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上海新区(四)

听完了陈建宁的讲说之后,刘澜涛道:“在上午的谈判中,盛宣怀有什么反应?”

陈建宁摇了摇头,道:“这只老狐狸狡猾得很,知道自己在这个时候不能多说,因此一个上午的谈判他都很少说话,和我顶着的都是老外,而且盛宣怀在不疼不痒的地方还会帮我们说几句话,从表面上是看不出什么毛病来的。”

刘澜涛点了点头,道:“那是肯定的,航行可是一块大肥肉,无论是盛宣怀还是老外,当然都不会轻易的让出来。”

陈建宁道:“这也难怪,轮船招商局其实可以算是盛宣怀自己的产业,而且当初也确实和老外也经过了激烈的商战,才在中国立足,可不像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其他企业,所以盛宣怀才在航运权上坚持不让,从盛宣怀的立场来说,这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

杨育新对轮船招商局的历史所知不多,因此问道:“轮船招商局怎么是盛宣怀的产业?”

陈建宁为了这次谈判,到是做了不少的功课,对轮船招商局的历史到是了解很多,于是解释道:“轮船招商局是成立于1872年,而且和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其他企业不同,轮船招商局在成立之时就规定官督商办,招商集股。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并且采取股份制经营模式的第一个企业,盛宣怀就是最大的股东。而招商局的名字也就是这样来的,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家经营航运业的轮船公司,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招商投资公司,如被我们抢走的开平煤矿就有招商局的投资,还有汉冶萍厂矿公司、上海机器织布局、中国通商银行、保险招商局,中国第一条电话线,中国第一条铁路等等,而且旧时空的招商集团、招商银行其实都是由招商局发展而来的。”

杨育新笑道:“原来是招商银行的前身啊,我还有两张招商银行的卡,能不能去找他们,看取不取得出钱来。”

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陈建宁笑道:“其实不只是招商局,两家洋人的轮船公司,太古、怡和在旧时空里都还存在,而且这两家公司都是靠中国发展壮大的,并且己经发展成了集团公司,就是太古集团、怡和集团,虽然都是在英国注策,但总部却都设在香港,业务也主要都在亚太地区,由其是怡和集团,还是世界500强之列。”

杨育新又道:“那么他们之间的商战又是怎么回事?”

陈建宁道:“说起来这次商战也是算是洋务运动中的一个亮点,在轮船招商局成立之前,中国的航运业是由太古、怡和、旗昌这三家公司平分,虽然他们之间也是竞争关系,但都不希望再有人进入到航运的市场,因此轮船招商局介入航运业之后,这三家公司曾经联手打压招商局,采用的手段也很简单,就是压价,以此来挤垮招商局,不过李鸿章釆取筹借官款、增拨漕粮及承运官物等措施,确保招商局的稳定收入,还得到兴建码头货栈所需的土地,而且所承运的货品还免征厘金,结果旗昌公司反而由于长期的运费过低而破产,被迫将轮船公司出售给招商局,于是就在1877年,招商局以现银222万两收购旗昌轮船公司的全部资产。3月1日,旗昌产业换旗过户,转归招商局所有,计有海轮7艘、江轮9艘及各种趸船、驳船,从此招商局所拥有的船队规模也一举超过了太古、怡和这两家公司,更是开中国企业收购外国企业之先河。”

“而太古、怡和也只能被迫和招商局妥协,分别在1877年、1883年、1889年三次签订齐价合同,在中国的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并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的分配方案,而且招商局所占的份额最大。从此以后,中国的航运业就甴这三家瓜分。虽然在旧时空里,学术界有一度认为齐价合同的签订,表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从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看,在清廷的主权都不能完全独立的情况下,想要把太古、怡和彻底挤出中国市场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因此妥协也是再所难免的,而且招商局毕意是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保护了中国的利益,从这个角度讲,还是有相当的积极意义。”

“不过虽然招商局在制度上有不少的创新,但毕竟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近代企业,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招商局的受任者是与作为主要股东的商人一起管理公司,但重大的决策权实际都掌握在由清廷委任的官董,也就是盛宣怀的手中,清廷实际仍然控制着招商局的大权,而且做为股份制公司最大的标志,由股东选举产生董事会一直到1909年才成立。盛宣怀虽然出生于官宦世家,又是办理洋务出身,也在招商局有股份,但归根到底还是企业的官方代理人,这就注定了盛宣怀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要建立起近代的企业经营制度,而是借经营企业増加自己的政绩,最终走上仕途,现在盛宣怀就有卫四品的太常寺少卿的官衔和专折奏事权,在旧时空里盛宣怀最终当上清廷的邮传部尚书。而且清廷的政局一直动荡不安,因此外资的轮船公司在1900年以后,又逐渐的重新占据了主导中国航运地位。而我们的加入,或许会是损害招商局的利益,但对整个中国的航运业来说,却是有益的。”

“但在目前来说,轮船招商局仍然是洋务运动中最赚钱的企业,也是盛宣怀的最大资本,因此他是肯定不希望我们插足航运业的,而在这一点上,盛宣怀和太古、怡和两家的目标是一致的,虽然盛宣怀不敢明面上违抗清廷的命令,但肯定在暗地里唆使太古、怡和来与我们作对。”

杨育新道:“那么这场谈判能够谈下来吧。”

陈建宁胸有成竹道:“当然能够谈得下来,首先清廷己经准许了我们经营航运的权力,也就是从理论上说,我们根本无须和轮船招商局、太古、怡和打招呼,就可以自行经营航运,只不过这三家是目前的中国航运业届的代表,因此我们才和他们协商;其次是我们己实控了山东到天津的海路,至少在这一段海路是由我们说了算,而且这一段海路是中国海运的主要航线之一,事实上不管谈不谈得成,我们都己经开始经营了,现在其他的船只虽然可以进来,但却一率按外来船只收关税,如果谈不成,大不了我们不经营其他海路,但这一段海路谁也别想进来,或者是征高税,而且想到更向北的地方,如旅顺,那就要绕路走;最后就是清廷的漕运还被我们掐在手里,一天谈不好,漕运就一天别想起运,就算起运了,也要老老实实的给我们交关税,所以我们拖得起,清廷却拖不起,时间久了,清廷自然会向盛宣怀施压,只要是把盛宣怀压下去了,太古、怡和也就翻不起多大浪来了。”

杨育新听了,也连连点头,道:“那就好,那就好,这我就放心了,谈判的工作就交给你了。”

吃过了午饭之后,杨育新带着同来的四名战士乘橡皮艇返回上海新区,而穿越者在上海的各项工作也在紧张的进行着。

当然在各项工作中,最为艰难的还是航运权的谈判,其实正如陈建宁对杨育新所说,现在穿越者完全可以不理、轮船招商局、太古、怡和,自己就开始经营,不过这一来轮船招商局、太古、怡和也肯定会联手挤压穿越者,又将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商战中,虽然穿越者并不怕商战竞争,但毕竟要消耗大量的资源,现在穿越者的目标并不是把轮船招商局、太古、怡和都挤走,自己独霸航运市场,而是只想从目前中国的航运业中分一杯羹,为华东政府增加一个收入来源,因此和轮船招商局、太古、怡和不仅可以减少互相挤压的消耗,还可以使用己有的航运设施,如码头、港口等等,减少前期的投入。

而轮船招商局、太古、怡和并不想和穿越者谈判,因为一但谈成,就等于正式承认了穿越者在航运业中的地位,如果再想打压穿越者就很难了。如果不是由于穿越者现在控制着山东到天津的海路,他们根本就懒得和穿越者谈判,因此在谈判之前,轮船招商局、太古、怡和就己经商量好了,这一次谈判的目标,就是将穿越者只限制经营山东到天津的海路舰线,而且还是和三家平分,其他的舰线是绝对不会分给穿越者。而且由于盛宣怀的身份所限,只能唱红脸,而唱白的事情就只能交给太古、怡和了。

不过穿越者显然是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件,因此双方一连谈了六天,但仍然是各持己见,没有结果,而盛宣怀建议,各方休息三天,然后再接着谈判。

第五八二章 张作霖归附(上)第四六四章 武昌之行(五)第六四零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十二)第二七八章 五人会议(二)第五二二章 反围剿(二)第十八章 海军编制(二)第六七零章 大获全胜(一)第四八八章 登陆作战(九)第六十三章 大沽口会议(四)第四三六章 政客(一)第六零四章 东北战事再起(一)第一三四章 渤海海战(三)第三零六章 反制行动(四)第三零五章 反制行动(三)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四章 制度(三)第二二八章 近乡情怯第一六四章 年终(上)第四二一章 停战期(二)第五四四章 镇南浦登陆(四)第三八七章 对马海战(十三)第六四八章 日本本土作战(八)第四七二章 外交争斗(一)第二六四章 反扑(四)第一八零章 军事交流(二)第四二一章 空降作战(下)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动(六)第二十章 海军编制(四)第一一七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三)第一一五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一)第五十九章 歼灭(四)第五九八章 上海租界(十)第四二三章 停战期(四)第五六四章 阴谋(二)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四十九章 重启谈判第五零一章 清廷出兵(一)第二五二章 八国联军分裂(下)第四三五章 战争再启(六)第二三二章 各方反应(六)第六八一章 结束战争(二)第二十六章 锦州告急(五)第八十三章 八国联军的动向(下)第九十一章 青州之乱(四)第二二八章 后续影响(三)第九十章 青州之乱(三)第十五章 舰炮对决第五零四章 清廷招抚(一)第五十七章 歼灭(二)第二六九章 进城(五)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一五五章 访徳使团(中)第二一八章 清廷求和(一)第二十二章 锦州告急(一)第四四八章 辽阳之战(十)第三十八章 造舰计划(二)第四一七章 辽河之战(三)第一零六章 电报(下)第一零四章 考查(一)第一八五章 德国海军战略(三)第四十七章 锦州之战(五)第五七五章 谈判(三)第四九七章 发展大计(下)第五四零章 联合军演(五)第二零七章 奇袭威海卫第五六六章 预备会议(一)第二十章 海军编制(四)第五四七章 镇南浦登陆(七)第五一六章 试演(下)第二五六章 公审大会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语(中)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战(六)第五八五章 青岛密约(五)第三一五章 军队扩编计划(三)第三十一章 市长上任(三)第三六八章 余波未平(五)第一三九章 渤海海战(八)第六十六章 工业(三)第二八六章 全面展开(一)第六五三章 撤侨(五)第四零六章 旅顺攻略(三)第三八八章 新闻发布会(二)第五一四章 穆棱河之战(十)第一一六章 农村调查(二)第四五七章 围歼日军(一)第一一六章 秋收行动(五)第七十四章 统计结果第五五零章 接受谈判(二)第二五九章 根据地(一)第八十四章 灾民(四)第二十二章 增援部队(下)第六三九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十一)第四四六章 辽阳之战(八)第三一四章 军队扩编计划(二)第四六六章 迎击俄军(三)第六九七章 求和(四)第六百章 济南众态(九)第四三零章 战争再启(一)第四八六章 登陆作战(七)第一零二章 天津租界(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