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零章 袁世凯来访(四)

这二名日本顾问在北洋新军里到也是十分尽责,他们帮助袁世凯编制操典、条例,修改军纪,训练士兵,因为中德之间,毕竟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徳国陆军的制度也不能完全照搬,需要进行一些修改,而在这方面日本陆军到是有不少经验,二名日本顾问也向袁世凯提出一些合理化的修改建议,时间长了以后,这二名日本顾问也颇受袁世凯的看重。

穿越者开始在胶州湾一带地区搞土改的时候,两位日本顾问就提醒袁世凯,海外华人似有意谋取山东,请袁世凯要小心警惕,早做准备,并且表示如果袁世凯和海外华人发生冲突,日本方面愿意给袁世凯提供支持帮助。当时袁世凯虽然也感觉到了海外华人对自己的威胁,但还无意和海外华人发生冲突,因此对两人的好意婉言谢绝,不过两人毕竟是为自己着想,袁世凯还是有些感激。

数日以后,两人又向袁世凯反映,在北洋新军中有些军官的家中田产被海外华人没收,因此有的军官甚致打算在私下里带领军队,参加地主组织的武装,与海外华人为敌,请袁世凯加强北洋新军的管理,以防有人私自带兵行动,当时山木还开玩笑似的说了一句,如果真让军官带着军队去了,到是可以给海外华人一点厉害。而两人看似说者无意,但袁世凯到是听者有心,于是才生出了试一试海外华人的念头来。

现在袁世凯回想起来忽然发现,这分别就是有意将自己引着走上这一条路。袁世凯是何等精明的人,想到这里也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日本人这不是分明要挑起自己和海外华人的冲突吗?小日本的这一招到是真阴损,自己自命精明一世,居然还是进了套,如果不是海外华人的提醒,到现在还没醒过来。反到是海外华人竟似早己洞若观火一般。

到了这个时候,袁世凯不能再隐瞒,反正把话也说开了,也没有什么顾忌,便将两名日本顾问的事情向秦铮讲说了一遍。

秦铮听完之后,并没有马上说话,而是在沉呤了一会儿之后才道:“袁巡抚,在济南还有没有其他长期定居的日本人呢?”

袁世凯点了点头,道:“有,在济南有两家日本人开设的商行,另外在烟台还有几家日本人开办的工厂,都是在甲午之战以后设立的。”

秦铮明白,在甲午战争之后,清廷和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一般人只记得其中赔偿日本两亿两白银和割让台湾,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但却忽略了还有一条对中国的危害性一点都不比赔偿割地差,就是【马关条约】的第六条,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由于各国均与清廷签定有“利益均沾”的条款,这也就意味着日本取得了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资格,那么其他各国就均自动获得了同等的资格,而在此之前,各国只能在中国开设商铺,出售商品,但却不能开办工厂。这样一来,不仅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使各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晋升到资本输出的高阶段,不仅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而且全面的渗透于中国社会的各阶层。

山东虽然是一个沿海的省份,但开设的通商口岸并不多,除了被德国强租去的胶州湾以外,就只有烟台一地,在旧时空里,济南是在1905年才被清廷设为自开商埠,不过由于国外资本大幅进入中国,济南作为山东的首府,自然也难以幸免,虽然各国不能在济南投资建厂,但开设商行还是可以的。而日本在这方面甴为积极,因为山东半岛与日本隔海相望,一直都是日本寄望的目标,因此日本以烟台为跳板,以开厂和开商行的名议,尽力的向山东的内地渗透。虽然各国都有借商行收集情报的例孑,但只有日本是把商行完全当作情报据点使用。

而听了袁世凯的介绍之后,秦铮己经基本可以肯定,这件事情肯定和日本脫不开关系的,看来袁世凯也是被日本人摆了一道,好在是老袁的头脑还算是清醒,因此才没有和穿越者全面开战。当然话说到这一步就够了,于是秦铮道:“好,感谢袁巡抚能够如实回复我们的问题,看来我们之间确实存在着不少的误会,不过我想现在这些误会应该是能够全部消除了。”

其实这时袁世凯也基本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了七八分,心里自然暗恨日本,因此连连点头,道:“是,是,请秦政委放心,我们以后绝不会再有误会了。”顿了一顿,袁世凯又道:“秦政委,兄弟还有一个想法,还请贵众能够考虑一下。”

秦铮心里想到,袁世凯有什么想法,难到是对山东还不死心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自己也有必要给袁世凯一个明确的答复,让他趁早死了这条心,于是道:“说来听听,袁巡抚有什么想法?”

袁世凯道:“兄弟听闻朝廷正在招抚贵众,并且有意让贵众来管辖山东之地,老实说兄弟虽然署理山东巡抚,但兄弟是行军出身,练兵打仗或许还能免为其难,但管理山东一省,就未免力不从心了,而且山东之地为京城门户,遏守渤海,海陆两防,仍是拆冲要地,非贵众这样的人材而不能守矣。不知贵众是否有意山东之地?”

秦铮听了,也不禁有些意外,不知道袁世凯这番话是什么意思,不过既然袁世凯发问了,自然也应该明确的回复他,不管袁世凯有什么诡计,自己只管堂堂正正的应附就行了,因此点了点头,道:“很好,其实我们也希望能够在山东之地定据下来,正想向朝廷申请,如果朝廷真能够这样安排,当然是再好也不过了。”

袁世凯心里苦笑,海外华人到是真不客气,一点都沒有婉转,不过袁世凯也明白,秦铮没有回答“既然朝廷如此安排,我等自当从命”,是怕被话套住,万一朝廷改变了主意,把海外华人分到其他地方去呢?而且这也说明海外华人对山东之地志在必得,绝不会让步。于是袁世凯道:“既是朝廷有意如此安排,兄弟想请贵众派一支军队进驻济南,分布驻守,了解济南情况,熟悉山东政务,将来贵众接管山东,也好早作安排,各项交接事宜亦可顺利一些。”

秦铮到是真没有想到袁世凯会对自己提出这样一个提议,如果现在就派遣一支军队进驻济南,对穿越集团未来接管山东,确实可以提供不少便利条件,只是袁世凯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其中有没有什么阴谋诡计呢?秦铮从来不会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而且在旧时空里,袁世凯可是公认的玩阴谋的好手,清廷、国父都被他耍得团团转,因此反到不敢马上答应,道:“好,袁巡抚的这个提议,我们要协商一下,才能答复袁巡抚。”

其实如果袁世凯知道秦铮的想法,估计会有一种躺枪的感觉,这次他到是真沒有耍什么阴谋,纯粹就是想向穿越者示好,并借机和穿越者改善关系。不过秦铮提出要商议也在情理之中,因此袁世凯也起身告辞。

等袁世凯离开以后,秦铮才问商其松道:“你怎么看?”

商其松道:“我看袁世凯说的并不像是假话,不过我也不能百分之百的肯定,毕竟在旧时空里,袁世凯可是有名的枭雄,因此最好是等窍听几天,看看袁世凯在私下里怎么说再判断。”

原来穿越者早己经在分派给袁世凯的住宅里安置了多个窍听器和摄像头,并在袁世凯的住宅傍边的其他住宅内设置了监控点,可以说袁世凯从表面上看是获得了一亽独立的空间,其实他的一切都已在穿越者的掌控之中。

秦铮点了点头,道:“这一点先放下不说,你认为袁世凯请我们派军队去济南,这又是什么目地?”

商其松道:“如果先前袁世凯所说的话都是真的,那么我认为袁世凯的这个建议是在向我们示好,因为我们已经表现出了对山东地区志在必得的态度,而袁世凯显然沒有和我们对抗的想法,或者说是没有和我们对抗的力量,即然是这样,到不如配合我们办好山东交结的工作,毕竟我们现在也是一股势力了,长期和我们对抗下去,对袁世凯也没有什么好处。反到是和我们结好对袁世凯更有利,袁世凯是聪明人,不会不明这其中的道理。”

顿了一顿,商其松又道:“当然道理确实是这样,但我们也不能全从好的方面去想,毕竟我们不是袁世凯肚子里的蛔虫,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在旧时空里,袁世凯虽然精明一世,但最后还是干出称帝这样的大糊涂事来,结果把袁世凯一辈的功绩全给毀了,可以说如果袁世凯不称帝,那么他在旧时空的中国历史地位就要高得多,怎么样也不会落得个窃国大盗的名头。因此我们也不能把全部的期望都寄于在袁世凯的身上,最终还是等窃听几天袁世凯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出决定来。”

第六五五章 远东远征军(二)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二四七章 天诛(四)第二二一章 谈判(三)第一七六章 南洋巨富(三)第五四零章 联合军演(五)第九十二章 安置营(八)第六一六章 归途第一二四章 学校(三)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岛(五)第四零三章 全面开战(十二)第二零五章 反击(上)第二十四章 锦州告急(三)第二一八章 青岛战役(三)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六)第三一零章 二进胶州(三)第三九一章 新闻发布会(五)第五零九章 穆棱河之战(五)第一九一 访问天津(三)第三二三章 海参崴(六)第九十八章 天津租界(五)第一一八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四)第六零三章 西安之行(三)第二七八章 五人会议(二)第九十三章 天津战役(六)第五十九章 远东战争结束(中)第四十一章 造舰计划(五)第二八七章 年终会议(三)第三八零章 足球比赛(一)第一九二 访问天津(四)第二八六章 年终会议(二)第十五章 接管济南(八)第三十七章 圈孑(下)第一一七章 农村调查(三)第四九五章 袭取海参崴(四)第八十一章 陆军编制(五)第一四二章 访问(二)第五七七章 进攻沈阳(一)第六一二章 朝见风波(四)第十章 备用计划第十四章 接管济南(七)第五三五章 土地政策(三)第三零三章 反制行动(一)第五二八章 谈判(六)第三一三章 锦州(一)第二二六章 后续影响(一)第四九二章 归附(下)第二一八章 爪哇之战(八)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一四零章 上海新区(四)第七二三章 归国(三)第一八一章 军事交流(三)第三三四章 海归(五)第二零八章 奇袭威海卫(二)第一三零章 德国舰队(二)第四百章 谈判破裂(一)第一九四章 巴达维亚(二)第二六七章 进城(三)第二四四章 王家寨(六)第二二五章 青岛战役(九)第三十四章 换装(上)第三一九章 骑军(三)第一五四章 访徳使团(上)第三八八章 新闻发布会(二)第一三一章 海军假期(二)第二零三章 英国干涉(五)第二十五章 接管济南(十八)第五十五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六)第一八八章 护侨行动(十)第三三五章 工业成就(一)第二六一章 反扑(一)第一三四章 外调(八)第五二六章 反围剿(六)第二五一章 创业(四)第二六六章 进城(二)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七)第四八六章 登陆作战(七)第四一三章 旅顺攻略(十)第二零八章 奇袭库伦(二)第四六三章 武昌之行(四)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三九五章 谈判(三)第二五七章 公审大会(二)第五六八章 进驻县城(一)第三一零章 备战(四)第一三五章 外调(九)第七二一章 归国(一)第三七六章 上海(四)第三九六章 谈判(四)第一五六章 对日谈判(上)第六四零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十二)第三一零章 二进胶州(三)第一一五章 秋收行动(四)第十二章 五年规划(三)第五二七章 谈判(五)第二零二章 英国干涉(四)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动(十三)第二二八章 后续影响(三)第六九七章 求和(四)第二百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