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九章 战争规则(四)

双方首先互相通报了各自的目地,张威重申了华东政府并无意占领爪哇,以及干涉荷兰殖民政府的內政,只是为了保护爪哇的华人,追究迫害华人的责任,赔偿损失,并且确保在荷兰殖民政府的主权范围內,保障华人的权力利益;而英国也表示在华东政府与荷兰殖民政府之间不持立场,英国舰队的目标也是保护英国侨民,維护英国在爪哇的利益,以及爪哇区域内的航行安全和自甴,并且愿意调解双方的矛盾。

这样互相试探了一轮之后,汉密尔顿也直接表达了英国的底线,现在荷兰正在集结兵力,准备和人民军决战,但英国可以在这一战中保持中立,一但人民军在战斗中击败了荷兰军队,英国愿意出面敦促荷兰接受华东政府的条件,进行谈判。但人民军不能进攻巴达维亚,无论是海陆两线都不能。

当然如果人民军输掉了这场战争,英国也可以确保人民军平安的撤离爪哇岛。这到不是说英国有多好的心,而是人民军派来的舰队太庞大,连英国舰队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取胜,万一把人民军逼得急了,逼得英国舰队进行决战,也不是英国希望看到的结果。

总体来看,英国的要求并没有超出人民军的预料,因此张威也答应下来,同时也提出了人民军的要求,除了进攻巴达维亚之外,人民军在爪哇岛的其他行动,英国舰队均不能干涉,也不能给荷兰殖民政府或当地土著提供帮助;英国要确保巴达维亚华人的安全,以及财产,一但人民军知道巴达維亚城里的华人受到迫害,将不会尊守任何达成的协议;最后是一但人民军击败了荷兰军队,而荷兰殖民政府拒不谈判,或者是守在巴达维亚城里不出战,人民军也不将尊守协议。

这些要求在英国看来也不算过份,因此汉密尔顿也全部答应下来,并且确定将在3 0天内,敦促荷兰军队出战,而且如果荷兰军队战败还拒绝谈判,英国会对此全权负责。

张威对英国的态度也十分满意,但对荷兰出战的时间限度还是有异议,认为30天太长了,人民军不希望在爪哇耗太长,因此要求将时间限度缩短为1 0天。

而汉密尔顿则认为1 0天太仓促,因为人民军的后续部队到达以后,荷兰殖民政府必需聚集更多的兵力才行,但现在爪哇的殖民政府正规军有限,不可能再多了,因此只能动员土著部落参战,这就需要时间和土著部落协商、谈条件、讨价还价等,1 0天显然是不够的。

最终双方约定时间为15天,如果荷兰殖民政府在15天内不主动出战,英国将会对此全权负责。不过由于这次协商并不是正式谈判,因此双方只以备案录的形式签约,但这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从一定程度上说,双方随时都可以违反达成的协议。

汉密尓顿乘军舰回到巴达維亚港口,将签定的备忘录文件交给欧文过目。而看完之后,欧文也很觉得满意,不管怎么说,只要海外华人不准备吞并爪哇,英国的利益就能得到保障,而爪哇的局势也暂时得到了控制,又回到了英国的掌控之中,至于在限期內要求荷兰殖民政府出战,欧文也早有定计,于是立刻与荷兰殖民政府联络,要求和罗斯布鲁总督进行会谈。

人民军的后续舰队到达爪哇以后,也给荷兰殖民政府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毕竞这支舰队的规模太大了,如果不是英国的主力舰队也到达了爪哇,那么现在的后果恐怕难以想像,但又不知道英国舰队到底是什么态度,因此这两天里整个巴达維亚都笼罩着一股紧张的情绪,而现在英国舰队居然主动提出要和殖民政府进行会谈,罗斯布鲁自然是十分高兴,于是立刻在总督府里着手安排,同时又警告赫尔维格,这次不要再出言不逊了。

双方会面之后,欧文表示现在爪哇的局势己经严重的影怕了英国的商业利益,如果荷兰殖民政府不愿和华东政府进行谈判,那么就只能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而英国希望荷兰殖民政府尽早出战,尽早解决。而英国舰队不会直接参战,但可以保证巴达維亚的安全,确保巴达维亚在战斗中不会受到人民军的攻击,同时欧文还向罗斯布鲁建议,可以派遣一部份陆军上岸,帮助荷兰殖民政府协防巴达維亚城。

同时欧文也要求殖民政府不要对巴达維亚城内华人展开报复,当然理由是在这个时候不要引起巴达维亚城里的混乱,毕竞英国舰队与人民军的协议是背着荷兰殖民政府签定的,不能让荷兰殖民政府知道。

罗斯布鲁听了,也不禁大喜过望,这已经比他的预期要好得多了,因为罗斯布鲁也清楚,指望英国为荷兰出战是不可能的,只要英国能够帮助荷兰牵制住人民军海军也就够了,而现在英国舰队不仅能够牵制人民军海军,而且还愿意帮荷兰协防巴达维亚城,这也算是帮荷兰殖民政府解决了后顾之忧,实在是打不过人民军,就退守回巴达维亚城里就行了。就连赫尓维格也信心大增,当场就表示只用1 0天的准备时间,殖民政府就可以向农场发动进攻,彻底击败人民军。同时罗斯布鲁也向欧文保证,自己会确保巴达維亚城的稳定,不会过于压迫华人。

双方达成了协议之后,于是就在次日,5 0 0名随舰队而来的英国陆军登岸,进驻巴达维亚城内参与协防。而殖民政府也抓紧时间聚集军队,准备进攻农场。

现在巴达維亚城里己经聚集了4000多军队,基本己经达到了军队的极限,毕竟还需要一部份军队守卫爪哇的其他地方。但靠这些军队显然是不能进攻己有人民军的大部队进驻的农场,还需要更多的军队才行,这就需要动员爪哇土著部落参战,现在己经有2个土著部落答应参战,但还需要动员更多的土著部落,不过在人民军给爪哇土著带来巨大压力的局面下,这到也是一个并不难达到的目标。

原来和英国虽然达成了协议,但人民军也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英国身上,由其是要尽力迫使荷兰尽早出战,打击爪哇土著自然是最好的方式,而且打击爪哇土著,还可以迫使土著都倒向荷兰殖民政府的一方去,让殖民政府能在短时间內聚集出足够的兵力,这也是促使殖民政府尽早出战的一个方法。

当然,人民军并不担心殖民政府聚集大量的兵力,因为通过前几次战争,可以发现土著军队的战斗力很差,由其对现代战争几乎一无所知,因此再多的数量也只是乌合之众。而且人民军不仅仅是只有陆军,海军也可以给陆军相当大的支持,农场距离码头约25公里,己经超过了这个时代的舰炮射程,这也是英国十分痛快的答应“除了进攻巴达维亚之外,英国不干涉人民军在爪哇岛的其他行动” 的原因,知道海军是用不上力的。

但昆明舰主炮射程却可以达到30公里,这还是没有使用底排增程炮弹,农场在战争中是完全可以得到海上的火力支援。另外还有直升机和*,因此,那怕是荷兰能够征集到10大军,人民军也可以说是有绝对的把握可以获胜,就只看是用什么方式获胜了。

虽然人民军登陆爪哇己经超过了10天,但爪哇的排华行为仍然未曾停止,一方面是人民军影响的范围还有限;另一方面也是现在荷兰殖民政府的主要精力都放到人民军身上,对其他地方的控制自然就要放松许多,现在爪哇的局势也有些失控,有一些土著部落乘机大肆的抢夺华人的财产,另外还有一些欧洲商人也被殃及池鱼,因为大部份爪哇人对欧洲人都没有好感,趁着现在的局势混乱,殖民政府自顾无暇,那还不趁机出一口气。

而这一来也就给了人民军行动的借口,在7、8天的时间里,人民军共计出击5次,解救了两个遭到土著掠劫的华人聚集区,并且还攻击了3个土著部落。由于现在人民军的兵力充足,毎次出击至少也是两个连的规模,进攻土著部落时更是达到营级兵力,当然不会再向进攻苏卡部落时候那样,匆匆出击,打完了就跑。而是有充份的时间在攻破了部落之后,也不用急着撤退,而是有充份的时间清查部落的人员,将权贵阶层都抓起来,并且将部落的财产、物资、牲畜等都带走,并且再放火将部落的主要村落或部份,还有带不走的东西全都烧掉。

其实这些部落都不怎么富裕,根本没有多少像样的财产,最有用的物资是粮食,牲畜的数量也不多,由其是大型牲畜,一个部落基本不超过10头。但这样一来对这些部落造成的打击是相当大的。

这时农场收容的华人已达到了近万人,而外国人,主要是欧洲人也有近500人,好在是张家确实家大业大,虽然张秩君被困在巴达維亚城里,但仍然遥控指挥,将大量的粮食、物资运到农场,以维持农场的用度,因此农场的生活物资并不缺少。

第四零八章 北京攻略(四)第三零九章 备战(三)第四五九章 围歼日军(三)第二九一章 渔人行动(三)第五五八章 地主联盟(二)第五五九章 地主联盟(三)第九十五章 天津租界(二)第一二零章 秋收行动(九)第五八三章 青岛密约(三)第四九三章 袭取海参崴(二)第五七九章 袁世凯来访(三)第五九一章 上海租界(三)第八十四章 造舰竞标(一)第三九三章 全面开战(二)第五七八章 进攻沈阳(二)第五八九章 农场巡视(四)第一五三章 上任(七)第六三六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八)第五四九章 土地改革(四)第一五四章 回师第二六一章 反扑(一)第六一三章 满洲里战役(六)第五七八章 进攻沈阳(二)第三十八章 谈判(中)第四一七章 北京攻略(十三)第五四三章 镇南浦登陆(三)第三零八章 再进胶州(一)第五七五章 力排众议第七十四章 统计结果第三五一章 前往青岛(四)第六四一章 日本本土作战(一)第二一二章 奇袭库伦(六)第二三五章 作战计划(三)第五零五章 穆棱河之战(一)第二五六章 公审大会第三百章 告密(下)第二六四章 根据地(六)第三一二章 备战(六)第五三一章 调查报告(下)第三四七章 欧洲危机(四)第四三一章 战争再启(二)第六十六章 德国使团(六)第七二零章 上海谈判(七)第四三二章 战争再启(三)第七二三章 归国(三)第三十一章 市长上任(三)第四十四章 天津分治(二)第三五三章 上海警戒(六)第四二零章 停战期(一)第九章 接管济南(二)第四零八章 旅顺攻略(五)第八十一章 陆军编制(五)第六三五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七)第二零二章 英国干涉(四)第一三三章 海军假期(四)第一一三章 秋收行动(二)第三七八章 上海(六)第六一六章 归途第三零九章 备战(三)第三零一章 侦察敌情第十五章 权力下放与权益保障(二)第五十一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二)第二十八章 出兵第二一九章 清廷求和(二)第四十一章 叙旧(下)第五七三章 谈判(一)第四十九章 重启谈判第八章 伏击俄军第三十五章 换装(中)第六二零章 登陆日本(三)第二九三章 渔人行动(五)第六五一章 撤侨(三)第十八章 海红旗16第五六四章 阴谋(二)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二二六章 清廷求和(九)第四零二章 谈判破裂(三)第二六六章 进城(二)第三四四章 欧洲危机(上)第二八九章 渔人行动(一)第一八五章 德国海军战略(三)第五六六章 阴谋(四)第四七九章 登陆作战(一)第三七七章 上海(五)第七一三章 日本屈服(下)第五三五章 土地政策(三)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动(八)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五一六章 试演(下)第二零二章 作战计划(下)第二二七章 后续影响(二)第四四六章 辽阳之战(八)第一四一章 震动(下)第五六九章 预备会议(四)第一九零章 访问英法(一)第六四零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十二)第四五八章 围歼日军(二)第四六八章 迎击俄军(五)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一二五章 天津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