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四章 南下上海(四)

三天以后,赵維忠安排好了家里的一切事务,告别了穿越者,来到大沽口。穿越者给他准备的船只是原属于北洋水师的海龙号鱼雷驱逐舰,并且派了二十名原北洋水师的士兵,开船护送赵維忠南下上海。

海龙号的航速较快,又是日夜兼程,因此在船上只住了一天的时间,在第二天下午就到了上海码头。

赵维忠刚一上岸,就被李鸿章派到码头边等候的人迎住,双方互相通报了身份来历以后,李鸿章派来的人立刻请赵維忠登上早已准备好的马车,绝尘而去。而护送赵維忠来的船员,则另有专人招待。

马车一口气将赵维忠拉到了李鸿章在上海的公馆,丁香别墅前。守在门口的家人立刻迎上来,将赵维忠接下了马车,领进了大门。

来到屋內,赵維忠才发现,屋里共有五个人,在中间的沙发上居中而坐的正是李鸿章,而两侧俪沙发上端坐的是周馥和盛宣怀。在李鸿章的背后,还一左一右各站着一人,左首边的人略矮身体微胖,年龄约在四十五六岁,看来颇为精明的样孑,而右首的人身形削瘦,约五十岁上下,一付文士的样子。

这两个人赵維忠都认识,左边那个略矮微胖的人是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他本为李鸿章的六弟李昭庆之子,后过继给李鸿章为长子。成年之后,就跟随李鸿章从事内政外交诸项大事要端,后来曾充任出使美国大臣参赞官,并及历任出使日本大臣,基本都是从事外交活动,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外交官,甲午战争以后,又协助李鸿章到马关与日本谈判,主要是充当李鸿章助手的角色。

而右边身形削瘦的人则是李鸿章的女婿张佩纶,他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二甲进士出身,早年曾为清流党人,与张之洞、陈宝琛、宝廷并称为淸流四柬,好针砭时弊、议论政事、弹骇大臣。在中法战争初起,张佩纶力主对法作战,受命会办福建海疆事宜,兼署船政大臣,负责福建军务。结果马江之战惨败,福建水师覆灭,马尾船厂被毁。张佩纶也因失职之罪,发往军台效力赎罪,遣戍察哈尔察罕陀罗海、张家口等地。三年后,罪满返京,投入李鸿章幕下,主管文书,原妻已死,李鸿章爱惜张佩纶的才学,将女儿李菊藕嫁于张佩纶为续弦,此后张佩纶不复为官,只在李鸿章幕下做事。

赵维忠几步上前,向李鸿章恭身施礼,道:“见过中堂大人。”然后又给其他人一一见礼。

李鸿章了头,道:“維忠一路辛苦了,坐下来话吧。”

赵維忠听了,颇有些受宠若惊,可以在场的这四个人都是李鸿章的心腹,而且在清廷都是有相当份量的人,赵维忠更是只有仰视的份,以前能够见到一个,都己经是不容易了。更不要是可以坐着和他们话,因此赶忙向李鸿章谢了坐,在沙发边的一张椅子上坐下。不过他可不敢大模大样的靠着椅背,而是恭恭敬敬,正襟危坐。

李鸿章道:“这次北方大乱,你能得以保全平安,也不容易啊,家人可都还好吗?我记得你有一个闺女吧。”

赵維忠赶忙在椅子上欠身,道:“回禀中堂大人,中堂大人记的不错,人确实有一女,托中堂大人的福,虽然受了一些惊吓,但总算是一家平安。”

李鸿章叹了一口气,道:“国事如此艰难,老夫虽在上海,但也未偿不日夜忧心时局国事,昨天朝廷又来电催老夫北上,和洋人谈判,只是现在局势糜烂如此,又是那么好谈的吗?当初朝廷若是早听老夫一句话,国事也绝不会到如此地步,现在丢下这么一个烂摊孑让老夫收拾,叫老夫又能怎么办呢?”着,李鸿章的声音竟然有些哽咽。

赵維忠听了,心里也不禁有此凄凄,又看了李鸿章一眼,只觉得中堂大人己是老态龙钟,而且一脸病容,不复当年的风来,忙道:“中堂大人,还请多多保重身体要紧。”

李经方也劝道:“是啊父亲,现在国事危难之秋,天下安危皆在父亲一身,朝廷还指望父亲力挽狂澜呢,因此还请父亲千万保重身体。”

李鸿章苦笑了一声道:“什么力挽狂澜,得好听,不过就是卖我这张老脸,去和洋人哀告,保全朝廷,能够少割些土地,少赔些银子就算不错了,‘杨三之后无丑角,李二先生是汉奸’,我这个骂名,恐怕是摘不掉了。”

周馥、盛宣怀同时起身,道:“中堂大人。”

李经方、张佩纶也一左一右,道:“父亲(岳父)。”

而赵维忠也赶忙从椅孑上站起来,垂手侍立,低头不语。

李鸿章这时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挥了挥手,道:“都坐下吧,都是自己人,就不要拘慬了。”

等众人重新坐下以后,张佩纶才道:“岳父,我看现在这时局也未必不堪如此,不是有一支海外华人欲回归中华,洋人在他们手上都吃了大亏,连天津都丢了,可见实在是天祐我中华不亡啊。”着,他又看了赵维忠一眼,道:“維忠不就是从天津来的吗!听他和这伙海外华人还有些交情,不知是也不是。”

赵维忠赶忙道:“姑爷的不错,人确实和这些海外华人有些关系,这一个多月以来,人都和他们一起相处,这次人父女能够侥幸不死,也是多亏了这些海外华人相救,而且这回人来到上海,他们还让人代为问候中堂大人。”

其实刚才东扯西驻这么一大通,众人就是等赵維忠这句话,李经方立刻道:“维忠,海外华人除了问候父亲之外,可还有什么话要转告父亲吗?”

赵维忠摇了摇头,道:“回禀大公孑,没有。”

李经方又问道:“那么可有书信要你代给父亲?”

赵维忠道:“也沒有。”

李经方怔了一怔,不禁大感意外。原来自从收到赵維忠的电报,知道他要来到上海以后,整个上海顿时都被惊动,各国的领事,还有上海的清廷官员都在盼望等着赵維忠到达。因为所有的人都认定,赵维忠这次肯定是带着这伙海外华人的某种意图来到上海,因此可以通过赵维忠,了解这伙海外华人的目地和下一步的打算,甚致还有可能试探这伙海外华人是否有与各国谈判的意向。

而李鸿章等人更是认定,赵維忠肯定是带来了海外华人的书信,或者是口信,向李鸿章表达他们的意向,只是不好直接询问,才扯了那么一大堆的废话,众人心里甚至都有些埋怨赵維忠太不懂事了,怎么迟迟不到正题上来,因此只好拐弯抹角,才扯到海外华人的身上,但结果却得到这样一个打算。

这时众人也都不禁愕然哑止,有些不知所措,就连李鸿章也大感意外,这伙海外华人到底打算做什么?把赵维忠打发到上海来,但又没有让他带来支言片纸。

李经方还有些不死心,又追问道:“他们真的没有一言语让你转达吗?”

赵维忠了头,道:“回禀大公子,人在临行之前,也曾问过这些海外华人,但他们明确告诉人,他们确其没有任何言语书信让人转达中堂。”

李经方听了,不禁大为失望,道:“那么他们让你来上海做什么?”

赵維忠呆了一呆,道:“人在临行之时,曾见过海外华人的首脑之一,此人姓秦名铮,官名政委,他告诉人,海外华人无不可告人之事,人来到上海以后,中堂大人问什么,人就回答什么,不可有任何隐瞒,也不可有任何添饰,俱实回答。”

听到了这里,李鸿章的眉尖微微一挑,他毕竟是久历官场的人,这时也总算是有些明白这伙海外华人的用意了,他们是在等着上海这边的洋人派人到天津去和他们会谈,或是等这边的洋人首先提出停战谈判的要求。

处理外交谈判事务,是李鸿章当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时的主要工作之一,尽管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干外交谈判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由其是签了一大票赔款割地的条约,让李鸿章落得一个卖国贼的骂名,但也确实让李鸿章积累了不少外交谈判的经验。

在外交谈判中,有两条重要的原则,一是在那一方控制的地区进那谈判,那么这一方就是这次谈判的主导者,为强势的一方;二是那一方首先提出停战谈判的要求,就表示这一方陷入下风,实际己经是准备认输了。而这伙海外华人显然就是希望让洋人主动提出谈判的请求,并且派人到天津去谈判,这样海外华人就可以在谈判中占据主导的地位,而赵维忠的作用,仅仅只是给海外华人与上海之间牵一跟线而己,自然不会带什厶话来。

想通了这一之后,李鸿章也不禁对这伙海外华人重新评估起来,原来他以为这伙海外华人不过是仗着船坚炮利枪快,军事力量强大而已,想不到他们对列国之间的谈判规则也这么清楚,看来他们可并不仅仅是只会持勇呈强。

第二七六章 返回天津第七十三章 进攻赤峰(上)第五一三章 穆棱河之战(九)第二十八章 出兵第一六零章 日本的访问(三)第六三一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三)第一八九 访问天津(一)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三零四章 反制行动(二)第五零三章 调查(下)第三九零章 对马海战(十六)第七二四章 归国(四)第一四一章 震动(下)第五零五章 穆棱河之战(一)第三三一章 李鸿章来访(八)第一零九章 流言蜚语(下)第二三四章 突破口(下)第一六二章 对日谈判(七)第六十三章 德国使团(三)第五十九章 歼灭(四)第四二四章 停战期(五)第一四六章 访问(六)第六百章 济南众态(九)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战(二)第一零六章 考查(三)第五五二章 接受谈判(四)第一七七章 南洋巨富(四)第一四零章 合肥见闻(四)第六五六章 远东远征军(三)第二百 中标者(下)第三五一章 上海警戒(四)第三章 收关行动(三)第六九二章 再度出击(三)第五十五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六)第五五六章 接受谈判(八)第三七四章 对马海战(一)第十章 接管济南(三)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五四九章 接受谈判(一)第六一一章 满洲里战役(四)第五六五章 美国(八)第一九六章 巴达维亚(四)第三二二章 骑军(六)第三四三章 军事计划(下)第五六四章 美国(七)第五八九章 农场巡视(四)第一五四章 回师第三零一章 侦察敌情第二十二章 增援部队(下)第六九十章 再度出击(一)第五零九章 穆棱河之战(五)第一一五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一)第八十章 战前(上)第八十三章 成师第四三六章 政客(一)第八十八章 安置营(四)第一八六章 护侨行动(八)第三零五章 南线,北线(三)第五五四章 接受谈判(六)第七一三章 日本屈服(下)第一三四章 海军假期(五)第二四八章 天诛(五)第二零四章 从军(二)第二三四章 突破口(下)第一六五章 新舰下水(一)第二十七章 清室回京(一)第六一三章 朝见风波(五)第三十七章 圈孑(下)第四三八章 进京(五)第四七八章 外交争斗(七)第七十四章 来访者(二)第三八四章 足球比赛(五)第三九五章 全面开战(四)第四五七章 围歼日军(一)第五三八章 联合军演(三)第三三四章 海归(五)第五六五章 阴谋(三)第一三二章 渤海海战第一二三章 学校(二)第五零二章 调查(上)第十六章 日舰逃跑第四八四章 登陆作战(六)第八章 俄国求和(上)第六九五章 求和(二)第四零七章 北京攻略(三)第七二九章 决策(三)第三一二章 备战(六)第四六四章 武昌之行(五)第二一一章 爪哇之战(一)第四一零章 旅顺攻略(七)第五四三章 镇南浦登陆(三)第七零一章 求和(八)第二十三章 锦州告急(二)第七十五章 来访者(三)第二五零章 创业(三)第二四零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三)第一七四章 德国之行(六)第五二八章 谈判(六)第三六一章 大战之前(八)第四九六章 发展大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