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不知诸公有此误会

皇宫南书房之内,几乎聚集满朝二品以上,且执掌朝政的官员。

他们站在两旁,静静地听着二皇子,将一份长达万言的赈灾总结汇报给皇帝。

这只是个仪式,实际上,上面的内容,除了少数几个没参与此事的官员,包括皇帝在内,都早就知道了。

“咳咳……儿臣已经将此行所遇、所知、所感全部说完,请父皇教喻。”

二皇子身上的伤势还没完全好,一气说了这么多话,让他感觉到有些吃力。

上方的景泰帝沉默了一下,道:“此行你辛苦了,回头朕会让太医每日为你调养身子。”

“多谢父皇……”

二皇子忍不住抬头望了景泰帝一眼,他想要知道,自己这位父皇是不是真的铁石心肠,他的亲生儿子差点遇刺身亡,为什么他能表现的如此淡漠。

为什么,就不能多对他表露出一点点关心?

“之前朕与众位大人商议过关于山东赈灾一事的赏罚之事,诸位大人对于你所重用的贾宝玉的功绩有所争议,朕想听听你的意思。”

景泰帝并不知道二皇子心中所想,他只给他歇了一口气的时间,便开口问道。

二皇子收敛起心思,他郑重跪下,回道:“禀父皇,儿臣有负父皇信任,赈灾不利,致使泰安灾民叛乱,儿臣恳请父皇责罚!”

景泰帝眉头一皱。

礼部侍郎钱钊立马出列道:“殿下不必如此包揽罪责。泰安之变,责不在殿下,实乃暗中有人蓄意谋划,意图行刺殿下。

这是蓄意组织的谋反,无关殿下是否失职。

相反,殿下被反贼行刺,身负重伤,在此等危难之际,仍旧当机立断,不忘重任,设立山东赈抚使一职,以安山东全境。

如今功成而归,何罪之有?”

“尽管如此,但是泰安之事致使上万军民身死,我身为朝廷赈济钦差,仍旧难逃罪责。”

“殿下……”

钱钊还要说话,忽然发现首辅大人给了他一个眼色,他回头了看了皇帝一眼,住了口。

景泰帝缓缓道:“此事前因后果朕已知之。

你虽有误判冒进之嫌,但没有大错,泰安之事的罪责也不应该由你来承担。

好了,朕问的是贾宝玉。”

“多谢父皇体谅,儿臣如此说,正是为言贾宝玉的功绩!

儿臣无能,泰安之变,若非贾宝玉兵贵神速,前后超过千里的路程,他仅仅只用了三天,便引来了青州兵马,解了泰安之围。

否则,不但儿臣性命危矣,且泰安城定然不保,十万泰安百姓,必被暴民屠戮。

泰安之围解后,儿臣卧榻不起,举目无望。若非贾宝玉以一己之力,助儿臣肃清泰安内外,进而以铁血手段,澄靖整个山东灾情。

儿臣,现在又有何面目,回京面见父皇。

所以,儿臣恳请父皇重赏贾宝玉,以彰显朝廷对有功之人的重视!”

满堂沉默。

众人都知道二皇子信重贾宝玉,只是仍旧没料到,会到如此地步?竟是不遗余力的为其争功,甚至到不惜贬低自己的地步?

景泰帝看了他几眼,点点头道:“你的话,朕知道了。平身吧。”

二皇子再次叩拜,然后站起来。

泰安之事,就算他不提满朝众臣又有几人不知?

索性他自己提出来,一来彰显胸怀坦荡,二者,他提出来,自然有人会帮他说话。

如此,岂不比大家憋在心里要好?

再者,他的目标又不是做一名臣子,只有臣子,才需要有办事的能力,他的目标是做君王。

抬举贾宝玉,就是在向众人宣示,他元景灏,大选帝国二皇子,有识人之明!

这才是一个皇帝,最应该向世人证明的能力。

贾宝玉不足弱冠,官职低位,他却敢委以重任,最后不负使命,漂亮的解决了山东灾情。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能让世人看见他的任人唯贤,识人有明?

这件事传开之后,大家或许会赞扬贾宝玉年少有为,才智充足,但是朝中人更多的,却会赞颂他二皇子,乃是明主!

因为没有他,贾宝玉根本不可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这些考虑且罢。

他为贾宝玉争取高官厚禄,为的也是,贾宝玉将来能够更好的为他所用。

他府上众幕僚,包括韩之涣在内,再聪明又如何,终究自身根基太低,只能作为智囊存在,终究不能为他独当一面。

而背靠贾府的贾宝玉,便能。

这次山东之行,贾宝玉也向世人证明了他的能力与才干。

二皇子的话触动了很多人的心思,礼部尚书刘文载忍不住出列道:“纵然贾宝玉才干胆识都是上乘,但是太上皇钦赐给他的玉佩擅自用作他途,无令调动青州兵马,如此妄为,不但是对太上皇的不敬,而且,大大的违背了朝廷的法度!

就算念在他营救殿下心切,不追究他假传圣旨的罪责,也当重重责罚,以儆效尤。

不然便是置朝廷法度于无物,若是日后人人效仿,岂不乱了大玄治军的根本?”

这番话得到很多人的点头赞同。

二皇子沉声道:“刘大人此言,大有误会。”

“怎讲?”

“贾宝玉调兵是真,但是,却并非无令调兵,更遑论假传圣旨了。

若非得到我的传令,当时奉令镇守商陵县的他,又如何敢撇下商陵诸事,单骑连夜赶往青州求援?”

刘文载愣了愣,道:“这么说,贾宝玉之所以去青州调兵,是奉了殿下喻令?”

“自然。”

“这不对吧,殿下别是为了给贾宝玉脱罪,故意诓骗陛下和臣等?”

二皇子转身对景泰帝道:“儿臣不敢说慌。

儿臣遇刺当日,便知泰安之事有变,知道身边不能没有得力之人,故而想到传召在商陵主事的贾宝玉至泰安襄助儿臣,并顺道去青州求得援兵。

诸位大人若是怀疑景灏在说谎,不妨查证一番,看看景灏遇刺的第二日晚,贾宝玉出发前往青州之前,是不是先行接见了景灏身边的一名贴身侍卫。”

呃……

刘文载一听二皇子如此一说,便知这件事定然是真的,不然二皇子肯定不敢当着皇帝撒谎。

“既然如此,贾宝玉既是奉令去调兵,又何用拿出太上皇赐予的龙纹玉佩?”

刘文载可不会这么轻易地让二皇子糊弄过去。若不然,他们这讨论了那么久的贾宝玉的罪责,岂不是完全是一场乌龙,误会了人家?

二皇子不慌不忙的道:“当时事出紧急,为了尽快杀出重围,侍卫也来不及带走我的钦差印信。

幸而,贾宝玉认识我身边的这名侍卫,这才没有误事。

但是青州节度使不见印信,却不敢擅自调兵。

不得已,贾宝玉只能用太上皇钦赐的龙纹玉佩证明身份,以此才最终得以调动青州兵马。”

场面,突然变得有些尴尬。

特别是内阁诸臣和六部尚书等人,感觉面子上都点挂不住。

犹记得大半个月前,就在这个南书房,他们还热火朝天的议论过这件事,商量着要以这件事,抵扣贾宝玉多少功劳合适……

如今看来,岂不成了笑话?

当然,这些能够身居高位的人也不是那么好骗的。不是没有人怀疑这是二皇子为了贾宝玉故意如此说的。

可是,人家都说了,当时情况紧急,用的是口头传令,没有证据!

最关键的是,要是贾宝玉去青州之前当真见过二皇子身边的贴身侍卫,谁敢否定贾宝玉是接到二皇子的命令去的青州?

这还真是……

一种深深地疲惫感萦绕在众人心头。

大学士兼领刑部尚书宗辙听了二皇子的陈述,嘴角微微一笑。

这下子,妥了。

刘文载犹不死心:“既然如此,为何殿下之前的奏章中未曾说明?”

“实在不知朝廷诸公有此误会……”

刘文载:“……”

……

第470章 志要拆姻缘第531章 揭秘(五)第362章 给你留门第177章 堪当皇族表率第589章 贾琏的猜测第656章 请立新君第775章 母王让我征服你第354章 小事第553章 提点第699章 早安第380章 花魁大赛(五)第117章 阴谋第829章 准备(三)第343章 伯爵府第813章 念旧情第772章 选秀的事第631章 撞破?第469章 身子不舒服第244章 做贼心虚第129章 不知秋娘可会弄箫?第368章 结社(一)第591章 娇娇秦氏第613章 杜家的结局第620章 大人难道还不敢赌一下?第292章 再次挨打的贵妃第271章 醒第697章 原来是这个玩(一)第74章 发现第724章 构陷第468章 数数游戏第165章 不速之客第829章 准备(三)第514章 初识身份第145章 不敢声张第100章 让道第689章 王熙凤的绝境第826章 四美吟(三)第600章 林间骑石第387章 花魁大赛(十二)第768章 生日第586章 知晓第670章 白虎皮配白虎第440章 初揭秘第380章 花魁大赛(五)第615章 嬉戏第370章 更疼你第524章 落幕第103章 叶府小宴第485章 挨个清算第553章 提点第620章 大人难道还不敢赌一下?第140章 当可封爵第676章 远亲上门第61章 晚宴第716章 踏雪寻梅(一)第718章 终身幸福第496章 掌掴贵妃第15章 一家和乐第27章 有一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第24章 赐晴雯第475章 愤怒第87章 借第338章 宴无好宴(一)第85章 准椒房眷属入宫第110章 王熙凤是这么认为的第91章 吃醋第250章 京师养生堂第528章 揭秘(二)第199章 密见第726章 冒死以报第684章 贾琏的小日子第751章 因“事”利导第429章 踏浪第616章 郎情妾意第784章 晴雯的成长之旅第479章 互有包容第517章 结束第89章 比方第51章 人不轻狂枉少年第776章 终于统一服装上班了第155章 庆功宴(九)第497章 可卿有孕?第28章 绛芸轩扫盲议题第153章 庆功宴(七)第381章 花魁大赛(六)第758章 大婚(三)第572章 布置第591章 娇娇秦氏第296章 揭秘第570章 驾到第234章 宝黛钗合一第826章 四美吟(三)第792章 岫烟之美第490章 院内的战争第211章 小宴(一)第826章 四美吟(三)第384章 花魁大赛(九)第566章 被骗第169章 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