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造舰计划(四)

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展开了会谈,夏博海首先代表华东政府对亲王阁下再次访问青岛表示了欢迎,并且预祝亲王在青岛的访问能够顺利愉快,也向徳国皇帝威廉二世陛下表达了自己的问候。

海因里希亲王对夏主席的问候和关心表示了感谢,并且也向夏主席转达了徳国皇帝威廉二世陛下的敬意,同时还代表德国皇帝向夏主席赠与一枚宝星勋章。而夏主席也非常愉快的接受了这件珍贵的礼物。

随后双方就同共关心的话题互相交换了意见,夏博海表示,中德两国都是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而且在历史上均遭受到外来势力的压迫、欺凌,历经了苦难的折磨,现在德国己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走上了国家富强发展的道路;而中国也正在努力的争取民族独立,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而德国在争取民族独立、富强、发展等方面都值得中国学习,希望中德两国能够携起手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为了维护地区和平、反抗殖民压迫、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议等方面发挥作用。

海因里希亲王表示,中国是一个历史漫长、文化悠久、风光美丽的国家,而德国政府一直都支持中国的民族独立事业。虽然在去年,徳国也参与了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但那是由于一连串的外交失误和互相的沟通不畅造成,但德国政府的态度没有发生变化,并且再次就这一次战争表示了自己的歉意。

夏博海表示,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中德两国还是应该向前看,德国的工业发达、科学技术先进,而中国的资源丰富,地大物博,因此中徳两国应该有广泛的合作空间。

海因里希亲王十分赞同夏博海的观点,表示自己这一次访问青岛,就是希望与中国——主要是和华东政府协商进行广泛的合作。

于是夏博海又向海因里希亲王介绍了华东政府的五年计划,以及建设工业化、现代化的决心,并且欢迎德国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参与华东政府的五年计划,而华东政府也将会为来华投资的徳国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创业机会,及服务保障。

海因里希亲王听了夏博海的介绍之后,十分高兴,表示徳国十分重视与华东政府的关系,对此前双方的合作感到满意,并且对华东政府的五年计划很感兴趣,自己一定会向国内报告,并积极动员徳国国内的企业来青岛投资,努力参与华东政府的五年计划,并且尽力帮助华东政府早己实现现代化、工业化。

而在会谈结束之后,夏博海还设专宴招待了海因里希亲王。

在一番客套性的接见结束之后,秦铮和海因里希亲王在随后才开始展开实质性的会谈,在三天的时间內,双方达成了一系列的商业经济合作的协议。

德国首先取消天津领事馆,改在青岛设立领事馆,而首任领事由原德国驻天津领事秦莫漫出任,而华东政府也应尽快选择驻徳国商务代表,并且随海因里希亲王一起回德国。

其次是德国保证尊重华东政府的权利,并且广泛参与华东政府的五年计划,而华东政府将在税务、补贴等方面为德国来华投资企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最后双方达成了一致,在未来五年间,双方将完成5000万徳国马克,约共15000万两白银的总贸易量,华东政府向徳国出口猪鬓、桐油、木材、矿产等商品;而德国向华东政府出口机器设备、配件、优质钢铁等商品,并且互相对进出口的商品进行优惠税率的条件。

可以说这一系列商业经济合作协议是各取所需,徳国为自己的工业产品打开了中国的市场,并且获得了一个资源的来源地,而华东政府且是在自己尚未完成工业化之前,打开了一条获得先进机械设备的渠道和技术合作的同伴,同时还守住一部份自己的工业产品,由其是轻工业产品的市场。

会谈结束以后,海因里希亲王立刻向初步协商好的协议发回国内,请威廉二世确认。二天以后,海因里希亲王就收到了国內的回电,威廉二世和德国政府对这个协议十分满意,虽然五年5000万徳国马克的贸易量,由其还是进出口贸易合计计算,对于现在德国的经济规模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但却是终于打开了中国,甚致是远东的市场,对于目前国内市场己日益饱和的德国来说,打开一个新的市场是至关重要的。

由其是华东政府制定的五年计划,更是让德国感觉到十分震惊,根据德国国內的评估,如果德国继续占据青岛,要完成这个计划至少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这到不是德国的执行能力不够,而是德国只占有青岛一地,而穿越者却是占据了整个山东省,因此穿越者能够动员的力量要远远强于在中国的德国势力,因此仅从中德的贸易量来说,己经远远超过了徳国占据青岛。

而华东政府的五年计划完成以后,无论是工业化水平还是经济规模,都将上一大级台阶,因此德国和华东政府的贸易量还可以进一步的发展。

当然德国也知道,一但华东政府的工业化水平提高,必然将成为远东的一个强势的政治实体,甚致会取清国而代之,这一点对英法俄美日这些在远东地区,由其是在中国有庞大利益的国家来说,决不是一个好消息,但唯独对德国没有影响,因为德国在远东几乎毫无势力。相反还能给其他国添一点堵。

接下来华东政府安排海因里希亲王参观了青岛造船厂,正好赶上了造船厂的第二座大型船坞开工,秦铮和海因里希亲王一起铲下了第一锹土。不过随后穿越者使用的挖崛机给海因里希亲王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像,开挖的效率实在太高了,如果德国也有这样的机器,一定会大大提高工程效率,得知海外华人的这种机器己不多了,显然是无意转让的。

中午吃饭的时候,秦铮才对海因里希亲王道:“亲王阁下,今天安排您参观造船厂,是想告诉您,我们正在寻找一个合作伙伴,希望在未来两年间,建造4艘6000吨级的大型防护巡洋舰,2艘7000吨级的中型装甲巡洋舰。”

海因里希亲王听了以后,顿时双眼放光,因为造军舰的利润极大,而且还能带动大量的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于是道:“议长先生,不知道你们打算怎样合作?是在其他国家定制,还是准备购买材料、配件,自行组装。”

秦铮笑了一笑,道:“这两种合作方式都有,由我们提供军舰的设计图纸和性能参数,当然具体的建造细节设计,大家可以再协商,首先在合作方建造两艘大型防护巡洋舰,而另两艘大型防护巡洋舰将在青岛建造,合作方应安排造船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而所需要的材料、设备、配件等等,都从合作方进口,但在不影响军舰性能的前提下,能在中国找到的材料、设备都应在中国购买。”

“两艘大型防护巡洋舰建造完成以后,如果我们对前期的合作感到满意,那么就可以再合作建造2艘中型装甲巡洋舰,而合作方式也同建造两艘大型防护巡洋舰一样,我们提供图纸,一艘在合作方建造,一艘在青岛建造,合作方提供技术指导。不知徳国对参与这个计划是否感兴趣。”

海因里希亲王听了以后,心里立刻开始紧急的计算,他对这个时代军舰的世界市场价格十分清楚,2艘6000吨级的大型防护巡洋舰,一艘7000吨级的中型装甲巡洋舰,市场价格大约在300万德国马克左右,而另三艘军舰虽然是在青岛建造,但大部份的材料、配件是肯定会从合作方进口,因此这三艘军舰至少可以获得一半价格的定单,因此这一笔交易的总价值大约在450徳国马克,这么大的一桩生意,德国当然是不会放过的。

于是海因里希亲王立刻道:“议长先生,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我们德国有世界上最好的造船厂,最优秀工程师和工人,而你们有出色的军舰设计能力,因此我们的合作将会是最好的组合,因此希望华东政府能够考虑和德国进行合作,且保证徳国会为华东政府提供最好的服务。”

秦铮呵呵笑道:“从我个人来说,当然希望能够和德国合作,不过我们也有我们的制度,这样大的项目,必须釆用公开招标的形式进行,当然我也相信徳国造船厂的实力,不会害怕和其他国家的造船厂竞争。”

海因里希亲王立刻道:“那是当然,我们德国的造船厂是最好的,当然不会害怕竞争。”

秦铮这才拿出一卷图纸,道:“这是军舰的初步设计图纸和性能数据,招标公告,过几天会正式的发给亲王阁下。”

第二七六章 战争开始(五)第四九六章 袭取海参崴(五)第四六五章 迎击俄军(二)第六一六章 满洲里战役(九)第四十一章 胜利第五十四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五)第四七二章 战前(四)第一零六章 电报(下)第一九六章 巴达维亚(四)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五四五章 镇南浦登陆(五)第三零四章 南线,北线(二)第六一四章 满洲里战役(七)第二七八章 中立(二)第四八三章 统一商界(五)第四十一章 叙旧(下)第六十九章 睡不着的人(三)第七百章 求和(七)第五十五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六)第五八五章 青岛密约(五)第一一五章 农村调查第四一七章 辽河之战(三)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动(十)第四零七章 北京攻略(三)第四五七章 围歼日军(一)第四九六章 发展大计(上)第一零一章 天津租界(八)第四九九章 舆论再变(二)第一零五章 布局海外(下)第五十七章 歼灭(二)第七一二章 日本屈服(上)第四八一章 统一商界(三)第五四五章 镇南浦登陆(五)第四零四章 谈判破裂(五)第一八六章 德国海军战略(四)第五章 收关行动(五)第四一六章 辽河之战(二)第六十八章 德国使团(八)第三五一章 上海警戒(四)第五零九章 穆棱河之战(五)第三十一章 市长上任(三)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三零七章 反制行动(五)第二二五章 清廷求和(八)第三七九章 对马海战(六)第五六五章 美国(八)第五三二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三)第二九五章 制海权的归属第二一七章 外交之争(下)第二五三章 圈套(一)第二三六章 访日舰队(七)第九十三章 天津战役(六)第四七七章 外交争斗(六)第三一零章 二进胶州(三)第一六二章 对日谈判(七)第八十三章 成师第五五五章 土地改革(十)第四三二章 战争再启(三)第七章 诱敌战术第二零三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九)第一八八章 德国海军战略(六)第七十三章 来访者(一)第一七四章 南洋巨富(上)第四八五章 登陆作战(七)第四九五章 袭取海参崴(四)第五四九章 土地改革(四)第六四八章 日本本土作战(八)第二三零章 访日舰队(一)第四四九章 辽阳之战(十一)第三章 尖刀排长第四七九章 统一商界(一)第三九九章 谈判(七)第四二七章 进攻北京(六)第三四零章 李鸿章之死(一)第四五七章 围歼日军(一)第一九五章 巴达维亚(三)第三一六章 军队扩编计划(四)第三三一章 海归(二)第一九九章 英国干涉(一)第一五零章 新农村建设(一)第二一八章 青岛战役(三)第二三九章 王家寨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五六零章 美国(三)第一六九章 德国之行(一)第二四四章 王家寨(六)第二九九章 告密(上)第一四八章 徳国之行(五)第三六二章 徳国特使(十)第六四八章 日本本土作战(八)第五七八章 进攻沈阳(二)第二零三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九)第二五五章 工作组(三)第二七六章 战争开始(五)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四十八章 登陆作战(下)第三一五章 军队扩编计划(三)第二三三章 突破口第二零五章 正面进攻(三)第九十二章 安置营(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