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章 接管天津(三)

相比于戈登堂的电路改造,修建从大沽口到天津的公路工程自然要大得多,既使是在旧时空里,要修建这样一条道路,哪怕是一条路面质量中级的四级公路,也不能算是一项工程。

付责编制这项工程计划书的工程师当然还是唐如群、刘浩两人,毕竟这是他们的专长。经过堪测,这条公路的全长约45.8公里,两人建议可以分为三段同时开工进行,因为现在有足够的人手,分段进行可以加快施工速度。

道路的设计和施工工艺方面,基本和两人在三天前编制道路报告差不多,但在工程计划书中,两人也进一步加以完善和深化。

设计路面宽度为二十米,截面呈圆拱形,%起坡,全路分为左右两个行车道,共计有四个车道,路面中间设米宽的绿化隔离带,而在绿化隔离带上,每隔10米安装一盏路灯,当然现在并不安装电灯,而是用油灯,不过在地面下预留截面积为0.8米*0.5米的线管坑道,为以后直接安装电灯做准备,每隔一百米左右,设一个路口,可供行人横穿公路。

在公路的两端设排水沟,并设米宽的人行道,高出路面0厘米,可供行人行走。而人行道的边际再设大约1米高的保护路肩。

因为在租界里有一家水泥厂,因此道路的施工工艺,两人也做了一些变化,路基来用级配碎石混合少量水泥、砂土压实工艺,面层则用级配砾石混细砂土、碳渣、水泥,如果水泥不够,也可渗入一些石灰和米汤调合制成,然后进行压实,路基、人行道、路肩均用大块石料堆砌,而这样的道路,也比先前工艺的质量更高。

预计修建这样一条道路需要动用的工程车辆是三到五辆搅拌车,二到三辆压路机,五到六辆挖土掘土机,二到四辆运需卡车。需要工程计术人员一百五十人左右,工人二千人左右,预计工期为六个月。但因为不清楚这个时代的人工价格和材料价值,因此无法计算出整个工程的造价。

不过根据两人的考查,除了水泥等少数材料需要购买,其他如石料,黏土、石灰、细灰包括米汤都可以自行制造,而除了工程计术人员之外,其他人员都可以从俘虏抽调,因此实际的工程造价并不会很高。

当然由于时间紧急,以及办公场地、条件的原因,这两项工程都没有绘制出详细的工程施工图纸,只用一些手绘的草图代替。不过无论是吴鼎文还是唐如群、刘浩,以及穿越集团里的施工人员,都是有丰富的施工经验,而这两项工程的难度也都不大,因此没有详细的工程施工图纸,对工程的实际影响并不大。

同时两人还拿出了一个备选方案,就是将整个工程分为两期进行,第一期就是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重新修建路面,而施工工艺基本不变,而其余设施全都不管,这样可以保证在四十五到六十天之间完工,这样就可以保证在短时间内可以得到一条有一定质量的道路通行;第二期工程才是按照原设计方案,将这条公路补充完成,最终还是达到最初的设计,但二期工程需要的时间为五到六个月,整体下来延长了整个工程的工期,另外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也要多一些。

叧外由五名工程师张文杰、姚善学、邓见道、彭忠、庞娥组成的天津地区城市规划组,也拿出了自己计划书,不过相对于戈登堂的电路改造和道路工程都有详细的工程组织设计,天津地区城市规划只能算是一个初步的构想设计。毕竟城市规划是一项极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需要反复的修改和完善,以及充份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综合各方面的条件考虑才能够完成,再优秀、经验再丰富的设计师也不可能一次就拿出一个完美的方案来。

当然,天津地区城市规划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各国的租界、由其是英法两国的租果都己初俱城市规模,无需要推倒从来;二是有旧时空里的天津城市布置做参考,也不用另起炉灶。因此规划组对天津地区城市布局为基本都是以旧时空的天津为参考,并且制定了一个分为三期进行的城市建设工程,当然三天的时间,不可能将三期工程都做出规划,规划组只对第一期工程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划。

第一期工程就是以现在的租界地区和天津城为主要的改造地区,主要是在现有的城市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城市功能,首先是拆除天津城的城墙,将天津城和租界合为一体,并且修建完善的城市排水、供水、供电系统。另外为了城市功能的配套,以及穿越集团的需求,还要修建一座发电厂、水泥厂、砖瓦厂、玻璃厂、木材加工厂、学校、服装厂,并适当建造几座居民楼、供穿越者居住。

另外针对天津的经济结构,建议将大沽口改为军民两用港口,并且逐步偏向于民用,以发挥天津的海运优势,并且对海河沿岸的码头进行整改,进一步完善海河航道,同时还要修建一条连通天津与大沽口的铁路,形成公路、铁路、航运三位一体的交通系统,扩散物流的速度条件。

第二期工程则是向海河东北岸发展,形成以海河流域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并且加宽海河的航道,进一步扩大海河的航运。

第三期工程则是进一步周边地区发展,一直含盖整个天津地区。

收到了这三份工程计划书或是策划书以后,临时执行委员会立刻开会研究,戈登堂的电路改造和天津到大沽口的公路工程都是早己定下来的事情,只是看俱体的施工方案。

戈登堂的电路改造工程方案基本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很快就得到通过,并正式立项可以开始施工。

而公路工程的第一个方案则被认为时间太长,而且一次性投入的工程量太大,毕竟现在修建公路的主要目地是为了军事行事,方便穿越军队各种车辆快速的在天津和大沽口之间移动。而且目前穿越集团掌握的资源有限,不宜做大量的投资;到是第二个方案尽管在总体投入上要大于第一个方案,但却更合临时执行委员会的胃口一些,因为先投入较的资源,在短时间內修建起一条有质量的公路,保证在战时在天津与大沽口之间的军队快速调动,等第一期工程结束之后,再视当时的实际情况而定,是否进行第二期工程建设。

如果穿越集团击败了徳国舰队,那么在相当一段时间內将获得绝对的军事优势和渤海海域的制海权,这样一来就可以开放天津地区对外的流通,发展天津的经济,并且进一步还可以收回天津海关,保证穿越集团有稳定的税收来源,那么穿越集团能够掌握的资源就将大大增加,毕竞有许多东西都是可以从国外进口,就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公路的第二期工程。因此最终临时执行委员会做出决定,对天津到大沽口的公路工程正式立项,名称是津沽公路一期工程。

至于天津地区城市规划计划显然是在短时间內不可能实施,因为哪怕是第一期工程都远远超过了目前穿越集团的资源能力。而且就算是击败了徳国舰队,穿越集团也不可能将大量的资源都投入到天津,毕竞天津并不是穿越集团首先的根据地,只是一个临时的落脚,因此稳定住了天津的局面之后,下一步就是进攻山东,正式建立穿越集团的根据地。

而在建立了根据地之后,穿越集团的各种资源自然是要像根据地转移,投入到天津的有限,因此这个天津地区城市规划只能够做为一个未来的计划。不过计划中的某些局部建设还是可以进行的,比如计划书中提到的城市配套设施,在天津建发电厂是不可能的,但水泥厂、砖瓦厂、玻璃厂、木材加工厂、学校、服装厂、居民楼等,却都是目前穿越集团所需要的。

不过水泥厂、砖瓦厂、玻璃厂、木材加工厂在租界都有,因为这些工厂本来就是城市的配套设施,要进行城市建设,自然少不了水泥、砖瓦、玻璃、木材加工工业,虽然租界里的这些工厂的规模都不大,但目前来产量也基本够用了。另外这些工厂都是由外国人开办的,因此也有人提出,依靠这些工厂提供建筑材料,会不会让穿越集团受制于人,毕竟现在穿越集团与各国都处于敌对状态。

但也有人认为不用过于担心,商人逐利是没有国籍的,只要有利可图,和什么人,什么生意都可以做,因此不必担心因为敌对,这些外国商人不与穿越集团做交易。而且现在依靠这些工厂提供建筑材料只是权宜之计,并不是长远打算,等穿越集团在山东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以后,就可以开办自己的水泥厂、砖瓦厂、玻璃厂、木材加工厂,也就不用担心受制于人了。

学校、服装厂、居民楼也完全可以用租界里的其他房屋,在短时间内没有必要自行建造,因此天津地区城市规划计划,最终一个都没有落实下来的。

第二二二章 谈判(四)第五四零章 美国调停(下)第二一六章 外交之争(中)穿越舰队简介一053H3导弹护卫舰第一五五章 回师(下)第八十七章 安置营(三)第五一零章 穆棱河之战(六)第四三零章 战争再启(一)第七零六章 求和(十三)第六零六章 东北战事再起(四)第二一八章 青岛战役(三)第四四一章 进京(八)第三九二章 全面开战(一)第四一七章 北京攻略(十三)第三九九章 全面开战(八)第一四二章 北仓之战第三四七章 欧洲危机(四)第六七四章 大获全胜(五)第三三六章 工业成就(二)第九十四章 安置营(十)第二五六章 公审大会第四七四章 外交争斗(三)第二五六章 公审大会第四零九章 北京攻略(五)第一九五章 访问英法(六)第一一七章 农村调查(三)第九十章 天津战役(三)第三一二章 备战(六)第七十六章 水灾(一)第三零七章 反制行动(五)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五九六章 济南众态(五)第四四零章 进京(七)第二零五章 惩罚行动(下)第三一四章 锦州(二)第三二零章 海参崴(三)第八十四章 战前准备(一)第二八九章 年终会议(五)第一五九章 对日谈判(四)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访问(四)第三十七章 谈判(上)第三八九章 对马海战(十五)第六七零章 大获全胜(一)第六一三章 满洲里战役(六)第七章 德国策划结盟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访问(四)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乱(一)第一八五章 德国海军战略(三)第五三二章 新机构第四十四章 锦州之战(二)第三三四章 李鸿章来访(十一)第二二四章 舞会(上)第三零五章 南线,北线(三)第七十五章 来访者(三)第七十一章 海军顾问(下)第三十一章 袭击第二九二章 渔人行动(四)第一四七章 北仓之战(六)第五八六章 农场巡视(上)第三一三章 军队扩编计划(一)第三八七章 新闻发布会(一)第四六四章 武昌之行(五)第四二零章 空降作战(上)第二零六章 正面进攻(四)第四五八章 围歼日军(二)第六二九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一)第六五零章 撤侨(二)第三七六章 对马海战(三)第一五四章 访徳使团(上)第六八一章 结束战争(二)第二十章 投降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六)第二七三章 阴岛(四)第四三七章 进京(四)第一四八章 进攻杨村第二零九章 奇袭威海卫(三)第一一九章 农村调查(五)第一六九章 新舰下水(五)第一九四章 访问英法(五)第一五五章 新农村建设(六)第二八八章 年终会议(四)第五四二章 未来计划第二四二章 王家寨(四)第三九九章 谈判(七)第三一八章 骑军(二)第四五七章 围歼日军(一)第六十八章 德国使团(八)第二二九章 技术讨论第二十二章 锦州告急(一)第五七九章 袁世凯来访(三)第四五九章 山海关(五)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二五一章 创业(四)第五三九章 联合军演(四)第二十六章 夜话(上)第一七九章 护侨行动(一)第四三五章 战争再启(六)第九十二章 安置营(八)第五十六章 歼灭(一)第六六六章 台湾海峡之战(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