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零章 谈判(二)

汉密尔顿皱了皱眉,道:“总督先生,这恐怕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吧。”

罗斯布鲁冷笑了一声,道:“难道英国会允许海外华人攻占巴达维亚吗?”

汉密尔顿摇了摇头,道:“当然不会,海外华人攻占巴达维亚绝对不符合英国的利益,但和海外华人发生直接冲突,也同样不符合英国的利益,而且在这两个选择当中,我们应该还有更好,更正确的选择。只不过这样一来,最终的结果虽然可以确保英国的利益,但对巴达维亚政府,还有总督先生来说,恐怕并不是什么好事。希望您不要把我们逼到那一步”

话说到了这一步,汉密尔顿的意图己经十分明显了,想要英国替荷兰殖民政府出头去和人民军对抗,是决不可能的事情,因罗斯布鲁还有什么可说的,又过了好久,才终于点了点头,道:“好吧,我同意和海外华人谈判。”

汉密尔顿点了点头,心里也松了一口气,虽然英国有预案,一但荷兰殖民政府拒绝谈判,就控制巴达维亚,另外成立殖民政府和海外华人谈判,但这样一来英国在外交方面将失分不少,因为荷兰毕竟是欧洲国家,在舆论方面还是可以得到不少的支持,刚刚结束的布尔战争,英国对手还只是荷兰在当地的殖民后裔,但这就己经让英国在外交方面陷入十分被动的境界,因此最好还是由荷兰殖民政府出面和海外华人谈判,于是汉密尔顿道:“总督先生,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罗斯布鲁苦笑了一声,道:“少将先生,但我还有一个条件。”

汉密尔顿道:“请说。”

罗斯布鲁道:“我要求这次谈判必须在英国的主持下进行,并且由英国派人参与主持谈判的全过程。” 尽管知道英国卖了荷兰殖民政府,但罗斯布鲁十分清楚,在和华东政府的谈判中,殖民政府根本没有一张有用的牌可打,只能任由华东政府宰割,大放血是肯定的,因此把英国拉进来,多少还会给殖民政府帮一点忙,少损失一点。

汉密尔顿点了点头,这个要求对英国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因此道:“当然可以,只要是海外华人没有异议。那么请总督先生尽快正式通知海外华人。”

第二天,收到了荷兰殖民政府要求谈判解决爪哇危机的请求以后,人民军的高层将领们也都十分高兴,毕竟现在华东政府还不可能占领爪哇,因此仗打到这一步就己经差不多了,见好就收,而接下来应该考虑的是,怎样结束战争,并且充份收取战争带来的红利,那么谈判当然就是最好的选择,而且这也是在这次行动之前,早就己经确定下来的计划。

于是这次护侨行动的总指挥尚晋峰立刻回复荷兰殖民政府,表示人民军愿意立刻停战,展开谈判,并且建议谈判在三天以后举行,地点可以设在巴达维亚;而且对荷兰殖民政府提出的希望由英国派代表参与这次谈判,并且担任公证人也没有反对。因为既然荷兰殖民政府提出这个要求,就表示他们肯定是和英国协商好了,就是反对也没有多大意义;而且穿越者对英国的态度己经基本了解了,也并不太担心,反正穿越者对要收获那些成果已经有一本帐,不管是和谁谈判,都必须拿到,大不了就和英国翻脸。

不过人民军也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巴达维亚立刻解除封锁,可以让居民自由出入;二是在谈判期间,爪哇岛不许再发生排华事件,否则人民军将不会尊守停战的约定。同时为了表示人民军对谈判的诚意,将一部分确认的殖民军军官的遗体交移给巴达维亚,其中就有上校马丁内斯的遗体。

而荷兰殖民政府收到了人民军的回复之后,也立刻就答应了下来,因为巴达维亚本来就是以商业为主,以前是由于有战争,因此才封锁全城,不仅是防备敌军,同时也是防止有人从巴达维亚城里逃离,造成全城恐慌,而现在既然是停战谈判,当然就不用再封锁了;而到了这个时候,还敢去遭惹华人的土著部落和找死没什么两样。

三天时间自然就是各方的准备谈判时间,人民军立刻又和张秩君联络,请他到码头来和人民军协商与荷兰谈判的事宜。这时巴达维亚城的封锁己经解除了,因此张秩君在接到人民军的通知后,立刻赶到码头,和尚晋峰见面。

两人见礼以后,张秩君道:“尚将军,这一次你们可真是为我们爪哇华人出了一口气啊,现在在巴达维亚城里,以前那些把眼睛长在脑门顶上的洋人对我们华人可都是毕恭毕敬啊,这几百年来,也就是现在爪哇华人才是真的扬眉吐气了。”

尚晋峰笑道:“那里,那里,这次也多亏了有张家鼎力相助,先是让我们在爪哇有了立足之地,后来张先生又冒险留在巴达维亚城里,给我们传递消息,如果没有张家的帮助,我们也难以做到现在这一步,而且在前几天恐怕是让张先生受了不少惊吓吧,洋人有没有难为你们。”

张秩君道:“还好、还好,我们所做的都是些许小事,和贵众做的相比实在不值一提,而且我们在巴达维亚城里只是被限制了行动,洋人对我们到也并没有太为难,有劳尚将军挂念了。”

其实这段时间里,张家在巴达维亚城里确实很受了一些惊吓,虽然荷兰殖民政府只是限制了张家的行动,但张家并不知道荷兰殖民政府的打算,加上城里又传出不少流言蜚语,也一直都提心吊胆,而还有一些欧洲商人想要侵吞张家的产业,于是都找上门来作威言耸听之语,因此张家的家人确实是担惊受怕了好些时日。由其是在荷兰殖民政府调兵遣将,准备进攻农场的前几天,巴达维亚城里也广为流传人民军己经在爪哇呆不长久了,这时整个张家几乎都惶惶不安,还有一些家人都逃离张家。

不过由于张秩君有步兵电台和人民军联络,因此对城外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心里到还有一点底,而且他毕竟是见过些风浪的人,知道到了这个时候怕也无用,人民军在外面打得越好,自己在城里也就越是安全,结果张秩君不仅表现得十分镇定,对上府来挑恤的人更是毫不客气,正词严义的回绝,到也稳住了府里的不少人心,张家能够撑过来不散,张秩君确实是发挥了关建作用。

而人民军大败荷兰联军之后,张家在巴达维亚城里局面顿时大为改观,因为城里纷纷传说,巴达维亚守不住了,海外华人就要杀进城来,而谁都知道张家和海外华人的关系,因此都纷纷来找张秩君,看能不能和海外华人拉上什么关系,或者是托个人情,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结果张家一时门庭若市,访客如云,连不少殖民政府的官员都来拜访,而张秩君几乎都忙不过来了。直到后来张秩君收到了人民军的通知,才算是摆脱了这些来访者,赶去拜会穿越者。

虽然说这段时间里确实是受了一些惊吓,不过这一场豪赌,张家和张秩君确实是赌赢了,张家还找了一个大靠山,以后不仅可以安心在国内发展,而且就是在南洋一带,也有底气了。而张秩君的表现,也算不负张振勋的厚望,甚称双赢。

尚晋峰道:“张先生,三天以后我们就要和荷兰人谈判了,而在这次谈判中,怎样才能为爪哇华人争取到足够的利益,我们要请张先生约几名巴达维亚的华人,需要德高望众,素有人望的人,大家一起来商量一下,毕竟以后爪哇的事情还靠你们自己应对,我们终究是要离开爪哇。”

张秩君听了,也不禁大吃一惊,道:“你们怎么要走了呢?”

尚晋峰笑道:“我们这次到爪哇来只是为了护侨的,因此等和荷兰人谈判结束,签完条约之后也就没有事了,我们自然是要回山东去,何况现在爪哇的局势复杂,连英国都参与进来了,我们也确实不便在爪哇做长期停留。”

张秩君道:“如果贵众走了,荷兰人、还有土著又来欺压我们华人,又怎么办?”

尚晋峰道:“这个请张先生尽管放心,我们又不是马上就走,总要把爪哇的事情处理好再走,这不是要和你们商量,怎么与荷兰人谈判,才能确保我们走了以后,保障爪哇华人的利益。”

张秩君苦笑道:“贵众是用心良苦,但只怕是条约签得虽好,你们走了以后,荷兰人就不认帐了。”

尚晋峰笑道:“如果荷兰人敢不认帐,我们绝不会答应,到时候再派舰队来就是了。”

张秩君听了,也点了点头,他也不是糊涂人,知道华东政府现在确实不可能占领爪哇,能够做到现在这一步己经很不容易了,不能要求他们做得更多。于是道:“好吧,我回去就立刻找人,明天一早再来拜会将军。”

尚晋峰又道:“还有,现在我们在农场里己收容了万余华人,还有数百外国人,现在既然是战事结束了,长期住在农场里也不是长久之计,也应该把他们陆续都送回去安居,只是他们都是被土著所迫,虽然保全了性命,但家室却己败亡,因此让他们回去安居,恐怕难以生活,这些还请张先生能够先资助他们一些钱财,让他们能够安身。” 顿了一顿,又道:“这笔钱最终还是要算在荷兰人头上,只等谈判结束之后,我们收到了荷兰的赔款,定会连同这段时间农场的费用,全都如数的交付给张家。”

张秩君忙道:“此事我张家责无傍贷,贵众远赴重洋万里,来到爪哇救护华人,耗资巨大,如果荷兰有赔款,正好补足贵众所用,我们这少许破费,完全应该,那里还能要贵众支付。这些钱财我张家还是出得起,尽管包在我张家身上就是了。”

第三八九章 对马海战(十五)第二八二章 旅顺口作战(二)第一六四章 年终(上)第五十七章 上海新区(十)第五七五章 谈判(三)第三二六章 李鸿章来访(三)第二六三章 根据地(五)第五七零章 预备会议(五)第三一七章 锦州(五)第三五九章 大战之前(六)第十四章 舰炮发威第三十章 清室回京(四)第二十七章 清室回京(一)第六零三章 西安之行(三)第六零七章 东北战事再起(五)第三八五章 足球比赛(六)第二三六章 访日舰队(七)第二六三章 根据地(五)第二二九章 后续影响(四)第二零五章 反击(上)第一九九 中标者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四四三章 辽阳之战(五)第四八七章 激烈博弈(一)第六五一章 撤侨(三)第二四九章 鉴定图纸第一四四章 北仓之战(三)第一四五章 北仓之战(四)第三四三章 李鸿章之死(四)第三六二章 徳国特使(十)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第四一七章 辽河之战(三)第二八二章 旅顺口作战(二)第一九一章 登陆爪哇(三)第九十九章 新根据地(二)第七二八章 决策(二)第一一三章 接管天津(五)第六一零章 满洲里战役(三)第七十六章 水灾(一)第一二三章 秋收行动(十二)第六二四章 登陆日本(六)第二六六章 进城(二)第二十六章 接管济南(十九)第三九九章 全面开战(八)第三十章 出兵(三)第一九二章 访问英法(三)第一六八章 新舰下水(四)第三八七章 新闻发布会(一)第五三七章 联合军演(二)第一二七章 绿林大会(下)第四四零章 辽阳之战(二)第二四零章 第二次长崎事件(三)第六三六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八)第九十章 安置营(六)第五八一章 青岛密约(上)第一六九章 备战计划第三四七章 欧洲危机(四)第四七零章 迎击俄军(七)第七十八章 水灾(三)第五八四章 张作霖归附(三)第一六八章 回访日本(下)第一九七章 访问英法(八)第二零七章 奇袭库伦(一)第十九章 海军编制(三)第二五七章 访问(上)第二八零章 五人会议(四)第四三一章 进攻北京(十)第一四二章 访问(二)第四二一章 停战期(二)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七二四章 归国(四)第五四九章 接受谈判(一)作者发言第六五零章 撤侨(二)第四四九章 外交斡旋(六)第五二九章 攻占哈尔滨(四)第六五六章 远东远征军(三)第六零九章 朝见风波(一)第六零四章 西安之行(四)第一零八章 造舰(三)第五七五章 谈判(三)第一一七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三)第四七七章 外交争斗(六)第六七四章 大获全胜(五)第一八零章 护侨行动(二)第四三四章 战争再启(五)第五十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一)第二一一章 爪哇之战(一)第五一八章 突击行动(上)第六一九章 登陆日本(一)第七十三章 义和团(下)第十五章 舰炮对决第二八五章 年终会议(一)第四一七章 辽河之战(三)第四三一章 战争再启(二)第九十一章 安置营(七)第四二七章 进攻北京(六)第二八零章 五人会议(四)第三八八章 新闻发布会(二)第一七三章 德国之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