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一章 辽阳之战(三)

“统统给我闭嘴。”

随着大山岩的厉声命令,在场的其他参谋副官等人也全闭口不语,看着大山岩。

这时大山岩对自己的副官道:“立刻命令城外的军队,全部都撤回城里来,重新整编,下令辽阳城外围留守的部队,准备战斗,另外在辽阳城里布置阵地,准备和海外华人打巷战。”

“什么?”

“司令官阁下,这太消及了吧。”

“是啊,战局还不会坏到这个地步吧。”

“就是,我们绝不能轻易的放弃城外的阵地啊。”

“够了,你们这帮蠢材懂得什么?城外的阵地是守不住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辽阳城里房屋建筑抵消海外华人的火力优势,守住辽阳,为我们大军的撤退争取时间,马上按照司令官的意思去拟定作战计划。”

听儿玉源太郎也发话了,参谋们才都不说什么,只好都来到地图前,开始制定作战计划。而大山岩看了儿玉源太郎一眼,苦笑了一声,道:“儿玉君,看来我们是真的己经落伍了。”

儿玉源太郎也点了点头,道:“是啊,从这次战争一开始,我就发现战争的模式己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以前的经验,都己经过时了,而海外华人似乎比我们更早的看到了这一点。

在旧时空里,俄日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出现了大量的新模式、新战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世里也将日俄战争称为第0次世界大战。

俄日战争在军事上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防守战术领先于进攻战术,由于机枪、坑道战术(尽管还不成熟)的大量使用,而进攻的战术理论、武器却全面的滞后,使得进攻变得十分困难,往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才能攻克敌方的阵地,由其是对敌军也修建好坚固堡垒的阵地,只能用重炮轰开堡重,而如果没有重炮,就只能是送人头;而这也造成了另一个影响,就是弹药的消耗量极大,子弹自然是不用说,大量的机枪应用,让子弹呈数十倍的增涨,而炮弹的需求量,也涨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在战前日本是依据甲午战争、普法战争、西南战争的模式进行弹药的准备,预计在一次会战中,一门火炮要发射30-50发炮弹,但在实战中,一门火炮发射的炮弹达到了250-300发。远远超出了日本战前的预计。

虽然这里面有日军对于攻坚战的准备不足,造成了炮弹的大量浪废,如在进攻旅顺的战斗中,日军一开始时使用了大量的中小口径火炮,但对俄军经营了6、7年,用大量混凝修筑的堡垒,中小口径火炮几乎毫无作用,只能白白消耗弹药。

结果在整个日俄战事期间,日军的炮弹供应一直都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经常是在一场战斗中把所有库存的炮弹都打光了,不得不像国内紧急调用后备的炮弹,有时陆军挪用海军的炮弹,有时海军挪用陆军的炮弹,等到日军攻占沈阳以后,由于3个多月没有大规模战争,因此总算是积累了一些火炮,但这个时候人民军又参战了。

虽然大山岩,儿玉源太郎都是第一次见识这种覆盖式的炮火打击战术,但两人毕竟都是身经百战的宿将,尽管大山岩自嘲已经落伍了,但两人对新武器、新战术的接受能力还是很强的。

另外两人对人民军也极为重视,因此也认定既然人民军采用这种战术,就必有可取之处,而抱着这样的思路去分析,也不难总结出一些道来。

从表面上看,人民军的这种战术对炮弹的消耗量极大,但打击的效果却无疑是极住的,就如同样是100发炮弹,如果是对军队进行打击,分10次打击的效果要好,但对防御工事之类的固定目标,则一次性打出去的破坏力要大得多。

这个道理虽然是谁都明白,但要真正做越来却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能够突破固定思维模式的人并不多,而且无论是大山岩还是儿玉源太郎,都不是这样的人。

正是建基于这样的判断,大山岩才确定辽阳外围的阵地是守不住了,而城外的防线恐怕也是靠不住的,因此只能寄希望在城内防守,和人民军打一场巷战来拖住人民军,为日军的撤退争取时间。不过这一来能够坚持多长时间,大山岩心里也没有底数了。

人民军的炮击共计持,持续了约1小时20分钟,共计打出了约3.7万发炮弹,平均每门火炮打出的炮弹数量超过了50发,虽然这样的火力投送量在旧时空里算不了什么,但在这个时代,是绝无仅有的。而日军的阵地连同阵地面的营地、仓库、炮兵阵地均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绝大多数阵地的毁坏程度都超过了7成以上,有些阵地基本全部被摧毁了。而阵地上,营地里的日军伤亡超过了半数以上,火炮的损失也高达80%。辽阳外围正面的三个阵地基本都被人民军打残了。

在人民军向日军阵地发动地面进攻时,基本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一则是在炮击中幸存下来的曰兵本己不多,而且建制也在炮击中被打乱,阵地也基本被毁,士气十分低落,当然不可能阻挡得住人民军的推进,二则是大山岩已经下令了,命阵地上幸存的士兵全都撒回到辽阳城里去,因此接到撤退命令的士兵也都撤离了阵地,而留在阵地上的,只是由于通讯设施都被破坏,没有收到司令部的命令,但人数并不多。

其实真正对人民军的推进有延缓作用的,还是炮击之后的阵地。日军本来就在阵地里挖出了不少的沟壕,而经过了炮火的打击之后,还在散发着热气的地面上弹坑密布,坑坑洼洼,凸凹不平,而且整个地面上都覆盖上层浮土,踩上去会将整个脚都陷进浮土中,而且有的沟壕的侧壁被炸塌,有的沟壕完全被浮土覆盖。尽管阵地上还未燃尽的火光可以提供一些照明,到不致于摸黑走路,但从表面上是看不出什么异样来,不过走上去整个人都被塌陷下去。而且浮土中还埋藏着大量的弹片,稍不留神就会被划伤。

另外就是阵地上遍布着被炸死的日军尸体,而且大部份尸体都不是完整的,还有少量虽然身受重伤,奄奄一息但又还吊着最后一口气的伤兵。

人民军的士兵只能在这种环境中深一脚,浅一脚的行走,往往走不了几步就会踩到日兵的尸身,或是未死的伤兵,至于什么半截手臂、大腿甚致是半拉子身体,有时在扶拉倒地,陷入坑道的同伴时,还会拉出几俱日兵的尸身来。还有阵地上尚未散尽的硝烟味道混和着泥土,血腥,尸体烧焦的糊臭味道,这样的感觉是决对不会好受的。

经历过战场的老兵到是要好些,虽然惨了一点,但毕竟是见过血的,而那些刚上战场的新兵大多都受不了,有的哇哇大吐起来,有的被吓得脸色煞白,当然也免不了被老兵奚落嘲笑一番。

当然也偶尔会有几个局部地区还有少量的日军负隅顽抗,但在人民军的打击之下,也很快被击溃。

到天色见亮的时候,三个阵地均已被人民军占领,而人民军只留下少量人员守卫阵地,并兼清理日军留下的尸身,当然还要看押少许的俘虏,人民军的各部队也都分头向自己的下一个目标挺进。

天亮的时候,第二军2师首先逼近到辽阳城外围阵地,并且和守军展开了激烈的交火。虽然人民军没有火炮支援,但随行携带了大量的迫击炮,因此火力到也并不差。

其实日军布置的第二道防线的防御力并不强,主要是沿着护城河布置,士兵布置在护城河外侧,火炮布置在护城河的内侧,并且在城墙上还布置了少量的军队和火炮,整个阵地的纵深只有100多米,连战壕都没有挖多少,大部份防线是用泥砂装构成的。

对人民军来说,突破这样的防线当然不难,但护城河和城墙是人民军最大的麻烦。当然人民军也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在战前就制做了20架长度达到12米、宽1米的木桥,中间还有两根支柱,就是用来渡过护城河的,而对城墙,人民军也准备了50架长梯,但主要还是依靠两门200毫米自行火炮能够轰开城墙。因此2师一面和守卫阵地的日军激战,一面催促尽快把自行火炮开上来轰击城墙。

而就在这时,2军的2门200毫米自行火炮,6门155毫米汽车牵引火炮均己经布置到位,因为这两型火炮的射程够远,因此不用越过现在人民军攻占的日军阵地就可以打到辽阳城的城墙,而其他火炮则都需要越也阵地才够得着,但现在的阵地并不适合这些重量巨大的武器通过,而工兵要想在阵地上铺设出一条能让火炮通过的道路,则需要1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才行,但人民军当然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不过在这两门200毫米自行火炮,6门155毫米汽车牵引火炮,也完全足够了。

第五五九章 美国(二)第五三八章 联合军演(三)第七十三章 义和团(下)第一二四章 学校(三)第一零八章 造舰(三)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纲(下)第二一八章 爪哇之战(八)第四五九章 围歼日军(三)第三一八章 骑军(二)第四四二章 辽阳之战(四)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三五七章 大战之前(四)第六四九章 撤侨(一)第三章 制度(二)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三十三章 年度总结(三)第六八五章 结束战争(六)第二四二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五)第二八八章 全面展开(三)第一四一章 访问(一)第二八二章 立项之争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二七七章 五人会议(一)第五七一章 北洋议事(一)第一三二章 海军假期(三)第二五五章 圈套(三)第五四三章 军委完善第三十八章 谈判(中)第四七零章 迎击俄军(七)第四一八章 北京攻略(十四)第四四二章 进京(九)第一三一章 德国舰队(三)第二五零章 鉴定图纸(下)第七十九章 军事发烧友(下)第三四五章 欧洲危机(二)第五七四章 谈判(二)第一七八章 德国之行(十)作者发言第七十二章 【协议】与【宣言】第五十六章 上海新区(九)第一一八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四)第二二四章 青岛战役(八)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战(十六)第四九七章 袭取海参崴(六)第三零七章 备战(一)第五十九章 上海新区(十二)第二八六章 年终会议(二)第五章 收关行动(五)第二一三章 爪哇之战(三)第六七七章 大获全胜(八)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区(十一)第四三六章 政客(一)第十八章 海军编制(二)第四五八章 围歼日军(二)第一三八章 合肥见闻(二)第二五四章 工作组(二)第二五五章 圈套(三)第四九三章 联盟终结(上)第五十九章 远东战争结束(中)第三三一章 海归(二)第一八一章 护侨行动(三)第三七二章 余波未平(九)第二十八章 出兵第三八九章 新闻发布会(三)第五五三章 接受谈判(五)第六一三章 朝见风波(五)第六四四章 日本本土作战(四)第五六一章 美国(四)第二一零章 战争规则(六)第二九四章 渔人行动(六)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五六五章 阴谋(三)第二二一章 谈判(三)第三十三章 联军的实力第二八三章 会谈(上)第六零六章 东北战事再起(四)第二十五章 责任问题第九十七章 巡视(二)第五六四章 美国(七)第六二六章 登陆日本(八)第七十七章 水灾(二)第四九八章 各方态度(一)第二零五章 从军(三)第三七九章 上海(七)第四二七章 停战期(八)第五四零章 联合军演(五)第一六三章 日本的访问(六)第七二一章 归国(一)第一六四章 年终(上)第五一零章 穆棱河之战(六)第一二六章 反击(下)第五一零章 清廷招抚(七)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区(十一)第四零九章 旅顺攻略(六)第二九零章 仲裁结果第四二六章 停战期(七)第一六一章 对日谈判(六)第三百章 革命者(五)第十七章 接管济南(十)第四十二章 舰队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