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一章 骑军(五)

这一番话只说得骑兵连的士兵们个个情绪高涨,兴致昂然,顿时又引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程亚杰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安静,又道:“上午的时候,我和赵连长在马厩里看了一下,马厩的卫生做得不错,可见大家确实是用了心,这一点值得表场,但是仍然有许多地方做得并不到位。当然,这并不能怪大家,这是因为你们以前没有得到专业的指挥,因此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这是以前的事情,我们可以不追究,但是从现在开始,切都要听我们的命令安排,凡事我下的命令,都必须要无条件的完成,明白没有。”

士兵们齐声道:“明白。”

程亚杰点了点头,道:“战马是每一个骑兵最亲密的战友,一名优秀的骑兵,先就应该是一名优秀的战马饲养员,只有训养出优秀的战马,才能成就优秀的骑军,我知道在前一阶段,战马的死亡率很高,原因就是饲养不当,因此从今天开始,停止所有的马上训练,也停止所有战马的训练,全部人员都学习养马、饲候好战马,把马养得壮实了再说。下面由赵连长宣布马匹管理条例。”

赵立军听了,也上前了两步,大声道:“人民军骑军连战马饲养及马厩管理条例,

一、爱护战马,精心喂养战马,把战马视为自己的亲人、朋友,尽心尽力的照顾好每一匹战马;

二、实行战马个人负责制,每名战士配备一匹固定战马,甴战士负责自己战马的护理、喂养等工作,如果因为护理不善,造成战马受伤或死亡,追究负责战士责任;

三、所有战马每天早中晚必须进行三次溜马,每次不得少于半小时,每天必须给战马进行清洁、擦洗、梳刷工作,三天给战马洗澡一次,十五天修剪一次马鬃;

四、现在骑兵连仍按四小队编制,每个小队值日一周,负责喂养照料其他后备战马,每天打扫马厩的卫生、清理马粪,三天进行一次用水冲洗,另外还包括有切草、配制饲料等工作;

本管理条例即日赴开始施行。”

这四条管理条例,就是程亚杰、赵立军在中午的时候商议制定出来,实际上他们过去在部队的时候,条例要更多,现在只是从中捡出几条有现实价值的规定,像什么“扬主人翁精神”、“爱护公共财产”、“勤俭节约”之类,都给免除了。

但就是这样,还是让所有的骑兵们感觉到很不适应,这也太麻烦了,其中绝大多数人在家孝敬爹都沒有这么仔细过,不过这些骑兵毕竟也是经过了二三个月的训练,被灌殊了不少纪律观念,也知道人民军对军纪的管理极为严格,因此到也没有异动。

不过在骑兵战士中,有几个曾经当过清兵的,他们明白,能够制定出这样几条规定的,绝对是骑军的內行人。虽然骑军看上去是一个很威风的军种,骑上奔驰的战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挥动马刀尽情劈砍,当然是拉风之极,但在这风光的背后,却是要比任何兵种都要复杂得多的后勤保障,因为想要饲候好一匹战马,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情。不过像程亚杰、赵立军制定的这些规定,在清军中一般只有将佐级别的军官座骑才能享受到的待遇,而一般骑兵的战马,是不可能这样伺候的。因此这两位刚上任的指挥官制定的规定,到底有用吗?

就在骑兵们的半信半疑之中,开始进行战马的分配。在此之前,骑兵连的士兵没有固定的战马,每次训练时由个人自行挑选,来得早的自然可以挑一匹好马骑,而来晚了,只能从挑剩下的;训练完了以后就不管了,因此在训练中也不会爱惜马力。

程亚杰、赵立军先从现有的146匹马中挑选出了112匹身体状态较好的马来,并且给每匹马都进行编号,在马勃子上系上一根布条,上面写上马的编号;然后将号码都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把纸条折好,放在一个大盒孑,毎名战士从盒孑里拿出一个纸条,里面写着是多少号就是那一匹马,全凭运气,听天由命。

当然,在选马之前,程亚杰、赵立军给自己先各自选了一匹马,因此他们两人不用参加抽号,当然两人做为目前骑军的最高指挥官,为自己谋这些许私利,也在合理的范围之內,士兵们也没有什么异议。

程亚杰、赵立军要

先把自己的战马选出来,也是因为这一批战马的整体素质确实不怎么样,其实这一批战马中到是真有一些优良马种,毕竟各国都从本国运来了一些战马,如英**队带来了本国的夏尔马和阿拉伯马、法**队带来的是阿尔登马和安达卢西亚马、美**队带来的是阿帕卢莎马、夸特马、俄军使用的是河顿马、三河马,德军带来的汉诺威马,只有这个时代的日本还没有培育出本国的马种,使用的主要还是蒙古马。

只是这些各国的战马数量都不多,一般只带来了十几匹,只供少数的军官乘骑,毕竟远隔重洋将战马送到远东来,既然是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也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死亡率很大,因此各**队使用的战马还是以远东殖民地的马匹为主,还有相当一部份是到了中国以后,就地征集或购买的马匹,当然这些马匹主要是用来拉东、驮运,而不是供士兵乘骑,远东地区的马匹就是以蒙古马为主。

而各国的军队基本都是步军。只有俄军中才装备了一支本国骑军,毕竟只有俄国才与中国有领地相接,因此才能运来大量本国的河顿马、三河马,因此被人民军缴获的战马中,这些各国的优良战马数量并不多,只有大约4o匹左右,其中俄国的河顿马、三合马又占了近一半,约有2o余匹,其余基本都是蒙古马。

当然蒙古马也并不是不优秀,在十世纪时,蒙古骑军就是骑乘蒙古马,横扫欧亚大陆,建立起庞大而辉煌一时的蒙古帝国,而且在旧时空里,解放军的骑军配备的战马也就是蒙古马。

不过蒙古马的体格不大,平均体高在1.3米左右,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奔跑度也不快,但耐力极强,而且吃苦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适用于长途奔袭,大范围的运动,蒙古骑军能够横扫欧亚大陆,正把蒙古马的这种优点与自己擅长骑射的能力相结合,而且挥得淋漓尽致的结果。但蒙古马并不适合短途突进作战,毕竟和欧美马种相比,蒙古马在度、力量方面都不占优势。

而相比之下,欧洲马系则走向另一个极端,欧洲马的体形高大,力量十足,体高普遍都有1.6米以上,少数甚至可以达1.8米,短距冲刺极快,但耐力不足,而且食量大,由其需要精养细喂,对后勤的依赖极大。

到是阿拉伯马、俄国的河顿马、三合马、美国的阿帕卢莎马,基本则是介于这两者之间,体高在一般在1.5米左右,短途度和长途耐力均不错,而相对来说,阿拉伯马的体形较为纤瘦,不适合粗养,而河顿马、三河马因为带有蒙古马的血统,身躯四肢较为粗壮,而且继存了蒙古马吃苦耐劳,易于饲养的特点,因此是军马的最合适候选。而以河顿马、三合马为坐骑的俄罗斯哥克萨骑兵,正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骑军。而美国的阿帕卢莎马这时主要是在美洲大陆上普及,还没有普及到亚州来。

其实中国也有类似俄国的河顿马、三合马的马种,就是伊犁马、河曲马(也叫河套马),要比蒙古马更适合作战马,不过在旧时空的骑军职责己不是正式冲锋作战,而是支边巡逻、应急救援、抢险救灾和特殊环境下的作战任务。因此对战马的力量、度要求不高,而更重视战马的耐力和在艰苦恶劣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在这样的需求下,蒙古马自然是最适合的选择。

现在骑兵连的146匹马中,虽然由于前期喂养不当,造成普遍的营养不良,但相比之下,蒙古马的状态要好一些,而掉膘掉得厉害,身体条件极差的,基本都体形较大的欧洲马匹,需要时间来调养。而且程亚杰、赵立军了解,前期死亡的12匹马也全都是大型马,蒙古马反而一匹都没死,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马的身体状况差;另一方面前期骑军在选马的时候,都会选择这些高头大马,毕竟骑在这样的高大马背上,当然要威风得多,因此这些大型马的使用率也要比蒙古马高得多,自然死亡率就高了。

因此程亚杰、赵立军挑选分配给毎个士兵的战马时候,落选的几乎全部是这些大型马。而他们两人为自己挑选的,是两匹应该是个头适中的河顿马或是三合马。在旧时空里,程亚杰、赵立军都和俄罗斯骑军进行过军事交流,对这两种马的素质十分赞赏,现在自己手里也有这种马,自然先给自己留着。

而骑兵们不知道他们的主将有这么考虑,虽然不理解两位长官要把这十几匹大型马都收起来,但在军纪的要求下,也没有说什么,老老实实的抽号选马。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抽号以后,每一名战士都确定了自己的战马,而程亚杰、赵立军又将马栏也编好号码,这样每一匹战马都有自己固定的马栏,并分配马鞍、马俱等,整个连队战马的管理也終于规范化起来。

第一五七章 访徳使团(四)第二一六章 外交之争(中)第五一一章 穆棱河之战(七)第一六六章 新舰下水(二)第二零三章 英国干涉(五)第八十九章 天津战役(二)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九十章 安置营(六)第四四四章 外交斡旋(一)第五五八章 美国(一)第六三零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二)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议(上)第五九八章 上海租界(十)第一四六章 徳国之行(三)第三二九章 最后的准备(一)第一一四章 秋收行动(三)第七一一章 腰带计划(下)第二七三章 战争开始(二)第一四五章 徳国之行(二)第三四零章 李鸿章之死(一)第八十二章 婚礼第三八八章 新闻发布会(二)第二一七章 外交之争(下)第六八五章 结束战争(六)第一零二章 拦截(上)第二零六章 舰队出发第一二三章 学校(二)第一三九章 合肥见闻(三)第七二三章 归国(三)第三六五章 余波未平(二)第二八二章 立项之争第一三零章 德国舰队(二)第一九四章 访问英法(五)第二八四章 会谈(下第六一六章 皇帝与太后(下)第五十七章 上海新区(十)第一五二章 新农村建设(三)第三六二章 大战之前(九)第七十六章 来访者(四)第五零四章 清廷招抚(一)第二七一章 阴岛(二)第一五九章 对日谈判(四)第六六二章 台湾海峡之战(三)第六七六章 大获全胜(七)第七一四章 上海谈判(一)第六九十章 再度出击(一)第一零六章 造舰(一)第三零八章 备战(二)第三四六章 欧洲危机(三)第二二八章 各方反应(二)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语(中)第三六零章 大战之前(七)第三二一章 海参崴(四)第六九五章 求和(二)第十六章 权力下放与权益保障(三)第二五五章 工作组(三)第五零五章 穆棱河之战(一)第二零一章 作战计划第三九四章 全面开战(三)第五五一章 土地改革(六)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战(六)第六六四章 台湾海峡之战(五)第二七八章 中立(二)第一零五章 电报第四九零章 登陆作战(十一)第一二九章 外调(三)第一六九章 新舰下水(五)第四五六章 山海关(二)第五六三章 阴谋论(上)第五二六章 反围剿(六)第四九五章 袭取海参崴(四)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会议(五)第六二九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一)第三一五章 军队扩编计划(三)第三十一章 年度总结(一)第四九六章 袭取海参崴(五)第二零二章 英国干涉(四)第五三七章 联合军演(二)第一六八章 新舰下水(四)第三八七章 对马海战(十三)第五九七章 上海租界(九)第二零二章 英国干涉(四)第五八六章 农场巡视(上)第一五二章 新农村建设(三)第一二三章 秋收行动(十二)第七十二章 义和团第二一一章 爪哇之战(一)第四二九章 进攻北京(八)第四八六章 清廷朝议(三)第五九九章 联合远东远征军(上)第三十九章 造舰计划(三)第二五零章 创业(三)第五二七章 攻占哈尔滨(二)第五四零章 联合军演(五)第一六五章 庆贺大会(三)第二三六章 考察队第六二零章 登陆日本(二)第二七四章 朝鲜半岛危机(上)第一七零章 德国之行(二)第四四四章 辽阳之战(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