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三章 上任(七)

虽然地方官员有袁世凯背书,不必承担失地之责,但袁世凯作为地方督抚大员,亲自下令地方官员弃地,按照清廷的律法,也是重罪,因此有人将此事上报到北京去,告袁世凯丧土失地,勾结叛逆,误国叛君之罪。

袁世凯这些年来在官场上一路顺风,平步青云,虽然说他为人圆滑,善于结交,拉陇了许多人,但也同样得罪了不少人,由其是清廷的宗室权贵,几乎都是对袁世凯恨之骨,许多人正在盯着袁世凯,寻找他的不是之处,现在这样好的罪状送上门来,那还不借题发挥,趁机彻底将袁世凯整死。

于是在清廷立刻轩起了一股弹亥袁世凯的风潮来,一时弹亥的折如雪片一般飞进皇宫中,更有甚者在折子中列举了袁世凯的十二条大罪,要求清廷立刻将袁世凯拿下处斩。虽然袁世凯在北京也有不少盟友,但苦于这次几乎是罪证确凿,几乎无可辩解,唯一能说的就是事关重大,不可轻下决定,等调查清楚再作决定也不迟。

但就在这时,袁世凯的报捷也传到了北京,在报捷中,袁世凯称自己率军出击,进攻安徽太平府治所当涂县,与人民军连战三阵,每阵皆亲冒弹矢,临阵指挥,将士们迹舍身忘死,奋勇杀敌,逐攻破当涂,收复太平府,三战计斩首人民军2000余众,所俘亦不下千人,所得枪械武器旗帜等不可计数。

这份报捷传到北京之后,给袁世凯在北京的盟友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同时他们也都收到了袁世凯的密信,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于是也都纷纷上拆,开始为袁世凯分辩。

而宗室权贵自然不甘就此作罢,于是再次轩起弹亥袁世凯的**,称小胜不足抵袁世凯的失地之责,当然也有人上折称袁世凯是假称胜利,实则大败,有意欺骗朝廷,其罪当诛。

但随后袁世凯的捷报连传,又相继收复宁国府、池州府,广德州等地,而且每次捷报都有“血战”、“死战”、“死伤无数”、“尸伏遍野、血流成渠” 等字样,以显示战场的激烈,同时对袁世凯自身的描述无不是“亲冒弹矢”、“身处险地、誓死不退”,“亲掌火铳,击毙贼匪数十人” 等表现自己作战勇敢的词句。

同时袁世凯也对自己下令放弃江北之地进行了分辩,称因大江所隔,华东**的水师皆为铁甲战舰,而安徽水师己全军覆没,江苏水师只有木船,无法在江中与华东**的水师相抗衡,因此只能暂时放弃江北之地,先全力收复江南之地,待稳固江南之后,再图收复江北之地云云。

虽然宗室权贵仍然遏力的攻击袁世凯,但这时己是三鼓而竭的地步,因为攻击的力度己经被大大的削弱,反到是袁世凯在北京的盟友们却开始反击,在此消彼涨之下,双方的声势也大体持平。

而就在这时,袁世凯的捷报再次发到北京,这次是收复徽州府,将安徽省的江南之地全部收复过来,同时还回师苏州府,击退了由上海进攻的人民军,并且在是役,袁世凯亲身上阵指挥,身中三弹,犹自坚守阵地不退,才终于击退人民军的进攻,不过由于伤势过重,只能回南京养伤,同时收复江南之地,军队伤亡重大,阵亡将士达6000余人,加之大江拦截,只能暂时休兵罢战。

尽管这时在北京,清廷的宗室权贵仍不甘心,犹自在拼命攻击袁世凯,有说他假冒战功,有说他和华东**有勾结,有说他欺瞒朝廷等等,但己是大势巳去,因为从表面上看,袁世凯确实是收复了江南之地,而放弃江北之地的理由也是说得过去的,毕竟长江天险,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师,确实谁都没有办法,另外清廷和华东**也斗争了几年,可以说是屡战屡败,这次袁世凯这次算是打了几个胜仗,确实是十分难得,由其是袁世凯还在战场上受伤,更是给袁世凯增添了几分悲壮之气,因此清廷最终下旨嘉奖袁世凯,进爵一等忠毅候;并荫恩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江苏四品知府候补,加爵骑都尉;次子袁克文六品京官候补,加爵云骑尉。

虽然无论是给袁世凯增加的头衔,还是两个儿子的荫恩,都是虚职,没什么实际的权力,毕竟现在袁世凯是以军机大臣的身份出任地方总督,官职实际差不多己经到头了,再高也高不到那里去,但这代表了清廷的态度,算是认可了袁世凯的功劳,以及不计较他放弃江北之事的过失,也为这段时间己来,清廷中针对袁世凯功过的争吵划上了一个句号。

其实以慈禧的头脑和阅历,那看不出其中的猫腻来,这分明就是袁世凯和华东**做的一笔交易,就是用江北换江南,要不然就凭袁世凯的本事,能打得过人民军吗?那可是连英法日俄这样的列强都做不到的事情。但现在清廷对南方的控制力基本所剩无几了,说得不客气一点,就算是现在袁世凯在南方公然举旗造反,清廷也拿他没有一点办法,难道还能出兵去征讨袁世凯吗?别的不说,就是大军怎么过河南省去?现在清廷除了袁世凯之外,还有谁能有那么大的面子,能够从华东**的领地内通过;另外不管怎么说,从表面上看袁世凯确实是收复了江南之地,这也就交待得过去了。

在宗室权贵们疯狂攻击袁世凯时,慈禧到是沉住了气,并没有立刻就做决定,而且先拖一拖,等一等,静观事态的发展变化,果然等到袁世凯用一份份捷报击宗室权贵对自己的攻击,反转了舆论风潮之后,慈禧也就顺势而下,下旨嘉奖袁世凯,也给这一事件定性,算是平息了这场争斗。

不过让慈禧没有想到的是,这回反到是袁世凯不依不侥起来,原来按清廷的惯例,受到嘉奖的官员应该上折向朝廷谢恩,而袁世凯在谢恩的折子中除了感念朝廷的恩厚之外,还向清廷提出了两个要求,一个是调北洋新军第1镇、第6镇南下,加强自己的军力,因为袁世凯称在此前的战斗中,自己所带南下的军队伤亡重大,现在就是驻守江南也嫌有不足,必须要补充军队;二个是调北洋水师入长江,在南京停泊,以防华东**的水师渡江南侵,而且袁世凯还信誓旦旦,保证在北洋新军的补充军队和北洋水师到位之后,1年之内可以收复江北之地。

慈禧当然知道,袁世凯的收复江北之地誓言都是鬼扯,他的真正目地只有1个,就是要兵权,而且光是只有北洋新军还不知足,居然还想将北洋水师也纳入到麾下。这胃口也太大了,北洋新军是目前淸廷最精锐的军队,这次南下袁世凯带走了2个镇,现在再要2个镇,岂不是大部份都落到了袁世凯的手里?

而北洋水师现在的状况虽然不怎么好,驻泊地都己经移到了宁波,这己是属于南方的港口了,而且宁波的港口设施落后,加上水师的经费不足,北洋水师的军舰也得不到良好的維护,不得不求助于驻泊福建的南洋水师,因此在清廷己有人建议,不如就将北洋水师并入到南洋水师算了,不过瘦死的骆驼毕竟比马大,北洋水师好歹还有几艘巡洋舰撑门面,也比南洋水师强,而且如果得到良好的维护,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对华东**来说,这点战斗力不足一论,但对淸廷来说,却是仅有的海军力量。

袁世凯的要求,等于是要将清廷海陆的精锐军队都纳入到他的麾下,这胃口到是真不小,没想到袁世凯到了南方,胆子就变大了,不仅敢欺骗瞒哄朝廷,甚致公然开始向朝廷叫板了,这时慈禧也不禁有些后悔,早知如此就不该把袁世凯放出去,把他留在身边有多好,时不时的打压一下,看他服不服贴。

但现在说什么也晚了,不可能再把袁世凯从南方调回来,本来慈禧不想理袁世凯,就当是没收到袁世凯的折子,等事态自己慢慢平息下去。但袁世凯却没完没起来,几天以后,他再度上折,称华东**正在调兵遣将,有进取江南之意,现在自己手下的兵力不足,恐难以抵敌,请清廷速调军队南下支援。最终在10天之内,袁世凯连上三折,都是要求朝廷调军队南下支援,否则江南难保云云,慈禧也被弄待不厌其烦。

而宗室权贵见了,又都有些跃跃欲试起来,纷纷上折攻击袁世凯,谎报军情,欺瞒朝廷,挟寇自重,肆意妄为,不过袁世凯的同盟者也不甘示弱,针锋相对,指责宗室权贵不顾大局,殆误军机,要求朝廷立刻调军队南下,支援袁世凯,否则难保江南之地,眼看在朝中又要发生一场争斗,慈禧只好下旨给袁世凯,表示朝廷现在无兵可派,准许袁世凯在江南自行招募组织民团练军,抵抗华东**。

其实慈禧明白,袁世凯再三上折叫苦的目地并不是要朝廷增援军队,而是在江南自行招募军队的权力,当然就算朝廷不批,袁世凯也可以在江南招兵,毕竞现在谁也管不着他,而宗室权贵什么都不懂,就知道跟着乱起哄,因此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批准了事,也省了个耳根清净,老实说慈禧现在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得到了清廷的批准,袁世凯也心满意足,于是开始在南京、苏州等各地竖旗招兵,扩充军队。

第三十三章 联军的实力第五十三章 舰队汇合第三八一章 足球比赛(二)第四一一章 旅顺攻略(八)第三零三章 反制行动(一)第一一六章 秋收行动(五)第五三二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三)第五四四章 镇南浦登陆(四)第六零七章 东北战事再起(五)第十六章 日舰逃跑第八十三章 八国联军的动向(下)第九十三章 安置营(九)第四七六章 山海关之战(五)第四十章 叙旧(上)第六十二章 英日同盟(二)第三一零章 备战(四)第二十二章 接管济南(十五)第六十八章 睡不着的人(二)第一七零章 投资考察(一)第六六八章 台湾海峡之战(九)第一七二章 南下上海(二)第二四一章 王家寨(三)第六一四章 满洲里战役(七)第四六零章 围歼日军(四)第四章 会议第四六九章 迎击俄军(六)第五三二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三)第六二七章 登陆日本(九)第四七四章 山海关之战(三)第五一九章 穆棱河之战(十五)第二六七章 进城(三)第一零六章 电报(下)第五七零章 预备会议(五)第七十四章 统计结果第十六章 权力下放与权益保障(三)第一六三章 外交之争(上)第四三九章 进京(六)第二七三章 战争开始(二)第二九六章 胁迫(一)第三九七章 谈判(五)第六二三章 登陆日本(五)第三六三章 大战之前(十)第三十八章 谈判(中)第三九零章 对马海战(十六)第六十三章 德国使团(三)第七零四章 求和(十一)第六十七章 工业(四)第二四零章 教育(上)第一三五章 海军假期(六)第二八一章 五人会议(五)第二三二章 访日舰队(三)第六十九章 睡不着的人(三)第三六九章 军队整编(下)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动(六)第三九二章 新闻发布会(六)第七零八章 日本的选择(二)第三二一章 海参崴(四)第一六零章 对日谈判(五)第六五三章 撤侨(五)第三三一章 海归(二)第三一一章 备战(五)第七三零章 决策(四)第一一二章 接管天津(四)第一五五章 访徳使团(中)第五十三章 舰队汇合第五三七章 袁世凯复出(上)第六三六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八)第二四九章 创业(二)第四二二章 进攻北京(一)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三零八章 备战(二)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动(十三)第二五零章 创业(三)第三八四章 足球比赛(五)第一八五 商务招标(三)第一七四章 德国之行(六)第二十章 投降第二八五章 协商(下)第五五八章 地主联盟(二)第二九七章 胁迫(二)第三三七章 李鸿章来访(十四)第五一一章 清廷招抚(八)第一八五章 德国海军战略(三)第六七八章 大获全胜(九)第一零四章 考查(一)第六零一章 应对计划(上)第五九七章 上海租界(九)第五十七章 上海新区(十)第六零六章 东北战事再起(四)第三九九章 全面开战(八)第二四四章 王家寨(六)第二四九章 鉴定图纸第三八四章 对马海战(十)第八章 俄国求和(上)第一八二 开平煤矿(下)第一二二章 学校第四六九章 战前(一)第十五章 舰炮对决第五三八章 联合军演(三)第四二八章 空中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