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大事

西征大事

他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西征。而凡有大征伐,首先要筹划的是兵、饷二事。左宗棠连日深宵不寐,灯下沉思,已写成了一个筹划的概略,此时从书案抽斗中取了出来,要胡雪岩细看。

这个节略先谈兵,次筹饷。而谈兵又必因地制宜,西北与东南的地势,完全不同,南方的军队,到了西北,第一不惯食麦,第二不耐寒冷。因此,左宗棠在东南转战得力的将领部队,特别是籍贯属于福建、广东两省的,都不能带到西北。

带到西北的,只有三千多人,另外他预备派遣原来帮办福建军务,现已出奏保荐帮办陕甘军务的刘典回湖南,招募三千子弟兵,带到西北。这六千多人,左宗棠用来当做亲兵,至于用来作战的大批部队,他打算在本地招募,要与“关中豪杰”共事业。

看到这里,胡雪岩不由得失声说道:“大人,照你老人家的办法,要什么时候才能平得了回乱?”

“你这话,我不大懂。”

“大人请想,招募成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练成精锐,更是谈何容易?这一来,要花一两年的工夫。”

“岂止一两年?”左宗棠说道,“经营西域,非十年不足以收功。”

“十年?”胡雪岩吓一跳,“那得——”

他虽住口不语,左宗棠也知道,说的是要费多少饷。笑笑说道:“你不要急!我要在西北办屯垦,这是长治久安之计。就像办船厂一样,不能急功图利,可是一旦见效,你就知道我的打算不错了。”

“是!”胡雪岩将那份节略搁下,低着头沉思。

“你在想什么?”

“我想得很远。”胡雪岩答说,“我也是想到十年八年以后。”

“着!”左宗棠拊掌欣然,“你的意思与我不谋而合,我们要好好打算,筹出十年八年的饷来。”

胡雪岩暂且不答,捡起节略再看,大致了解了左宗棠在西北用兵的计划。他要练马队,又要造“两轮炮车”,开设“屯田总局”——办屯垦要农具、要种子、要车马、要垫发未收成以前的一切粮食杂用,算起来这笔款子,真正不在少数。

“大人,”胡雪岩问道,“练马队、造炮车,是制胜所必需,朝廷一定会准。办屯垦,朝廷恐怕会看作不急之务吧?”

“这,你就不懂了。”左宗棠说,“朝中到底不少读书人,他们会懂的。”

胡雪岩脸一红,却很诚恳地说:“是!我确是不大懂,请大人教导。”

于是左宗棠为胡雪岩约略讲述用兵西域的限制,自秦汉以来,西征皆在春初,及秋而还。因为第一,秋高马肥,敌人先占了优势;其次就是严寒的天气,非关内的士兵所能适应。

“就是为了这些不便,汉武帝元朔初年征匈奴,几乎年年打胜仗,而年年要出师,斩草不能除根,成了个无穷之累。”左宗棠一番引经据典以后,转入正题,“如今平回乱,亦仿佛是这个道理。选拔两三万能打的队伍,春天出关,尽一夏天追奔逐北,交秋班师,如当年卫霍之所为,我亦办得到。可是,回乱就此算平了吗?”

“自然没有平。”胡雪岩了然了,“有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花大工夫拿那块地彻底翻一翻,野草自然长不出来了。”

“一点不错!你这个譬喻很恰当。”左宗棠欣慰地说,“只要你懂我的意思,我就放心了。你一定会把我所要的东西办妥当。”

这顶“高帽子”出于左宗棠之口,弥觉珍贵,然而也极沉重。胡雪岩知道左宗棠的意思是要他负筹饷的主要责任。凝神细想了一会,觉得兹事体大,而且情况复杂,非先问个明白不可。

“大人,将来要练多少营的队伍?”

“这很难说,要到了关外看情形再说。”

第一个疑问,便成了难题,人数未定,月饷的数目就算不出来。胡雪岩只能约略估计,以五万人算,每人粮饷、被服、武器,以及营帐锅碗等等杂支,在五两银子以内开支,每月就要二十五万两。

于是他再问第二问:“是带六千人出关?”

“是的。大概六千五百人。”左宗棠答说,“三千五百人由闽浙两省动身,另外三千人在湖南招募成军以后,直接出关。”

“行资呢?每人十两够不够?”

“我想,应该够了。”

“那就是六万五千两,而且眼前就要。”胡雪岩又问第三问,“大人预备练多少马队?”

“马队我还没有带过,营制也不甚了然。只有自初步打算,要练三千马队。”

“那就至少要有三千匹马。”胡雪岩说,“买马要到张家口,这笔钱倒是现成的,我可以垫出来。”

“怎么?你在张家口有钱?”

“是的。”胡雪岩说,“我有十万银子在张家口,原来打算留着办皮货、办药材的,现在只好先挪来买马。”

“这倒好。”左宗棠很高兴地说,“既然如此,我立刻就可以派委员去采办了。”

“是!大人派定了通知我,我再派人陪着一起去。”胡雪岩又问,“两轮炮车呢?要多少?”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塞外辽阔,除精骑驰骋以外,炮车轰击,一举而廓清之,最是扫穴犁庭的利器!”

听这一说,胡雪岩觉得心头沉重。因为他也常听说,有那不恤民命的官军,常常拿炮口对准村落,乱轰一气。窝藏在其中的盗匪,固然非死即伤或逃,而遭受池鱼之殃的百姓,亦复不少。

左宗棠所部的洋枪洋炮,多由胡雪岩在上海采办,推原论始,便是自己在无形中造孽,为了胡雪岩的购办杀人利器,胡老太太不知道劝过他多少次,胡雪岩十分孝顺,家务巨细,母命是从,唯独谈到公事上头,不能不违慈命。好在胡老太太心地亦很明白,知道不是儿子不听话,实在是无可奈何。因此,只有尽力为他弥补“罪过”,平时烧香拜佛,不在话下,夏天施医施药施凉茶,冬天舍棉衣、散米票,其他修桥铺路,恤老怜贫的善举,只要求到她,无不慷慨应诺。

但是,尽管好事做了无其数,买鸟雀放生,总抵偿不了人命,所以胡老太太一提起买军火,便会郁郁不乐。胡雪岩此时听左宗棠说得那么起劲,不由得便想起了老母的愁颜,因而默不做声。

“怎么?”左宗棠当然不解,“你是不是觉得我要造两轮炮车,有困难?”

“不是。我是在想,炮车要多少,每辆要多少银子,这笔预算打不出来。”

“那是以后的事。眼前只好算一个约数,我想最好能抽个二十万银子造炮车。”

“那么办屯田呢?请问大人,要筹多少银子?”

“这更难言了。”左宗棠说,“好在办屯田不是三年五载的事,而且负担总是越来越轻。我想有个五十万银子,前后周转着用,一定够了。”

“是的。”胡雪岩心里默算了一会,失声说道:“这样就不得了!不得了!”

“怎么?”

“我算给大人听!”胡雪岩屈指数着,“行资六万,买马连鞍辔之类,算他一百二十两银子一匹,三千匹就是三万六千。造炮车二十万。办屯田先筹一半,二十五万。粮饷以五万人计,每人每月五两,总共就是二十五万,一年三百万。合计三百五十四万,这是头一年要筹的饷。”

这一算,左宗棠也愣住了。要筹三百五十四万两的饷,谈何容易?就算先筹一半,也得一百七八十万,实在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而且我想,西北运输不便,凡事都要往宽处去算。这笔饷非先筹好带去不可!大人,这不比福州到上海,坐海轮两天工夫就可以到,遇有缓急之时,我无论如何接济得上。西北万里之外,冰天雪地之中,那时大人乏粮缺食,呼应不灵,岂不是急死了也没用?”

“说得是,说得是!我正就是这个意思。雪岩,这笔饷,非先筹出来不可,筹不足一年,至少也要半年之内不虞匮乏才好。”

“只要有了确实可靠的‘的饷’,排前补后,我无论如何是要效劳的。”

接着,胡雪岩又分析西征军饷,所以绝不能稍有不继的缘故。在别的省份,一时青黄不接,有厘税可以指拨,有钱粮可以划提,或者有关税可以暂时周转,至不济还有邻省可以通融。西北地瘠民贫,无可腾挪,邻省则只有山西可作缓急之恃,但亦有限,而且交通不便,现银提解,往往亦须个把月的工夫。所以万一青黄不接,饥卒哗变,必成不可收拾之势。

这个看法,亦在左宗棠深思熟虑的预见之中。因而完全同意胡雪岩的主张,应该先筹好分文不短,一天不延的“的饷”,也就是各省应该协解的“甘饷”。

谈到这一层上头,左宗棠便很得意于自己的先见了,如果不是撵走了他的“亲家”郭嵩焘,便顶多只有福建、浙江两个地盘,而如今却有富庶的广东在内。要筹的饷,自然先从这三省算起。

三省之中,又必先从福建开始。福建本来每月协济左宗棠带来的浙军军饷四万两,闽海关每月协济一万两。从长毛余孽肃清以来,协浙的四万两,改为协济甘肃,现在自是顺理成章归左宗棠了。至于海关的一万两,已改为接济船厂经费,此事是他所首创,不能出尔反尔,这一万两只得放弃。

其次是浙江。当杨岳斌接任陕甘总督,负西征全责时,曾国藩曾经代为出面筹饷,派定浙江每月协解两万。上年十月间左宗棠带兵到广东,“就食于粤”的计划既已实现,在胡雪岩的侧面催促之下,不得不守减除浙江负担的诺言。在浙江等于每月多了十四万银子,马新贻是很顾大局的人,自请增拨甘饷三万两,每月共计五万银子。

“浙江总算对得起我,马谷山为人亦很漂亮,每月五万银子协饷,实在不能算少了,不过,”左宗棠停了一下说,“有两笔款子,在浙江本来是要支出的,我拿过来并不增加浙江的负担,你看如何?”

“这要看原来是给什么地方?”

“一笔是答应支持船厂的造船经费,每月一万两。现在设厂造船,全由福建关税、厘金提拨,这一万两不妨改为甘饷。”

这是变相增加福建负担的办法。胡雪岩心里好笑,左宗棠的算盘,有时比市侩还精,但只要不累浙江,他没有不赞成之理。因而点点头说:“这一层,我想马中丞决不会反对。”

“另一笔协济曾相的马队,也是一万两。照我想,也该归我。雪岩,你想想其中的道理。”

“曾相从前自己定过,江苏协济甘饷,每月三万,听说每月解不足。大人是不是想拿浙江的这一万两,划抵江苏应解的甘饷?”

“是呀!算起来于曾无损,为什么不能划账?”

就事论事,何得谓之“于曾无损”?胡雪岩本想劝他,

犯不上为这一万两银子,惹得曾国藩心中不快。转念又想,若是这样开口一劝,左宗棠又一定大骂曾国藩,正事便无法谈得下去。因而将到口的话又缩了回去。

这下来就要算广东的接济了。广东的甘饷,本来只定一万,造船经费也是一万,仿照浙江的例子协甘,共是两万。左宗棠意思,希望增加一倍,与福建一样,每月四万。

“这一定办得到的。”胡雪岩说,“蒋中丞是大人一手提拔,于公于私,都应该尽心。事不宜迟,大人马上就要写信。”

“这倒无所谓,反正蒋芗泉不能不卖我的面子,现在就可以打入预算之内。”

“福建四万、浙江七万、广东四万、另加江海关三万,目前可收的确数是十八万,一年才两百十六万。差得很多。”

“当然还有。户部所议,应该协甘饷的省份,还有七省。江西、湖北、河南三省,等我这次出关路过的时候,当面跟他们接头,江苏、河南、四川、山东四省的甘饷,只有到了陕西再说。我想,通扯计算,一年两百四十万银子,无论如何是有的。”

“那,我就替大人先筹一半。”胡雪岩若无其事地说。

“一半?”左宗棠怕是自己没有听清楚,特意钉一句,“一半就是一百二十万银子。”

“是,一百二十万。”胡雪岩说,“我替大人筹好了带走。”

“这,”左宗棠竟不知怎么说才好了,“你哪里去筹这么一笔巨数?”

“我有办法。当然,这个办法,要大人批准。等我筹划好了,再跟大人面禀。”

左宗棠不便再追着问。他虽有些将信将疑,却是信多于疑,再想到胡雪岩所作的承诺,无一不曾实现,也就释然欣然了。

“大人什么时候动身,什么时候出关?”

“我想十一月初动身,沿途跟各省督抚谈公事,走得慢些,总要年底才能到京。”

“到京?”胡雪岩不解地问,“上谕不是关照,直接出关?”

“这哪里是上头的意思?无非有些人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们怕我进京找麻烦,我偏要去讨他们的厌,动身之前,奏请陛见。想来两宫太后决不至于拦我。”左宗棠停了一下又说,“至于出关的日期,现在还不能预定。最早也得在明年春天。”

“那还有三四个月的工夫。大人出关以前,这一百二十万一定可以筹足,至于眼前要用,二三十万银子,我还调度得动。”

“那太好了!雪岩,我希望你早早筹划停当,好让我放心。”

这又何消左宗棠说得?胡雪岩亦希望早早能够定局。无奈自己心里所打的一个主意,虽有八成把握,到底银子不曾到手。俗语说的“煮熟了的鸭子飞掉了”,自是言过其实,但凡事一涉银钱,即有成议,到最后一刻变卦,亦是常有之事。一百二十万两不是个小数目,西征大业成败和左宗棠封爵以后能不能入阁拜相的关键都系于此,关系真个不轻。倘或功败垂成,如何交代?

兴念及此,胡雪岩深深失悔,何以会忘却“满饭好吃,满话难说”之戒?如今既不能打退堂鼓,就得全力以赴加紧进行。

所苦的是眼前还脱不得身,因为日意格、德克碑与中国官场打交道,大至船厂计划,小至个人生活,都要找他接头。在左宗棠,对洋人疑信参半,而有些话怕一说出来,洋人戆直,当场驳回,未免伤他的身份与威望,因而亦少不得胡雪岩这样一个居间曲曲转达的人。

这就难了!左思右想,一时竟无以为答,坐在那里大大发愣。这是左宗棠从未见过的样子,不免诧异,却又不好问得。主宾二人,默然相答,使得侍立堂下的戈什哈亦惊愕不止,因为平日总见左宗棠与胡雪岩见了面,谈笑风生,滔滔不绝,何以此刻对坐发呆?

于是,有个左宗棠亲信的戈什哈上前问道:“可是留胡大人在这里便饭?”

这下使胡雪岩惊醒了,“不,不,多谢!”他首先辞谢,“我还要到码头去送客。”

“送什么人?”左宗棠问。

“福州税务司布浪。”

“喔,他到上海去?”

“是的。”胡雪岩答说,“是驻上海的法国总领事白来尼找他谈公事。”

“谈什么公事?”左宗棠问道,“莫非与船厂有关?”

胡雪岩灵机一动,点点头答说:“也许。”

“那可得当心。”左宗棠说,“洋人花样多。日意格、德克碑办理此事,起先越过他们总领事,直接回国接头,白来尼当然不高兴。而此刻一切合同,又非白来尼画押不可,恐怕他会阻挠。”

“大人深谋远虑,见得很是。我看——”胡雪岩故意踌躇着,“办不到的事。算了!”

“怎么?”左宗棠问,“什么事办不到?”

“我想最好我也走一趟,盯住布浪。只是这里不容我分身。”

左宗棠摸着花白短髭,沉吟了一会,徐徐说道:“速去速回,亦自不碍。”

听得这话,胡雪岩精神一振,“是!”他立即答说,“我遵大人吩咐,速去速回。如果布浪谈的公事与轮船无关,不过三五天工夫,就可以回福州。”

“好!”左宗棠说,“你就请吧!我还有好些大事,跟你商量,尤其是那一百二十万银子,一天没有着落,我一天心不安。”

胡雪岩这一次不敢再说满话了,只答应尽速赶回。至于在福州,唯一不放心的日意格与德克碑有萌退之意,深恐事生周折,斡旋无人,以致决裂,而左宗棠却劝他不必过虑,同时拍胸担保,必定好言相劝,善为抚慰。如果有什么意见不能相合之处,自会暂且搁下,等胡雪岩回到福州以后再说。

得此保证,胡雪岩才算放心,回到寓处,匆匆收拾行装,赶到码头,与布浪同船,直航上海。

到上海第一件事是访古应春密谈。

古应春近年又有新的发展,是英商汇丰银行的买办,照英文译名,俗称“康白度”,在银行中是华籍职员的首脑,名义上只是管理账目及一切杂务,其实凡与中国人的一切交涉,大至交接官场,小至雇用苦力,无不唯买办是问。而中国人上外国银行有业务接头,更非找买办不可。因此,古应春在汇丰银行权柄很大,他又能干而勤快,极得洋东信任,言听计从,这就是胡雪岩所以首先要找他的缘故。

“我要请几家外国银行的‘档手’吃饭。”他一开口就说,“你倒替我开个单子看!”

“小爷叔,”古应春问道,“是不是为船厂的事?”

“不是!我要跟他们借钱。”

平时向外国银行借钱,一二十万银子,只凭胡雪岩一句话,就可以借到。如今特为要请洋人吃饭,可见得数目不小。古应春想了一下,拿出一本同治四年的洋商行名簿,翻到“银行”这一栏问道:“是不是十家都请?”

胡雪岩看这十家外国银行:

一,阿加剌银行。二,利中银行。三,利商银行。四,汇泉银行。五,麦加利银行。六,汇隆银行。七,有利银行。八,法兰西银行。九,汇丰银行。十,丽如银行。

这一着,他倒踌躇了。因为通称外国银行,而国籍不同,尤其英法两国,一向钩心斗角,各自扩张势力,如今为了左宗棠设厂造船,更加不和。如果请在一起,彼此猜忌,不肯开诚布公相见,岂不是白费工夫?

于是他问:“分开来请如何?”

“当然可以。不过,小爷叔,照我看,只请有用的好了。一次弄妥当了,其余的就不必理了。”

“那么,你说,哪些是有用的呢?”

古应春提笔在手,毫不考虑地在五、七、九三家银行上面一勾。这也在胡雪岩意中,因为汇丰银行在古应春是必不会少的,既有汇丰,便有麦加利与有利两家,因为这两家是英国银行,与汇丰的渊源较深。

但是,汇丰银行却并非纯然英国银行。它原名“香港上海银行有限公司”,同治三年创设总行于香港,资本定为港币五百万元,由英国的怡和洋行、仁记洋行,美国的旗昌洋行,以及德国、中东的商人投资。华商亦有股份加入,古应春即是其中之一,而且以此渊源,得以充任上海分行的买办。

香港上海银行的上海分行,较总行迟一年成立,派来的总经理名叫麦林,是英国人,与古应春是旧识,久知他干练可靠,且又是本行的股东,因而延揽他出任买办。古应春接事后第一个建议是“正名”,香港上海银行的名称,照英文原名直译,固无错误,但照中国的习惯,开店不管大小,总要取个吉利的名字,用地名,而且用两个地名作为银行的名称,令人有莫名其妙之感。如果“香港上海银行”之下,再赘以“上海分行”四字,更觉不伦不类,文理不协,难望成为一块“金字招牌”。

麦林从善如流,接纳了古应春的意见,依照中国“讨口彩”的习俗,取名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简称汇丰银行或汇丰,无论南北口音,喊起来都很响亮。而且南北口音,都无甚区别,不比麦加利银行的麦加二字,在上海人口中便与北方人并不一致。

古应春的第二个建议是,股东的国籍不同,彼此立场不同,就会意见分歧,形成相互掣肘,无可展布的不利情况。所以主张以英国为主体,逐渐收买他国股份,同时联络友行,厚集势力,相互支持。亦为麦林所欣然接纳。

汇丰所联络的两家友行,当然是英国银行,亦就是麦加利与有利两行。有利是上海资格最老的外国银行,创设于咸丰四年。它是英国的海外银行之一,总行设在伦敦,在印度孟买及上海都有分行。

麦加利银行是英皇发布敕令,特许在印度、澳洲、上海设立分行的股份有限公司。总行设在伦敦,咸丰七年在上海开设分行,广东人称它为“喳打银行”,喳打是英文“特许”一词的音译,可是上海人却嫌喳打二字拗口,索性以它第一任总经理麦加利为名,叫它麦加利银行。

麦加利银行完全是为了便利英商在印度、澳洲、上海的贸易而设,所以跟胡雪岩在阜康钱庄的同行关系以外,还有“销洋庄”生意上的往来。

“这三家银行当然有用。”胡雪岩踌躇说,“只怕还不够。”

“还不够?”古应春这时才发觉,谈了半天,是怎么回事,还没有弄明白,只凭彼此相知既久,默契已深,猜测着谈论,毕竟是件可笑的事,因而扼要问道,“小爷叔,你要借多少银子?”

“至少一百二十万。”

“这是银行从来没有贷放过的一笔大数目。”古应春又问,“是替谁借?当然是左大人?”

“当然!”

“造轮船?”

“不是!西征的军饷。”

即令是通晓中外,见多识广的古应春,也不由得愣住了,“向外国人借了钱

来打仗,似乎没有听说过。”他很坦率地说,“小爷叔,这件事恐怕难。”

“我也知道难。不过一定要办成功。”古应春不再劝阻了。胡雪岩从不畏难,徒劝无效,他知道自己唯一所能采取的态度,便是不问成败利钝,尽力帮胡雪岩去克服困难。

于是他问:“小爷叔,你总想好了一个章程,如何借,如何还,出多少利息,定多少期限?且先说出来,看看行得通行不通?”

“借一百二十万,利息不妨稍为高些。期限一年,前半年只行息,下半年拔月还本,分六期拨还。”

“到时候拿什么来还?”

“各省的西征协饷。”胡雪岩屈指算道,“福建四万、广东四万、浙江七万,这就是十五万,只差五万了。江海关打它三万的主意,还差两万,无论如何好想法子。”

“小爷叔,你打的如意算盘。各省协饷是靠不住的!万一拖欠呢?”

“我阜康钱庄担保。”

“不然!”古应春大摇其头,“犯不着这么做!而且洋人做事,讲究直截了当,如果说到阜康担保的话,洋人一定会说:‘钱借给你阜康钱庄好了。只要你提供担保,我们不管你的用途。’那一来,小爷叔,你不但风险担得太大,而且也太招摇。不妥,不妥!”

想想果然不妥,很能服善的胡雪岩深深点头,“外国银行的规矩,外国人的脾气,你比我精通得多,你看,是怎么个办法?”他说,“只要事情办通,什么条件我都接受。”

“洋人办事跟我们有点不同。我们是讲信义通商,只凭一句话就算数,不大去想后果。洋人呢,虽然也讲信义,不过更讲法理,而且有点‘小人之心’,不算好,先算坏,拿借钱来说,第一件想到的事是,对方将来还不还得起?如果还不起又怎么办?这两点,小爷叔,你先要盘算妥当,不然还是不开口的好。”

“我明白了。第一点,一定还得起,因为各省的协饷,规定了数目,自然要奏明朝廷,西征大事,哪一省不解,贻误戎机,罪名不轻。再说,福建、广东、浙江三省,都有左大人的人在那里,一定买账。这三省就有十五万,四股有其三,不必担心。”

“好,这话我可以跟洋人说。担保呢?”

“阜康既然不便担保,那就只有请左大人自己出面了。”

“左大人只能出面来借,不能做保人。”

“这就难了!”胡雪岩灵机一动,“请协饷的各省督抚做保,先出印票,到期向各省藩司衙门收兑。这样总可以了吧?”

“不见得!不过总是一个说法。”古应春又说,“照我看,各省督抚亦未见得肯。”

“这一层你不必担心,左大人自然做得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花样,他最擅长。”

“好的。只要有把握,就可以谈了。”古应春说,“我想,请吃饭不妨摆在后面,我先拿汇丰的大板约出来跟小爷叔见个面,怎么样?”

“大板”是“大老板”的简称,洋行的华籍职员,都是这样称他们的“洋东”。汇丰的“大板”麦林,胡雪岩也曾会过,人很精明,但如上海人所说的很“上路”,凡事只要在理路上,总可以谈得成功。所以胡雪岩欣然表示同意。不过还有些话要交代明白。

“老古,”他说,“我的情形本来瞒不过你,这年把你兼了汇丰的差使,对我个人的情形有些隔膜了。我如今是个‘空心大老倌’,场面扯得太大,而且有苦难言。福建这面,现银接济跟买军火的垫款,通扯要亏我二三十万,浙江这面,代理藩库的账,到现在没有结算清楚。有些账不好报销,也不好争,因为碍着左大人的面子,善后局的垫款,更是只好摆在那里再说。这样扯算下来,又是二三十万,总共有五十万银子的宕账在那里,你说,怎么吃得消?”

“有这么多宕账!”古应春大吃一惊,“转眼开春,丝茶两市都要热闹,先得大把银子垫下去。那时候,小爷叔,阜康倘或周转不灵,岂不难看?”

“岂但难看?简直要命!”胡雪岩紧接着又说,“说到难看,年内有件事铺排不好,就要显原形。我是分发福建的道员,本不该管浙江的盐务,不过浙江总算闽浙总督管辖,勉强说得过去。如今我改归陕甘总督差遣了,将来必是长驻上海,办西北军火粮饷的转运,浙江盐务,非交卸不可。要交卸呢,扯了十几万的亏空,怎好不归清?”

“这就是说,年内就要十几万才能过门。”

“还只是这一处,其它还有。一等开了年,阜康总要五十万银子才周转得过来。如果这笔借款成功,分批汇解,我可以先用一用,一到明年夏天,丝茶两市结束,货款源源而来,我就活络了。”

古应春松了口气。“好!”他毅然决然地说,“我一定想法子,拿这笔借款弄成功。”

“有你,一定可以成功。老古,我还有点意思,说给你听,第一,这件事要做得秘密,千万漏不得一点风声,不然,京里的‘都老爷’奏上一本,坏事有余。我告诉你吧,这个做法连左大人自己都还不知道——”

此言一出,古应春大为诧异,“那么,”他忧虑地说,“到谈成功了,如果左大人说‘不行’,那不是笑话!”

“你放心!绝不会闹笑话,我有十足的把握,他会照我的话做。”

“好!再说第二件。”

“第二件,我想托名洋商,其实,有人愿意放款,也不妨搭些份头,多赚几个利息。”

“这要看情形,如今还言之过早。”

“只要你心里有数就是。”胡雪岩说,“左大人的功名,我的事业,都寄托在这笔借款上了。”

为了保持机密,古应春将麦林约在新成立的“德国总会”与胡雪岩见面,一坐下来便开门见山地谈到正题。麦林相当深沉,听完究竟,未置可否,先发出一连串的询问。

“贵国朝廷对此事的意见如何?”

“平定回乱在中国视为头等大事。”胡雪岩透过古应春的翻译答说,“能够由带兵大臣自己筹措到足够的军费,朝廷当然全力支持。”

“据我所知,中国的带兵大臣,各有势力范围。左爵爷的势力范围,似乎只有陕西甘肃两省,那是最贫瘠的地方。”

“不然。”胡雪岩不肯承认地盘之说,“朝廷的威信,及于所有行省,只要朝廷同意这笔借款,以及由各省分摊归还的办法,令出必行,请你不必顾虑。”

“那么,这笔借款,为什么不请你们的政府出面来借?”

“左爵爷出面,即是代表中国政府。”胡雪岩说,“一切交涉,要讲对等的地位,如果由中国政府出面,应该向你们的‘户部’商谈,不应该是我们在这里计议。”

麦林深深点头,但紧接着又问:“左爵爷代表中国政府,而你代表左爵爷,那就等于你代表中国政府。是这样吗?”

这话很难回答。因为此事,正在发动之初,甚至连左宗棠都还不知道有此借款办法,更谈不到朝廷授权。如果以讹传讹,胡雪岩便是窃冒名义,招摇辱国,罪名不轻。但如不敢承认,便就失去凭借,根本谈不下去了。

想了一会,含含糊糊地答道:“谈得成功,我是代表中国政府,谈不成功,我只代表我自己。”

“胡先生的词令很精彩,也很玄妙,可是也很实在。好的,我就当你中国政府的代表看待。这笔借款,原则是我可以同意,不过,我必须声明,在我们的谈判未曾有结论以前,你们不可以跟任何另一家银行去谈。”

“可以,我愿意信任你。”胡雪岩说,“不过我们应该规定一个谈判的限期,同时我也有一个要求,在谈判没有结果以前,你必须保守秘密。”

“那是彼此都应该接受的约束。至于限期,很难定规,因为细节的商谈,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磋商。”

“好!我们现在就谈细节。”

这等于已确定麦林是作了借款的承诺,连古应春都笑了,“小爷叔,”他说,“我看交涉是你自己办的好,我只管传译。麦林很精明,也只有精明的人才能让他佩服。”

于是即时展开了秘密而冗长的谈判,前后三天,反复商议,几于废寝忘食。麦林原来就佩服精明的人,此时更为胡雪岩的旺盛企图心所感动,更为胡雪岩的过人的精力所压倒,终于达成了协议。

这一协议并未订成草约,亦未写下笔录,但彼此保证,口头协议,亦具有道义上的约束力量,决无翻悔。商定的办法与条件是:

第一,借款总数,关平一百二十万两,由汇丰银行组成财团承贷。

第二,月息八厘,付款先扣。

第三,由胡雪岩、古应春介绍华商向汇丰银行存款,月息明盘四厘、暗盘六厘。

第四,各海关每月有常数收入,各税务司多为洋人,因此,借款笔据,应由各海关出印票,并由各省督抚加印,到期向各海关兑取。

第五,自同治六年七月起,每月拔本二十万两,半年清偿。

这五条办法中,第三条是洋商与胡雪岩、古应春合得的好处,明盘四厘,暗盘六厘,即是中间人得二厘的佣金,这也就是说,洋商向中国人借了钱,转借与中国官场,四厘入,八厘出,所得四厘好处,各半均分。

至于印票必出自海关,是麦林坚决的主张。因为他虽相信胡雪岩与左宗棠,却不相信有关各省的督抚,到时候印票如废纸,无可奈何,而海关由洋人担任税务司,一经承诺,没有理由不守信用。

这在胡雪岩却是个难题,因为除江海关每月协解三万两,可以情商上海道先出印票以外,其余各海关并无协饷之责,就不见得肯出印票。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奏明朝廷,每月由各省藩司负责将应解甘饷,解交本省海关归垫。

幸好协饷各省都有海关,每月闽粤两海关各代借二十四万,浙海关代借四十二万两,加上江海关本身应解的十八万两,共计一百零八万两,所缺只有十二万。胡雪岩建议左宗棠要求湖北每月协饷两万,由江汉关出十二万两的印票,合成一百二十万整数。

这些办法,左宗棠完全同意,但等奏准,已在开春,丝茶两市方兴,正须放款,因而利息提高到一分三厘。这是从未有过的高利贷,于是流言四起,说胡雪岩从中渔利,尤其是李鸿章一派的人,不但展开口头的攻击,而且亦有实际的破坏行动。

这个行动很简单,却很有效,就是策动江海关税务司拒绝出具印票。一关如此,他关皆然,几于功败垂成。

经过胡雪岩的巧妙斡旋,这笔大借款还是做成功了。是为中国借外债的开始,而左宗棠的勋业,以及胡雪岩个人的事业,亦因此而有了一个新的开始。但福者祸所倚,“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结局,相当凄惨,种因亦在于此!

(本章完)

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九章 上下打点,在湖州撞上一位最佳合伙人_结交郁四请兵护航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一章 胡雪岩资助王有龄进京捐官_椿寿之死生死诀别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六章 靠山王有龄把官做实,胡雪岩把生意做活_刑钱师爷局势突变拜会学台婉拒合作招安之计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五章 查封典当,局中设局斗心斗智_壮士断腕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四章 情势巨变,胡雪岩着手破产清算_破产清算深宫疑云全权委托深入虎穴拜会学台料理家事拟办船厂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二章 王有龄打通层层关节,起步官场_返乡跑官血书求援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四章 难倒百官的棘手事,胡雪岩火速办妥_大功告成杭州之围苏州同行红顶商人胡雪岩5:隐患埋于巅峰_第五章 胡雪岩事业的贤内助——螺蛳太太_巧牵红线胡李会晤帮夫行运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二章 王有龄打通层层关节,起步官场_返乡跑官拜见岳母拜见岳母红顶商人胡雪岩4:时局中的商机_第四章 重返上海,胡雪岩意图东山再起_带病启程应变之道请援郁家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四章 难倒百官的棘手事,胡雪岩火速办妥_大功告成红顶商人胡雪岩4:时局中的商机_第六章 结识左宗棠,开启巨商之路_重回杭州家事之争大摆寿宴佳人心曲拜会学台家有喜事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七章 人去楼空,一代商圣成旧梦_人去楼空上下打点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万银子做五十万银子的生意_不速之客渡过难关巡视防务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八章 胡雪岩钱庄开张,向心腹亲授“官商之道”_钱庄开业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五章 查封典当,局中设局斗心斗智_大封典铺以赌会友对抗潮流巡视防务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三章 王有龄上任即遇大麻烦,胡雪岩谋划完美解决方案_结交漕帮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万银子做五十万银子的生意_曲曲心事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十一章 王有龄仕途遭遇生死劫,胡雪岩巧妙化解_成人之美佳人心曲举借洋债骤起变故移花接木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八章 胡雪岩钱庄开张,向心腹亲授“官商之道”_钱庄开业阿七做媒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二章 官场、洋行、江湖联手,才是大生意_会见洋商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八章 宝物遭人掠取,一线生路变绝路_奸人贪宝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二章 王有龄打通层层关节,起步官场_进京捐官帮夫行运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二章 王有龄打通层层关节,起步官场_进京捐官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三章 王有龄上任即遇大麻烦,胡雪岩谋划完美解决方案_寻找卖主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四章 难倒百官的棘手事,胡雪岩火速办妥_大功告成遭人算计强强联手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二章 官场、洋行、江湖联手,才是大生意_结交应春内鬼败事红顶商人胡雪岩4:时局中的商机_第四章 重返上海,胡雪岩意图东山再起_带病启程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一章 胡雪岩资助王有龄进京捐官_椿寿之死红顶商人胡雪岩5:隐患埋于巅峰_第五章 胡雪岩事业的贤内助——螺蛳太太_螺蛳太太家事之争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万银子做五十万银子的生意_曲曲心事杭州之围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万银子做五十万银子的生意_曲曲心事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六章 靠山王有龄把官做实,胡雪岩把生意做活_委署知府帮夫行运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五章 查封典当,局中设局斗心斗智_壮士断腕婉拒合作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六章 大势已去,胡雪岩革职散家_革职查办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九章 上下打点,在湖州撞上一位最佳合伙人_结交郁四绝地求生左帅临任全权委托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六章 大势已去,胡雪岩革职散家_少年绮梦内鬼败事大摆寿宴拟办船厂预备后路红顶商人胡雪岩5:隐患埋于巅峰_前记内鬼败事商场斗法危机逼近红顶商人胡雪岩1_第七章 闲谈在他听来是商机,胡雪岩谋划开丝行_拟开丝行红顶商人胡雪岩4:时局中的商机_第六章 结识左宗棠,开启巨商之路_重回杭州红顶商人胡雪岩2:信誉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万银子做五十万银子的生意_不速之客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_第七章 人去楼空,一代商圣成旧梦_掘宝异闻终成眷属夜访藩司红顶商人胡雪岩5:隐患埋于巅峰_第五章 胡雪岩事业的贤内助——螺蛳太太_两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