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六章 农场巡视(上)

这时正是八月底九月初的时候,由于胶州湾地区是属于海洋气候,这时炎夏稍散,而秋风乍起,气候颇为怡人,而且盛夏未尽,绿色尚存,因此山林原野,依然是一片生意昂然的景致。只是从乡前田埂看去,农作物虽己近成熟,但却还未到开镰收割的时候,秋风吹过,翻起的是一片青黄交驳的麦波稻浪。

夏博海、秦铮、王云鹏三人带着一队士兵,来到王家寨村农场巡视,而农场的场长高世则己接到了通知,带领着一部份农场的工作人员在农场的大门口迎接他们一行的到来。

王家寨村农场是在去年年底成立的,到现在己有九个多月的时间,而且己经初俱规模,目前全部的员工达到200余人,其中有穿越者25人,而高世则家里的人有13口,这到也不是高世则任用自己的家人,因为其中有6个人都是未成年人。其实高世则的家族人口虽然,但却没有吃闲饭的人,大部份人都在穿越集团下设的各部门或工厂企业里找到工作,包括高世则的一个16岁的侄女高琪和17岁的外甥刘通江,现在都在希望学校里担任老师。不过他们这个家族都是农民出身,因此在农场工作的人多一些,也实属正常。穿越集团开在天津农场也是由这个家族的人经营,除了四位老人以外,还有3名和高世则同辈的亲属。

而在农场定居的本土归化民有42户,正式员工68人,其中大部份都是在历次战斗中阵亡的人民军战士的遗属,另外还有战争俘虏200人。而就在一个多月以前,农场又近来了65户人家和187名服役的犯人,原来是参加进攻门埠村的地主联盟的首脑人员和骨干人员。

加入地主联盟的16名地主被抓住14人,包括他们的一部份亲属人员,和依附于他们的师爷、管家、帐房、教师等人,另外两名地主虽然跑了,但还是有一部份他们的家属、亲戚被抓,经过审理之后,除去被判死刑的36人之外,其他217人都被判罚服苦役,而服役的地点就在王家寨农场。而尽管他们的其他家属并不受连累,但穿越集团考虑到这些地主及其亲属、依附人员在当地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因此也不能让他们的家属仍然留在当地,于是将他们全部都迁移到农场定居,也算是农场的在编人员。

好在是在农场的成立之初,就有容纳犯人的打算,在农场的初建期间曾征用了500佘名战争俘虏在农场工作,现在减少到200人,正好这一批苦役犯人补充进来。再加这些犯人的家属,因此人数还有多的。

高世则也对这一批人员进行了安排,犯人自然是单独关押,由穿越者派人管理,参加集体劳作,而犯人的家属可以分到一套住房,不过和农场正式的员工住房相比,犯人的家属的住房要小得多,只有两个房间和小杂物间,当然如果有子女,小杂物间也可以改造成一个小卧室。只要是年龄在18岁以上,60岁以下,无论男女,都要参加工作,但每周可以休息一天。

同时为了鼓励犯人和家属努力工作,高世则做了规定,家属的工作表现出色,每周可以获得一次探望亲人的机会,当然时间只能在晚上,这样不耽误工作;而犯人的工作表现出色,则可以每月有一次回家和家人相聚的机会。犯人的服刑满以后,可以选择回乡或是正成农场的正式员工,而家属如果有突出的表现,也可成为正式员工。

当然,有这么多的犯人、俘虏,农场的安全措施也十分重要,现在农场定期驻守一个排的人民军,另外王家寨村的民兵也定期派一个中队来协助农场维持治安,如果有重大事故发生,王家寨村的民兵也全马上全部赶来支援,因此农场的安全是基本有保证的。

众人在高世则的带领下,在农场里参观了一圈,现在农场共计有土地800余亩,大约相当于10个足球场的大小,论规模到不算大,不过各种作物都十分齐全,其中大部份的土地都是种植粮食作物,其中以小麦和高梁为主,少量的水稻和玉米,另外还有一部份菜地,种植着各种蔬菜瓜豆,这时大部份的粮食蔬菜都己成熟,长势十分兴旺,大部份的水稻、小麦都长到齐人腰高,而玉米、高梁都己超过了人顶,还开避了十余亩地种植水果,主要是种植的苹果和桃子,这时水果也都己经成熟了,坠在树枝上十分喜人。

除了粮食蔬菜水果之外,农场还开展了养殖业,现在共计养殖了15匹马,21头牛,37头猪、51只羊,还有13只狗,以及鸡鸭等家禽百余只,每天都可以收到十几只鸡鸭蛋,另外还开避了一个大约有5亩的池塘,养着数十条淡水鱼。

另外除了种殖业以外,农场里农业基础建设也搞得有声有色,不仅开避了横纵贯通的水渠,而且还专门开避了一个积肥区,专门为农场的种植培育肥料。

众人在农场里转了一圈,高世则也向他们介绍,农场的成立之初,老田只有350亩,全部都用来种植粮食作物,而且这一部份农作物的长势也是整个农场最好的,高世则预计亩产量会超过本地平均产量的三成以上;而其余的田地都是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新开垦的土地,预计收成只能达到本地平均产量的五至六成,不过这己经是一个相当可观的产量,一来说,新开垦的土地能够达到正常产量的三到四成就是很不错的结果了。

其实上这个时候王家寨农场在这一带地区的农村中已经很有一些名气了,因为农场种植的农作物的长势十分旺盛,远远超过了其他村庄的耕种水平,这自然就引起了附近农民的极大兴趣,种地的人都知道,想把粮食的产量提高一成,都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一般来说如果在一年里风调雨顺,无虫无灾,亩产能够提高也就差不多一成,而众人都看得出来,海外华人种植的粮食的产量提高绝对不止是一成,而今天的气候只能算差强人意,离风调雨顺,无虫无灾,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对于靠种田为生的中国农民来说,这当然是有巨大的吸引力,海外华人到底有什么种田诀窍,能够把庄稼伺候得这么好。

当然有些头脑灵光的农民己经发现了积肥区的秘密,因为海外华人所用的肥料都是从积肥区里运出来的,而且并不是农民们平时惯用的粪肥或是草木灰肥,显然是有什么秘密配方。这个时代的中国农民,不仅少有专门积肥腐熟的意识,而且以家庭也单位进行耕种生产的农民也沒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来搞积肥腐熟,而大地主只管租田收租,自身并不参加土地耕种,因此他们对于改进耕种技术没有什么兴趣,自然也不会去搞大规模的积肥腐熟,只有少数小地主或是富农,由于自身会参与耕种,而且又有一定的财力,才有动力,也有能力进行专门的积肥腐熟。绝大多数农民主要还是以自然的粪肥为主,最多也就是烧点草本灰或是掏点污泥什么的就己经算不错了。

另外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农场的机械化生产,在农场成立的时候,执委会专门拔了六台建筑机器给农场,并将其中二台改造成翻地机,一台改造成洒水机,剩余一台堆土机、两台挖掘机,因此农场现在实际是进行的半机械化生产,而机械化的工作效率自然是十分惊人,一台机械的工作效率往往要超过百人,也让农民们惊叹不己,这一点甚致比农场的种植技术更加惊人。

附近的农民有空都会到农场附近来看农场的生产、作物的长势,还有机械工作,还回去之后,都成为村里的谈资,为其他农民津津乐道,甚至衍生出了不少的传说,有的传说甚致是把穿越者说得神忽其神,说他们是用的海外秘法种田,还有的说成是用仙术种田。

而高世则也因势利导,专门组织了两次让附近的农民来农场参观,并且告诉他们穿越者种田的决窍,包括一些堆肥腐熟的知识,参观的农民们大多都是种田的老手,于是一听就明白其中的道理,说白了海外华人也没什么特别的决窍,说到底还是肥力要施够。只是明白归明白,但要他们也像农场这样专门进行堆肥腐熟是不可能的,因为以家庭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大规模进行堆肥腐熟,就算是在农闲时期搞一点,顶多也就只够十几天用的,只有向农场这样的规模,才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专门有人专职付责推肥腐熟。

另外,农场也不是只经营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在有空闲的时候,也会帮其他村子做一些事情。当然在这一年里,农场的基础建设的工程量很大,因此对其他村子的帮助并不多,主要就是送给其他村子一些多余的肥料,或是把耕牛借给其他村子使用,而最主要的事情,是帮助王家寨村开掘了两条新的水渠,増加了田地的灌溉量。不过就是这样,也为农场,为穿越集团赢得了不少的赞许,由其是在王家寨村,村民几乎是对穿越集团死心塌地。

第一七四章 南下上海(四)第四零六章 北京攻略(二)第四一七章 辽河之战(三)第二五五章 圈套(三)第四五四章 新闻发布(三)第六十二章 大沽口会议(三)第一零三章 天津租界(十)第七一六章 上海谈判(三)第四十章 火炮阵地第一三九章 合肥见闻(三)第十六章 接管济南(九)第七十六章 来访者(四)第三一七章 骑军(一)第一八七章 护侨行动(九)第三九零章 对马海战(十六)第一一五章 农村调查第三四八章 上海警戒(一)第二五一章 创业(四)穿越舰队简介一053H3导弹护卫舰第四九二章 归附(下)第三五四章 大战之前(一)第二十八章 出兵第七零九章 日本的选择(三)第一六六章 农业技术第五五五章 土地改革(十)第三十八章 谈判(中)第一八三章 德国海军战略(一)第一四三章 北仓之战(二)第七三一章 决策(五)第七十章 海军顾问(上)第二章 制度(一)第三三零章 李鸿章来访(七)第一九一章 登陆爪哇(三)第三一五章 军队扩编计划(三)第四零七章 北京攻略(三)第二四六章 王家寨(八)第五六一章 美国(四)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区(七)第二四三章 第一家族(二)第三三七章 工业成就(三)第五五二章 土地改革(七)第四零三章 全面开战(十二)第三十八章 联军进攻第一六一章 对日谈判(六)第五章 收关行动(五)第九十四章 天津租界(一)第八十章 陆军编制(四)第三零四章 反制行动(二)第二四三章 王家寨(五)第一零九章 造舰(四)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二零九章 奇袭威海卫(三)第三二一章 骑军(五)第二零五章 从军(三)第六七六章 大获全胜(七)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十七章 海军编制(一)第三二一章 骑军(五)第一零七章 考查(四)第四五九章 山海关(五)第一五七章 访徳使团(四)第一五九章 对日谈判(四)第一二六章 秋收行动(十五)第十一章 遭遇日舰第六七九章 大获全胜(十)第五四一章 镇南浦登陆(一)第五三七章 联合军演(二)第一三一章 海军假期(二)第二十章 接管济南(十三)第四十九章 上海新区(二)第八章 伏击俄军第二四三章 第一家族(二)第二三八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一)第四十五章 天津分治(三)第三十一章 市长上任(三)第五五二章 土地改革(七)第二一二章 爪哇之战(二)第三五五章 徳国特使(三)第九十章 安置营(六)第五四三章 军委完善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纲(下)第五二七章 谈判(五)第三九一章 对马海战(十七)第六六六章 台湾海峡之战(七)第二六七章 根据地(九)第十章 接管济南(三)第二六二章 根据地(四)第一二八章 外调(二)第九十一章 安置营(七)第二十三章 锦州告急(二)第二一六章 青岛战役第五九八章 上海租界(十)第二一四章 青岛攻略(三)第十一章 遭遇日舰第四八九章 登陆作战(十)第六三三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六)第四六三章 武昌之行(四)第三一五章 军队扩编计划(三)第四三四章 战争再启(五)第六十四章 工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