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

得到了执委会的确认以后,秦铮也和张之洞约好,要求张之洞备齐第一批交付给穿越者的武器弹药,等运输船队到达武昌之后,就立刻进行抽查验货,一但检查合格之后,就马上装船运走。

海外华人的办事效率之快,大大出乎张之洞的预料,像这样的事情,在清廷少说也要一个月才能办完,其中自然有数不清的扯皮争吵、讨论,哭穷,再加上拔款时候的雁过拔毛、重重经手,就算拖到两个月也不是不可能的,而海外华人只需要三五天的时间就能全部敲定下来,这样的效率,也不得不让张之洞惊叹,如果清廷那怕有这一半的办事效率,国事也不至于败坏到如此地步。

好在是第一批交付给海外华人的武器弹药都是汉阳兵工厂的库存,到也并不难办,但张之洞也不敢怠慢,下令荣俊业亲自督办此事,三天之內,必须将交付给海外华人的武器弹药备齐。虽然张之洞喜好虚名,但自己手下的人是什么货色,心里还是有数的,如果不给他们勒一勒绳孑,是干不了活的。

另外,张之洞又下令汉阳兵工厂,马上全面恢复生产,加紧赶工。汉阳兵工厂的库存武器弹药只能应付第一批交付,而后两批则靠汉阳兵工厂的生产,但日期只有三个月,可是半点都耽误不得。而在此以前,由于资金不足,汉阳兵工厂的产能大减,而照这样的生产规模,是肯定完不成订单的,因此尽管海外华人的第一批款还没有到,但兵工厂也必须马上开始全面恢复生产,否则就来不及了。

不过签定了购买合同之后,秦铮并没有留在武昌等着,而且立刻转回上海,一方面是接应运输船队,并且做好上海方面的工作。因为运输船队肯定会有军舰护航的,而军舰要开入长江,就必须得到英国方面的同意才行,而在回航的时候,可以满载军火,虽然在此之前英国方面对穿越者向张之洞购买武器采取默许的态度,但会不会对运输船队设置障碍,或是借机向穿越集团提出要挟条件,都不好说,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落实才行。另一方面,也是在秦铮来武昌之前,和李三杰约定好的,讨论上海的工作,由其是对青年人的统战工作。

于是秦铮婉言谢绝了张之洞的挽留,在签定了购买合同之后,连夜就乘船返回上海。

由于在来的时候,基本己经探明了水道,而且又是顺江而下,因此经过了一夜的航行之后,在第二天清晨,秦铮就到达了上海。而在上岸之后,秦铮也一刻都没有休息,和李三杰汇合之后,先去访问李鸿章,一方面是感谢他派张佩纶、李经方到山海关去游说提督郑才盛,确实是帮了穿越者一个大忙;而另一方面,秦铮在武昌己经表过态,击败俄军之后,将支持张之洞、李鸿章入主內阁,而穿越者要求割据山东做为交换,张之洞基本是认同了这个交易,现在就看李鸿章的态度。

听秦铮说完之后,李鸿章也不禁大为意外,但同时也颇有些心动,尽管自己被称为李中堂,但实际上李鸿章一天军机处都没有进过,当然和张之洞一直都想进军机不同,在甲午战争之前,李鸿章一直都担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对进不进军机到并不怎么感兴趣,毕竟当时的李鸿章所掌握的权势甚致过了军机大臣,而且做为地方大员,李鸿章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朝廷的种种限制,能够有一定的空间展开拳脚,干一番事业。

但现在的李鸿章可不是甲午战争之前的李鸿章,所有实质性权力的官职全部都免去,虽然为了与各国议和,清廷又恢复了李鸿章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职务,并且还出任全权议和大臣,同时还有一条:朝廷不为摇制。但李鸿章心里十分清楚,现在这些职位不过都是虚衔,清廷连北京都丢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还有什么用,说实话还不如李鸿章现任的两广总督值钱。而真正有实质权力的就是全权议和大臣,但这决不是一个光彩的职位。

不过李鸿章还是接受了清廷的任命,并且从广州北上,抵达上海,如果不是因为穿越者的到来,李鸿章现在应该是在北京和八国联军尽力讨价还价,争取少赔点银子。原因除了李鸿章希望尽力挽救清廷的命运之外,还有就是权力。尽管李鸿章今年已经78岁了,但对权力的渴救和3o年并没有什么变化。出任全权议和大臣,而且朝廷不为摇制,就意味着在议和的这段时间里,李鸿章有权指挥一切,甚致包括朝廷在内。因此在从广州出以前,李鸿章就以全权议和大臣的名义向朝廷下达命令,要求朝廷甚致是慈禧太后公开做出检讨,向洋人承认错误,并且开列应惩办的朝廷大员的名单等等。

只是穿越者的到来,打断了李鸿章重掌权力的时间,而李鸿章努力的和穿越者拉上关系,也确实存了借与穿越者的关系,重新回到权力的颠峰。因此秦铮提出以进入军机处为交换条件,不仅是对张之洞,对李鸿章同样也有不小的吸引力。

当然对于清廷的结局,李鸿章远比张之洞看得更为透辙,知道清廷己是病入膏慌,肯定是好不了的,而突然崛起的海外华人,是最有实力取代清廷的势力,因此李鸿章才和海外华人尽力结好,并让张佩纶、李经方帮助海外华人,也有为自已的后人找一条后路。

不过李鸿章又认为,这个过程决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毕竟像中国这样一个疆土广阔而又情况复杂的国家,要想变天是一个长期过程,何况海外华人初回中华,根基不稳,这个时间就需要更长,按李鸿章的估计,大约需要2o年左右的时间,而自己己是78岁的老人,还有几年活头,只要是自己活着的时候,清廷还不灭亡就行了。而自己死了,也就不管身后的事了。虽然李鸿章没有听说过路易十六那句名言,但道理是一样的。

于是李鸿章很快也和秦铮达成了协议,答应了这个利益交换,同时也表示会尽力帮助海外华人协调与英国人之间的关系,让海外华人从武昌购买的武器弹药顺利的运出上海。

得到了李鸿章的承诺之后,秦铮和李三杰马上又赶到英国领事馆去拜访英国领事霍必澜,再次和英国进行确认双方目前的合作关系。

这时霍必澜己经得到了国内的授权,现在应全力帮助海外华人来对抗俄国。原来英国国内讨论之后认为,海外华人与俄国的这场战争,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对英国有利,如果俄国获胜,那么海外华人就必然会失去向英国叫价的权力,那时英国就可以借机向海外华人施压,获取更大的利益,甚致可以重新要回威海卫,并且整合日本和海外华人的力量,共同对抗俄国。而如果海外华人击败俄军,那时俄国的威胁必然大为减弱,但海外华人的实力也会大损,英国可以利用日本,来牵制海外华人,同样也可以逼海外华人就范。因此最后的胜利者,都必将是英国。

在这一战略目标下,英国现在自然不会对穿越者设置障碍,因此霍必澜十分友好的接持了秦铮和李三杰,并且向他们承诺,英国将全力支持海外华人抵抗俄军,对海外华人的运输船队也会完全放行。

得到了霍必澜的确认之后,秦铮这才稍稍有些放心,然后又拜访了日本、德国、法国、美国领事馆,一方面是表示穿越者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是为在击败俄军之后,再与各国进行谈判布局。

等回到上海办事处的时候,己是下午5点钟左右,秦铮和李三杰才开始讨论上海方面的工作。其实在这段时间里,李三杰确实是做了认真的考虑,并且针对这段时间以来,自己对上海的了解,认为统战工作,不应该仅仅只限于年轻学生,也可以包括上海的商人、手工业者、开明的仕绅、甚致是清廷的官员等等,总之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当然在目前还是以年轻学生为主。

而这样一来,就需要多个部门合作工作,应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些工作,只靠上海办事处的几个人是办不好的,因此李三杰建议,穿越集团应该专门成立一个统战工作小组,由外事部、***、教育部等联合组建,并且直接受行政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统战工作。

第二五六章 公审大会第九十五章 陆军改制(上)第二六七章 根据地(九)第二八零章 中立(四)第一八零章 军事交流(二)第三十八章 谈判(中)第六五一章 撤侨(三)第四五七章 围歼日军(一)第一九三章 访问英法(四)第五九九章 联合远东远征军(上)第六八九章 反制(三)第六八三章 结束战争(四)第三十二章 年度总结(二)第一章 收关行动(一)第八十六章 造舰竞标(三)第八十章 战前(上)第一零七章 考查(四)第四一零章 旅顺攻略(七)第二九六章 革命者(一)第二百 中标者(下)第五四八章 镇南浦登陆(八)第二一七章 青岛战役(二)第一七三章 德国之行(五)第七十章 工作开展第一零三章 拦截(中)第四零四章 旅顺攻略(一)第六三七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九)第二九九章 革命者(四)第四十九章 投降第五五五章 土地改革(十)第四二七章 进攻北京(六)第五六六章 阴谋(四)第一一六章 秋收行动(五)第二八九章 渔人行动(一)第三八四章 对马海战(十)第一一四章 失踪(下)第六十七章 睡不着的人(上)第二十二章 锦州告急(一)第二七零章 根据地(十二)第四八八章 登陆作战(九)第六十三章 英日同盟(三)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访问(四)第三四七章 财政工作报告(四)第七一九章 上海谈判(六)第二零六章 舰队出发第三十二章 袭击(下)第七十四章 进攻赤峰(中)第五二八章 攻占哈尔滨(三)第二十四章 挟持人质第六十七章 工业(四)第二二四章 舞会(上)第四七零章 战前(二)第二一四章 青岛攻略(三)第六八五章 结束战争(六)第五一零章 穆棱河之战(六)第六七八章 大获全胜(九)第三四八章 上海警戒(一)第五五二章 接受谈判(四)第一三零章 海军假期(一)第五五八章 美国(一)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二零六章 正面进攻(四)第十六章 接管济南(九)第六四五章 日本本土作战(五)第五零六章 清廷招抚(三)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二八四章 会谈(下第五三四章 土地政策(二)第七十章 金融(一)第三七八章 上海(六)第五十八章 远东战争结束(上)第一五二章 新农村建设(三)第一一六章 农村调查(二)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动(八)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四六三章 围歼日军(七)第六百章 联合远东远征军(下)第六十四章 德国使团(四)第一一五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一)第二十三章 作战计划第十一章 接管济南(四)第四三四章 战争再启(五)第五八四章 张作霖归附(三)第四零三章 全面开战(十二)第五零三章 调查(下)第三十章 出兵(三)第三四六章 财政工作报告(三)第二零一章 英国干涉(三)第五一零章 清廷招抚(七)第四五五章 山海关(一)第二六二章 根据地(四)第四二二章 进攻北京(一)第五二四章 反围剿(四)第四七五章 外交争斗(四)第三六一章 大战之前(八)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三三八章 工业成就(四)第四五九章 山海关(五)第一九六章 巴达维亚(四)第六十三章 英日同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