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九章 各方态度(二)

这时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伯爵道:“陛下,我不得不承认,华东政府的战术是我50余年军事生涯中所见过的最富有创意,最大胆,也是最巧妙的战术,在我看来,只有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和拿破伦翻越阿尔卑斯山的战术能够与之相媲美,因此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样精彩的战术,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威廉二世听了,也不禁有些惊讶,没有想到施利芬会对海参崴战役有如此高的评价。汉尼拔和拿破仑是欧洲战争史中两块令人仰望丰碑,两人都实施过翻越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的战术,也一直所后世的军人们听津津乐道,因此施利芬将海参崴战役与之相比,在欧洲绝对是极高的赞誉。

虽然施利芬在任职总参谋长之后,并未指挥过一场战争,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名伟大的军事战略家,就像写出《战争论》的克劳塞维茨和写出《海权论》的马汉也是没有实战经验一样,而施利芬伯爵的代表作就是在后世闻名遐迩的《施利芬计划》。尽管这份计划在这时并未完全完成,但己被德国上下奉为将来某个时候可能同时对法俄作战的镍皋。而施利芬本人也理所当然的被德国视为当代最伟大的战术家。

威廉二世道:“伯爵,您对华东政废有这么高的评价吗!”

施利芬点了点头,道:“陛下,我对华东政府的战术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在6年以前,他们刚刚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也曾进行过一场类似的战役,用军舰将军队运到敌人的后方发动进攻,那一场战争几乎就是这场战役的缩小翻版,这也说明这一次并不是华东政府的军人心血来潮或灵光一闪的结果,而是有理论系统,有计划战术的军事行动,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军队,是绝对值得尊重的,也有资格成为我们德国的同伴。”

威廉二世证了一怔,马上捕捉到施利芬话中的不寻常用词:“伯爵,您的意思是希望华东政府成为德国的伙伴?”

施利芬点了点头,道:“是的陛下。”

毕洛却皱了皱眉,道:“伯爵,华东政府和德国相距太远了,而且又缺少同共的利益和敌人,德国和他们成为伙伴,没有多少实际利益吧。”

施利芬摇了摇头,道:“首相大人,距离从来都不是问题,英国可以和日本结成同盟,德国和华东政府为什么不能?至于共同的利益暂时可能还没有,但我们现在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俄国。”

威廉二世先是一怔,猛然双眼放光,双手扶着桌子,似乎要站起来,但还是沉住了气,不过心里都是激动万分,因为他己经完全明白施利芬的意思了,现在德国和俄国已经基本没有和好的可能性了,因此以后德国必然会面对法俄两国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而既然华东政府表现出强大的军事实力,那么德国和华东政府结盟,就可以在俄国的背后竖立起一个强大的敌人来,这样俄国也实际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德国则可以独自面对法国,就算日后英国也加入进来,但是法国同一方向,德国也不用两线作战。

施利芬接着道:“陛下,我自从接任总参谋长以后,一直致立于制定对法俄两线作战的计划,但再好的计划,进行两线作战终究是对我们不利的,因此最好的办法还化解掉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而就目前来说,和华东政府结盟,是化解德国两线作战不利局面的最好办法。”

虽然这时威廉二世的心里仍然激动,因为由于是他自己的操作失误,而使德国彻底失去了与俄国修复关系的最后机会,现在能有另一个改变德国战略困境的局面,威廉二世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不过他毕竞是当了近20年的皇帝,现在也完全沉住了气,道:“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建议啊,伯爵。也许应该让阿尔贝特再去访问华东政府,他和中国人的关系很不错。”

这时毕洛道:“陛下,请恕我直言,在这个时候我们最好不要去和华东政府商谈结盟的事情,因为现在华东政府正和俄国、日本处于战争时期,而且我们己经向华东政府派去了军事观察团,在这个时候如果再让亲王殿下去访问华东政府商谈结盟的事情,并不合适啊,我建议还是等战争结束以后再说也不迟。”

施利芬道:“陛下,我同意首相的意见,目前我们确实不适合向华东政府提出结盟的建议,除了现在华东政府还处于战争状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华东政府取得了海参崴战役之后,赢得这场战争己经没有悬念了,德国在这个时候和华东政府进行结盟的谈判,将对我们很不利。而在战争结束以后,华东政府将会面临俄国、日本两方面的压力,而且俄国的背后有法国,日本的背后有英国,因此华东政府在战后将会承受俄日英法四国的施压,而这时只有德国能够给华东政府施以帮助,这时就是华东政府需要德国了,再举行结盟的谈判,我们德国就将在谈判中占据主导位置。”

毕洛也点了点头,道:“陛下,总参谋长的建议是正确的。”

而威廉二世听了,却不置可否,摸了摸胡子,嘴角却露出了一丝笑意,道:“首相,总参谋长,我有一个消息要告诉你们,也许对你们有参考价值。就在前天,英国和法国己经开始协商武装干涉远东的战争了,你们认为这千消息对德国是否有利呢?”

施利芬怔了一怔,道:“如果英法参战,是足以改变目前的局面,华东政府肯定无法取得胜利了,不过我认真英法两国真正出兵参战的机率并不大,恐怕是想故意制造出一个声势,迫使华东政府和俄国、日本谈判,削弱华东政府的胜利果实,不过在这个时候,我们更不宜去和华东政府协议结盟的事情。”

毕洛却道:“不不不不,我到认为这是德国的机会,既使英法两国不是真正出兵参战,但对华东政府仍然是巨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可以借这个机会出面调停,促成华东政府和俄国、日本谈判和谈,这样可以让华东政府感激我们,甚致是依赖我们,这当然是对我们德国有利的。不过在此之前我们有必要向华东政府释放必要的善意,让华东政府觉得德国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伙伴。”

施利芬想了一想,也点了点头,道:“还是首相大人考虑得周全。”

威廉二世道:“好吧,那么我们就暂时耐心的观看,华东政府还会带给我们什么惊喜。”

――――――――分割线―――――――――分割线――――――――

美国,华盛顿,白宫椭圆形办公室。

“总统先生,此前我们对远东的这场战争的判断完全错误,给您提供了错误决策依据,作为战争部长,我应该对此负全部责任。”

罗斯福并没有坐在自己的办公椅上,而是绕到办公桌的前面,半靠半坐在办公桌上,样子十分随意,但其他人都还是规规据据的坐在沙发或椅子上,听着战争部长威廉?霍华德?塔夫脱上将的发言。

罗斯福摆了摆手,道:“霍华德,这不是你的责任,只能说海外华人的战术实在是太高明了,我想恐怕没有人会预料到海外华人会利用舰队跨越2000公里的距离去进攻海参崴呢,而且我还没有做出么决策,到也没有损失,因此你也不用自责,关建是在华东政府攻占了海参崴之后,这一场战争下一步的走向会怎么样?”

陆军参谋长阿德纳?查菲中将道:“我们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就进行了一次军棋推演,结果是俄国彻底失败,华东政府最终攻占哈尔滨,将俄国的势力全部逐出中国的领土,并且还会占领一部份俄国的领土。我们认为应在20万平方公里左右,包括海参崴在内。”

罗斯福叹了一口气,道:是吗?那将是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最大的一场失利,甚致要比克里米亚战争败得更惨,失去了海参崴的俄罗斯,在远东将会毫无做为了。”

查菲道:“总统先生,这只是一次军棋推演的结果,会有一定的误差,还需要再做几次军棋推演才能够到较为准确的结里。”

罗斯福道:“无论怎样推演,俄国的全面失败都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是输100元和输99元的区别而已。”

查菲道:“不过俄国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如果在这个时候,日本能够从朝鲜半岛向辽东发动进攻,这样可以牵制华东政府的兵力,为俄国赢得喘息之机,也许还有挽回的机会。”

罗斯福道:“日本会在这个时候出兵吗?”

查菲道:“我认为有可能,日本和俄国己经达成了协议,由对手变成了同伴,而且如果俄国真的全面惨败,对日本也并不是好消息,因此日本有很大的机率会在这个时候出手帮俄国一把。”

第六三九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十一)第一二六章 绿林大会(上)第二六三章 反扑(三)第八十一章 陆军编制(五)第二二六章 清廷求和(九)第二十九章 出兵(二)第六五一章 撤侨(三)第四二七章 进攻北京(六)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乱(一)第四五零章 外交斡旋(七)第二八七章 全面展开(二)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三一八章 海参崴(一)第五零五章 清廷招抚(二)第五五二章 接受谈判(四)第三八三章 对马海战(九)第一五三章 徳国之行(十)第五九七章 济南众态(六)第四三六章 进京(三)第六零八章 满洲里战役(一)第七一零章 日本的选择(四)第五九六章 济南众态(五)第四七七章 山海关之战(六)第四八一章 统一商界(三)第一九六章 访问英法(七)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二六五章 根据地(七)第七十一章 工作开展(下)第五六五章 美国(八)第六零八章 满洲里战役(一)第六十七章 工业(四)第二二五章 清廷求和(八)第二九四章 渔人行动(六)第九十八章 巡视(三)第六九二章 再度出击(三)第十八章 接管济南(十一)第三四零章 李鸿章之死(一)第三一三章 锦州(一)第二十四章 接管济南(十七)第六一零章 朝见风波(二)第四章 收关行动(四)第三二五章 李鸿章来访(二)第五一三章 穆棱河之战(九)第二四零章 教育(上)第二一六章 青岛战役第一四八章 徳国之行(五)第六十二章 英日同盟(二)第一一七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三)第七十九章 陆军编制(三)第三一五章 锦州(三)第三二八章 李鸿章来访(五)第十章 五年规划(一)第二十九章 市长上任(一)第一六七章 回访日本(中)第六一三章 满洲里战役(六)第二六七章 根据地(九)第三三四章 海归(五)第二五七章 公审大会(二)第五五八章 地主联盟(二)第四八九章 激烈博弈(三)第五七一章 北洋议事(一)第七一零章 日本的选择(四)第五七五章 力排众议第六零四章 东北战事再起(二)第一九七章 访问英法(八)第一五四章 回师第二二八章 各方反应(二)第二零一章 英国干涉(三)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岛(五)第八十一章 战前(下)第五六六章 阴谋(四)第二四七章 天诛(四)第二九八章 胁迫(三)第二一九章 清廷求和(二)第五十四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五)第三五三章 上海警戒(六)第二三零章 各方反应(四)第十七章 海军编制(一)第八十四章 战前准备(一)第四六三章 武昌之行(四)第九章 接管济南(二)第三三三章 海归(四)第四八五章 清廷朝议(下)第一八七章 德国海军战略(五)第四六八章 迎击俄军(五)第一一八章 农村调查(四)第四二九章 进攻北京(八)第一七二章 德国之行(四)第五零一章 清廷出兵(一)第一七七章 南洋巨富(四)第三十章 出兵(三)第四十二章 出击第四十六章 击沉第三零六章 反制行动(四)第五八二章 青岛密约(二)第四五五章 山海关(一)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一六八章 回访日本(下)第三八三章 足球比赛(四)第五四一章 镇南浦登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