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八章 造舰(三)

看到了韦斯利提出的问题之后,穿越者们到也都十分敬佩,德国人的严谨作风果然名不虚传,提出的这些问题都相当的中肯,显然是做了充份的功课。

当然到了这一步,穿越者们也没有必要再有所保留了。虽然合同是约定,能在中国釆购的材料设备,尽量在中国釆购,不过穿越者也清楚,这一条其实也就是做做样子,因为真正能在中国釆购的材料设备,估计最多只有20%,而华东政府这边能够提供的,可能连10%都没有。

一艘军舰主要的材料当然是钢材,尽管现在青岛钢铁厂己经投产了,并且也己经出了几炉钢,但品质都上不了台面,连汉阳铁厂出产的钢材都不如,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青岛钢铁厂才建成半年不到,设备或许不差,但优秀的技术工人和冶炼经验却还需要时间来积累,毕竟这个时代的冶炼技术,经验依然占了很大的成份,一个经验丰富的工人可以通过烟、铁水的细微颜色差异来判断出钢的品质,以及在冶炼过程中应该釆取的措施。

汉阳铁厂好歹成立了7、8年的时间,积累的炼经验以及技术工人都不是青岛钢铁厂可比的。因此现在青岛钢铁厂出产的钢、铁只能够用于民间的日用品制造,或是轻工业制品,免强可以用于建筑业的钢筋,毕竟现在青岛建造的多层建筑也不过4、5层楼,连框架结构都不用,还是砖混结构,钢筋的质量差一点也沒事;虽然在行政区到足建了几座八层以上的建筑,但主筋是用的穿越带来的优质钢筋,而华东政府所用铁路钢轨,还有制造武器用的钢材都是从汉阳铁厂购买,更不要说造舰用的钢材。

当然即使是汉阳铁厂能够提供的,也只是军舰的次要部份钢材,而军舰的主要钢材,如龙骨钢,外结构钢板、密封舱钢板、表面硬化的装甲钢板等,都只能从德国购买,这就占去了整艘军舰的80%以上的用量了。而华东政府这边仅仅只能提供甲板木材,窗户、通气口等极少的材料。

在设备方面,蒸汽机、锅炉、发电机,以及主炮的炮塔、甲板下炮弹填装设备之类的主要设备当是要从德国购买,而在舰载武器方面,主炮是155毫米口径,青岛兵工厂从理论上来说,可以制造这一口径的火炮,至少设备能力是够的。不过造炮也不是光靠设备就行,同样也要靠工人的经验技艺,而现在青岛兵工厂连125毫米口径火炮都还没有完全整利落,更不要说是155毫米口径火炮。

不过舰载火炮分3个级别,除了主炮之外,还有100毫米口径的副炮,而且是釆用轮廓炮围的形式,没有炮塔,但仍有炮弹填装设备,毕竟100毫米的炮弹重量在30-40公斤之间,不可能纯靠人工来填装,而且还需要从甲板下供弹填装;另外还有50毫米口径的速射炮,而且是釆用护板形式,这到是可以用纯人工填装或是弹匣供弹。

这两型舰炮,青岛兵工厂都可以自己制造的,当然所用的钢材还需要对外购买,因此最终的决定是6门双联装155毫米口径主炮,连同炮塔、甲板下填装设备从德国购买算了,而其他火炮均由自己制造,当然100毫米口径火炮的甲板下填装设备也从德国购买。

韦斯利也认为穿越者的材料、设备的釆购决议十分合理,这也是最靠谱的安排,毕竟这样才能够保证最终的质量,当然也是对徳国最有利的。虽然大部份材料、设备要从德国购买,必然会导致供货周期延长,但只要材料、设备计划制定得合理,并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还是可以处理得好的。

在工人方面,华东政府自家的事情自己心里有数,现在造船厂的工人有800余人,不过造船的技术工人只有不到300人,还有约300余名见习工人,而这两者的区别是前者都参过前期的军舰修理工作,算是有一定的经验,而后者是则是一点经验都没有。另外在这段时间里,陆续又从上海的江南机器局里挖来约30多个真正参加过建造军舰或其他船只的工人。

这也就是目前华东政府的工人实际水平,显然是和德国不能相比的,因此穿越者建议先将青岛造船厂的工人全按见习工人的标准考虑,等在施工进行的过程中再来考核,以确定工人的实际水平,同时还请德国方面多一些耐心,并且尽力多教导华东政府的工人。

其实德国方面对华东政府的工人水平不高,也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而穿越者能够这样坦诚的说出来,也让韦斯利感觉到十分满意,因为和务实的人打交道更容易一些。同也保证会尽力指导中国的工人,帮助他们提高技术水平。

而在工程的进度安排上,无论是两艘军舰同时开工,还是一艘建完再建第二艘,显然都是不可取的,前者是由于青岛造船厂现在还没有足够的人手,因为现在青岛造船厂可不仅仅只是建造这两艘军舰,自己还有民用船只需要建造,另外服役的军舰还要进行日常的维修等等;而后者的问题则是进程太慢,估计要拖到1904年才能全部完工,华东政府可也等不起。

穿越者的建议是釆用延时开工,滚动施工的方式,即在第一艘军舰建造的第一阶段结束后,开始进行第二艘军舰的建造,这样两艘军舰的建造时间不会拖得太长,而且刚刚经历了第一艘军舰的建造阶段,可以为第二艘军舰的建造提供足够的施工经验。另外穿越者还希望两艘军舰釆用不同的建造方式,一艘船台上建造,另一艘在船坞中建造,其实船台、船坞,对军舰建造来说都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下水的方式,不过穿越者正处于积累经验的阶段,希望这两种方式都偿试一下。

对穿越者提出的建议要求,韦斯利认为都是可行的,他也希望早一点完工好回国去,因此也就都答应了下来。

双方协商好了这些施工的细节之后,又用了三天时间,对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组织、人员管理、材料釆购计划等事项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最终决定这两艘军舰的建造周期为12个月,单艘军舰的建造为10个月,两艘军舰之间的延时为2个月,确保在1903年內完工。先在船台开建,再在船坞中开建等等。

穿越者经过审核之后,也批准了这个计划,这样在青岛建造的两艘军舰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部结束,并定于1902年8月30日这天,正式开工。

由于这是穿越者在这个时代建造的第一艘军舰,像征意义极大,因此华东政府也举行了十分盛大的开工典礼,夏博海、秦铮、肖建军等有军方背景的领导人全部出席,海军部部长尚晋峰、舰队司令王海龙、张威、*、*等海军的主要官员也都全部参加,军乐队在现场奏乐,另外还从希望学校调来了数百名学生充当仪仗队。并且在船台边上插满了旗帜,挂满彩带,仿佛是过节一样。

肖建军代表政府做了开工致词,表示建造这艘军舰只是一小步,但却是华东政府建立蓝水海军,中国走向海洋的一大步,打造自己的强大海军的一大步。

致词结束以后,由船台吊车将一根系着红绸的型钢吊起,在韦斯利的指挥下,放至在船台上己架好的支架上,这是铺设的第一根龙骨。现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鞭炮声,夏博海、秦铮、肖建军三人来到这根龙骨前,解开红绸,并且在红绸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其他们也都纷纷上前,包括韦斯利和所有的德国工人,也都在红绸上签名,并且一起合影,造舰的开工仪式也正式结束。

趁着众人退场的空档,韦斯利对里德尔道:“看来你们是很重视这一艘军舰的建造啊。”因为实际都是德国人,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两人到是相处得不错。

里德尔摇了摇头,道:“不,我们重视的并不是这一艘军舰,而是这艘军舰背后所代表的意义。”

韦斯利是一个单纯的工程人员,对军政大事了解得不多,因此有些不解道:“这就是一艘普通的巡洋舰啊,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里德尔呵呵笑道:“你想一想,等我们建立了这个时代最强大舰队的时候,但第一艘由我们自己建造的军舰就是这一艘,而且你在这里面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不仅在那块红绸布上签了名,而且还照片留念,因此将会永远载入史册的,相信到了你退休以后,会将这一次经历当作自己一生中最自豪的事情。”

韦斯利连连摇头,道:“我的朋友,我并不否认你们要建立强大海军的雄心壮志,尽管我不懂军事,但我认为这个时代最强大舰队就是英国皇家舰队,我不认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你们能够建造一支比英国皇家舰队更为强大的舰队,除非是有奇迹发生。”

里德尔耸了耸肩,道:“你说得很对,但我们就是来创造奇迹的。而你——我的朋友,一定会有幸看到这个奇迹的发生。”

第二七二章 战争开始(一)第四四六章 外交斡旋(三)第二四六章 王家寨(八)第一二八章 分矿计划(上)第一三三章 外调(七)第三四七章 欧洲危机(四)第七二五章 台湾来客(上)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二七七章 五人会议(一)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三二九章 最后的准备(一)第七零七章 日本的选择(一)第十一章 接管济南(四)第一一二章 秋收行动(一)第二九零章 仲裁结果第一三八章 合肥见闻(二)第五一九章 穆棱河之战(十五)第一二六章 天津会议(下)第一零五章 布局海外(下)第二十四章 接管济南(十七)第四六二章 武昌之行(三)第四二六章 停战期(七)第五一四章 清廷招抚(十一)第七一二章 日本屈服(上)第六百章 联合远东远征军(下)第一五七章 访徳使团(四)第十五章 舰炮对决第一三五章 外调(九)第十三章 五年规划(四)第七一九章 上海谈判(六)第二五九章 土地制度(上)第五十五章 上海新区(八)第六一二章 朝见风波(四)第二一二章 奇袭库伦(六)第五四七章 镇南浦登陆(七)第一六七章 回访日本(中)第二九三章 渔人行动(五)第一五一章 新农村建设(二)第一零七章 造舰(二)第四章 会议第二二六章 青岛战役(十)第三七五章 对马海战(二)第五五七章 接受谈判(九)第五七五章 谈判(三)第一二七章 外调(一)第一七一章 投资考察(二)第三一零章 二进胶州(三)第四三九章 进京(六)第一五九章 天津见闻(四)第六九六章 求和(三)第三五五章 大战之前(二)第一零三章 天津租界(十)第五八零章 进攻沈阳(四)第四八一章 登陆作战(三)第三二三章 海参崴(六)第三八四章 足球比赛(五)第四八零章 登陆作战(二)第二一三章 爪哇之战(三)第一二三章 秋收行动(十二)第五三八章 联合军演(三)第七一三章 日本屈服(下)第二三八章 作战计划(六)第四十二章 出击第四十九章 投降第一七二章 德国之行(四)第三一四章 军队扩编计划(二)第五零五章 穆棱河之战(一)第四十五章 天津分治(三)第二十九章 市长上任(一)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区(七)第一七三章 德国之行(五)第七十章 工作开展第三六七章 军营釆访(下)第一三二章 外调(六)第一二七章 外调(一)第九十二章 安置营(八)第一九六 各方反应第二五九章 土地制度(上)第一六五章 庆贺大会(三)第五十九章 上海新区(十二)第三百章 告密(下)第二零一章 蒙古攻略(四)第四零五章 北京攻略(一)第二八七章 全面展开(二)第二六九章 根据地(十一)第四三八章 进京(五)第七十四章 进攻赤峰(中)第五十四章 上海新区(七)第三九一章 对马海战(十七)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四八零章 统一商界(二)第五一六章 穆棱河之战(十二)第一六五章 庆贺大会(三)第五三五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六)第六零四章 西安之行(四)第六十八章 德国使团(八)第五十八章 歼灭(三)第二八二章 立项之争第一五四章 回师第三九二章 新闻发布会(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