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宝钗及笄

在这个时代,任何人封爵,不分大小,都是一件值得周围人大肆宣扬庆贺的事。

王熙凤知道这件事瞒不住人,所以也未曾想过隐瞒,在回荣国府之后,便当着贾母等众人的面,将这件事喜事讲来。

贾母等人自是大诧,之后便是大喜。

虽然黛玉获封的,只是最低一等的女爵,且不可世袭,也就是不会对家族和旁人带来别的好处。但是因为其稀有性和特殊性,却比男人家获得爵位,更加令人津津乐道。

毕竟,男人家的爵位是主流,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但是女子的,就那么几种。而且几乎被天家贵女包圆了。

能够流落到民间的,实在少之又少。

林家能够获得一个,可以说是祖上冒青烟了。

不对,林家祖上早就冒青烟了。从林家祖上获封列侯,从黛玉她爹林如海中探花郎,就冒过两次青烟了。这是第三次!

可惜,林家怎么就绝后了呢,白白浪费了这份荣耀和圣卷。

薛姨妈笑向贾母等人说道:“我活了半辈子,可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事。以前在金陵城的时候,就听说那甄家老太太,是个顶尊贵的人物,她好像就有一个爵封,听说还是县主来着。

所以,她家那样尊贵,气派也不是别家可比的。”

便是贾家的女流辈儿们,大多数对女子爵位这等事,也是比较陌生的。因为在她们的印象中,女子想要获得非凡的爵位,只有诰命这一个选项,长辈们,也不会主动说女爵这件事,因为太遥远。

此时听薛姨妈说,贾府老亲甄家老太太身上竟然有爵位,而且还是县主!听起来就比黛玉的这个乡君高的太多了,于是纷纷追问。

贾母此时则显得乐呵呵的,对薛姨妈笑道:“别说你少见了,便是我活了这七十多年,也只见过几例,每一个,要么就是家世显赫至极,要么就是本身有大福报的人。

至于甄家老太太,她年轻的时候可是国朝的名人,乃是太祖亲封的‘秀安县主’,当时在京城的名头,可是比一般的公主郡主们,还要响亮。

只是后来嫁人了,就鲜有人提及她的尊号了。

不过她那尊贵的身份,是她爹用性命换来的,旁人,也是羡慕不来。”

贾母以随意的口吻,将这等经年的往事道来一些。言语中竟是对那甄家老太太毫无羡慕之意。

倒也是,贾母未出嫁之前,便是开国侯爷之女,嫁人之后,更是成为顶级尊贵的国公夫人。

真要论起来,她国公夫人的身份,可未必比对方县主的身份低。

再说,那甄家老太太未出阁的时候,是比她风光,但是嫁的男人,却不如她。

女人嘛,最终还不是比男人,比儿子、孙子,别的,都没那么重要。

如今,她自己是一品国公太夫人,她的大孙女,是堂堂贵妃,她的大孙子,是堂堂侯爷了。…

这是何等风光和荣耀?

反观甄家老太太,自太祖死后,甄家的风光,就一年不似一年了。如今甄家的光景,也全靠她一个人撑着。

等几时她也进土了,甄家就彻底不能和贾家相比了。

说到高兴处,贾母竟破天荒的,将女子爵位的门道,给堂内众人道来一些。

以前她不说,是因为没必要说。如今她的外孙女既然也获得了一个,她当然要让大家,更明白女爵的来之不易。

像贾母这样尊贵的人,当众受道,不论是丫鬟仆妇,还是主子奶奶姑娘们,甚至是薛家母女两个,都很是认真的听讲。毕竟这种机会,也很难得。

一番笑语感慨,也说不清几人欢喜,几人羡慕,直到王熙凤又将贾琏要下江南办皇差的事说来,众人才将焦点转移一些。

虽然感慨贾琏才回家不久,就又要出远门,好在这对贾琏来说已经算是常态,一家人,也没有太多的意外。

倒是贾母惊疑道:“玉儿她爹死了,我还说,让玉儿一个人扶柩还乡我不放心,想着安排哪些人跟着好。如今琏儿既然也要下江南,岂不是可以让玉儿跟着他一道南下?”

王熙凤笑道:“老太太说的可不是。凡是林丫头的事,我们琏二爷可是方方面面全部想的周到妥帖的,哪里还用老祖宗操心。”

贾母听了默然,她当然听的出来王熙凤的戏谑之意,也能猜想到,或许这差事正是贾琏自己去求来的也不一定。

倒是旁人,比如宝钗等人,对于王熙凤说话的口气,有些意外。

黛玉虽然是贾琏的表妹,到底是未出阁的姑娘,王熙凤这样说,有些欠妥。

不等她们想明白,贾宝玉忽然大声说道:“老祖宗既然担心林妹妹,不如让我跟着林妹妹,一起为林姑父扶棺返乡吧。”

贾宝玉不在乎黛玉获封什么爵位,他只听说黛玉要为林如海扶棺返乡,就十分不舍,此时瞅见机会,便出言祈求。

他的话,让其他人都笑了。

贾母和王夫人更是立马板起脸来劝说。就算黛玉没许给贾琏之前,贾母和王夫人,都不可能让贾宝玉跟着黛玉南下受苦,更别说现在了。

王夫人是巴不得,黛玉能够离贾宝玉远一点。而贾母也是在想,该如何让她刻意培养出来的,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变得平澹一些。

贾母可不想因为贾宝玉纠缠黛玉,而让贾琏对他生出恶感。

贾母还想着,将来指望贾琏,多多照顾贾宝玉呢。

贾宝玉也就是想争取一番,实则他也没什么盘算,比如路上如何安排,到了苏州,该如何与林家族人打交道等事。因此被贾母等人连哄带吓的一番劝说,也就只能悻悻作罢。

安抚好贾宝玉之后,贾母不想再说贾琏和黛玉的事,因偏头瞅见旁边肌肤莹澜,容貌丰美的宝钗,眼神微微一亮,笑道:“听说,后儿便是宝丫头的生儿?”…

“回老太太,后儿确实是她的生日。”

贾母就笑道:“这几日,我正觉得家里安静了一些,正想找个事情热闹热闹。对了,宝丫头过了生儿,几岁了?”

“回老太太,十五了。”

听见薛姨妈的回话,贾母便看着宝钗点头,“嗯,不错,十五及笄,对她来说,也算个大日子,不能太将就了。正好我就喜欢宝丫头为人端庄懂事,比我们家里的三个丫头都要好。

姨太太要是不嫌弃,宝丫头这个生日,就让我来帮她办,到时候,咱们聚到一处,一起热闹热闹如何?放心,不让你们出银子,我难得疼宝丫头一次,一切花销,我来担负,呵呵呵。”

这些日子,因为林如海的关系,便连元宵都没有好好庆贺。如今林如海的头七要过去了,家里也该热闹热闹,改改风气了。

面对贾母的热情,薛姨妈自然推托客气一番,见贾母坚持,她也不好违逆,只能与宝钗一起应下。

随后贾母又问,宝钗爱看什么戏,爱吃什么,她好叫人去承办。

宝钗推托不过,思及贾母上了年纪,一向喜欢看热闹的戏文,吃软烂些的菜肴,便遵循着说了几个。贾母听了,果然更加高兴,当即吩咐王熙凤照宝钗说的筹办,又是让王熙凤好一顿“埋怨”,说贾母只管口里应承,脏活累活,最后还不是交给她来操持,又惹来满堂欢笑,自是不用多言。

第443章 王夫人的醒悟第12章 晴雯的心思第113章 小红第267章 降维镇压第210章 昭阳公主第408章 震慑第28章 想跑?第317章 婆媳撞见第218章 尚公主第465章 好人要好报第333章 回家第263章 新制诰命服第206章 怎么老娘的男人你就喜欢?第492章 略进一步第309章 单相思第34章 薛家第589章 刘姥姥醉宿宝玉床第426章 薛家有请第26章 见岫烟第684章 再得一女第334章 引导第131章 贾二宝初试云雨情第328章 王夫人的计较第45章 举案齐眉第422章 夫妻闲趣第219章 我皇姐平时骑马的第605章 妙玉的承诺第214章 贾琏舞剑第20章 初见黛玉第247章 分曹射覆(一)第378章 算计第253章 贾珍的怀疑第623章 福无双至第474章 再杀鸡第355章 驰援第212章 初议省亲第362章 将军莫非另有隐情第440章 打情骂俏第314章 从严治家第680章 晴雯及笄第672章 凭栏教萧第135章 小团圆(一)第597章 有贼心缺贼胆第559章 亲哥哥 好哥哥第174章 玉指娇柔第80章 平儿的品德第550章 贵妃省亲(三)第392章 一切听父亲的便是第216章 非常人交流第457章 许夫人第663章 太上皇龙威第239章 宝钗心事第629章 夜宴——郎情妾意第72章 皇帝的猜想第698章 少女怀春总是诗第306章 表忠心第575章 自首第696章 写词谱曲第316章 姨妈羡慕第346章 酒宴第680章 晴雯及笄第103章 闺蜜的心思第222章 请罪第312章 任命第318章 美人有约第467章 刺杀第430章 薛家夜宴(四)第72章 皇帝的猜想第685章 卫若兰第489章 临了安排第343章 警惕第223章 争辩第32章 金陵之行第176章 水溶第193章 示好第376章 皇恩第219章 我皇姐平时骑马的第694章 二夫人回南第416章 动之以情第520章 凤姐儿(二)第410章 箭只在弦上第252章 猴尿第665章 无可取代第211章 两丫头办案第679章 国丧第261章 嘉奖第602章 再伏首第260章 王子腾回京第279章 革职留任第643章 以国宝待之第282章 约见第445章 多姑娘与李纨第495章 母女相认第172章 成大人了第565章 赖家欲建园子第531章 兰心雅质第391章 黛玉的心思第113章 小红第133章 元宵夜(一)第582章 得位宗人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