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九 先天五太

话已至此,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最后留下一句朽木不可雕也,子儒就愤怒的离开了鲁国。

接下来,因为身份的缘故,子儒无论到了哪个国家,其国主对祂皆是以礼相待,照顾有佳,让人挑不出半点的不是来。

可这非是子儒所求。子儒来此,是为了宣扬自己的学说,以礼仪、仁义为本,内圣外王,以成大同社会。

可奈何,子儒此法虽然有用,但却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故而,诸国君不取也。

他们更看重兵家、法家等学说,足以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强大起来,从而问鼎诸侯霸主之位。

儒家不被国君所喜,却备受一些年轻人的推崇,为此,子儒便多了很多追随者,随他一同游历诸国。

久而久之,这些追随者便成了子儒的弟子,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弟子越来越多,号称有着三千弟子,皆是人族的精英。

如此一来,儒家虽不被诸候国主所喜,但也因门下弟子众多的缘故,俨然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但也因为儒家势大的缘故,惹来的很多人的不喜。就比如一个杨朱的人。

他非常的看不惯儒家,认为儒家的舍己为人,决不可取。

杨朱的理念,与儒家完全不同。儒家以仁为本,可以舍己为人。但杨朱的理念却是“贵己”、“重生”,也可称之为“为己”。

杨朱言:“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世人皆道杨朱一毛不拔,却是曲解了杨朱的意思,完全忘了下一句。让我损害别人为自己牟利,我不干。

也就是说,杨朱认为,不能损人利己,也不必舍己为人,而且他号召大家都不要损害别人,也不要舍己为人。

只要人人治内贵己,互不侵犯,人人重视自己的生命,且尊重他人的生命,天下就可以得到治理。

而且,杨朱反对事事法先王,在他看来,一味的舍弃当今的人而去赞誉古代的先王,就像是赞誉枯槁的死人骨头一样。

ωωω¤ тt kān¤ ¢ o 这样的观点,在人族可谓是语出惊人,毕竟当世的主流,还是以尧舜禹等先王为圣人,并且厚古薄今,以主张效法先王圣人。

可是杨朱不这么认为,他主张建立新的社会,而这个社会的基本原则是“为我”而不“侵物”。

即他的“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其实,在杨朱的主张中,两个方面都是核心,人人都不应该拔一毛而去利天下,人人也不应该贪天下大利而去拔一毛。

基于此,杨朱认为生命比一切都重要,人们不应该轻视自己的生命,也不应该侵犯他人的生命。

所以,杨朱强调极度的个人利益,而不注重国家的利益。这种思想,最终演变成了无君论,为当世所不容。

除“贵已”以外,杨朱对于生死也有自己的看法。

杨朱认为,生死相依,有生就有死,人生下来有贤愚、贫贱之异,但人死后一切都归为腐骨,这时他们就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就算是芜舜与桀纣也没有什么不同。

既然如此,杨朱也就提出他的“全性保真”之道。

所谓“全性”,就是“生既有之便当全生,物既养生便当享用之,但不可逆命而羡寿,聚物而累形”。

人活于世,要顺应自然之性,只要有“丰屋美服,厚味姣色”就可以了,不要贪得无厌,过度重视物质享受。

而所谓“保真”,简而言之,就是保持自然赋予自己的真实纯粹的本性。

“自纵一时,勿失当年之乐;纵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纵心而游,不逆万物所好;勿矜一时之毁誉,不要死后之馀荣;不羡寿、不羡名、不羡位、不羡货,乃可以不畏鬼、不畏人、不畏威、不畏利。”

世人只知道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可后一句,却少有人知晓,取一毫而损天下,亦不为也。

不拔一毛,不取一毫,这才是真正的杨朱。

……

…………

杨朱的理念,在如今的时代可谓是极为超前的,并不被统治阶级所接受。但也不是说没人接受。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圣人,都能以最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能照顾好自己,不去伤害他人,就已经能算是一个好人了。

故而,一些人倒是颇为认同杨朱的理念,但主流却是不认同,认为杨朱在妖言惑众,皆是无稽之谈。

无君论,在这个君主当道的时代,如何能发展的起来?一时间,杨朱就成了众多诸侯国主的眼中钉,肉中刺,只觉得这人的理念非常危险。

但杨朱他完全不在乎啊!

他乃是大神通者的神念化身,那些诸侯国主就是再看不顺眼祂,也拿祂没办法。而杨朱,也不会在乎他们的想法。一群蝼蚁的想法罢了,有什么值得关注的?

眼下,杨朱的眼里,唯有成道。

……

…………

杨朱学说兴起之后,又有墨家学说随之崛起,这墨家学说,又与杨朱学说的理念不同,完全可以说是孑然相反。

墨家为墨翟所创,他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创始人为墨翟。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

墨家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这等乐于奉献的精神,对于各人的品德要求极高,其理念,更是与杨朱学派的“贵己”、“重生”完全相反。

墨家啊,讲究奉献。

除此之外,墨家的学说,也与儒家严重对立。

墨子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人,他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在他的家乡,滔滔的黄河奔流东去,墨子决心出去拜访天下名师,学习治国之道,恢复自己先祖曾经有过的荣光。

说来,墨翟也曾在儒家学习过一段时间,称道尧舜大禹。

但后来因为不满儒家的学说,便另立门户,创造一对立的学问,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

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随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

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

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艰苦实践,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

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以裘褐为衣,以跂蹻(草鞋)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活清苦。墨者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

墨者中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其纪律严明,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墨家是一个极为理想化的组织,内部人员皆是具有极高的道德水准,堪称道德模范。

也正是因此,很多有识之人断定,墨家根本维持不了多久。太过理想化了,这世上,哪有这么多的道德模范。

墨子在世时还好,可若等墨子成道离开,这墨家离分崩离析,也就不远了。

……

…………

儒、墨、杨朱等学说争斗之时,人皇城外,却是来了一个年轻人。这人名叫列寇,也是一位大神通者的神念化身。

此刻,他来人皇城,正是为了拜见太上老君,也就是鸿钧道祖。

也不知列寇用了什么神通,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到了守藏室。

步入大殿,列寇恭敬的行礼道:“列寇特来拜见老师,还望老师出来一见。”

这人,知晓鸿钧道祖的身份。

若非如此,列寇应该口称师兄才对,或是叫一声道友才对,毕竟,太上老君与祂同辈,无论如何也当不起一声老师的称呼。

也唯有鸿钧道祖,方能有资格被大神通者称一声老师。

“是你啊,也是,在贫道的众多弟子当中,唯有你是最特殊的,先天五太之精化形而出,跟脚非凡,手段逆天,确实有办法看穿贫道的伪装。”

鸿钧道祖从暗处走出,看着列寇徐徐说道。轻飘飘的一句话,若是传出去,足以使得三界震动。

先天五太之精化形而出!

这列寇竟是先天五太所化,也难怪风紫宸找遍了洪荒,也没发现先天五太的踪迹,原来祂早就化形而出,以先天神圣的面目行走于世。

“你来找贫道,是想向贫道询问混沌之事吗?”鸿钧道祖看着列寇,继续说道。

点了点头,列寇笑着说道:“果然瞒不过老师,弟子卡在半步混元的境界,已经有数千万年了,却感觉始终差点什么,以至于迟迟无法突破。可如今,中央神州一行,弟子观这世道混沌一片,隐隐有所触动,终于发现自己欠缺什么了。”

“先天五太之道,即是混沌向天地转化的过程,也是宇宙形成的过程,弟子虽然已经领悟五太之迷秘,但仍旧无法看破混沌,这才使得自己的大道有所缺陷,无法成就混元大罗金仙的境界。”

“恰好,弟子以法眼观看中央神州,想要看看自己的成道机缘究竟在哪里,可熟料,这成道机缘没看到,反倒是意外发现了老师的踪迹。”

“念及心中的疑惑,弟子这才斗胆过来拜见老师,以求能在老师这里寻到答案。”

说完,列寇对着鸿钧道祖又是恭敬的一拜。祂有预感,此次前来一见鸿钧道祖,正是祂的机缘所在。

陷入迷茫状态的祂,眺望中央神州,准备一缓心中的郁闷,可谁想,这一眼,就让祂看到了鸿钧道祖的踪迹。也是那个时候,祂就知道,自己的成道机缘到了。

至于列寇是如何发现道祖的,倒不是祂的手段逆天,直接看穿了鸿钧道祖的隐藏,而是道祖主动暴露出来的。

鸿钧道祖伪装成的太上老君,虽然堪称天衣无缝,但也是有一个致命破绽的。那就是祂的境界比太上老君高,且没有作任何的掩饰。

也就是说,只要用心,就会发现这个太上老君是假的。然后,略一思索,就能猜出祂的真实身份。

以鸿钧道祖的修为,如何发现不了这个破绽,可祂还是堂而皇之的漏了出来,这不就是故意的吗?故意让人发现祂是假的。

至于鸿钧道祖为何这么做?

列寇觉得,这是鸿钧道祖特意送给祂们的一场机缘,只要发现道祖祂老人家的真正身份,便可来此向祂问道。

列寇是这么想的,祂也是这么做的,所以,祂就出现在了此地。

而事实也证明,列寇的猜测是对的,鸿钧道祖就是故意如此。

笑了笑,鸿钧道祖说道:“没什么斗不斗胆的,贫道在此的目的,就是为了等你们上门,好为你们解惑。”

说话间,鸿钧道祖从守藏室里抽出一部先天道经拿在手中,将其放在了列寇的面前,朝祂说道:

“你的问题,其实勾陈已经有了答案,这部《太易道经》,就是勾陈所创,阐述了太易之道与混沌的关系。”

“你且看看,这本书对你是否有用。除此之外,勾陈还写了《太始道经》、《太初道经》、《太素道经》、《太极道经》、《论五太之变》,《天地归元》、《混沌五易》等与先天五太有关的先天道经。”

第四十七章 天庭事了八八八 传下道德经第五百三十七章 缘由第五十二章 不周山异变第三百六十八章 盘古意识第四百二十四章 回返人族第七百五十三章 盘古印记第五百二十五章 勾陈出世八二三章 胜天半子第五百二十一章 天道的算计第二百三十九章 人王出世第三百四十九章 招魂幡,鬼帝印(第三更)第五章 天罚八八四 玄清的遗言第五百一十四章 盘古神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白虎考验第四百六十八章 主星对撞第二百二十六章 万剑图第九十二章 易城之变第三百五十九章 改变洪荒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海妖皇八五三 帝俊八三七 无量海第四百二十九章 姜慧,智慧第四百四十一章 女娲的决定第一百五十八章 再遇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皇九王第一百零七章 收获第六百零三章 神农的惊人想法,绝天地通!第三百二十三章 法侣财地第六百六十九章 物尽其用的大罗金仙第六百八十三章 大千世界里的熟人第五百九十一章 惊艳的剑光第二百五十章 云霄第二百一十八章 剑道出,天罚降临!第二百三十章 乾坤鼎 浮屠塔第六百五十章 卧底第五十一章 开天功德 鸿蒙道钟第六百四十四章 不地道第三百章 心,要大第六百三十七章 周天神殿,立!说件事,很重要的事推几本书《我有一个剑仙娘子》八五九 诸国林立八四零 魔神诞生第四百五十二章 妖族屠人的根由第六百二十二章 神秘人的来历第三百一十章 摆地摊第七百一十五章 针对西方教的阴谋第三百九十四章 生死簿,判官笔(7000/10000)第四百七十三章 帝俊的三尸第三百一十章 摆地摊八三四 无上道果第六百四十章 祭祀天地第五百零三章 天地屏障,碎九零五 天地本源的下落第三百三十九章 酆都第三百八十章 后土重现第七十九章 混沌大阵第一百零九章 大罗金仙第三百零三章 颤抖的截教弟子第五百八十章 煞气弥漫第七百九十章 三大化身,想要认输的通天教主第五百一十七章 目标太阳星,扶桑树第十四章 鸿蒙之气第六百零四章 洪荒巨富风紫宸第二十九章 东海遇宝第五百二十八章 昊天!昊天!第五百八十六章 灭世磨盘第三百六十四章 生死之争第四百六十九章 惊动帝俊(求订阅)第五百四十四章 魔门的阴谋第五百七十六章 无垠星空,危!!!第八百零四章 先天后天,并行于世第一百五十六章 先天灵宝碎片第四百八十六章 嫦娥奔月第三百一十八章 鸿蒙道钟的变化第四百九十七章 神煞第七百八十六章 清算因果第六百四十七章 鸿蒙符文的异变第六百五十七章 心塞的大神通者第十七章 晋升洞天 道文现世第七百二十章 转世第五十四章 福祸相依第十六章 敖雪离去八八七 四御变六御第十八章 紫宸洞天第一百零七章 收获第二百九十二章 无奈的三清第四百零二章 天时地利人和第五百六十二章 新的周天星幡第五十三章 迟疑第七百一十八章 幽冥界的动作第四百七十二章 立符道第七百八十四章 伏羲,成道了第九十一章 长明殿第一百三十二章 太一神威第五百四十五章 都天神煞之威第四百三十九章 帝俊的谋划,望舒被迫转世第八章 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