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章 合肥见闻(三)

罗岳在合肥,到并不让袁世凯意外,因为这次在安徽的军事指挥官就是罗岳,而让袁世凯意外的是,李经方居然也在合肥,这到是一个意外之喜啊。

袁世凯早年是投靠在李鸿章的门下,和李经方当然是相识的,不过两人并没有什么深交,毕竞当时的袁世凯还是个小人物,和李经方的身份差距还是很大,虽然袁世凯也极力巴结李经方,但李经方根本看不上袁世凯。而在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失势,成为千失所指,而袁世凯则改投到荣禄的门下,也有意和李鸿章划清界线,自然和李经方不会再有来往。

那知在庚子国变后,李鸿章居然又重新得势,还进入军机处,成为名副其实的李中堂。袁世凯心里也后悔己知,原来以为李鸿章己经没有翻身的可能性了,想不到还真的能起死回生,虽然那时袁世凯己是飞黄腾达了,但和李鸿章相比,还是资历浅了些,因此袁世凯也赶忙修复和李鸿章的关系,一方面在李鸿章面前表现得十分恭敬;另一方面在北洋的事务上,也经常向李鸿章请教。

虽然当时李经方是真看不上袁世凯朝秦暮楚、反复无常的势力态度,但李鸿章毕竟比李经方老道得多,这时的袁世凯己是朝廷的重臣,并且执掌军权,早己非是当初的吴下阿蒙,而自己虽然重新得势,但己是不复当年之盛况,旧部也大多雕零,说得不好听一点,仅仅只是担着个中堂的虚名,其实也就是一个空架子,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没有必要与袁世凯为敌,自然就更是不要和袁世凯把关系搞僵。而且袁世凯的示好,对李鸿章来说还是有好处的,一方面证明自己的威望和影响力还在,同时也可以借助袁世凯的势力,进一步扩大自已在朝中的影响,因此不仅不计前嫌,接受了袁世凯的示好,并且告诫李经方,对袁世凯的态度不能够意气用事。

李经方也是聪明人,听了李鸿章的解释之后,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也改变了对袁世凯的态度,对袁世凯的示好,不仅有所回应,并有意和袁世凯亲近结好,由于这时两人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袁世凯的官职虽远高于李经方,但李经方的背后有李鸿章,大体还是对等的,这样两人来往起来也方便得多,到李鸿章死时,李经方和袁世凯的关系要比以前近密了许多。当然在李经方心里,对袁世凯还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而在李鸿章死后,李经方也彻底辞去了清廷的官职,转投到华东**,这次袁世凯这会可不敢怠慢了,虽然没有再和李经方见面了,但每逢年节,都会给李经方送上一份礼物,及一封问候信,以维持着和李经方的关系。因此得知李经方居然就在合肥,袁世凯也十分高兴,总算是有个熟人在这里,那就好办多了。

于是袁世凯道:“原来伯行兄也在这里,那可太好,袁某和伯行兄可是老交情了,不过己有好几年没有相见了,难得在这里碰到啊,自然是要见一见他。卢主任,劳你去向伯行兄问候一声,就说袁某对伯行兄十分想念,希望能和伯行兄见一面,只是伯行兄的公务多忙,不敢冒然打扰,请伯行兄安排时间。”

卢成祥听了,也有些犹豫起来,他的头脑虽不及袁世凯,但也不是笨人,知道这个信并不好传,因为李经方也可以算是清廷的降官,当然是主动归降的,从龙的时间也早,又有李鸿章之子这道光环,因此现在在华东**的地位要远高于卢成,但主动也好、被动也好,这个身份都十分敏感,不管袁世凯和李经方的私交如何,两人要想见面,都决不是一件容易事情。何况袁世凯来到合肥,李经方肯定是知道的,但自己来迎接袁世凯时,李经方可是什么话都没有说,因此袁世凯自称和李经方是老交情,八成是假话,不过也不排除李经方另有安排,并不想让自己知道。但无论那一种,自己冒然替袁世凯传话,恐怕都不大妥当啊。

袁世凯是何等人,见卢成祥面现难色,立刻就知道他心有顾忌,不过这也早在袁世凯的意料之中,他也有所准备,手一伸,在桌子上放下两根金条,道:“卢主任,小小一点心意,不诚敬意,还请卢主任笑纳。”

卢成祥怔了一怔,立刻睁大了眼睛,他在合肥为官,虽然不算是贪赃枉法,但也决不是两袖清风,每年的三节一辰,冰火两敬都是却之不恭,平时有人求到他头上,只要不是太为难的事,也是有明标价的。一见这黄澄澄的金孑,那能不动心的。

虽然这两根金条不大,但以卢成祥的眼光可以看出,这是10两一根的金条,原来清廷的黄金和白银之间并没有固定汇率,在1:5-10之间浮动,但鸦片战争之后,清廷被迫和世界接轨,接受了现在世界通行的黄金价格,现在黄金的通行价格是1英镑等于7.32克黄金,而英镑与白银的比价是1比6.1两平库银,也就是1两平库银价值1.2克黄金。

而1两大约为42克,10两为420克,因此1根10两的金条折算成白银为350两,两根金条价盾值700两白银,而换算成华东**的银元,大约是1000银元,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卢成祥任庐州知府,一般一次也就收几十两白银,能收到100两白银就算是大笔,一年下来也就能收到6、700两,而袁世凯这一出手,差不多就是卢成祥一年收到的银子。

算起来安徽大水发生之后,自从华东**始救灾,卢成祥就没有收过外快了,而他虽然加入华东**,但也知道华东**的规据和清廷不同,虽然薪资比清廷多了,但外水却都是没有的,因此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于是卢成祥心里默默的权衡了一下,觉得帮袁世凯向李经方传个话,对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至少绝对值这两根金条的。

于是卢成祥道:“在下替袁总督传个话,到是不难,但李大人有没有见袁总督,在下可就不敢保证啊。”

袁世凯呵呵笑道:“那是自然,卢主任只要将话传到就行,伯行兄如何安排时间,自然是和卢主任无关的。”

卢成祥点了点头,道:“即是如此,在下替袁总督传话便是,不过区区小事,不足挂齿,这金子还是请袁总督收回去吧。” 说着伸手将金子轻轻向袁世凯面前推了半尺许。

袁世凯哈哈大笑,道:“袁某既然拿出来了,岂有再收回的道理,卢主任务必收下,不然那可就是不给袁某面子了。” 说着,将金子径直推向卢成祥这边,一时用力大了一些,竟将这两根金条从桌边推下去。卢成祥赶忙伸手,接住了金条,袁世凯笑道:“这就是了吗!”

卢成祥拿着金条,神色也有些尴尬,不过还是将金条收下,然后向袁世凯告辞,离开了营地,回到合肥城里。稍是休息之后,卢成祥先向罗岳汇报了安排袁世凯的工作,然后又去找李经方,传述了袁世凯的问候和要求。

李经方听了之后,到也并不意外,这些年他每年都会收到几份袁世凯送来的礼物和问候信,知道袁世凯这是吸取了甲午战争之后和李鸿章做切割的教训,为自己留下余地,因此知道自己在合肥,袁世凯肯定是要来拜会的,何况现在自己是在华东**这边,为强势的一方,袁世凯更不可能忽视自己。

虽然李经方心里对袁世凯依旧有些耿耿于怀,不过现在他也是到了知天命的年龄,而且跟着李鸿章经历了大起大落,因此也看淡了许多,何况现在加入华东**,也算是腻臣,对袁世凯到也没有那么强烈的不满情绪,只是以平常心看待,在卢成祥去接待袁世凯前,李经方对袁世凯只字未提,就是看袁世凯会怎么做,如果袁世凯不理自己,那就当没有这回事了,如果袁世凯要和自己见面,那么见一面也无妨。

于是李经方先让卢成祥回去休息,然后去求见罗岳,向罗岳报告袁世凯要求见面的事,并且问罗岳自已能不能和袁世凯见面。虽然华东**同意给袁世凯借道通过,而且也想暂时和袁世凯保持比较良好的关系,但现在袁世凯和华东**毕竟还是敌对关系,而且李经方原来也是清廷的臣子,和袁世凯见面的事情还是十分敏感付,因此当然有必要先向罗岳报告一声,并得到罗岳的允许才行,虽然李经方估计,罗岳允许自己和袁世凯见面的机率是相当大的,但这个程序还是要走的。

果然,听完了李经方的报告之后,罗岳立刻就同意了李经方与袁世凯见面,丝毫也没有一点犹豫的。于是李经方回到自己的住所之后,立刻写了一封筒信,派一个家人出城去送给袁世凯,信中约定明天派人来请袁世凯进合肥城,与自己见面。

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五六六章 预备会议(一)第一一四章 失踪(下)第六五四章 远东远征军(一)第九章 接管济南(二)第八十三章 灾民(三)第一三六章 外调(十)第三四七章 欧洲危机(四)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纲(下)第五十章 占领大沽口第二八零章 五人会议(四)作者发言第四三零章 战争再启(一)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应(一)第三七五章 上海(三)第三八七章 新闻发布会(一)第二五七章 访问(上)第六四零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十二)第四一八章 北京攻略(十四)第四零三章 谈判破裂(四)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七二三章 归国(三)第五三二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三)第二十二章 增援部队(下)第三八九章 新闻发布会(三)第四十五章 天津分治(三)第四四九章 外交斡旋(六)第五三零章 调查报告(上)第三五八章 大战之前(五)第二九七章 革命者(二)第二五八章 公审大会(三)第五三五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六)第五八二章 青岛密约(二)第一九九 中标者第二九零章 仲裁结果第二十七章 锦州告急(六)第十四章 舰炮发威第二一八章 爪哇之战(八)第四四零章 辽阳之战(二)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一六七章 天津新区第二二五章 清廷求和(八)第三七一章 德国的收获(上)第二九三章 渔人行动(五)第四五四章 新闻发布(三)第一五四章 回师第一七二章 投资考察(三)第六三五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七)第十六章 接管济南(九)第五八四章 青岛密约(四)第二六四章 反扑(四)第二一七章 外交之争(下)第九章 俄国求和(下)第一五三章 徳国之行(十)第三八六章 对马海战(十二)第二三四章 突破口(下)第四九六章 袭取海参崴(五)第五四零章 联合军演(五)第六零六章 东北战事再起(四)第一八一章 护侨行动(三)第五十七章 歼灭(二)第六零八章 满洲里战役(一)第三四五章 财政工作报告(二)第三八七章 对马海战(十三)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争(上)第八章 伏击俄军第八章 俄国求和(上)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五五五章 接受谈判(七)第二五八章 公审大会(三)第四二八章 进攻北京(七)第五三六章 联合军演(一)第六零八章 满洲里战役(一)第一九一 访问天津(三)第一一五章 农村调查第三六七章 余波未平(四)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区(七)第一五三章 上任(七)第一一九章 农村调查(五)第六一三章 朝见风波(五)第四七四章 山海关之战(三)第五十四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五)第二三五章 访日舰队(六)第三九三章 全面开战(二)第一二八章 电报(下)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七二六章 台湾来客(下)第八十七章 安置营(三)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访问(一)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二四四章 第一家族(三)第三一九章 骑军(三)第二一八章 青岛战役(三)第五六七章 预备会议(二)第四零九章 旅顺攻略(六)第二六九章 根据地(十一)第一一八章 农村调查(四)第五章 上岸第三十一章 袭击第六零六章 西安之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