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德国使团(二)

英国一下子同时建造6艘无畏舰,这让德国感觉到了压力。这时华东**为德国设计的无畏舰,两艘德意志级战列舰,德意志号、汉诺威号己经完成了下水舾装,正在进行测试,预计将6、7月服役;而另两艘同级舰,波默恩号、赫尔斯坦因-石勒苏益格号也已开工建造。

本来提尔皮茨还十分乐观,虽然无畏号的出现,让所有的战列舰在一夜之间全部过时了,但由于有华东**的帮助,实际是让德国提前开建了无畏型的战列舰,尽管此前德国由于自已的犹豫不定,原定的4艘德意志级战列舰,只开建了2艘,而且进度也很慢,反被无畏号超过,但德国海军毕竟马上就妄拥有2艘无畏舰了,而且德国又开工建造两舰,无疑在无畏舰的建造上,己领先了英国一步,因此提尔皮茨甚致看到了弯道超车,赶上英国的希望。

但英国将在2年内开建6艘无畏舰,尽显第一海军强国的底气,一下子又把德国甩开。而且英国新开建的两型无畏舰都是无畏号的改进型,整体的战斗力要比德意志级强。首先从吨位上说,德意志级是16700吨,而柏勒罗丰级是18800吨、文森特级是19560吨,在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军舰的吨位是和战斗力成正比的;而从火力上说,德意志级是8门305亳米火炮,全部可用于侧舷火力,而柏勒罗丰级、文森特级都是10门305亳米火炮,虽然侧舷的火力只8门,和德意志级相同,但前后向都可以集中6门主炮,而德意志级在前后向只能使用4门主炮,因此在火力上,德意志级还是要略逊一筹;另外在动力方面,德意志级还是用的旧式的三涨往复式蒸汽机,而柏勒罗丰级、文森特级则都是用的新式蒸汽轮机,虽然德意志级由于舰型优化,在速度上到是半斤八两,但蒸汽轮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都要比往复式蒸汽机更优越,更重要的是,蒸汽轮机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再继续建造德意志级己经没有意义了,而是需要设计一型新的无畏舰,战斗力要更强,而且要能够与柏勒罗丰级、文森特级相匹敌。而在德国国内,有两种主张,一种是主张由德国自行设计;另一种则是认为应该请华东**设计。

而德国海军的掌门人提尔皮茨则是倾向于请华东**帮助德国设计新型的战列舰,毕竞提尔皮茨要考虑的是德国海军的整体利益,而不是德国种族优越的面子,执掌了12年德国海军,提尔皮茨深知自已确实是底估了大英帝国百年海军的底蕴,英国海军无论是在战略规划、战术理念,设计思想上都要远超过德国,而德国仅仅只是在制造能力上有一定的优势,这种优势也并不大,因此德国要想在海军建设上赶上英国,甚致是拉近和英国的差距,提尔皮茨的心里也有些茫然。

但这几年来,华东**和德国在海军方面的合作,由其是华东**击败以英国海军为主的远征军舰队,充份显示华东**对海军的理解、技术都不在英国之下,至少比德国强得多,这也让提尔皮茨看到了另一个希望,不仅仅是想请华东**帮助德国设计新型的战列舰,而是和华东**进行更为深入的合作,甚致包括聘请华东**的人员,担任德国海军的顾问,参与德国海军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对此威廉二世也并不反对,毕竞华东**的战绩摆在那里,几乎全歼远征军舰队,这个战绩让威廉二世也是羡慕嫉妒恨,五味杂存,但有一点威廉二世也不得不承认,华东**在海军方面确实比德国强,因此向华东**请教,甚致是请华东**的顾问,也不是不能接受的,由其是威廉二世己经决定和华东**缔结军事同盟,那么在军事方面的合作也是很正常的。

而这些事情的发生,也让德国对最初的访问计划要进行一定的调整,那么德国使团就必需在上海停留一段时间,让使团充份了解国内的想法,才好顺利的完成这次访问。另外使团在海上航行了2个半月的时间,人员也都十分疲惫,也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恢复精力。

还有一点,则是由华东**向海因里希亲王建议的,首先由较低层级的官员在上海和使团的成员进行先期的沟通和协作,对双方各自的意向、想法、目标都有所了解,并进行初步的协商,同时也共同确定访问的行程安排等等事宜,确保这次访问的成功。

其实这种做法在旧时空里十分常见,由其是在重大的国事访问之前,当事的两国都会先通过底层级的官员进行前期沟通,互相之间试探对方对这次访问的目标、意向也有充份的了解,这样在正式访问的时候,双方的主要议题都己经基本确定下来,可以让双方都节省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也避免产生误判。

而在这个时代,一来是国家之间的外交还并不成熟;二来国家之间的距离也是一大障碍,因此在访问之前的沟通、摸底了解方面做得并不尽如人意,在欧洲国家之间的外交要好一些,因为国家之间的距离近,而且国家之间也互相了解,能够充当中间勾通者的人也多,而一但出了欧洲国家,由于距离太远,勾通不更,一般只能用电报勾通,靠大使传达各自的意向,但大使毕竞不是在国内,电报勾通也有诸多的不便,由其是在目前还是有线电报的时代,电报的内容很容易被泄露出去。

这次德国使团的访问,是华东**第一次正式的国事访问活动,而且在目前的国际局势下,对德国、华东**来这都是一次重要的国事访问活动,德国固然是需要与华东**结盟,来化解英法协约,以及未来极有可能出现的英法俄三国协约的战略压力;而华东**在赢得了远东战争的胜利之后,要发展经济,发展工业化,也需要和德国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才行,毕竞德国是这个时代工业水平最高、技术最强的国家。

那么在正式访问之前,双方先进行交流,互相沟通、摸底,了解对方的态度立场,当然是十分有必要的。海因里希亲王对这个安排十分赞同,

他预计德国使团将在上海停留8-10天的时间,前2天是使团的恢复和内部沟通,后3天是和国内进行沟通,最终确定这次访问的目标任务,然后再用2-3天的时间和华东**进行前期的沟通,并将前期沟通的结果报告给国内,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2天的时间。

于是海因里希亲王从青岛来到上海,在三天之后,德国使团终于到达上海,和亲王汇合,当然亲王的王妃伊莲妮公主,和两个儿子瓦德马尔、西杰斯蒙德也在上海和亲王团聚。

夫妻父孑分开了差不多有1年的时间了,现在终于团聚,虽然是在异国他乡,但依然十分激动。不过海因里希亲王毕竞是极有控制力的人,在和妻子、儿子拥抱了一番,又互相问候之后,立刻又和使团的其他成员相见。

使团有两名副使,分别是外交大臣迪特里克*冯*斯托尔腾,商业副大臣卡尔*冯*贝克里松,还有海军代表莱茵哈持*冯*舍尔,陆军代表埃里希?冯?鲁登道夫。

随海因里希亲王一起在码头迎接德国使团的华东**代表是上海市长李松晨,因为知道亲王的夫人随使团一起到来,因此也特意安排了一位女元老,上海民政部主任、妇女主任高珺,专门负责接待,陪同亲王夫人。

由于在上海只是临时停留,而并非是正式访问,因此上海方面也没有组织较为盛大的欢迎仪式,除了李松晨和高珺,没有其他的官员,而海因里希亲王也表示了理解,并且对上海方面的细致安排感到十分满意。

李松晨在海因里希亲王的介绍下,和使团的成员一一相见,并互致了问候,并预祝德国使团的这次访问成功,然后安排车辆,将使团成员送到下榻的饭店休息。

接送使团成员的车辆当然是华东**自产的汽车,一共有8辆汽车,4辆客车,不过客车也并不大,只能乘坐12个人。另外安排了骑兵护送。

亲王夫人、斯托尔腾、贝克里松等人当然也知道汽车,而且也都试坐过,不过华东**生产的汽车和德国生产的汽车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是结构更合理,乘坐也更舒适;另一方面是汽车行驶的道路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行人、马车、乘骑都各司其道,互不相干,在交通路口,还有专人负责指挥,显得极有秩序,这也令德国人颇感兴趣,毕竞现在的德国,还没有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交通公路。而德国人一向重视纪律性,因此对上海的道路设计、以及交通秩序都颇为赞赏。

大约30多分钟以后,队伍到达了位于原来上海新区的饭店,由于今天是使团到达上海的第一天,使团成员也都十分疲惫,因此在这一天没有活动安排,让众人好好休息,李松晨安排好各人的房间之后,才向海因里希亲王告辞离开。

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应(一)第一五五章 访徳使团(中)第五零六章 穆棱河之战(二)第一四一章 访问(一)第四零二章 谈判破裂(三)第三九五章 谈判(三)第四九零章 激烈博弈(四)第一四三章 访问(三)第五十二章 占领大沽口(三)第二三五章 访日舰队(六)第二零二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八)第四十一章 叙旧(下)第五三九章 联合军演(四)第一六一章 对日谈判(六)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语(中)第三章 尖刀排长第二七五章 战争开始(四)第一五六章 天津见闻第六一一章 满洲里战役(四)第八十七章 战前准备(四)第五四九章 接受谈判(一)第四一八章 北京攻略(十四)第六二八章 登陆日本(十)第三零七章 反制行动(五)第一零七章 考查(四)第二三一章 总结(上)第二二二章 青岛战役(六)第六十九章 德国使团(九)第五六一章 美国(四)第三百章 革命者(五)第七十九章 陆军编制(三)第四九二章 袭取海参崴(一)第六四三章 日本本土作战(三)第一二五章 秋收行动(十四)第四八三章 登陆作战(五)第一零一章 天津租界(八)第二三二章 总结(下)第四六零章 武昌之行(一)第六章 无畏号战列舰第二七九章 五人会议(三)第四六一章 围歼日军(五)第一二四章 学校(三)第一六一章 对日谈判(六)第一九四 访问天津(六)第四三三章 战争再启(四)第一三二章 海军假期(三)第三七三章 余波未平(十)第四五七章 山海关(三)第六二四章 登陆日本(六)第八章 俄国求和(上)第三三八章 李鸿章来访(十五)第六九四章 求和(一)第十八章 海军编制(二)第二一零章 战争规则(六)第一八一章 护侨行动(三)作者发言第九十四章 天津租界(一)第四七一章 战前(三)第五三六章 联合军演(一)第三零二章 革命者(七)第七二九章 决策(三)第七十九章 陆军编制(三)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第二七九章 五人会议(三)第二八零章 五人会议(四)第一五五章 新农村建设(六)第七百章 求和(七)第五十五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六)第二章 穿越到清末第一一五章 农村调查第三十四章 换装(上)第二二零章 谈判(二)第五七九章 进攻沈阳(三)第五一四章 穆棱河之战(十)第五五零章 接受谈判(二)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四八一章 登陆作战(三)第三三一章 李鸿章来访(八)第一四二章 北仓之战第二八四章 协商(上)第二六二章 根据地(四)第四八二章 登陆作战(四)第四十五章 锦州之战(三)第一一二章 接管天津(四)第九章 俄国求和(下)第五四九章 土地改革(四)第六六五章 台湾海峡之战(六)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四七八章 外交争斗(七)第六十九章 睡不着的人(三)第三六七章 余波未平(四)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六四一章 日本本土作战(一)第二零六章 战争规则(一)第一八九章 德国海军战略(七)第二七五章 朝鲜半岛危机(下)第五四零章 联合军演(五)第三十一章 年度总结(一)第四十五章 导弹与炮弹(下)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