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

大的战略方针确定下来之后,接下来就是制定战术的细节。先自然是商讨确定进攻北京的作战计划细节。夏博海、秦铮、肖建军、尚晋峰、储亚平本来就是军人,受过严格而全面的军事教育,而且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又经历数场战争,积累了相当的实战经验,而进攻北京确实难度不大,因此很快就确定好了进攻北京的作战计划。

北京的格局,还有皇宫的布置己经用无人机侦察清楚,其实旧时空里在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都知道,北京的格局其实是相当的方正,坐南背北,横平竖直,可以说是条理分明,大体的格局其实差不多,不少街道、地点基本还保留着原来的名称;而皇宫的布置更是和旧时空的故宫博物馆几乎全无变化,夏博海、秦铮、肖建军、尚晋峰、储亚平等人都去过北京,徐济更是就住在北京,因此对北京、皇宫的格局心里都有谱。

现在人民团在通州前线一共有3个团,约9ooo人左右。虽然说北京并不是一座不可攻破的城市,但以9ooo的兵力进攻北京,无论在那个时代,都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在半年以前,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兵力是1.6万,而再前推4o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攻破北京的英法联军也达到了2万人,也都要比人民军的兵力雄厚得多。当然,这两次他们面对北京的守军都要多一些,都达到了1o万左右,而人民军只用面对约1.3万的八国联军。

特种部队的编制是按小队、中队、大队组成,每个小队1o名战士,设正副小队长各1名,并分成两个小组,每个组由两名战士、一名机枪手、一名火箭筒手、一名狙击手组成,装备一挺95式班用机枪、一部4omm火箭筒、一支88式狙击步机,另外两名战士配枪挂榴弹射器,而且每名战士都配有夜视设备和通讯设备。这样一来,那怕是一个小组,都具有强大的火力,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对抗1o倍的敌人,而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和密林、窄巷或是险要地区,甚致可以对抗2o倍甚致是更多的敌人。

三个小队组成一个中队,设正副中队长各1名,三个中队组成一个大队,设大队长1名,副大队长3名,共计1oo人。

按照众人制定的空降作战计划,将出动3架直8f直升机,每架直升机搭载1个中队,分别在太和殿、皇极殿、慈宁宫实施空降,并且按照各自分配的任务,突袭八国联军的指挥部,如果完成了自己的作战任务,马上就近支援附近的友军,并且制定了3条作战原则:

1是战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某一个联军国家的指挥部,然后马上撤离,转而攻下一个联军国家的指挥部,而如果对手有准备,久攻不下,立刻撤离,和其他部队汇合,决不与敌军纠缠。因为尽管特种部队的武器先进,火力强大,但毕竞人数太少,而且每一名战士都是宝贵的资源,决不能无谓的消耗,因此只能靠空中突袭,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以最快的度完成任务。

2是在援军赶到之前,不抓俘虏,是对敌军全部击毙。虽然活捉敌军的主将或高级将领,可以为日后的谈判争取到极大的优势,但特种部队的人数并不多,如果要抓俘虏,势必又要消耗人力,因此只能在一开始的时候放弃抓活的,将遭遇的敌军全部击毙;只有等到城外进攻的人民军杀到皇宫增援以后,才可以考虑抓一些俘虏。

3是尽量使用杀伤力大的武器,如火箭炮、枪榴弹、手榴弹等,力争在短时內结束战斗,而不要顾忌对皇宫的破坏。原来是储亚平提出,在故宫中作战,是不是考虑不要使用爆炸性的武器,以免造成对故宫的破坏,毕竟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故宫绝对是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重要的历史遗产,自然应该尽力保护,减少破坏。不过夏博海、秦铮、肖建军等人考虑的格局要大得多,保护历史遗产,自然是应该,但也要量力而行,讲人文、讲文化,只能是和平年代的事,而在战争年代,第一要务的确保战斗的胜利,如果因为顾忌对故营造成损坏而缩手缩脚,那这仗还怎么打,如果敌人在故宫埋上炸弹做威胁,那还不得要投降吗?

徐济也提出自己的顾虑,虽然这个道理不错,但也容易让穿越者在历史中留下一个污点。不过这一点也早让秦铮考虑到了,让八国联军来背这个黑锅,其实也不算坑了八国联军,因为攻破北京之后,八国联军确实对皇宫造成了相当的损坏。

而在城外的战斗由一团和二团责任,进攻从北京的南北两端分别开始,不过俱体的战术甴各团的团部自己拟定,指挥部并不做详细的布置,毕竟团级已经是战斗级的单位了,可以在战场上独当一面作战,而且作为团级的指挥官,也必须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

不过在攻入北京城之后,两个团都直接向皇宫推进,一方面是增援特种部队;另一方面也是控制皇宫,因为皇宫就是北京城的核心,因此控制了皇宫也就等于基本控制住了北京城。然后再考虑逐步歼灭北京的其他八国联军部队,彻底控制北京城。

当然,整个作战的目地是完全控制北京,而不是全歼八国联军,只要把八国联军都赶出北京城就行了,因为北京城太大,而人民军能够投入的兵力也不足,不可能控制整个北京城,自然也就无法全歼八国联军。而且八国联军真的逃出北京,没有后勤补济、语言不通、形像又和中国人有明显的差异,实际是难以生存下去,因此如果八国联军真的全都逃出北京城,对穿越者来说反到是好事。

而五团则是作为预备队,并且还要从五团抽出一个营来,分别驻守通州县和通州火车站,虽然穿越者并不打算长占通州,但现在通州是北京到天津的枢纽,因此也不能放弃。

同时众人也讨论了攻占北京之后的控制和管理,现在北京分内城和外城两个区域,内城9门,外城7门,由五团的两个营分别各派一个排的兵力驻守,而剩下的两个排做为机动巡视兵力。皇宫由率先攻破北京城,到达皇宫的部队驻守,而另一支部队则付责看守住东交民巷的使馆区。而且一但成功占领北京城,天津方面还将马上再派遣一个团进京,增强驻守北京地区的兵力。

当然这只是权宜之机,最终还昙毕竟北京大太,而且牵扯的范围太广,不可能只靠军队管理,天津方面不仅要派人到北京去主持行政事务大局,同时还要派遣一部分民政管理人员到北京去工作。

人员天津这边到是还有不少,尽管穿越者有意要将行政中心转移到青岛去,并且己经开过去一艘客滚船和1ooo余名穿越者,但由于上海谈判破裂,穿越者启动北京攻略,因此现在穿越集团的行政中心暂时还不能离开天津。而现在留在天津的非军方穿越者,还有22oo余人。而且穿越者在天津的控制基本稳定下来,完全可以抽调5oo人左右到北京去工作,这当然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

只是派谁到北京去主持行政事务大局,到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其实秦铮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是穿越集团的五执委之一,又是军方出身,并在组织、行政方面都有相当的能力,因此如果秦铮到北京主持行政事务,可以同时协务军政两方面的关系。

不过秦铮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一但穿越者攻占北京,并击败了俄军,是肯定要重新启动和各国的谈判,这项工作也只能由秦铮来负责,一但秦铮离开北京,哪么北京的事务交给谁来负责,因此最好是给秦铮安排一个副手,这样秦铮也就可以放心的离开北京了。

最后秦铮提名,由天津新区行政长官李松晨担任自己的副手。原来李松晨出任天津新区行政长官之后,就开始筹备天津地方政府的工作,而且现在己经基本组成了一个行政班底。只是穿越集团的执委会、行政院迟迟没有迁移到青岛去,因此天津地方政府的行政班子也一直都不能上岗工作,反到是无所事事起来。

秦铮的思虑细腻,一方面是早就留意到天津地方政府行政班子的尴尬状况;一方面也有意培养李松晨的能力,现在穿越集团最缺少的就是这样年轻并俱有组织、执行能力又肯实干的人。但在短时间内,执委会、行政院都不会迁移到青岛去,因此己经成立了一段时间天津地方政府的行政班子估计还无法开展工作,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计划不如变化快。

但让天津地方政府的行政班子这样闲着也不是办法,而正好开始北京攻略,在攻下北京之后,需要大量管理人员,因此秦铮才决定让李松晨担任自己的副手,并且将整个天津地方政府行政班子都带到北京去工作,一来是让他们有事可做;二来也是让他们积累足够的经验。而自己离开北京之后,也可以由李松晨来管理北京的行政事务。

对秦铮的这个提议,其他人自然不会有异议,因此北京攻略,就这样确定下来。

第十九章 接管济南(十二)第一二六章 绿林大会(上)第五三四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五)第三六二章 徳国特使(十)第二五五章 圈套(三)第一二四章 学校(三)第二二一章 谈判(三)第二二五章 清廷求和(八)第四七七章 外交争斗(六)第五一零章 清廷招抚(七)第三七一章 德国的收获(上)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纲(下)第四七七章 外交争斗(六)第二十二章 增援部队(下)第五一四章 清廷招抚(十一)第六十七章 德国使团(七)第十四章 舰炮发威第十九章 接管济南(十二)第一六四章 外交之争(下)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六四三章 日本本土作战(三)第二九七章 革命者(二)第四七二章 山海关之战(一)第一二二章 学校第四四八章 外交斡旋(五)第二七二章 阴岛(三)第一四五章 徳国之行(二)第四四九章 辽阳之战(十一)第四六零章 武昌之行(一)第四六八章 迎击俄军(五)第二三二章 总结(下)第五一一章 清廷招抚(八)第六七九章 大获全胜(十)第八十三章 灾民(三)第七零七章 日本的选择(一)第一九四章 巴达维亚(二)第一三八章 合肥见闻(二)第六十六章 德国使团(六)第三章 制度(二)第四三一章 进攻北京(十)第一零二章 天津租界(九)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抚(六)第二零七章 奇袭威海卫第二零一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七)第六二二章 登陆日本(四)第一四九章 进攻杨村(二)第四四一章 进京(八)第四零八章 旅顺攻略(五)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九十二章 天津战役(五)第二三八章 作战计划(六)第六一三章 满洲里战役(六)第四七二章 外交争斗(一)第六一六章 皇帝与太后(下)第一六八章 回访日本(下)第九十章 青州之乱(三)第二六三章 根据地(五)第六八四章 结束战争(五)第二八八章 年终会议(四)第六七一章 大获全胜(二)第五七零章 进驻县城(三)第十章 备用计划第五章 上岸第一七四章 南下上海(四)第三六二章 大战之前(九)第五零九章 穆棱河之战(五)第一三四章 渤海海战(三)第五九一章 济南众态(一)第六一三章 朝见风波(五)第二十章 投降第一九九章 英国干涉(一)第二三二章 总结(下)第一四二章 北仓之战第一九八章 巴达维亚(六)第三十四章 换装(上)第四七七章 外交争斗(六)第三四零章 李鸿章来访(十七)第一二三章 秋收行动(十二)第一四五章 访问(五)第三六二章 徳国特使(十)第五四四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纲(上)第四五九章 围歼日军(三)第二四三章 王家寨(五)第四三四章 战争再启(五)第二五四章 圈套(二)第二零七章 奇袭库伦(一)第八十二章 灾民(二)第四零四章 谈判破裂(五)第三七九章 上海(七)第二九七章 胁迫(二)第二零一章 蒙古攻略(四)第四八四章 登陆作战(六)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八章 接管济南(一)第二三八章 作战计划(六)第三九零章 新闻发布会(四)第二零一章 蒙古攻略(四)第六十一章 德国使团(一)第一四八章 进攻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