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海军编制(二)

王海龙吓了一跳,道:“这么少吗?”

黄哲道:“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会在青岛造船厂扩建两个能够建造2万吨军舰的船坞,但这项工程大约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另外在大连兴建造船厂、以及对上海的江南制造局进行改造,成立江南造船厂,都被列入141计划,这几个计划如果完成,我们的造舰产能会有质的飞跃,在理论上可以达到同时开建6-8艘大型军舰的能力,但大连造船厂还在选扯中,到可以投产建造大型军舰,至少需要3-4年的时间,而江南造船厂的改造完成,也需要1-2年的时间,因此从产能的角度说,我们大批量建造大型军舰,应该是在下一个五年周期。”

王海龙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但还是什么都没说出来。

黄哲又道:“最后一个问题,是造舰的配套能力不足,造船工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业,有数百,仍致数千个配套的工业体系,不是有一个造船厂就能解决,在第一个5年计划中,我们己经解决了大部份的配套体系,由其是在1906年,钢铁厂研发的2103型特种钢,成功的解决了军舰龙骨用钢的问题,是一大突破,但目前有三个军舰最重要的配套体系,动力系统、装甲钢、主炮,我们都没有自主生产的能力。现在看来,我们和德国有协议,共同研发蒸汽轮机,现在己经到了正式装船的阶段,而按照协议,德国应该帮我们成立一个蒸汽机厂,不仅可以生产蒸汽轮机,还包括锅炉、往复式蒸汽机,这个项目己列入141计划,因此动力系统有望在这个5年周期内解决,但装甲钢,还有大口径主炮,目前我们只能依赖于进口。”

王海龙道:“原来我们还有这么多不行的地方啊,报纸天天吹这个突破外国的垄断,那个成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都是骗人的。”

尚晋峰道:“当然不是骗人,只是我们需要补的课太多了。”

张威道:“有了蒸汽轮机,还要往复式蒸汽机干嘛?”

黄哲道:“复式蒸汽机的技术成熟,成本低,在民用船只上还是可以使用的。”

***道:“柴油机呢?我们不是己经有了柴油机厂吗?”

黄哲道:“目前柴油机的功率都不大,主要还是用在车辆和小型军舰上,而要用在大型军舰上,至少需要15年的研发时间。”

王海龙道:“直接说吧,我们现在到底能够建造什么样的军舰,有设计方案吗?”

黄哲点了点头,立刻命人从会议室傍边的准备室里,抬出了几幅图板,挂在展示墙上。众人一看,画的是一型军舰的平面、侧立面、效果图。

黄哲来到图板,拿着一根指示棒,道:“这是我们设计的下一型战列舰的图纸,当然可以看作是干将级的改进行,主要的参数为,全长为139米,宽19.2米,吃水8米,预估排水量在13500-14000吨;主炮仍然是8门280毫米主炮,分4个双联炮台,沿中轴背负式结构布置;装甲是,主装甲300毫米,,司令部和主炮炮塔350毫米,副装甲带和穹甲为150毫米,甲板装甲80毫米,动力和干将级一样,最大航速为20节,比干将级要少0.5节。”

王海龙道:“既然是改进型,那肯定是要和干将级有一些变化吧?改进之后和原来的干将级相比,倒底是有那些不一样呢?”

黄哲道:“主要的变化有两个地方,首先是航程,由于干将级战列舰为了满足8门主炮的布置,而在这个时代,12000吨的战列舰只布置了4门主炮,因此只能在航程上进行妥协,干将级的载煤量只有900吨,最大航程是12节航速3600海里,在这个时代,这个航程只能算是港口保卫者的水平。不过我们在设计这一型军舰时,并没有远洋作战的要求,主要还是在近海区域内作战,那么这个航程劣势的影响也就不大;但考虑到我们现在己经占据了婆罗洲,将来海军的活动范围将包括整个南海地区以及爪哇海地区,那么干将级的航程不足弱点将会被扩大化,成为最大的短板,因此新型战列舰的贮煤量增加到了1300吨,航程也可以提升到4500海里,这样也基本可以满足目前我们海军的作战要求。”

王海龙连连点头,道:“这个改进不错,干将级其他的性能都不错,确实就是航程少了一点。” 王海龙指挥过两艘干将级战列舰参加纳土纳群岛海战,长途奔袭达5000余公里,由于当时舰队是以15节的航速行驭,结果两艘干将级战列舰在途中进行了两次补煤,虽然当时海军阵中有岳阳舰押阵,可以用舰上的雷达扫描周边情况,因此没有发生什么意外情况,但在远东战争结束之后,5艘现代军舰都将逐渐退出一线,退到二线,那么干将级航程不足的弱点就会成为舰队的一大短板。

其实改进的战列舰将航程扩大到4500海里也只能算是免强及格,要真正达到远洋作战,航程至少要提升到5000海里才行,不过目前华东**海军的主要活动范围还是在南海地区,虽然不算是在近海作战,但也还达不到远洋作战的标准,因此这个航程也足够了。

黄哲接着道:“第二个大改变是火力,当然主要是副炮的火力,干将级的副炮为8座双联装155毫米口径火炮;和8座双联装100毫米口径速射炮,然后就是6座双联装50毫米口径速射机关炮。但根据舰上士兵的反应,这样的火力层次拉得太大,在155毫米火炮和100毫米火炮之间,缺少120毫米口径级别的中间火力;而存100毫米火炮和50毫米机关炮之间,也缺少75毫米的速射炮,这些缺限导致了干将级战列舰在对付中近距离的目标时,显得有些火力不足,我们以前的考虑是,简化火炮的口径,以降低后勤的压力与军舰的调度,但简化后勤,是以不损害军舰的火力为前提,因此这一次改进,主炮和155毫米口径副炮不变,其他火炮为4座双联装125毫米口径火炮,4座双联装100毫米口径炮,6座75毫米口径速射炮,6座双联装50毫米口径速射机关炮。这样形成6个层次的火力布置,当然俱体的效果还要看实战的结果,毕竞实战才是检验武器好坏的唯一标准。”

王海龙也连连点头,干将级的火力层次相差太大,确实也是一个问题,虽然这样一来确实简化了后勤的压力,但也造成了在战争中的无谓浪废,如对敌军3000吨以下的军舰,100毫米火炮的威力有些不足,而155亳米火炮的威力却又过盛,125毫米这个级别的火炮正好;而对付500吨以下的军舰,100毫米火炮的威力就过剩了,50毫米口径速射机关炮又差了一点,需要75毫米这个级别的火炮。

当然这样一来原来命4级火炮变成了6级,后勤的压力加大,军舰内部的调度也更为复杂,因此这实际就是一个取舍的问题,而俱体的利弊,只能在战争中去寻找。尽管穿越者对这个时代的军舰发展方向都清楚,但这种细节却都不清楚,需要积累相应的经验,人民军海军在这些方面还有些幼稚。

这时王海龙又道:“干将级战列舰和赤兔级装甲巡洋舰是采用的同一舰型,也就是一型两舰的思路,即然干将级战列舰有改进型出现,那么赤兔级装甲巡洋舰有没有改进型。”

黄哲点了点头,道:“当然是有的。” 说着又命人换了一套图纸,道:“这就是赤兔级装甲巡洋舰的改进型,和新型战列舰是采用的同一舰型,只是宽度少了一点,只有18.3米,吃水7.5米;估计排水量在11000-12000吨之间;主炮仍然是8门200毫米主炮,分4个双联炮台,沿中轴背负式结构布置;装甲是,主装甲180毫米,,司令部和主炮炮塔220毫米,副装甲带和穹甲为100毫米,甲板装甲50毫米,最大航速22节,航程是12节5400海里。”

王海龙道:“这些数据从总体来看,也就是赤兔级略放大了一点,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战斗力也没有明显的增强啊,只有航程增加了400海里,不过增加了这么一点航程,实际的意义并不大啊。”

由于装甲巡洋舰和战列舰的定位不同,活动范围要比战列舰大得多,因此对航程的要求比战列舰要高,而且赤兔级装甲巡洋舰的排水量超过了万吨,属于大型装甲巡洋舰,也有足够的吨位来装纳煤碳,设计的航程达到12节5000海里,尽管在巡洋舰也只能摆尾的,但也算是差强人意了。

第二五五章 工作组(三)第一一六章 农村调查(二)第九十三章 安置营(九)第二二五章 舞会(下)第一四四章 北仓之战(三)第一二七章 电报第三三三章 海归(四)第五四四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纲(上)第四四九章 外交斡旋(六)第三四六章 欧洲危机(三)第五五零章 土地改革(五)第八十二章 婚礼第七十一章 工作开展(下)第五九四章 济南众态(四)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一)第八十一章 陆军编制(五)第四六一章 围歼日军(五)第一二零章 秋收行动(九)第五七一章 预备会议(六)第一八四章 德国海军战略(二)第九章 俄国求和(下)第二四零章 教育(上)第一三七章 合肥见闻(一)第七二一章 归国(一)第五零四章 清廷招抚(一)第四一八章 辽河之战(四)第三二六章 海参崴(九)第六六零章 台湾海峡之战(一)第二五六章 公审大会第三零三章 南线,北线(一)第四七二章 山海关之战(一)第二九一章 情报机构(上)第七十六章 来访者(四)第四二一章 空降作战(下)第二二四章 清廷求和(七)第五七三章 预备会议(八)第六五四章 远东远征军(一)第八十九章 天津战役(二)第六八一章 结束战争(二)第四五三章 新闻发布(二)第三五一章 前往青岛(四)第一四八章 上任(二)第三十一章 袭击第四七八章 山海关之战(七)第一三九章 合肥见闻(三)第四三一章 战争再启(二)第三六三章 大战之前(十)第三三四章 李鸿章来访(十一)第六十一章 德国使团(一)第一四四章 访问(四)第七二零章 上海谈判(七)第一九五章 访问英法(六)第六六二章 台湾海峡之战(三)第一八七章 德国海军战略(五)第五十四章 舰队汇合(二)第五八二章 青岛密约(二)第二七二章 阴岛(三)第一零二章 新根据地(五)第四三四章 进京(一)第一五零章 新农村建设(一)第五一一章 清廷招抚(八)第四六零章 围歼日军(四)第六五七章 远东远征军(四)第五九一章 济南众态(一)第四十七章 天津分治(五)第一二一章 晚餐(下)第四三三章 进攻北京(十二)第二六六章 根据地(八)第六十五章 德国使团(五)第四一六章 辽河之战(二)第七一三章 日本屈服(下)第二三零章 后续影响(五)第五一九章 穆棱河之战(十五)第六八一章 结束战争(二)第一六九章 备战计划第二六零章 根据地(二)第五二七章 谈判(五)第四一九章 北京攻略(十五)第四十六章 击沉第一三七章 合肥见闻(一)第六四八章 日本本土作战(八)第五五七章 地主联盟(一)第二六一章 根据地(三)第四二零章 空降作战(上)第一零一章 天津租界(八)第五九七章 上海租界(九)第六三二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四)第九十三章 青州之乱(六)第四零三章 谈判破裂(四)第三十章 出兵(三)第四一四章 旅顺攻略(十一)第二十六章 锦州告急(五)第四三九章 进京(六)第三五六章 大战之前(三)第二七二章 战争开始(一)第四一四章 北京攻略(十)第一一九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五)第十五章 接管济南(八)第三二四章 李鸿章来访(一)第二七六章 返回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