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零章 根据地(二)

其实冒充海外华人,到也并不少见,毕竟现在海外华人的声望如日中天,而且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海外华人根本就没有把清廷放在眼里,因此有不少土匪、强盗都冒充海外华人的名议,由其是一些革命党,更是喜欢冒用海外华人的名议举事。张人俊、赵尔巽才以这个名议给华东政府发文。

接到了公文之后,华东政府当然也明白这两个人的意思,因为河湖根据地的发展,已经威胁到了河南、湖北的地方官员的统治。不过在北京方面并泛有传来相关所消息,因此很有可能是两位地方官员希望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解决。当然这也要看华东政府的态度而定,如果华东政府要出面干涉,保护河湖根据地,张人俊、赵尔巽自然不敢动手,两人还不至于认为自己可以抗衡华东政府,只能向清廷通报;相反,如果华东政府表示不干涉,那么两人就很可能会赌一把,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清剿河湖根据地。

经过行政院协商之后,华东政府认为,一但两人通报清廷,那么华东政府很有可能就和清廷撕破脸了,清廷可以容忍华东政府一步一步的自制,但前提是华东政府的势力只能在山东的范围,而华东政府建立河湖根据地,无疑就是突破了这个范围,清廷是绝对不能再容忍下去了。

但现在还不是华东政府和清廷彻底翻脸的时候,毕竟日俄战争马上就要开打了,华东政府的主要精力要放在这个方向。而如果华东政府表示河湖根据地和自己没有关系,并且不干涉清廷的征剿,既使是张人俊、赵尔巽的征剿失败,最终惊动清朝,但至少还有这一层遮羞布,还不会彻底撕破脸了。当然华东政府是不可真的不管河湖根据地,只是在暗中支持而己。不过前提是现在河湖根据地有足够的自保能力。

华东政府立刻和河湖根据地的政府机构联系,询问根据地现在的军事力量是否能够抵抗河南、湖北两地的进攻。而很快就收到河湖根据地政府的回复,表示自己完全有能力击败清军的征剿,保卫根据地的安全。同时还建议借清军征剿之机,扩大根据地的领域,并且占领大城市。而华东政府经过讨论协商之后,认为现在河湖根据地已经隐瞒不住了,既然如此到不如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因此也同意了根据地政府的要求,并且会立刻支援根据地一批武器弹药,而在战争结束之后,还将派遣一批人员支援根据地政府的管理工作。

于是华东政府回复张人俊、赵尔巽,表示河南、湖北等地的匪患与自己全无关系,如果河南、湖北两地要出兵征剿,山东可以提供帮助。

收到了华东政府的回复之后,张人俊、赵尔巽也都松了一口气,看来海外华人还是有些顾忌的,当然两人也都不傻,不排除海外华人会在暗中支持匪徒,但这样的支持力量要小得多了。于是两人一面回复华东政府,表示感谢,一面着手商议征剿这股匪徒的俱体方案。

这时两人也早就打听清楚了,这伙匪徒的军队大约在7-8000人之间,而以河南、湖北两地,可以出动军队15000-20000之间,而且还有一支王牌军队——湖北新军,这也就是两人的信心所在。

在旧时空里,说到了清末的新军,一般都是指袁世凯编练的北洋新军,但其实在湖北同样也有一支编练的新式军队,通常称为湖北新军。

和北洋新军一样,湖北新军也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清廷编练新军以图自强的背景下,并且由张之洞力主成立,当然清廷成立湖北新军,也有平衡北洋新军的考虑在内。虽然北洋新军在许多方面具有湖北新军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饷源。北洋新军可以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而湖北新军只能依靠本不富裕的湖北一省的支撑,因此在历史上湖北新军的名气和影响力都远不及北洋新军。不过湖北新军有一项历史功绩是北洋新军无法相比的,就是旧时空里爆发的辛亥革命,就是由湖北新军发动的。

1903年,清廷成立练兵处,计划在全国编练三十六镇(相当于师)、十八个混成协(相当于旅)新军,湖北分配给二镇一混成协的指标,而现在只编制了一镇一混成协,为第8镇,指挥官为统制张彪,有士兵10502人,军官702人;第21混成协,指挥官为协统黎元洪,有士兵4612人,军官288人。就兵力而言,仅次于北洋新军。

虽然湖北新军是由张之洞一手创办起来,两位指挥官张彪和黎元洪也都是张之洞一手提拔起来的,但张之洞和袁世凯的不同在于,他并没有将湖北新军打造成自己的私家军队,因此张之洞进京以后,湖北新军就听命于接替他的湖广总督赵尔巽。

在决定出兵征剿河湖根据地之前,赵尔巽专程招见了张彪和黎元洪,因为湖北新军有征剿地方盗匪的职责,因此这次征剿行动,两人也是责无傍贷的,于是两人协商之后,表示可以出动约5000左右的新军参战,再加上其他的地方部队,总计大约可以出动10000余军队。

而相比之下河南方面就要寒酸得多了,本来清廷计划的三十六镇、十八个混成协新军中,河南有两镇一协的指标,但现在还没有着手组建,因为河南靠近北京,有北洋新军在附近,一但出了事情,清廷也可以迅速的出兵增援,因此将河南新军的编制排在后面。当然在旧时空里,河南最终只编制了一个混成协。但现在河南没有新军,只能够调集相他的地方军队,大约可以征集到7000军队。

经过了赵尔巽和张人骏协商之后,决定以湖北军队为主,河南军队为辅,湖北军队由襄阳府出兵,由南向北进取南阳府唐县;而河南军队由开封府出兵,由北向南进攻许州临颖县,当然主要是牵制河湖根据地的兵力。而所需要的军费,一部份由地方乡绅、豪强资助,一部份则是从地方的税收中抽取。洋务运动之后,地方截流上交清廷的税赋己经成为常态化了,清廷的财政主要是靠海关和商税来维持,因此赵尔巽、张人骏截取税钱充当军费,丝毫没有什么不妥的。

其实征剿的准备工作早就己经开始进行了,因此在赵尔巽、张人骏下定决心之后,军队迅速的集结,仅仅只用了20余天的时间,就分别从南北两线出发。

虽然河湖根据地政府对于击败清军的征剿信心十足,但也不敢大意,毕竟这是根据地成立以后,首次面临清廷的全面进攻,而打嬴了这一战,不仅根据地将获得长足发展,而且根据地的穿越者都将获得足够的政治资本,但如果输掉了这一战,虽然可以逃回山东去,但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就有限了,但对方的兵力远在义勇军之上,因此这一战也并不好打。

现在义勇军虽然编制了三个团,但每个团都缺少重武器和火力支援武器,只配备了一个60迫击炮连,共有18门60迫击炮,而每个战斗排里,编制两门掷弹筒;另外则单独编制了一个火力加强营,分别设有一个75毫米野战炮连,配有火炮6门;一个100迫击炮连,配有9门100毫米迫击炮;一个机枪连,配有9挺马克沁机枪。无论是装备还是兵力,和清军相比,由其是和湖北新军相比,都不占什么优势。

最初开创根据地时,负责军事只有7名穿越军人,指挥官栗文飞,而随着根据地的扩大,军队增加,现在穿越军人己经达到16人,主要担任团一级或以上军官,而营一级的军官,则全部是由本土人担任。

在收到了清军的兵力和方向分配之后,栗文飞也立刻招集团级军官,协商应对的战术。众人一致认为,清军的人数虽多,但兵力却是分成南北两路,这就犯了分散兵力的大忌,因为以这个时代的通迅技术,这两路清军不可能保持通畅的联络。而义勇军则可以充份的利用内线优势,兵力的调动迅速,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但要确定的是先打湖北清军,还是河南清军。

从清军的兵力分配和实力来说,湖北清军当然是远强于河南清军,因此有一部份穿越军人就主张应该先打湖北清军,只要是击败了湖北清军,那么河南清军自然就不是对手,说不定会不战而退。

但经过详细的分析之后认为,湖北清军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而且又是初次出战,因此士气不会太差,再加上兵力众多,也不容小视,如果首先和湖北清军交战,就算能够获胜,损失也不会小。不如先暂时避其峰芒,以少量兵力牵制,并且调动湖北清军,集中主力,先击败河南清军。

由于河南新军的实力弱,因此义勇军击败河南清军,也不会有太大的伤亡,而且还能靠胜利来提升军队的士气,而这时湖北清军在义勇军的牵制调动下,也差不多精疲力竭,士气消磨,而在这个时候,再集中兵力,一举歼灭湖北清军。

第二二七章 后续影响(二)第二九九章 革命者(四)第二二九章 各方反应(三)第二八九章 年终会议(五)第一五二章 上任(六)第八十八章 天津战役(一)第四二五章 进攻北京(四)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七十七章 水灾(二)第六九四章 求和(一)第三五四章 徳国特使(二)第四五七章 围歼日军(一)第七一二章 日本屈服(上)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二章 制度(一)第四六二章 武昌之行(三)第一九八章 巴达维亚(六)第二九一章 渔人行动(三)第四零二章 全面开战(十一)第三五三章 上海警戒(六)第一五五章 访徳使团(中)第三十四章 年度总结(四)第六四零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十二)第六一六章 皇帝与太后(下)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五十九章 远东战争结束(中)第六三八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十)第三六八章 余波未平(五)第三一五章 锦州(三)第四九三章 联盟终结(上)第一二八章 外调(二)第六一零章 满洲里战役(三)第二七三章 战争开始(二)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四八一章 登陆作战(三)第五三七章 联合军演(二)第三七五章 上海(三)第四三八章 政客(三)第三零七章 反制行动(五)第四三七章 政客(二)第一六三章 庆贺大会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二九零章 渔人行动(二)第三四一章 李鸿章来访(十八)第五五一章 土地改革(六)第七二一章 归国(一)第三二六章 李鸿章来访(三)第八十六章 战前准备(三)第十三章 五年规划(四)第一六一章 对日谈判(六)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五九八章 上海租界(十)第十四章 权力下放与权益保障(一)第一七零章 投资考察(一)第四七零章 迎击俄军(七)第八十三章 灾民(三)第五八四章 青岛密约(四)第六九二章 再度出击(三)第三四三章 军事计划(下)第一四六章 访问(六)第三一二章 备战(六)第一四四章 徳国之行(一)第二零七章 奇袭威海卫第一二三章 秋收行动(十二)第四六四章 迎击俄军(一)第四零二章 全面开战(十一)第六八八章 反制(二)第二三二章 总结(下)第四九一章 归附(上)第六二九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一)第二零三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九)第四一二章 旅顺攻略(九)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第六零四章 东北战事再起(二)第一六五章 年终(下)第三十五章 导弹战术(下)第九十八章 巡视(三)第四零四章 谈判破裂(五)第五六一章 夜袭(二)第二四八章 创业(一)第五四四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纲(上)第四零二章 谈判破裂(三)第五三四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五)第一八一章 护侨行动(三)第二十二章 接管济南(十五)第五七八章 进攻沈阳(二)第五六三章 阴谋论(上)第七十六章 水灾(一)第三七八章 对马海战(五)第六十六章 舰上见闻(下)第一七三章 德国之行(五)第六五六章 远东远征军(三)第二十九章 出兵(二)第二四七章 王家寨(九)第三六六章 军营釆访(上)第三四八章 上海警戒(一)第五零一章 清廷出兵(一)第二零七章 奇袭威海卫第六零一章 西安之行(一)第五六九章 进驻县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