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回 王夫人的斗争史

贾母和王夫人的婆媳之争由来已久,早在王夫人刚嫁进贾家时,贾母就处处都抬着那时还未去世的贾赦的夫人,又给贾政抬了两个姨娘,都是贾母一手调教出来的大丫鬟,一时将王夫人压得喘不过气来。再加上那时正等着出嫁的贾敏的刺激,王夫人生下的长子贾珠身体极差,后来是好不容易才养活的。

自那以后,王夫人一心扑在贾珠身上,整日督促他上进,连后来生的元春都不放在心上,趁机被贾母接去教养也毫不在乎。

功夫不负有心人,贾珠年少有才,十四岁就开始进学,是贾家数代以来第一个有出息的人。只是常年的念书劳心,再加上先天不足,导致他婚后的身体状况更是一落千丈。就在贾珠强自支撑着要去考试时,终于一病不起,没用多久就一命呜呼了。

王夫人深受打击,恰好此时,贾政的一个姨娘传出有孕,王夫人不管不顾的下狠手把那姨娘肚子里的孩子弄掉了,顺便陷害另一个姨娘,竟一举将两个姨娘都除去了。经此一役王夫人走出阴影斗志昂扬,迅速抬了自己身边的丫鬟做了周姨娘,又顺着贾政把姓赵的家生子也抬了姨娘,只是事后药一回都没断过罢了。

自从贾赦的原配夫人过世,荣国府的内宅就变成了王夫人管理。王夫人打着王子腾和贾府的旗号在外玩弄权术,四处敛财,比之现在的王熙凤更是明目张胆。后来没过两年她终于心想事成,又生下了传奇人物贾宝玉。

此时贾母早已看她不是能做荣国府主母的人,为了打压她日渐嚣张的气焰,宝玉刚生下没多久就被抱去了贾母处。宝玉因小的时候很少跟王夫人亲近,长大了自然对王夫人是敬远多于爱。元春和宝玉都是如此,王夫人真是有苦无处诉,眼看着连赵姨娘都可以抚养亲儿,王夫人的心理愈加扭曲。

随着王子腾的飞黄腾达,王夫人在外也做了许多缺德事,也因此存了不少私房钱。后来贾母终于看不下去,大事小事俱都过问一番。贾琏议亲时,王夫人趁机把自家侄女王熙凤娶进来,妄图联合王熙凤对抗贾母。谁知凤姐儿为人精乖,嫁进来没一年就看清形势,倒向贾母那边去了,气得王夫人一个倒仰。

至于后来王夫人如何派了周瑞家的跟着凤姐儿,凤姐儿又如何跟周瑞家的斗法就不消多说了。总而言之,王夫人此时仗着元春肚子里的皇子,敢于半公开的跟贾母叫板了,更不用说黛玉一个小小孤女。

次日早饭后,宝玉跟黛玉一起去王夫人处请安,湘云抱着茯苓就留在了贾母处说话。二人到时,宝钗已是坐在炕上跟王夫人说说笑笑了。王夫人见门帘掀开处宝玉进来了,便忙招手叫他。黛玉跟在宝玉身后走进来,见王夫人神色奕奕,一点也不像生病的样子。

二人上前请了安,王夫人便把宝玉揽入怀内问长问短。黛玉看她一点装病的自觉都没有,也就不提此事了。

说起宝玉上学的事,王夫人叹道:“虽说你父亲不在家,你也不能这么松懈。多听你宝姐姐说的话,也能上进些。”

宝玉一听见这些话就浑身不自在,又听宝钗笑道:“宝兄弟素来不爱听这些话,只是回来姨父见了又要骂了。”

贾政远在外省,一年半载的哪能回来宝玉心道,你那我当小孩子哄么当下便道:“宝姐姐最爱说教,怎的不去说说薛大哥,听说薛大哥前几日又在外面打人了。”

王夫人怕宝钗脸上挂不住,忙嗔宝玉道:“胡说什么呢,还不给你宝姐姐赔不是”

宝玉摊手道:“这可不是胡说,想来宝姐姐还不知道,薛大哥前几日在酒楼跟人打架,听说好多人都看见了。”

宝钗脸上白一阵红一阵的,强笑道:“我哥哥的脾气我也知道,想是跟人一言不合就打了起来也是有的,回头告诉妈说他。”

王夫人忙转移话题道:“说起来过两天又得配药了。”转头问黛玉:“大姑娘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黛玉知道王夫人不喜欢她,之前只是坐在一旁应景,见她问便出声道:“我还剩着好些呢,这回就不用配了。”

王夫人道:“前儿听说有个什么丸药挺好的,偏把名字给忘了。”

宝玉道:“林妹妹是先天生的弱,这两年好多了,上回王太医都说丸药吃多了也不好。”

王夫人道:“胡说,这都是补身的药,吃了怎么会不好”

宝钗笑道:“想来姨妈说的是前几日鲍太医说的天王补心丹。”

王夫人听了笑道:“是这个名儿,鲍太医说这个药正合大姑娘吃。”

黛玉心道,没想到我人都不在贾府你还惦记着我整我,这什么天王补心丹是鼎鼎有名的治精神衰弱的丸药,你这是影射什么呢当下便笑道:“多谢舅母费心,这天王补心丹我也听说过,是治虚烦少寐、心悸神疲的,我这两年倒不失眠,就不用吃这个药了。”

宝玉也道:“我看那个鲍太医不大高明,上回来给林妹妹瞧病,老祖宗就说以后不请他了。”

王夫人被黛玉宝玉噎了一下说不出话,宝钗忙道:“既是太医,定是有真才实学的,我们懂些什么,还不是听太医的”

两边说不到一块去,宝玉颇觉气闷,又说了两句便拉着黛玉告退了。

湘云明日要在园子里做东宴客,昨日晚间还跟黛玉说不知要怎么办,黛玉便跟她回了馆去商量。

湘云也没有什么新鲜主意,干脆便道:“宝姐姐说她家的伙计有好螃蟹,不如就办个螃蟹宴。”

黛玉道:“秋日里办螃蟹宴倒也应景,只是不必麻烦宝姐姐了,正好我的温泉庄子上就产螃蟹,我素日里也没叫他们送过,回头就叫他们送几篓大的,也不用花钱。”

湘云拍手道:“这样极好,我也不想去麻烦宝姐姐了。”

黛玉又道:“螃蟹吃多了也不好,干脆把我家的两个扬州厨娘也叫来,做几个江南的菜给外祖母吃。”

二人细细的商量了一遍,便去找凤姐报备。凤姐儿听说她们要在园子里设宴,当下就爽快的答应了,还让平儿去帮她俩跑腿。

翌日早饭刚过,林府的那两个厨娘就坐马车来了。刚好黛玉知道两个创新菜,便特意走了一趟厨房告诉她们怎么做。

到了中午,贾母果然带了王夫人凤姐儿,又请了薛姨妈一齐进园来。因凤姐儿荐了藕香榭附近有两棵桂花开得好,且藕香榭四面环水又敞亮,贾母便定了在藕香榭设宴。

一时众人过了竹桥到了藕香榭,湘云忙迎上前来。贾母看藕香榭中几个丫头正煽风炉煮茶烫酒,一旁的竹案上摆着杯箸酒具并各色盏碟,笑道:“这茶想的很好,且是地方,东西都干净。”

湘云笑道:“都是林姐姐帮我预备的。”

贾母点头笑而不语,凤姐儿立刻接话道:“要不是这回设宴,我还不知道林妹妹真真是个管家的好手,一套一套的什么都不落下,我特特的让平儿去帮忙,结果过了半晌平儿又自己回来了,说是林姑娘都安排好了,没什么好帮忙的。”

贾母这才笑道:“我原说她是个有心的,当年敏儿这是这么样的能干。”

黛玉在藕香榭同探春等说话,此刻听贾母夸赞,便出来笑道:“外头风大,还是先进来再说吧。”跟湘云一人一边搀着贾母进了藕香榭。

藕香榭内摆了三张桌子,上面一桌是贾母、薛姨妈、宝钗、黛玉、宝玉,东边一桌是湘云、王夫人和三春坐,西边一张小桌是给凤姐儿和李纨留的,只是这二人需得伺候贾母不能安坐罢了。

先上的就是蒸螃蟹,众人都剥了螃蟹蘸姜醋吃,只有黛玉不敢多吃,看宝玉吃得香便道:“还有好吃的在后面,你现在就吃饱了,待会儿后悔可别怪我。”

贾母闻言也忙嘱咐宝玉少吃些螃蟹,省得回头闹肚子。

宝钗笑道:“听说林妹妹把自家的厨娘都接来了,不知道有什么拿手的好菜”

湘云快人快语笑道:“我保证是你们谁都没见过的。”

宝钗掩口笑道:“我们没见过也就罢了,老太太见多识广的,怎么可能没见过”

湘云正要反驳,忽又笑道:“我不告诉你,待会儿你自然就知道了。”

说得众人都好奇心大盛,宝玉连连追问黛玉,黛玉自然也不会告诉他。

一时上菜了,一水的扬州菜色,极是精致可口,贾母也是吃得赞不绝口。

宝钗见上的都是扬州菜,便道:“这菜虽然做得别致些,可也算不得没见过吧,颦丫头、云丫头,你们就别卖关子了。”

探春见宝钗一会儿工夫追问了两次了,便笑道:“宝姐姐素日最是稳重的,今天怎么这么心急呢,莫不是也等着吃那没吃过的好菜色等急了”说得众人都望着宝钗笑。。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 由更多章节请到网址隆重推荐去除广告全文字小说器

第八十六回 有喜第八十四回 回门第九十六回 初显败象第二十六回 打雪仗第二十五回 薛蟠娶妻第四回 大观园改革第七十八回 如意算盘落空第三十回 突兀的求婚第四十九回 流言第九十一回 陷害第一回 满月宴第三十一回 菊花宴第四十九回 流言第三十七回 林如海远行第八十五回 狠毒的薛姨妈第八十回 凤姐怀孕第三十八回 常驻贾府第五回 御史弹劾第八十回 洞房第五十九回 绑架第三十九回 背后说人第九十六回 保住第八十三回 流鼻血第六十八回 选通房第五十回 真凶第四十七回 袭人小产第一百回 取名第五十五回 薛姨妈之死第六十一回 自救第八十六回 苏云恒的姐姐第三十九回 赐婚第五十六回 追封海国公第八十五回 狠毒的薛姨妈第四十三回 紫鹃第七十回 湖底密室第三回 辗转治病第十八回 大同府战事第一回 满月宴第五十六回 追封海国公第二十八回 怡嘉公主第十六回 跑官第十六回 西撤第二十九回 袭人第三十八回 失玉宝玉番外第二十五回 拜年第十二回 定国公夫人第四十九回 流言第八十二回 贾母的用意第六十二回 茯苓第六十二回 送女做妾第七十六回 搜检潇湘馆第六十二回 茯苓第十一回 龙凤呈祥第八十九回 凤姐儿和柚子第二回 贾母重病第四十三回 紫鹃第七十二回 王夫人的斗争史第十一回 帮主第八回 玩笑第八十八回 暗害晴雯第十四回 定第二十五回 薛蟠娶妻第五回 凄凉第三十八回 失玉第七十七回 宝钗送燕窝第三十四回 赔礼第七十六回 嫁妆第七回 驾崩第三十九回 赐婚第四十五回 宝玉成婚第二十二回 文会第七十五回 打宝盛元的主意第五回 七皇子明察暗访 林如海邀客小聚第三回 大明寺上香还愿 母子俩双双晕倒第九十五回 有惊无险第一百回 争抢第八十四回 冲喜的宝琴第六十七回 二妞三妞第七十七回 大婚(一)第四十二回 互赠第三十五回 元妃省亲第三十回 羽林军第三十回 羽林军第二十三回 做客第八十回 洞房第九十六回 初显败象第四十五回 菜鸟暗卫第四十三回 紫鹃第八十回 洞房第九十三回 元春抢生意第十三回 婚配第八十九回 宫女第五十九回 徐州府品美食第十八回 贵妃第八十二回 进宫第二回 季清和第十六回 公主第九十七回 生子第二十二回 文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