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五章 上海谈判(二)

徐济超的意见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毕竟大多数人都觉得在这次取得了这样重大的胜利,至少也要把台湾收回来才行。

夏博海心里稍稍有些失望,虽然经过了5、6年的历练,大部份人的行政能力都不错,但战略眼光还是有欠缺,台湾和婆罗洲是有本质的不同,因为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在任何时候收回,甚致为此而发动战争,都是名正言顺的事情。而且在这次远东战争之后,华东**将会取得对日本的战略主动权,但日本也决不会甘心落在华东**之后,以后无论是要彻底打服日本,或是将日本纳入中国主导的秩序中来,中日两国在以后肯定还会有冲突,因此中国有大把的机会收回台湾。

而婆罗洲历来都不能算是中国的正式领土,能够和中国扯得上一点边的,只有在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80年代之间,由华人在婆罗洲成立的兰芳共和国,但兰芳共和国和当时中国的合法**清廷并无任何隶属关系,因此以这个理由宣示中国对婆罗洲的主权,就过于牵强了。

而且婆罗洲做为英国、荷兰的殖民地,但并不受重视,因此华东**才能借这次战胜之机,将婆罗洲收为己有,可以说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以后就算是华东**和英国、荷兰再起冲突,两国也大可以策动婆罗洲殖民地独立建国,让华东**没有机会染指。可惜其他人都看不清这其中的区别。

这时秦铮道:“各位,我能够理解各位的心情,但你们想过没有,如果我们坚持要将台湾做为这次谈判的条件,日本是肯定趁机坐地起价,要求降低赔款,大家认为台湾能够抵消多少赔款?当然,祖国的领土是不能用金钱的价值来衡量,但事情要分轻重缓急,台湾我们迟早是要收回来的,但现在的首要目标是发展,是实现工业化,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发展工业化的资金,而等我们的经济发展了,实力强大了,随时都可以收回台湾。”

听了秦铮的话之后,夏博海首先放了心,秦铮的战略眼光果然没有让自己失望。其他人也议论了一阵,叶岩福道:“再日本后面不是还有俄国吗?就算从日本这边少获得一些赔款,把台湾收回来,但在俄国身上多捞一些赔款,这样不行吗?”

秦铮道:“首先我们还没有和俄国展开谈判,尽管在对俄谈判时,肯定会有我们的计划,并且会尽力的实现计划,但与俄国的谈判能否如我们的计划进行,现在都是未知数,因此在与日本谈判的时候,就不要考虑和俄国;其次是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是需要巨额的资金,就算是从日本、俄国获得的赔款,最多只够3、5年,能获得的赔款,当然是越多越好。”

这时夏博海又道:“老秦的话很好,我也想立刻就把台湾收回来,但想法是要靠实力去实现的,我们现在的实力还不足。至于说现在不收回台湾,会影响我们的声誉,我认为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台湾不是我们丢的,是被清廷割让出去的,这并不是我们的责任,而且这次远东战争,我们收复了东北三省,还收复了海参崴、双城子,这些也都不是我们丢失的土地,就算是没能收回台湾,也说得过去了。”

秦铮接着道:“而且我们大可以将这个责任推到清廷身上,因为在战争期间,清廷不是进攻我们的河湖根据地吗?正好可以让清廷背这个锅,当然宣传部门要做好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去引导舆论。”

汪军道:“没问题。”

夏博海道:“那么关于土地的问题,大家还有没有意见。”

这次众人也都纷纷表示赞同,毕竟夏博海和秦铮都己经把话说得这么清楚了,众人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夏博海道:“好吧,那么这一条就这样定了,下一个是俘虏人员的问题。”

游明钱道:“当然不能把俘虏交还给日本,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么多的劳动力,还都是正当年的劳动力,那能这么容易就还给日本,而且在战争结束之后,我们要全面开发东北三省,除了资金之外,劳动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有这批俘虏,可以让我们开发东北的速度大大的提升。同时我们还能阻缓日本的恢复时间,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现在华东**在战场抓获的日本士兵、民役人员,以及人民军登陆日本之后,抓捕的日本人总数已超过了百万,并且还在源源不断的从日本运回来,这些人的年龄结构非常好,绝大部份都在20-30岁之间,超过40岁,或小于15岁的只有极少数,都是正当年的劳动力,其中还有不少技术人员、熟练工人,毕竟日本的明治维新到现在己有近40年时间,因此培养出了相当一部份技术人员、熟练工人,当然被人民军俘虏了不少,而这些人都是现在华东**所急需要的。

王云鹏道:“我也知道这批俘虏很重要,但战争结束之后,互相交换战俘不是惯例吗?”

肖建军呵呵笑道:“我们可没有那么多被日本俘虏的战士啊,估计最多也就是1、2千人。”

王云鹏道:“但日本可以用赎回的方式,把这些俘虏都赎回去啊。”

贾振召道:“我们手里可有上百万万的日本俘虏,日本能赎回去几个?再说了,我们不会抬价吗?所以日本赎不了多少人回去。”

夏博海也笑道:“那就这么办吧。第4条呢?大家有什么要说的。”

叶岩福赶忙道:“有,要日本开放市场,让我们的商品打入日本市场,再经济上再捞一笔。”

秦铮点了点头,道:“好,这条可以。”

汪军道:“就日本那点市场,有没有又能怎么样,我们能把国内的市场都占领就不错了。”

夏博海道:“话不能这么说,打入日本市场,经济利益是其次;关建是打击日本的经济,同时从经济上控制日本,毕竟我们归根到底是要降服日本,将日本纳入到我们主导的体系中来。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经贸的机会,向日本渗透。”

秦铮道:“好吧,就这样定了。”

――――――分割线―――――――――分割线――――――――

秦铮在青岛只停留了两天,确定了谈判的方案之后,同时也组成谈判团,然后立刻动身赶赴上海,准备参加这次谈判。因为日本的谈判团己经出发,成员名单也都传给了华东**。

到达上海之后,上海新区的负责人李松晨在码头迎接秦铮一行人,其实现在华东**已经控制了整个上海地区,但上海的行政级别还没有进行调整,因此仍然是以上海新区的名议管理上海地区。

两人见面之后,李松晨又将秦铮一直送到了住所,华东**的内部人员在上海有专门的住所,秦铮被安排在一栋三层楼的小别墅,当然除了秦铮之外,他的随行人员也都一起入住。

随后李松晨向秦铮汇报上海这边的准备工作,这次谈判的地点不在设在招商局大楼,而是设在原来的上海新区里,包括日本代表团的住所,也都在上海新区里。并且专程调动一个连的军队,在谈判期间全程保护日本谈判团的安全。

这是由于在10年以前,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期间,遭到了日本的激进人员小山丰太郎的刺杀,一度让日本当时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不得不对清廷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将赔偿的数额从3亿白银降到了2亿,并提前停战。万一日本也来个有样学样,在上海也上演这一出戏,也同样可以给华东**造成不小的麻烦。这可不是不可能的,因为谁都知道,这次谈判日本将会付出重大代价,因此说不定日本会挺而走险,自导自演一出戏。

另外中国人的性格虽然是很温和,但这几年来,华东**也比较着力于宣扬民族主义,虽然这确实燃起了中国人,由其是年轻学生的激情,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长了极端情绪,因此也不能排除少数人的极端情绪暴棚,干出点出格的事情来。

华东**当然不能允许这样的情况在上海发生,不过华东**毕竟刚刚控制上海还不到半年时间,而英法美等国在上海地区经营了多年,势力也己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华东**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将外国在上海的势力彻底清除干净的。

招商局大楼位于原来的租界地区,环境较为复杂,而华东**在这里的控制能力还是有些不足,因此才将谈判的地点改在原来的上海新区内,华东**己在上海新区经营了4、5年的时间,可以确保完全控制,而且也缩短了日本代表团从住所到谈判位置的距离,减少意外事件发生的机率,同时李松晨还制定了专设谈判通道的计划,也基本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秦铮听了之后,也十分满意,李松晨办事,果然是让人放心的。

第二二八章 近乡情怯第三五三章 徳国特使(一)第五六六章 阴谋(四)第六零四章 西安之行(四)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乱(一)第二九零章 仲裁结果第六一三章 满洲里战役(六)第二八二章 立项之争第五零五章 穆棱河之战(一)第一六九章 新舰下水(五)第三八五章 足球比赛(六)第四八零章 统一商界(二)第四八六章 登陆作战(七)第五十六章 上海新区(九)第一百章 巡视(五)第三七五章 上海(三)第三二二章 骑军(六)第四五二章 外交斡旋(九)第一五二章 上任(六)第二一三章 青岛攻略(二)第四四二章 进京(九)第四三五章 进京(二)第三五五章 大战之前(二)第四二零章 空降作战(上)第四十一章 造舰计划(五)第一五二章 上任(六)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抚(六)第二二三章 谈判(五)第十章 接管济南(三)第二十四章 挟持人质第二四二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五)第四三三章 战争再启(四)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五十章 上海新区(三)第四九九章 舆论再变(二)第四八三章 统一商界(五)第四四一章 辽阳之战(三)第六七一章 大获全胜(二)第五十四章 上海新区(七)第七二三章 归国(三)第五十八章 远东战争结束(上)第八十三章 灾民(三)第六十二章 英日同盟(二)第五二六章 谈判(四)第一八八章 护侨行动(十)第一八一章 军事交流(三)第七十二章 义和团第一三八章 渤海海战(七)第六一三章 朝见风波(五)第三七七章 对马海战(四)第六六四章 台湾海峡之战(五)第一七二章 南下上海(二)第八十六章 造舰竞标(三)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第七十五章 进攻赤峰(下)第六十八章 工业(五)第五四一章 俄国服软第五九六章 济南众态(五)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争(上)第七十四章 统计结果第五六八章 预备会议(三)第七二零章 上海谈判(七)第二十九章 市长上任(一)第二三四章 访日舰队(五)第一九八章 巴达维亚(六)第七十八章 军事发烧友(上)第五九四章 济南众态(四)第一五四章 新农村建设(五)第五七二章 北洋议事(二)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六一六章 皇帝与太后(下)第六零六章 东北战事再起(四)第四五四章 新闻发布(三)第一六三章 外交之争(上)第三一一章 备战(五)第二十章 投降第二零五章 反击(上)第四十三章 导弹命中第四九四章 袭取海参崴(三)第三十章 清室回京(四)第五四一章 俄国服软第十八章 海红旗16第八十五章 造舰竞标(二)第一四九章 上任(三)第二零一章 英国干涉(三)第二十七章 清室回京(一)第一二八章 电报(下)第七一五章 上海谈判(二)第二零四章 从军(二)第二十一章 增援部队第一八八章 护侨行动(十)第五七五章 谈判(三)第二一零章 奇袭库伦(四)第二七九章 中立(三)第一八六章 德国海军战略(四)第五三七章 袁世凯复出(上)第三三三章 海归(四)第四七二章 战前(四)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二三九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