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长青——古柏

万古长青

——古柏

愿做共产主义铺路石。

——古柏

古柏,(1906~1935),江西寻乌人,1925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回家乡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寻乌第一个中共支部,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他领导寻乌县“三·二五”革命暴动,历任中共寻乌县委书记、红军21纵队政委、红四军前委秘书长、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中华苏维埃人民委员江西省苏委员、闽粤赣边游击纵队司令等职。红军长征后,他留守苏区指挥游击战。由于叛徒出卖,古柏于1935年在广东龙川县鸳鸯坑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信者不惧!”

1937年的一天,曾担任过毛泽东秘书的曾碧漪,在广东韶关收到通过地下组织送来的一封信,落款是“润之”,她一看就知道是毛泽东同志写来的。曾碧漪激动地把信打开,未等读完,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信中说:她的丈夫古柏早在1935年已经牺牲了!

古柏出生在江西省寻乌县篁乡(今寻乌晨光镇)塘背村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因为家境贫寒, 古柏很小就被送进外祖父家寄养,。他的外祖父名叫梅洪馨,是寻乌大田乡的一个大地主。他很疼外孙古柏,就让古柏和几个孙子一起进了寻乌县城的新式小学堂。

自小,古柏就才思过人且虚心好学, 尤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一次村里搞迎神赛会, 大家请古柏在庙门口题一副对联。他略加思索,提笔写道:“占人田地,谋人妻子,残害鳏寡孤独,这样凶徒,任其烧香都无益;孝于父母,悌于兄弟,和睦乡里亲邻,若果良民,到来不拜又何妨!”这副对联表达了少年时代的古柏对豪绅恶霸的深恶痛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920 年,14 岁的古柏进入广东梅县广益中学读书。中学期间,古柏开始接受“五四”新文化的熏陶,思想上趋于激进。不久,他与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求学的寻乌籍激进青年一起创办了《寻乌》 杂志,积极宣传进步思想。1924 年,古柏参加了梅县广益中学爱国学生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学潮。不过,学潮遭到反动当局的镇压,古柏等二百多名学生被迫退学。为了继续求学,古柏和一些进步学生创办了学艺中学,他们采取高年级同学教低年级同学的办法,除学习文化课程外,还阅读《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学艺中学成了梅县传播革命思想的主要阵地。

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古柏领导梅县学生声援五卅运动,期间他认识了许多共产党员。同年12 月,古柏在梅县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快,他就成了梅县、寻乌两县的学生运动领袖,。他组织在广东读书的寻乌青年成立了留粤校友会, 组织他们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后来又挑选留粤校友会中经过革命考验的激进青年,组织寻乌平民合作社,作为学生运动的核心组织。

1927年春,蒋介石叛变革命,形势日益恶化,古柏不怕艰险,仍然在梅县和家乡寻乌开展革命工作。一位长辈曾劝告他说:“自古以来,时代之变迁,政党之初期发展,一定要牺牲不少青年,为党铺平道路,党之主义才能实现。难道你愿意做共产主义的铺路石吗?”古柏听后,坚定地回答:“我愿意这样做!没有铺路的人,哪有康庄大道可走?”这位长辈听后非常惊奇,又问:“难道你不怕死吗?”古柏从容地回答:“信者不惧!”

“三·二五”暴动

古柏的故乡寻乌是江西最南端的一个县,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山高路险,是国民党反动统治力量较薄弱地区。基于这种情况,一些在外地求学的寻乌籍共产党员被派回家乡秘密开展革命工作,古柏就是其中之一。1927年冬,古柏联络了一些共产党员在寻乌城外的潘茂修花园秘密集会,成立了寻乌第一个共产党的组织——中共寻乌支部,潘叶煌任支部书记,古柏、刘维铲为支部委员。

1928 年春,中共赣南特委指示中共寻乌支部,将在

全县举行农民暴动,以革命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在寻乌的反动统治。

3月25日凌晨,保安团的团丁们还在睡梦中。突然,城南一声枪响,划破了夜空的寂静,暴动队员从四面八方涌向县城。古柏率领暴动队员将准备好的“棺材炮”抬到城南墙下,点燃引线,“轰”的一声巨响,城墙倒了丈余。守城团丁不堪一击,顷刻间土崩瓦解,暴动队一举冲入城门。

敌人看到暴动队伍来势迅猛,锐不可当,顿作鸟兽散,狼狈地跟着伪县长落荒而逃。城里的贫民纷纷出来迎接暴动队伍。愤怒的暴动群众捣毁了县衙,又打开监狱,放出了被捕的革命同志 。

暴动胜利后的第三天,寻乌、会昌、安远三县的国民党军队、地主武装联合向暴动队伍疯狂反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 柏率领暴动队伍主动撤出寻乌县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古柏召开各路暴动队伍骨干紧急会议研究对策。会上,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化整为零、保存力量、等待时机、恢复革命的建议。大家同意了古柏的意见,参加暴动的农民群众暂时回家,学生回校,暴动中的骨干分子则分散隐蔽,再次等待革命时机。在分散隐蔽的途中,刘维铲、刘维锷等暴动骨干分子不幸被捕,英勇就义。根据党的决定,古柏转移到广东梅县,担任共青团梅县县委宣传部长一职。

领导“禾头鬼”运动

1928 年夏, 古柏根据党的指示从广东梅县回到寻乌。当时,正值夏收时节,地主们都到田间向佃户逼租, 群众对之恨之入骨,骂他们是“禾头鬼”。古柏决定利用这一时机, 发动群众开展抗租斗争。他联络“ 三·二五”暴动后失散的同志,在大田、兰田一带秘密恢复农协组织。大田的地主见佃户们不交租,就带着武装家丁到田间抢谷,贫苦农民在秘密农协的组织下,手持镰刀、禾杠、土枪、土铳,把地主们打得头破血流,这一斗争迅速扩展到寻乌全县。这就是古柏领导的有名的寻乌“禾头鬼”运动。

古柏是中共较早认识到创建革命武装、革命根据地重要性的人之一。经过“三·二五”暴动,古柏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一支革命的武装以对抗反革命的武装。他从 “三·二五”暴动队员中挑选出骨干分子,建立了一支精干的游击队。这支队伍以阳天嶂山为根据地,不断地打击反动地主武装。

1929 年1 月31 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从井冈山沿途游击来到寻乌葛蒲圩。古柏闻讯后从几十里外的游击区赶来迎接,并向毛泽东、朱德汇报了寻乌党组织领导革命的一些情况。随后,古柏将原来的游击队和红四军留下的部分同志,扩编为红军第21纵队,并以阳天嶂为根据地积极地开展游击战争及打土豪运动。

不久,国民党反动军队和寻乌的地主武装联合对古柏领导的红军21纵队进行了疯狂的进攻。古柏在阳天嶂山到龙廷、雁洋、李坑、留车一带立了地下交通站,密切关注敌人的行动。只要敌人一出动,游队就及时转移,后找时机伏击敌人。敌人见围攻不成,又采取长期封锁的办法,在阳天嶂周围驻扎军队,把上下山的通路封死,还到处张贴布告,以高达千元的赏额,五次悬赏通缉古柏。

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红军21纵队的给养发生了极大困难。正在这种处境极其艰难的情况下,1929 年10 月,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在游击赣南闽西途中第二次经过寻乌。在红四军的帮助下,古柏的队伍摆脱了困境并得到迅速发展。为了适应革命新形势的需要, 古柏在阳天嶂成立了寻乌县军事委员会,他本人担任主任委员。中共寻乌支部也扩大为中共寻乌县委员会,由古柏任第一任县委书记。

1929 年冬,古柏为了扩大以阳天嶂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率领部队开始消灭大田乡的地主武装据点。大田乡是寻乌县地主武装最强大、最顽固的一个据点,其武装民团的团长是古柏外祖父梅洪馨的继孙、古柏儿时的同学。红军21纵队顺利地打下了大田,活捉了民团团长。占领大田

乡后,古柏立即发动农民分掉了大地主暨外祖父梅洪馨家的土地、财产,表现出极强的革命性。

毛泽东的秘书

1930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三次来到寻乌,并一举攻克寻乌县城。当时,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有了很大的发展,对此党内、红军中的部分同志盲目乐观,认为全国的革命**就要到来,机会主义和盲动主义便开始在党内有所抬头。针对这一现象,毛泽东决定做一次大规模的农村社会调查。他认为寻乌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古柏的协助下,毛泽东在寻乌城南门外马蹄岗的一所医院,召集寻乌各阶层共11人,开了十多天的调查会,就寻乌的政治区划、交通、商业、旧有土地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调查。这就是著名的“寻乌调查”。

为了协助毛泽东开好调查会,古柏不辞辛苦地日夜忙碌。会前,他详细地向毛泽东汇报寻乌的政治、经济情况,然后深入各阶层认真挑选参加调查会的代表。在调查会上,因为寻乌方言难以听懂,所以古柏不仅担任记录员,还要给毛泽东做翻译。

寻乌调查结束后,古柏的忠诚和才干令毛泽东印象深刻。他要古柏及妻子曾碧漪一起到红四军前委工作。就这样,古柏被调到了毛泽东身边,担任中共红四军前委秘书长、第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全力协助毛泽东的工作。工作中,古柏深得毛泽东的器重,成为毛泽东最信任的秘书之一。

最后的争斗

1931年1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篡夺了中共中央的领导权,排斥打击坚持正确路线的同志。古柏成为被打击对象之一。1933年,在反“邓毛谢古”的斗争中,古柏没有放弃原则,同“左”倾错误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被撤职后,分配到会昌担任扩红运动的突击队长,继续抵制“左”倾教条主义者在扩红运动中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错误做法。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退出中央苏区。古柏被留在中央苏区继续坚持游击斗争,并负责闽赣红军游击纵队的领导工作。不久,中央苏区全部被敌人占领,古柏率领的闽粤赣边红军游击队被敌人分割成几股,分散在深山中坚持斗争。1935年初,古柏从赣南出发,去广东联络东江游击队,在广东龙川的鸳鸯坑被龙川反动民团包围,古柏壮烈牺牲,年仅29岁。

至于古柏牺牲的经过和原因,许多年来一直是个谜团。1956年初,毛泽东得知杀害古柏的凶手仍未抓获时,亲自下令给公安部门:迅速查清古柏被害的经过,并严惩凶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案件终于真相大白:古柏牺牲的原因是由于叛徒的出卖所致。

1935年初,古柏身穿棉袄,腰挂“曲尺”,由一个廖姓同志陪同,从江西安远县出发,去广东联络东江游击队,随后来到广东龙川县的鸳鸯坑。当天晚上,古柏召开会议,向五兴龙游击大队的队员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并作了进一步的指示。几天后,掌握了古柏行踪的中共龙川县交通站交通员王应湖叛变,在龙川当地恶霸地主王福全、王福均的指使下,到上坪乡公所向国民党伪乡长告密。

第二天一早,黄居成、黄卓带领50多名国民党龙川反动民团自卫队员,在叛徒王应湖、恶霸地主王福均的带领下,包围了古柏所在的鸳鸯坑。危急关头,古柏立即组织突围。他带头从纸厂冲出去,但仅走出几丈远,便中弹倒下。一名红军游击队员背起受伤的古柏继续突围,但是伤势严重的古柏在路上就停止了呼吸。

直到1937 年秋,古柏牺牲的噩耗才传到延安, 悲痛之中的毛泽东亲笔为他题写了:“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殊堪悲悼。愿古氏同胞,继其遗志,共达自由解放之目的。”

1985年,经上级批准,江西寻乌县委、县政府决定兴建“古柏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建在镇山公园内。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的邓小平亲自题写了“古柏烈士纪念碑”和“古柏烈士永垂不朽。”

(本章完)

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寻淮洲献身革命的“叛逆少爷”——胡少海井冈骁将——伍中豪井冈骁将——伍中豪遵义城下洒热血——邓萍血染红星奖章——毛泽覃井冈骁将——伍中豪革命的英雄,党的楷模——周逸群遵义城下洒热血——邓萍毛泽东心中的“关云长”——张子清赤旗高举——赵博生版权信息遵义城下洒热血——邓萍版权信息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树湘版权信息毛泽东心中的“关云长”——张子清毛泽东心中的“关云长”——张子清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树湘赤旗高举——赵博生毛泽东心中的“关云长”——张子清版权信息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到底——刘志丹遵义城下洒热血——邓萍鲜血洒在通往井冈山的道路上——卢德铭井冈骁将——伍中豪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到底——刘志丹献身革命的“叛逆少爷”——胡少海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寻淮洲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到底——刘志丹遵义城下洒热血——邓萍鲜血洒在通往井冈山的道路上——卢德铭情报大王——钱壮飞愿作革命一新兵——何挺颖革命的英雄,党的楷模——周逸群遵义城下洒热血——邓萍红军第一位总参谋长——朱云卿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寻淮洲英名彪炳史册——旷继勋红军第一位总参谋长——朱云卿遵义城下洒热血——邓萍赤旗高举——赵博生遵义城下洒热血——邓萍气壮山河志不移——吴焕先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树湘版权信息英名彪炳史册——旷继勋英名彪炳史册——旷继勋井冈骁将——伍中豪井冈骁将——伍中豪气壮山河志不移——吴焕先红旗闪耀处,须发自堂堂——王尔琢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寻淮洲遵义城下洒热血——邓萍毛泽东心中的“关云长”——张子清版权信息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到底——刘志丹英名彪炳史册——旷继勋血染红星奖章——毛泽覃版权信息情报大王——钱壮飞井冈骁将——伍中豪赤旗高举——赵博生情报大王——钱壮飞红旗闪耀处,须发自堂堂——王尔琢版权信息献身革命的“叛逆少爷”——胡少海情报大王——钱壮飞鲜血洒在通往井冈山的道路上——卢德铭英名彪炳史册——旷继勋血染红星奖章——毛泽覃鲜血洒在通往井冈山的道路上——卢德铭英名彪炳史册——旷继勋愿作革命一新兵——何挺颖版权信息万古长青——古柏献身革命的“叛逆少爷”——胡少海革命的英雄,党的楷模——周逸群毛泽东心中的“关云长”——张子清鲜血洒在通往井冈山的道路上——卢德铭毛泽东心中的“关云长”——张子清愿作革命一新兵——何挺颖赤旗高举——赵博生献身革命的“叛逆少爷”——胡少海鲜血洒在通往井冈山的道路上——卢德铭鲜血洒在通往井冈山的道路上——卢德铭鲜为人知的红军高级将领——许继慎鲜血洒在通往井冈山的道路上——卢德铭愿作革命一新兵——何挺颖遵义城下洒热血——邓萍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树湘愿作革命一新兵——何挺颖万古长青——古柏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树湘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树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