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准椒房眷属入宫

前朝,刑部衙门后堂。

田衡急冲冲的走进来,冲上首一人道:“部堂大人,牢里那两个泼皮实在死的蹊跷,为什么不让下官继续追查?”

上首身穿大红袍的老者抬头看了他一眼,继续低头整理文案,一边缓缓的说道:“是守正啊,坐。”

田衡虽然带着质询前来,但是对于这位自己的知遇上司还是很尊重的,听命的在一旁坐下,等待老者将手中的事务处理完。

一会之后,老者再次抬头,轻声问道:“你跟了我多少年了?”

“回部堂大人,自从您执掌刑部以来,下官便一直追随大人,已经有八年了。”

“是啊,已经这么多年了。”老者感慨的一笑,随即问道:“那守正觉得,本官是什么样的人?”

田衡闻言站起来,执礼:“部堂大人为官方正,执掌刑部多年,为朝廷执掌法度,稽查、判决大案,立下无数功劳,是天下官员为官的楷模......”

老者摆手示意田衡坐下,然后笑着打断了他的马屁声:“守正虚言了,你我其实都一样,不过是为朝廷,为陛下分忧效力。若说功劳自然也是有一些,不过也是分内之事,当不得拿出来说。

好了,说说你先前的问题吧。你问我为什么不让你追查,那本官问你,你为官为的是什么?

是和我说的那样为陛下分忧,为朝廷效力,还是一心一意求一个是非曲直黑白?

若只是后者,那本官现在便允许你继续去查,不过,或许这就是你手中最后的一个案子了,你可明白?”

“这......”田衡心头一凛。

他并非蠢人,否则也不会坐上刑名司郎中一职。从部堂的话中,他听出了,不让追查,这是上头的意思......

能当部堂大人上头的人天底下也没几个了,加上事涉大皇子,他若是还猜不到是谁的授意,那他就妄自为官十多年了。

“多谢部堂大人指点,下官明白了。”

“呵呵,明白了就好。在官场上啊,难得的就是一个明白。守正,念在你我多年来的情分,本官也得提醒你一句,小辈之间的交情恩义,就让小辈们自己去偿还,咱们是朝廷的官员,一切自当以朝廷为重,方是人臣本分,若是过多涉足小辈之间的事,将来只怕会泥足深陷,守正还需多加谨慎才好。”

田衡听了这话,只略一思索便明白部堂大人所指的是何事。

他儿子虽多,但是最得意的还是嫡子田齐。田齐又作了二皇子的伴读,所以这些年,他多少受儿子的影响,不知不觉的站到了二皇子的阵营里面。

此时被部堂一指点,方反应过来,自己是不是太激进了,所谓枪打出头鸟,当今陛下,对于立储的事一直避而不谈,难道是有什么别的考量?

念及此,田衡再次深深的对着部堂一拜,道:“下官知道了。”

“呵呵,去吧。”

......

大明宫内,竺兰和景泰帝的密谈仍在继续。

景泰帝虽然表示了些许不满,但他身为皇帝,自然不会如普通人那样计较得失。

竺兰道:“陛下可知道,为何陛下御极十载,甚至在太上皇退居熙园之后,在朝臣的眼中,依旧不如太上皇,这是为何?”

景泰帝冷哼一声,天底下,也就这个妖僧敢这么与自己说话。

“太上皇文治武功,坐拥天下近一甲子之久,满朝文武,天下万计的官员,都是太上皇亲手提拔,朕如何比得?”

景泰帝自嘲的笑了笑。

有一个万民称颂的父皇,对他而言,实在是一件无法言喻的事。

“陛下说的不错,但是,民间所谓人走茶凉,并非没有道理。太上皇退居熙园已久,如今陛下才是大玄的皇帝,是这大明宫的主人,却始终无法摆脱太上皇的影响,这其中,除了因为太上皇拥有不世之功,更重要的是,还有在世人心中不可动摇的仁圣之名,这才是太上皇足不出熙园,便能得到满朝大臣死心效忠的真正原因。”

竺兰禅师一双粗眉横扬,眼中尽是机关算计的得意,所以虽然他面相不算丑陋,但是看起来,却给人一种阴冷残酷的感觉,实在不像一个得道的高僧。

景泰帝却早已习以为常,他眉头紧锁,良久后漠然道:“你想说什么?”

“呵呵,贫僧想说的是,陛下若想摆脱太上皇的影响,做一个真正名副其实的天下之主,首先,便需要从太上皇手中,收拢天下臣民之心……”

“如何收拢?”

自他登基之后,无时无刻不在做这件事,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旧不足以与太上皇抗衡。竺兰是他手中最锐利的一把剑,相信他不会无的放矢。

“太上皇仁圣之名乃是倾一生之力铸造,在太上皇有生之年,陛下怕是都不易超越……

不过,并不一定只有仁圣之名才能收拢臣民之心。

贫僧有一策,或可以帮陛下应对现下的处境……”

竺兰正说着话,忽有太监在外通秉:“回禀皇上,吴妃娘娘亲自送来参汤……”

“让她进来。”

竺兰自动站起来,往后殿避开,显然并不是第一次遇到类似情况。

“皇上,臣妾特意备了参汤,请皇上品尝~”

躲在后殿,竺兰分明听见一道娇媚至极的声音,然后透过边上的半糊纱屏风,看见一个淡红色的曼妙倩影步入殿内,回想起那绝世的容貌,他强压下心头一阵久违的火热之意……

些许羹匙搅动声,随后娇媚的声音继续:“皇上,您已经好几日没来看望臣妾了~”

“朕近来政务繁忙,待空闲下来,定去看望爱妃。”

“多谢皇上,那臣妾在宫中静候皇上……皇上再尝尝,这可是臣妾花了三个时辰才熬好的,里面加了当归、黄芪、茯苓、红枣、枸杞……”

“好了,朕还有折子要批,爱妃先行回宫。”

“……是。”

待娇媚的声音完全散尽,殿内安静下来,竺兰才重新走出来。

景泰帝仿佛什么事儿都没有过似的,只是声音比之前更冷了许多,道:“你先前所说良策,究竟为何,细细说来。”

“据贫僧所知,太后娘家钟家人丁繁盛,虽然老一辈人没了,但是太后娘娘子侄辈尚多,且钟家宗脉一支都在地方任职,陛下何不趁此机会调钟家进京任职,特旨钟家家眷每日进熙园陪伴太后,让太后娘娘可以畅叙亲情。

不但如此,陛下还可以下一道旨意,言世上至大莫过于‘孝’字,陛下日夜侍奉太上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因此思及后宫妃嫔入宫多年,骨肉分离,父母姐妹终不能一见,倘或因思成疾,岂非有伤天和?故而准允后妃椒房眷属按月进宫,问候看视,以叙天伦之乐。

如此一来,一则可以令太后娘娘感受到陛下对她的关心孝顺,二则,也能让百官看见陛下的纯孝之心,心生敬服。

最重要的是,后宫妃嫔大多出自仕宦名门世家,陛下行此一举,施恩于他们,让他们看见陛下的体天格物,至孝纯仁,必将增进其感恩效忠之心。

如此一来,不但不费吹灰之力让陛下仁孝之名远扬,而且连熙园都没有反驳的理由……”

景泰帝想了片刻,神色一亮道:“此计甚好……”

说完觉得这般喜形于色不妥,只是已经来不及收回,便道:“国师献策有功,这瓮参汤,朕便赏赐于国师了。”

“多谢陛下,贫僧却之不恭。”

竺兰恭拜,眼中神色发亮。

PS:这一卷完了,下一卷就要慢慢揭开主线剧情了。

第30章 降旨第265章 代母受过第293章 薛蟠的嫉妒心第495章 野心第14章 见面第300章 见妙玉第777章 曲乐和美人第780章 元春抚琴第670章 白虎皮配白虎第72章 入股第565章 动手第212章 小宴(二)第634章 许诺第304章 将王妃休了第80章 美哉第699章 早安第567章 暴乱第603章 美得很第482章 对峙第349章 大肥和小肥第294章 嬉闹第119章 南北并重第728章 真相大白第134章 呜呜呜,好羡慕第805章 名册第195章 军饷第171章 银霜炭第400章 恳请第662章 倒贴的女护卫第239章 宝钗生日(结尾)第401章 请罪第300章 见妙玉第489章 日常哄黛玉第724章 构陷第562章 藏匿第153章 庆功宴(七)第570章 驾到第189章 伤心第263章 真是神明?第800章 抚平醋意第93章 养个女郎中第591章 娇娇秦氏第663章 哭穷的贾琏第46章 赴宴第743章 晴雯的礼物第81章 一直记着第741章 贾母的谋划第654章 大殓礼第166章 恐吓第492章 偏心的二爷第40章 信第217章 归省(一)第500章 嬉闹闲叙第14章 见面第67章 血刃第456章 看鱼第816章 贵妃有孕第31章 端仁皇后第439章 二尤第115章 贾芸第35章 暖第232章 丫鬟界的规则第751章 因“事”利导第459章 取水第154章 庆功宴(八)第785章 认亲第206章 林妹妹回府第610章 礼不可废第713章 割腥啖肉第386章 花魁大赛(十一)第244章 做贼心虚第481章 贾母怒第696章 纨大嫂子的魅力第757章 大婚(二)第50章 礼遇第601章 母女夜话第730章 清理禁宫第220章 归省(四——作诗)第805章 名册第532章 揭秘(六)第59章 祖孙谈话第58章 千里江山图第471章 女相公第186章 遮掩第66章 惩罚第682章 大长腿第151章 庆功宴(五)第469章 身子不舒服第181章 比试第656章 请立新君第167章 烫手第755章 暂时的离别第228章 宝钗:我就选潇湘馆第824章 四美吟(一)第813章 念旧情第490章 院内的战争第315章 但凭哥哥做主第586章 知晓第432章 结束第370章 更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