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八章 攻占哈尔滨(三)

好在是现在截断了俄军的援军,因此人民军到也不用急于进军,于是李立新派出了大量的侦察兵,去侦察俄军的动静。

而就在第二天,侦察兵回报,从白家油坊到哈尔滨的沿途都没有发现成建制的俄军守卫,另外现在哈尔滨城区内十分混乱,虽然侦察兵没有深入城区内,但远远的能够听到城中不时有枪声、哭喊声传出,另外还有不少居民从城区中逃出来,显然是城区内发生了较大的动乱。

收到了这些情报信息之后,李立新也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命令侦察兵移动到哈尔滨的西侧侦察,同时派出1个营的部队,以连为单位,分三个方向朝哈尔滨进行试探性进攻。

到了下午的时候,哈尔滨西侧侦察的侦察兵发回报告,这时在哈尔滨城中有大量的军队、居民正在向西撤离,有两名冒险混入哈尔滨域区的侦察兵回报,这时在哈尔滨火车站,集中了大量的人员,多以外国人为主,正在疯狂的争挤两列火车。另外在城中也发生了大量的抢劫,斗殴事件,基本没有人维持秩序。

另外三路试探进攻的人民军部队也都十分顺利的突进哈尔滨的城区,并没有遇到大股的俄军抵抗,只是偶尔有零星俄兵,甚致有一路人民军遭遇了一起团伙抢劫事件,根据被解救的俄国商人交待,俄军从今天一早,就开始从哈尔滨撤退了,现在这三支人民军都在哈尔滨的城区东侧的区域建立了临时阵地驻守,维持秩序,收容难民,并等待师部下一步的指令。

原来得知第二批援军被人民军击败之后,林涅维奇在震惊之余也知道哈尔滨的大势已去,人民军实在是太厉害了,这一下可真是釜底抽薪,击中了哈尔滨的死穴了。而俄军现在只撤回来了一个师的兵力,这样的兵力是肯宾不足以守住哈尔滨,尽管现在赶到哈尔滨的人民军也不多,但从长远来看,人民军的大队赶到哈尔滨只是时间问题,而林涅维奇对沈阳的俄军能突破人民军的拦截,赶来救援哈尔滨也基本不抱信心,因为林涅维奇己经收到了沈阳的报告,知道人民军正在向沈阳发动全面进攻,林涅维奇当然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指望沈阳的俄军能够极时的回援也是不现实的。

当然现在留在哈尔滨到还不会有什么危险,但等人民军的大队人马到达以后再想离开可就不容易了,因为人民军的战术实在是太难以预料了,说不定什么时候绕到哈尔滨的西侧,截断了自己的退路也不是不可能的,因此哈尔滨是绝不能久留了,必须尽早的离开,撤到满洲里去。

既然决定放弃哈尔滨,林涅维奇到也不再迟疑,说走就走,于是就在今天一早,林涅维奇首先乘座火车,离开了哈尔滨。而俄军也陆续从哈尔滨开拔,向满洲里的方向撤退。其实哈尔滨的军队虽然不多,但是俄军的总后勤基地,因此屯集着大量的物资,要想全部都搬撤到满洲里去,既使是有火车,也需要10余天的时间,根本就来不及搬运,只能带走一部份,而带不走的就只能全都放弃。

哈尔滨地区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之一,金朝建国之初,在这里建都,称为上京,清朝建国后,设阿勒楚喀副都统区,属吉林将军管辖。不过哈尔滨市的兴起,还是由中东铁路带动起来,在中东铁路动工之前这一带地区出现了大量的村屯,居民约3万余人,而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交通、贸易、工商业等经济因素均开始膨胀,而人口也在哈尔滨一带大量聚集。而俄国趁着清廷庚子国变,侵占中国的东北地区,并将远东总督府设在哈尔滨,同时也对哈尔滨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而且哈尔滨的交通枢纽地位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便利条件,因此这时哈尔滨己经初据现在城市的规模。

这个时候,哈尔滨的常住人口己达到了25万左右,而俄国人约有近3万,主要是在这里经商、工作的俄国商人、技术人员、军人、学生、传教人员以及他们的家属,是俄国在远东地区最大的聚集地,这主要是因为海参崴、旅顺的主要工能还是军事要塞,商业发展的空间有限,因此俄国人大多选择在哈尔滨定居。

城市瞬间陷入到了巨大的混乱之中,首先是俄军的士兵纷纷抢购绳扁担、征用车辆,打包行李厢包,有的俄兵甚致在街上公然抢劫商铺、银行,不惜开枪杀人。

其实这几天哈尔滨城区内就己经人心惶惶,由其是俄国人,也包括一部份中国人,都纷纷顶房卖屋、变卖资产,赶忙离开哈尔滨。而火车站前排起了长龙队伍,一张到满洲里的火车票的价格可以炒到原价的10倍以上,但还是一票难求。马车、马匹也都成为最抢手的商品,因为有马车的俄国人纷纷驾驶着自己的马车逃走,商店早己都关门大吉,而散兵游勇、流氓地痞公然在街上横行,烧打砸抢,无人维持秩序,因此死人也无人过问,整个城市呈现出一付末日来临之势。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俄国人都在逃离哈尔滨,还有不少人对局势仍抱以幻想,毕竟他们的事业、资产都在哈尔滨,一但离开将一无所有,因此有人仍寄望俄军能够击败人民军或守住哈尔滨。但而林涅维奇一走,这些仍在观望的俄国人顿时都陷入到了绝望中,纷纷拖家带口,或是背着简单清理的包裹离开了家门,有的到火车站去碰碰运气,有的直接向西行走,形成了巨大的人流。就连一些后部撤离的军队都被人流阻挡,速度严重的下降。

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李立新才下定了决心,下令派3团和骑兵团立刻快速绕到哈尔滨的西侧,去堵截撤退的人流,劝他们返回哈尔滨,又下令2团立刻进入哈尔滨城区,维持城区里的秩序,同时也向罗岳报告,请后续的部队尽快赶到,毕竟只靠自己这一个师的兵力,还要分出一个团阻击沈阳方向的军队,很难完全控制住哈尔滨城区。

果然,3团和骑兵团绕到哈尔滨的西侧之后,不仅截下了大量撤离的居民,而且还拦下了一列火车,无法撤离的居民只好又返回哈尔滨城里,而这时城里己经被人民军接管,并且严厉的击毙了几批在城区中抢掠打砸的暴徒,基本控制了整个城市的局面。

李立新又下令,在哈尔滨城区的主要交通路口,仓库、银行、火车站、总督府、军营等重要地点都派军队把守,并调动军队轮流在街道上巡逻,因此哈尔滨城区里的秩序也迅速的恢复,而居民们又都回到自己家里,在提心吊胆的度过了一夜之后,却发现这一夜到是这几天里最平静的。

罗岳接到了李立新的报告之后,也立刻下令第1军6师轻装快速行军,尽快赶到哈尔滨去,帮助1师。而等罗岳带领大队人马赶到哈尔滨时,己是5天以后,这时哈尔滨的秩序己完全恢复,有近一半的商铺都开门迎业,街上也有行人来往。火车站也重新启动,只是客运全部停止,货运也是为人民军服务的。总督府被改为人民军的指挥部,还有几家商行的人都己经撤离,被人民军征用作为宿舍或办公用房。

这次人民军占领哈尔滨,并没有发生什么大规模的战斗,因此人民军基本没有什么伤亡,当然也没有歼灭或俘虏多少俄兵,不过收获仍然十分巨大,俄军在哈尔滨留下了大量的物资,包括面粉、罐头、瓶干、肉类、酒、食盐、油品总计达到数千吨,另外还有大量的草料、帐蓬、药品、服装、皮革等。

虽然俄国在远东地区拥有广阔的土地,但在日俄战争之前,俄国在远东地区只有3个核心城市,海参崴、旅顺、哈尔滨,这三个城市要么是交通的枢纽要道,要么是港口,并由铁路相连通,维持着俄国在远东地区的统治。而现在哈尔滨也失守了,意味着俄国在远东地区的3个核心城市全部失去,而俄国在远东其他的城市,无论是伯力、庙街都无法与这3个城市相比,因此从战略上来说俄国实际是彻底失去了在远东地区的立足之地,而就这一场战争来说,俄国则是已经彻底的输了。

第三六七章 余波未平(四)第五四二章 镇南浦登陆(二)第三二四章 李鸿章来访(一)第五七八章 袁世凯来访(二)第三十六章 圈孑第十五章 舰炮对决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五六零章 夜袭(一)第七二六章 台湾来客(下)第三零四章 反制行动(二)第六三六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八)第六七九章 大获全胜(十)第一零八章 造舰(三)第四三八章 政客(三)第三八八章 对马海战(十四)第四九六章 袭取海参崴(五)第四八五章 登陆作战(七)第五零六章 穆棱河之战(二)第五六零章 夜袭(一)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动(六)第十一章 遭遇日舰第二二八章 近乡情怯第四二五章 进攻北京(四)第四七一章 迎击俄军(八)第二八八章 全面展开(三)第四五一章 外交斡旋(八)第五零六章 清廷招抚(三)第一八六 商务招标(四)第一二七章 电报第四四三章 进京(十)第六一六章 归途第二三八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一)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区(七)第十六章 权力下放与权益保障(三)第一八七章 德国海军战略(五)第三十八章 谈判(中)第二零五章 正面进攻(三)第九十三章 安置营(九)第五零六章 穆棱河之战(二)第四三五章 进京(二)第七二零章 上海谈判(七)第六零一章 应对计划(上)第一六三章 庆贺大会第二二一章 青岛战役(五)第一一二章 秋收行动(一)第二六六章 根据地(八)第五十三章 舰队汇合第一五三章 新农村建设(四)第一四三章 访问(三)第一七五章 南下上海(五)第六七七章 大获全胜(八)第五四九章 接受谈判(一)第五五二章 土地改革(七)第五七九章 袁世凯来访(三)第五一五章 试演(上)第四三七章 进京(四)第二四七章 王家寨(九)第三六二章 徳国特使(十)第八十五章 战前准备(二)第一三六章 外调(十)第一三四章 外调(八)第三零二章 制定计划第五十七章 上海新区(十)第一七二章 投资考察(三)第三七三章 余波未平(十)第五十三章 舰队汇合第一一八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四)第四十七章 天津分治(五)第六十二章 英日同盟(二)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三一六章 军队扩编计划(四)第五六一章 夜袭(二)第四七三章 外交争斗(二)第三九三章 全面开战(二)第五一五章 试演(上)第三十二章 市长上任(四)第一六七章 天津新区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五二三章 谈判(一)第三三一章 海归(二)第一七零章 投资考察(一)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七二四章 归国(四)第二四八章 创业(一)第二九七章 革命者(二)第三二三章 海参崴(六)穿越舰队简介一071型船坞登陆舰第六九二章 再度出击(三)第六六六章 台湾海峡之战(七)第三二三章 骑军(七)第四三二章 战争再启(三)第五五三章 接受谈判(五)第五三五章 土地政策(三)第五一四章 清廷招抚(十一)第五零一章 清廷出兵(一)第三零三章 反制行动(一)第二十一章 增援部队第六二三章 登陆日本(五)第二二九章 后续影响(四)第三三六章 李鸿章来访(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