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六章 迎击俄军(三)

而且各路战场的反馈情况来看,发现人民军的火力己没有前两天那么密集,都有不用程度的减弱,当然是以俄军左翼战场面对的人民军防线火力下降最多,因此在左翼才攻占了人民军的两个阵地。而在其他战场上,俄军也有两次攻入人民军阵地的情况,尽管都只是少量俄军,很快就被人民军以人数优势消灭或击退,但和前两天相比,确实是有不小的进步。

得知了这些情况之后,林涅维奇判断人民军的弹药不足,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在前两天的战斗中,人民军基本都是靠密集的火力击退俄军的进攻,因此弹药的消耗自然是远大于俄军,出现弹药不足也就不足为怪了,这到确实是一个大好机会。于是林涅維奇又坚定了续继战斗下去的决心,命令各战场在明天都要加强进攻。

在第4天的进攻中,俄军终于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还是在左翼的战场上,俄军付出了近5000人的伤亡,终于攻克了人民军的小东山口阵地,人民军的右翼军队被迫后撤了约7公里的距离,在台子沟一带地区重新布置防御。而且除了左翼战场之外,俄军在中路战场也取得了突破,成功的占领了一个人民军的阵地。

而林涅维奇也是兴奋异常,认为离人民军全线溃败己不远了,由其是左翼的俄军是自己原来指挥的第1集团军,取得的战果也是最大,当然是给自己长脸了。

不过连续4天的战斗,俄军的损失也不小,共计伤亡了2.7万人,超过了全军的一成,甴其是第1集团军,伤亡超过万人,但林涅维奇并不在意,因为对俄国来说,人是最不缺的,只要是取得胜利,死多少人都不是问题,而且沈阳成里还有预备部队,因此林涅维奇下令,抜调一个军,补充给第1集团军。

就在第5天,俄军再次鼓起斗志,向人民军的阵地发动了进攻。

应该说在进攻之前,俄军还是很有信心的,认为现在人民军的弹药大概已经用得着不多了,因此这一天的战斗应该能够取得比较大的成果。

那知俄军的进攻一开始才发现完全不是自己想像的那么一会事,人民军的火力密集,守卫严密,竟和前二天差不多,由其是在中路和右翼,都给俄军造成了重大的杀伤。

开始的时候,俄军还以为这是人民最后的疯狂,这样的火力强度,是支持不了多少时间的,等把人民军的最后一点弹药都来耗光了,就轮到俄军发威了。

那知1个小时之后,人民军的抵抗火力不见减弱;2个小时之后,火力依久密集;3个小时之后……一直激战到下午3点钟,人民军的火力照样强大,丝毫不见有减弱的迹像,而俄军的伤亡已经超过了万人。

不过俄军的中路,右翼不利,但在左翼却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得到了兵力补充的俄军第1集团军士气如虹,上午就攻破了人民军的台子沟阵地,人民军又向后退却了7、8公里,一直退到了娘娘庙山一带才重新布置防线,而这时离人民军右翼原来的防线己退后了差不多16公里,几乎已经到达了辽阳的外围。在俄军的中路、右翼均无建树的情况下,左翼的第1集团军无疑是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绩。

不过林涅维奇虽然不是什么名将,但毕竟也是受过正规的军事学习,又有多年的军旅经验,到了这个时候那还看不出问题来呢,只从地图上就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到,现在俄军的左翼已经形成了一个明显的突出部份,而左翼的侧部已经完全暴露在人民军的中路阵地面前,这时人民军的中路阵地只要派出一支军队,那怕是只有1个团的军队从第1集团军的斜侧杀入,就可以截断第1集团军的退路。

于是林涅维奇赶忙向第1集团军下令,让第1集团军立刻停止进军,最后回撤一段距离,并且派军队保护自己的侧翼。不过林涅维杂的命令是从沈阳发出,离第1集团军的距离超过了40公里,虽然这时俄军已经使用了无线电,但由于元线电技术条件落后,只限于在固定地点之间进行无线电通讯,而外出行动的部队只能用最原始的人通讯。

但即使是派人骑快马,至少也要1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将林涅维奇的命令送到第1集团军。如果通讯兵在途中再出点什么意外,如迷路、遇敌,战马受伤等等,可能会几个小时都送不到。因此派出通讯兵之后,林涅维奇也只能企求上帝保佑,通讯兵能够及时的赶到第1集团军,让第1集团军能够做好防范。

不过就在当天夜间10点左右,林涅维奇收到报告,人民军攻占了台子沟、炮山,截断了第1集团军的退路。林涅维奇的两眼一黑,知道这下全完了。

原来在俄军进攻人民军阵地的第1天,东北战区司令*和第二军司令邱亚辉就协商好了对俄作战的计划。

由于这时人民军在鸭绿江边围歼日军的作战计划己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胜利已是不可动摇,区别是大赢小赢而已,而只要辽阳的人民军再坚守2、3天,从第1天的战斗情况来看,完成这个任务的难度并不大,而等到参加鸭绿江之战的部队回援,就可以对俄军进行反击了。

不过*和邱亚辉可并不满足于只击退俄军,而是希望给俄军一个深刻的教训。当然要一口吃下这近30万俄军也是不可能,毕竟人民军可没有这么大的胃口,因此两人制定的目标是至少要歼灭10万俄军,给俄军一个沉重的打击。

于是两人才制定了这样一个故意示弱,诱敌深入,然后再对俄军进行分割包围的战术。而之所以选择在右翼阵地施行这一战术,一来是这一则的腾挪空间较大,人民军有足够的施展空间;二来是这则离回援的部队较近,有利于回援的部队直接进入阵地战位。因此在俄军进攻的第3、4天里,人民军有意降低火力,让俄军觉得人民军的弹药不继,并且在自己的右翼则故作不敌之态,放弃阵地,向后撤退。诱引俄军的左翼军队前突,同时也给参加鸭绿江之战的部队回援,争取了时间。

到战争进行了第4天时,人民军的第3、4、5军均已回援到位,加上原有的右翼守军,共计集中了15万兵力,准备用于分割、围歼俄军的左翼军队。同时邱亚辉也将剩下两个师的预备队全部投入中路阵地,加强中路的兵力。因为一但人民军对俄军的左翼军队形成分割包围,俄军是肯定会从中路出兵增援解困,而人民军的中路部队的任务就是牵制俄军,不让俄军有余力去解救左翼军队。

第5天的战斗,人民军的右翼部队再次放弃阵地,向后撤退。俄军不知是计,仍然步步进逼,到了下午4点的时候,俄军的大部份己到达叶河沟村,而先头部队更是进驻到了东里沟,离人民军的阵地不到2公里,不仅己完全与其他的俄军脱节,进入了人民军的包围圈内,而且整个侧翼也完全暴露在人民军的面前。

下午6点的时候,通讯兵赶到了第1集团军的军部,将林涅维奇的命令交给代理司令施塔格里堡中将。

不过看完了林涅维奇的命令,施塔格里堡中将的心里却颇有些不以为然,这几天时间里,第1集团军一路高歌猛进,一扫对日作战的颓势,因此施塔格里堡现在也是踌躇满志,准备一直打到辽阳去建立功勋,在这个时候,让他停止进攻,甚致是撤军,施塔格里堡自然是不愿。在他看来这个时侯撤退,自己先前取得的胜利也就都白费了,而应该让负责中路进攻的第4集团军加强进攻,或者是出兵保护自己的侧翼,那有让自己撤退的道理。

同时施塔格里堡也对第4集团军十分不满,这个集团军里由俄国的西线驻军组成,来到远东之后就一直气高趾扬,看不起远东原来的部队,由其司令萨姆索洛夫,平时在言语之间对远东的军官十分轻视,大有自己一来就可以扭转战局,而现在自己这边打得人民军落荒败逃,而萨姆索洛夫却连人民军的阵地都突破不了呢,还拖自己的后脚。

于是施塔格里堡招集第1集团军的参谋和军官协商,众人也都一致认为这个时候不应该撤军,而是要求第4集团军加强进攻,配合第1集团军作战,不过众人也同意现在第1集团军确实走得太远了,在第4集团军尚未出兵配合作战的情况,派出一部份军队,保护自已的侧翼,也是有必要的。

施塔格里堡也觉得有道理,于是下令西伯利亚第2军第5师,赶到朱家店去驻守,保护俄军的侧翼。

第五七零章 预备会议(五)第三十章 市长上任(二)第二百章 英国干涉(二)第六六五章 台湾海峡之战(六)第六六五章 台湾海峡之战(六)第五十章 上海新区(三)第一八一章 开平煤矿(中)第一八二 开平煤矿(下)第四六五章 迎击俄军(二)第二四九章 创业(二)第七十六章 规划(二)第一七五章 南洋巨富(下)第一零三章 天津租界(十)第三六零章 徳国特使(八)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乱(九)第十四章 权力下放与权益保障(一)第三一二章 备战(六)第二五五章 圈套(三)第二四四章 第一家族(三)第五四三章 军委完善第四四九章 辽阳之战(十一)第五九零章 农场巡视(五)第四四八章 辽阳之战(十)第三十七章 圈孑(下)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六十三章 大沽口会议(四)第二九七章 胁迫(二)第二零三章 英国干涉(五)第五五二章 土地改革(七)第一六七章 新舰下水(三)第六十一章 德国使团(一)穿越舰队简介一054A型护卫舰第六六九章 台湾海峡之战(十)第四十七章 锦州之战(五)第二十四章 挟持人质第二一三章 青岛攻略(二)第七十五章 规划(一)第三零四章 反制行动(二)第一七五章 南下上海(五)第五十章 上海新区(三)第一七九章 南下上海(九)第四七四章 外交争斗(三)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四一三章 旅顺攻略(十)第三三零章 海归(一)第三零二章 革命者(七)第六五零章 撤侨(二)第二六二章 根据地(四)第二三六章 作战计划(四)第三二四章 李鸿章来访(一)第四三七章 进京(四)第九章 村民第十六章 权力下放与权益保障(三)第三零四章 反制行动(二)第五六九章 预备会议(四)第十章 备用计划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四一零章 北京攻略(六)第八十五章 战前准备(二)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一八二 开平煤矿(下)第二四八章 创业(一)第四八六章 登陆作战(七)第四零四章 谈判破裂(五)第六九十章 再度出击(一)第六二四章 登陆日本(六)第一二二章 秋收行动(十一)第五三四章 土地政策(二)第三一五章 军队扩编计划(三)第五四七章 镇南浦登陆(七)第三四七章 财政工作报告(四)第四零二章 谈判破裂(三)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四十五章 天津分治(三)第三十一章 袭击第五十二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三)第一六零章 对日谈判(五)第五九零章 农场巡视(五)第一四四章 北仓之战(三)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抚(六)第四十三章 锦州之战(一)第三零六章 南线,北线(四)第五一一章 穆棱河之战(七)作者发言第二五二章 八国联军分裂(下)第七零九章 日本的选择(三)第一三六章 外调(十)第三四六章 财政工作报告(三)第一零二章 拦截(上)第四零九章 旅顺攻略(六)第十三章 怪异的军舰第三十四章 导弹战术(上)第二九七章 革命者(二)第六四四章 日本本土作战(四)第六二三章 登陆日本(五)第一七五章 南下上海(五)第一三二章 外调(六)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纲(下)第一八四章 护侨行动(六)第七十八章 水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