请和的问题上,铃木是始作俑者,所以,武宫和三名将级军官的发难,表面上是针对天皇,其实就是针对他的。他认为自己进行辩护责无旁贷。

“如果我们任由中国新军的欺压而和平,则我等帝人宁肯自杀!”武宫愤愤不平地说:“鄙人以为,中国新军必须迅速退出日本帝国的领土。向日本帝国赔偿损失!”

所有的人,都将目光瞪大了。就连那三个同一战壕里的军官,都显得非常迷惘。

第109章 ,行军中占领哈尔滨十三章 中国奸商二百零章 登陆四国岛一百二九章 破获日军电码一百九六章第95章 ,东线敢死营的突击二十八章 一地鸡毛九十七章 惊险时刻五十九章 痛歼日军一百一六章 战绩辉煌五章 世界赞扬二百卅三章青森烟云三一百四七章 低空偷越十四章 诱敌二百十二章 进攻前夕八十一章 朝鲜军的战斗十二章 氓之蚩蚩二六十章 第一次满韩奉天条约二十章 日本的惶恐二十七章 霸王硬上弓二百零四章 空战松山一百一三章 铁臂合围二八章 横扫中南七十三章 觊觎一百廿一章第一空军战队一百七二章 倭军伤兵的惨嚎十四章 刚毅求救记一百二九章 破获日军电码一百一二章六十章 夜战鞍山一百四七章 富强甲天下八十四章 日本约战军使一百八二章 严重分歧第78章 , 铁道游击队一百六二章 击溃廿万日军九十章 轩然大波正文一百六一章 生擒山下大将第94章 ,春节那一天开战二百廿四章火攻八十二章 逆转形势二十六章 北京内外一片红八十二章 黄泥岗争夺战六章 我就是大师兄一百零八章 儿玉元帅的哀叹三十九章 戏弄日军坦克十七章 对朝鲜声明四十章 围攻新义州三十三章 狂热崇拜九十五章 闪击大军二百零章 登陆四国岛一百三一章 接战二十二章 悲惨的日英官兵一百二三章 咬住敌军主力十六章 波尔多的小夜曲六十五章 踩着弹坑前进五十二章 人海战术十二章 抓住了西摩尔十九章一百零五章 突破黑木防线二十五章 法国海外军团一百六十章 摧枯拉朽的左侧击九十三章 暴风雨的前奏三章 黑名单十五章 又卖了十万支步枪九十八章 大回环占领忠州十五章 日空军参战五十二章 中心突击七十二章 无法无天号的传奇一百九三章 我投降了一百八四章 失火的天堂二百二十章 新一师团覆没记一百零二章 西线的残忍手段二十五章 英国的抗议二百廿九章千里大追击四十四章 千炮轰重城一百八四章 失火的天堂第3章 , 谈判一百八八章 海兰泡雪耻六十九章 联军的混乱十八章 戴低乐的末日一百八二章 清州歼灭战一百五九章 大进军一百五六章 拉巴壳子六十二章 遣返俄军一百零八章 娜莎对不起十三章 中国奸商四三章 伏击敌舰队五十七章 俄国式凶器一百九六章 寻求外援第87章 ,明斯克火鸡(三)一百七四章 谈判伊始五十七章 俄国式凶器一百四二章 日军疯狂十八章 冰火两重天八十一章 朝鲜军的战斗第113章 齐齐哈尔一百四五章 俄军的炮火一百卅五章一只鸡造成的血案一百五一章 波澜壮阔一百九一章 蛇蝎贵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