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

袁世凯说完之后,张之洞却微微点头,认为袁世凯的这一番话确实是切中要害,因为从一开始张之洞就认定了四国的提议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安好心的,完全就是要把清廷架到火上去烤,而袁世凯直接把这一点给说破,看洋人还有什么可说的。

这时阿部守太郎和璞科第都有些尴尬,毕竟两国的军队确实是被人民军打败,现在基本都退出了东北地区,还有什么好说的。而朱尔典和顾瑞的脸色却仍然正常,朱尓典道:“袁中堂,清国政府的担忧,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是换了我坐在您的位置上,在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我也不会轻易的倒向那一方。”

袁世凯呵呵一笑,道:“公使先生能够理解我们的苦衷,袁某也深感欣慰呀。”

朱尓典却道:“不过有一点我想提醒两位,在这场战争中,清国想要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

袁世凯听了,也怔了一怔,和张之洞交换了一个眼色,张之洞道:“公使先生这话是什么意思?”

朱尔典道:“我们不妨来推演一下,假如这一仗华东政府获胜了,我们当然都是退回自己的国家,而华东政府下一步会怎么做?他们会只满足于得到山东和东北地区吗?我认为他们的下一步目标是整个清国,而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四国都被华东政府击败,是没有能力来救援清国的,只靠清国政府,是否能够抵挡得住华东政府的进攻,我想就不用我多说了,因此加入我们的联盟,一起并肩作战,力争击败华东政府,是清国政府的唯一选择。”

这一下袁世凯、张之洞也苦笑了起来,其实朱尔典所说的这些道理,不要说是袁世凯和张之洞,就连慈禧、光绪甚致是其他大臣也都清楚,只不过是谁都没有什么办法,而且每个人的心态不一样,慈禧是只想多拖几年,拖到自已闭眼就行了,而且华东政府就算赢了英法日俄四国,也必然有一个较长的休养生息时间,清廷再别主动去惹华东政府,慈禧还是很有可能拖过去的;光绪则是有心无力,自己手里一点实权都没有,就算是有想法也没有用;大臣们则是各有打算,像张之洞、袁世凯都是和华东政府有一定关系,因此只要是不直接和华东政府为敌作对,那么在改朝换代之后,至少是能为保住自己一家的平安,如果运气好,还很有可能在华东政府里谋个一官半职;满族的新贵则是主张和华东政府决一死战;但更多的官员则是把头埋在地里当鸵鸟,不管不问,听天由命。

而顾瑞接着道:“如果在没有清国政府的参与下,我们四国击败了华东政府,那么请恕我直言,在战后的利益分配问题上,比如东北地区、山东地区的领土、利益,清国政府将没有任何的发言权力,只能接受我们四国协商的结果,因此其中的利害关系,也希望清国政府能够考虑清楚。”

袁世凯、张之洞听了,也都不由得脸色大变,如果说刚才朱尔典的推论还算是善意,那么顾瑞这就是直接的威胁了。但顾瑞所说也不无道理,如果英法日俄四国获胜,以这些国家的秉性,东北、山东地区肯定是保不住的。但像顾瑞这样直接了当的说出来,还是让袁世凯、张之洞大感面上无光。

沉默了好一会儿,袁世凯才道:“好吧,各位公使的意思,我们已经明白了,我和张中堂会将今日的会谈内容如实秉奏太后、皇上,最终还是由太后、皇上来决定,还请各位回去等候。”

朱尔典又道:“还有一件事情,为了保证我们在中国的利益,我们英法两国需要在上海增加军队的数量,保护租界,希望清国政府能够允许,并予以配合。”

英法两国己经和日本协商好了,一但英法联合舰队到达远东地区,取得制海权,日本将派出6-8师的陆军,在上海登陆,牵制华东政府,但现在远东一带的制海权被华东政府控制,日本还没有能力将军队运到上海,因此英法两国认为,可以从殖民地调一部份军队过去,进驻租界,先行布置。不过这就需要清廷配合才行。另外英法两国也在评估,将两国驻守在远东的军舰先组成一支舰队,开赴东亚海域,帮助日本夺回部份制海权。

袁世凯点了点头,道:“好,我们也会一并如实上奏朝廷。”

朱尔典点了点头,道:“那是自然,我们希望清国政府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来。”

璞科第则冷笑了一声,道:“不过要快点决定,我们可等不了那么久。”

随后4位公使这才起身告辞。袁世凯和张之洞将4位公使送走,张之洞道:“慰亭,老夫也告辞了,你把今天和他们交谈的内容写好折子,明天一早,我们一起进宫去回命。” 虽然在军机处的排名,张之洞在袁世凯之前,但袁世凯是总理府衙门的主管官员,张之洞是过来协助袁世凯,因此写报告的事情自然是由袁世凯责任。

袁世凯道:“香帅请自便,我必将一切都办好,明天随香帅一起进宫就是了。”

张之洞点了点头,这才离开总理府衙门,回自己的住处。写折子的事实当然不用袁世凯亲自动手,自有幕僚代劳,不过袁世凯回到自己的住处之后,却是心事重重,茶饭不进。因为明天进宫,肯定会有一番争论,自己采取什么立场,还是要好好想一想,庆亲王、张之洞都可以倚老卖老,装糊涂,但自己去不行,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只是现在的局势太复杂,袁世凯心里也是一点头绪都没有,从理智上说,他当然是认为英法日俄四国肯定是要比华东政府强,自己应该是站到英法日俄四国的一边,但要与华东政府为敌,这个决心袁世凯确实是很难下。

除了己故的李鸿章之外,袁世凯是和华东政府接触最多的清廷官员,深知华东政府内精英汇粹,人材济济,由其是为首的几个人,更可称雄材大略,他们绝对不会做没有意义或没有把握的事情,因此华东政府宁可让会谈裂,不惜和英法日俄四国一战,必然是有所倚仗,自己千万不可小视了华东政府。

而且从个人感情来说,袁世凯也不愿站到英法日俄四国的一边去,尽管在旧时空里,在主流史学中,袁世凯被冠以卖国贼、窍国大盗等极负面的印记,先估且不论这种定位的准确度如果,但那也是在袁世凯称帝之后的结法,而现在袁世凯还没有称帝。

另外平心而论,在辛亥革命之前的袁世凯,还是有比较强的民族意识,并做了不少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事情,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部份国家利益。华东政府多次抵抗外国,不仅维护了国家利益,而且也确实给中国长了不少底气,袁世凯在心里也是相当佩服,因此袁世凯不愿与华东政府为敌,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在这几年里,袁世凯明里暗里也给华东政府帮了不少忙,袁世凯自认为就最终改朝换代,华东政府建国立朝,凭自已这几年帮华东政府办的事情,也能在这新朝当中某个一官半职,因此袁世凯其实并不怕清廷亡国灭朝。

当然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袁世凯无法判断这一战的走向,如果华东政府呈现出明显不敌英法日俄四国,袁世凯也会毫不犹豫的站到英法日俄四国的那一边去,情怀毕竞不能当饭吃,权势才是最重要的。

袁世凯思考再三,还是决定在这个时候,自己决不能选边站队,而在朝中的立场还是保持中立,那怕是因此而再度被贬职夺权,也再所不惜,毕竞贬职夺权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一但站错了队,那可就是万劫不复了。同时还是必须和华东政府保持一定的良好关系。于是袁世凯连夜给华东政府写了一封信,说明英法日俄四国己联合向清廷施压,要求清廷加入。

其实这时华东政府早己经收到了一些风声,毕竞这个时代清廷的保密意识,保密能力都很差,一有点风吹草动,都会闹得满城风雨。应该说华东政府对清廷的立场也是相当重视的,虽然清廷的军事实力并不强,基本属于意大利一类的猪队伍水平,但如果清廷在这个时候参合进来,确实是对华东政府十分不利的,毕竟在大部份的中国,清廷仍然还是合法的正统政府,一但清廷正式下诏全国,彻底和华东政府为敌,确实是可以给华东政府造成相当大的麻烦。而华东政府现在确实还没有彻底推翻清廷,统一全国的综合实力,何况现在还面临着英法日俄四国的大军临近。因此华东政府也在积极的计划着应对的策略。

而收到了袁世凯的信之后,华东政府也意识到时间紧迫,可以说这又是一次和英法两国的隔空交手,上一次是以人民军攻占沈阳,全歼俄军而赢得一局,这一局英法显然是志在必得,因此华东政府必须在清廷做出决议之前,采取积极的行动,迫使清廷不敢轻易的倒向英法日俄四国。

第一零三章 天津租界(十)第七一五章 上海谈判(二)第二八九章 渔人行动(一)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四十章 叙旧(上)第五三二章 新机构第二七一章 根据地(十三)第九十五章 天津租界(二)第二二五章 清廷求和(八)第三二二章 海参崴(五)第一八三章 德国海军战略(一)第三三六章 工业成就(二)第八十五章 战前准备(二)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九十四章 天津租界(一)第四三四章 进京(一)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会议(五)第六四六章 日本本土作战(六)第五十六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七)第五九二章 济南众态(二)第二一八章 青岛战役(三)第二八五章 年终会议(一)第四八二章 登陆作战(四)第四二一章 停战期(二)第五三五章 土地政策(三)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动(六)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五十二章 占领大沽口(三)第十八章 接管济南(十一)第四六五章 迎击俄军(二)第五八五章 青岛密约(五)第六八三章 结束战争(四)第一五五章 回师(下)第五五八章 地主联盟(二)第十一章 五年规划(二)第三四三章 李鸿章之死(四)第九十五章 青州之乱(八)第二三六章 作战计划(四)第二五零章 鉴定图纸(下)第三一六章 军队扩编计划(四)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二四九章 鉴定图纸第三十五章 导弹战术(下)第二八零章 中立(四)第六十三章 大沽口会议(四)第三三二章 李鸿章来访(九)第七一四章 上海谈判(一)第一二八章 电报(下)第五三一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二)第三四二章 李鸿章之死(三)第二三六章 考察队第五三九章 美国调停(上)第二五零章 鉴定图纸(下)第六七六章 大获全胜(七)第二零五章 反击(上)第二六零章 根据地(二)第二七零章 阴岛第二八八章 全面展开(三)第一九三章 巴达维亚(一)第七三零章 决策(四)第七一零章 日本的选择(四)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四五零章 外交斡旋(七)第二三二章 各方反应(六)第三五七章 徳国特使(五)第四二九章 撤军第一二三章 秋收行动(十二)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六)第二七九章 五人会议(三)第一五六章 对日谈判(上)第八十七章 安置营(三)穿越舰队简介一053H3导弹护卫舰第二三七章 遇袭(上)第一六七章 新舰下水(三)第一六七章 新舰下水(三)第十二章 军舰出击第三一九章 骑军(三)第二二二章 谈判(四)第八十六章 造舰竞标(三)第一六零章 对日谈判(五)第五三三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四)第二零五章 惩罚行动(下)第一九五章 访问英法(六)第三十一章 年度总结(一)第四七零章 战前(二)第六五五章 远东远征军(二)第六零六章 东北战事再起(四)第九十八章 天津租界(五)第九章 俄国求和(下)第二七四章 战争开始(三)第六十七章 工业(四)第三五八章 大战之前(五)第六十八章 德国使团(八)第六一七章 满洲里战役(十)第五二七章 攻占哈尔滨(二)第四八零章 统一商界(二)第二六一章 反扑(一)第四九一章 归附(上)第二六二章 反扑(二)第三四一章 李鸿章来访(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