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二夫人的脚

“家事不宁,让侯爷看笑话了。”

看着一向趾高气扬的族人们,在贾琏亲兵的押送下,老老实实,垂头丧气的离开,庄氏神色难掩艳羡。

这就是薛家的现状,主干羸弱,不但底下的奴才、掌柜等没有怕惧,就连族人们,也都要上来踩一脚。

贾琏摇了摇头,带着些许的笑意问庄氏:“你们太太当真有让我帮忙震慑贪墨的掌柜、伙计这等事?”

贾琏想要知道这是庄氏方才为了给他名正言顺插手薛家事务的借口,还是别的情况。因为他很确定,离京之前,薛姨妈只是叫他带了一封家书,他也在上次到金陵调兵之时,派人送到了薛家。

谁知道庄氏竟笑了。

“侯爷勿怪,这确实是我们太太的意思。不过我们太太知道侯爷重任在身,也不知道侯爷是不是有空,不敢因为自家的小事,扰了侯爷的行程安排,所以就没有亲口托付侯爷。

只是在信中告诉我,若是有什么难以解决的麻烦事,而侯爷您又恰好在金陵的话,不妨请你帮帮忙。”

原来薛姨妈也知道薛家二老爷一死,家里会有一些麻烦事。但是她下了那么大的决心举家搬迁京城,自然不会半途而废,再跑回来解决这些事。

因此只是派了几个管事的下来,传达新的任命和安排。但奴才就是奴才,对下人还有用,对族中那些族人,就差点意思了,只能让庄氏统筹应对。

又知道庄氏是个清闲惯了的人,只怕和家族那些人打不好擂台。正好贾琏要下江南,她就起了点心思。

贾琏的身份和能力,在薛姨妈看来都是母庸置疑的。要是贾琏肯伸援手,哪怕只是往庄氏背后一站,都能震慑宵小。

所以她才特意让贾琏帮忙传信,就是让贾琏到薛家,给庄氏等人开口求助的机会。否则,一封信随便派个奴才就能送了,何必定要请贾琏帮忙。

谁知道,当日贾琏根本没时间到薛家,只派个人就送过去了。

这其实也是薛姨妈没有直接托付的考虑。他知道贾琏办的是皇差,不敢随便麻烦贾琏,若是贾琏压根不打算到金陵,她自然不好意思让贾琏为了她专程跑一趟,但若是贾琏到了金陵城,以她对贾琏的了解,是不介意帮这个忙的。

贾琏也笑了,他自然很容易就能想明白薛姨妈的盘算。说实话,他对薛姨妈的为人处世很满意。

其实就算在京城的时候薛姨妈直言请他到薛家看看他也不会拒绝,毕竟这种小事对他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没有人会喜欢被人当做免费劳动力,得寸进尺的。

薛姨妈的做法总结起来就是一点,有空就请您帮帮忙,没空就算了。

“你们太太确实是太客气了。都是至亲,互相帮助都是应当的。

这样吧,婶母想要我做什么,尽管直说便是了。”

薛姨妈母子二人天高皇帝远,底下人猖狂是难免,只要敲打敲打就好了,这对他来说确实是举手之劳。至于能有多大效果以及能够管用多久,那就不是他该考虑的事情了。

薛家如今的困难局面,说到底还该薛家自己想办法克服。他一个外人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

看贾琏不假思索的答应了帮忙,庄氏也显得很高兴。不过她却并没有立马说出自己的打算,而是言说天色已晚,她已经命人准备了晚宴,一切等在席上再说不迟。

贾琏也没有拒绝。实际上他大下午带着黛玉过来,还正好是有蹭饭的意思。既然是游玩闲逛,自然是要有走亲访友,吃白食的过程,才算圆满。

很快到了晚饭时间,当贾琏在薛蝌的带领下来到薛家饭厅的时候,薛宝琴也带着黛玉出现。

互相见礼之后,贾琏看黛玉小脸红扑扑的,额间微有细汗,贾琏便帮她撩了撩几根贴上额头的刘海,笑问:“你和琴丫头都做什么了,瞧你小脸红的。”

当着薛家人在,黛玉有点不好意思,退了一步,小声道:“也没做什么,就在梨花树下荡了一会儿秋千……”

贾琏恍忽,这才想起此时正是桃李花开的季节,想着黛玉和宝琴两个稀世俊美的女孩子,在梨花树下荡秋千,伴着春风和花香,洒落了一地雪白的梨花,该是何等样美丽的场景。

只可惜,这样的场面,他却没能看到。

于是问黛玉是不是喜欢玩秋千。黛玉没有正面回答,秋千架是每个这个年纪的女孩子都喜欢的游戏,只是黛玉在荣国府一直跟着贾母住,却不像是在自己父母身边,想要什么就可以主动要求。

或许是女孩荡秋千显得不够尊重,所以贾府的姑娘基本没有这个娱乐设施。

倒是三春姐妹搬出贾母院之后,在王夫人院后面的三间小抱厦之内单独住,还自由一些。探春活跃,当年就让人在两边房梁上挂了绳子,置了秋千板,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秋千架,等闲贾琏过去,还看三春姐妹玩过。

因此心里打定主意,回京之后,定要在潇湘馆给黛玉搭一个秋千架预备着。

“人都到了啊,蝌儿琴儿,还不招呼你们琏二哥哥还有林姐姐入座,都站着做什么。”

庄氏亲自端着一道大菜入厅,笑意盈盈的招呼众人落座。

各自推搪一番,就在大家即将各自入座之时,忽闻得房门外传来一道不是很利落,但是娇丽好听的声音。

“不好意思,我来迟了。”

随着这道女声,一个长腿纤腰,身姿绰约,一眼看去二十多岁,却生的无比妖艳的美人缓步走了过来。

她有着类似秦可卿的妖艳脸庞,五官却生的和中原人大有不同。

高高的鼻梁,深邃的面部骨相,最令人一眼注意到的是,那一双湛蓝色的双眼,那样的明艳,勾魂。

贾琏见之心内大诧,尤其是看着薛蝌和薛宝琴躬身见礼,对这女子口称“二娘”的时候,更是心中莫名敬佩。

原来之前在看到庄氏的时候,贾琏内心就感慨,这薛家二老爷眼光不差,讨了个如此艳丽的老婆,没想到除了庄氏之外,竟还有这样一个有着异域风情的,艳丽绝伦的小妾!

有这样的妻妾,这薛家二老爷居然还舍得一年到头的各地行商,看来是真的喜欢经商游历啊。

可惜,英年早逝,留下这孤儿寡母的一家,也是可怜。

黛玉从出身之日至今,大多数时间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算极少有的出门活动,也不过是南北两京附近往来。

她基本没有见过外国人,只是从书上听说过,此刻看见这薛家二夫人,自然免不得睁大了好奇的眼睛。

随即察觉到了对方不俗的美貌,黛玉下意识的偏头朝着贾琏看去。

可惜贾琏老谋深算,早在她反应之前,就已经收敛了神色,微垂着眼帘,旁若无人的样子。

庄氏似乎知道贾琏二人的好奇,因解释道:“这是先夫的二房夫人,本不是我们中原人士,而是当年先夫跟随长辈远道行商,在西域之地遇见的。

因为来到我们中原才十余年,所以她说汉话还带着一些原本的口音,希望你们不要见怪才是。”

贾琏和黛玉连忙见礼,“见过二夫人。”

虽然按照时下大家族的规矩,妾室一般是没资格见客的。但是既然这二夫人敢大方的出来,而庄氏却无一点不悦的神色,不管是薛家妻妾和睦也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贾琏二人都该给予尊敬。

毕竟,贾琏和黛玉一个是立志要打破这个规矩的人,一个本身也是侧室,自然更是如此。

二夫人身量很高,比之贾琏都差不太多,她先看了一眼贾琏,然后把目光落在黛玉的身上,笑道:“之前听姐姐说,侯爷和林乡君,一个英俊潇洒,一个乖巧的和天仙似的,如今亲眼一见,才知道姐姐一点没有说错。

你们能够来看望琴儿,是她的荣幸,妾身代她先谢过你们的好意了。”

客气一下,庄氏笑着让大家归座。

庄氏先前与贾琏客气过了,坐在正中主位,贾琏居下手。贾琏的下手依次是黛玉,宝琴和薛蝌,如此二夫人便在庄氏另外一边坐了。

看她如此随意的模样,而不论庄氏,还是宝琴薛蝌,还是薛家的几个丫头仆妇,都没有任何异样,就可知道,这二夫人平时应该也是和他们一起用饭的。薛家这一点,还是难能可贵的。

在座人虽不多,但是身份各有差异,拘束是难免。

好在宝琴也似乎明白这一点,因此发挥她年纪最小的优势,不仅招呼黛玉和贾琏两位客人,而且还故意活跃氛围。比如,此时大家相视无话,她故意笑问:“琏二哥哥,不知道青染姐姐现在如何了?我回到金陵之后,就没有听到她的消息了,心里还有些担忧她呢。”

“她呀,现在很好。回京之后,她也搬出宫了,她爹还赏赐了她一个超级大且豪华的宅子,自己一个人住。

下次你要是到了京城,就可以直接去找她玩了,不用担心被人拦下。”

“这样啊……”

宝琴显然有些意动,却知道她想要入京去见昭阳公主太难了。

“琴儿,你们说的‘青染姐姐’,是何人?”

庄氏几人听着不大对味。

宝琴看了庄氏二人一眼,有些小声道:“就是上次回来的时候,给你们说过的公主姐姐……”

庄氏二人面色一变,连忙斥责道:“胡闹,你一个平民丫头,怎么敢直呼公主殿下的名讳。”

宝琴神色便有些暗然,低着头不敢说话。

贾琏笑着一挥手:“婶母就不要责备宝琴了。事实是,昭阳公主当初在塞外一见到宝琴丫头,就喜欢的不行,当即认她做了干妹妹,这姐姐的称呼,也是昭阳公主自己要宝琴这么叫的。

否则,公主的名讳,岂会轻易让旁人知晓。”

庄氏和二夫人相视一眼,都看见对方眼中的诧异。若是旁人说这样的话,她们或许还不容易相信,但是贾琏亲口说的,她们却不敢质疑。

看了一眼薛蝌,薛蝌也小声解释道:“当时妹妹也给父亲说过这件事,不过父亲说公主只怕是一时高兴,随口说说而已。让我们谨守自身,不要随意攀附皇子龙孙,所以妹妹才没有告诉你们……”

庄氏二人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其中二夫人更是眼神一亮。若是琴丫头当真有这一份关系在,晾那梅家也不敢行悔亲之事!

她倒是没有太觉得不可思议,反正生的好看本来就容易受到旁人的优待。特别是好看到她们这个程度的美人,就比如她,来到中原这些年,连原本该将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庄氏,都逐渐被她拿下,与她亲若姐妹一般,二人互相协持照顾,在丈夫不在家里的岁月中,手望相助。

庄氏终归是土生土长的中原士族出身,对皇权异常敬畏,即便相信薛蝌等人没说谎,还是以温和的话告戒宝琴:“即便是公主让你这么叫的,你也不该随时随地这么称呼。别的不说,只公主的名讳,你也不可随便向外人泄露才对。”

“是,我知道了。”宝琴转忧为喜,笑着应下。

经过这个小插曲,席上的氛围似乎就打开了。

庄氏也不再客气,让薛蝌陪着贾琏吃了一杯酒之后,便主动提起之前让贾琏帮忙震慑薛家奴才掌柜之事。

按照庄氏的意思,她其实已经确定了好几个人贪墨、侵吞主家财物的事实,只是那些在薛家有根基掌柜们个个老奸巨猾,且互有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她又名不正言不顺,若是不想闹得人尽皆知,比如将掌柜们告上公堂的话,她还真是不好帮薛姨妈处置这些人。

所以,她想请贾琏代为出面处理几个人,并顺带震慑一下其他人,做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即可。

贾琏也觉得如此最简单,因此让庄氏做好准备,明日下午将薛家主要的掌柜和伙计叫到此间,到时候他再过来一趟就是了。

看贾琏轻描澹写的就应下了此事,庄氏不免起了和薛姨妈曾经看见贾琏时候同样的感慨。

要是他们薛家有个这样的男人,那该多好!

薛家什么都不缺,就缺男人!

因提起薛蝌来,不免有几句抱怨,说他读书不用功,将来她们该依靠谁云云,让本就腼腆的薛蝌小脸发烫。

当日在边塞,受到贾琏的刺激之后,回到家里的薛蝌可是拿起书本准备要大干一场的。这无疑令庄氏等人欣喜不已。

谁知道,才不过几日,薛蝌就感受到了当初读书的无力感。加上父亲也随即病逝,他就完全丢下了雄心壮志,再也不想重拿书本了。

贾琏听了这些话,不免多看了薛蝌几眼,随即摇头笑了起来。

“我倒是觉得,婶母这些话,不但有失偏颇,而且对蝌兄弟不大公正。”

自来父母在儿女面前,都是以高临下,很难换位思考的。只是贾琏的身份摆在这里,即便贾琏说的不对,她们也要做出恭听的样子。

“世上人有万般,便有万般大道。

有的人天生会读书,人也聪明,能够凭借读书一道,博取功名和前程,这不过是诸多大道中的一种而已。

而其他不会读书,或者是读书不如别人的人,却也不一定不聪慧。

就比如蝌兄弟,我与其说话相处,有如沐春风之感,想来古之所谓,谦谦君子,正是形容的蝌兄弟这样的人品。

所以,哪怕蝌兄弟不喜欢读书,也未见得将来没有一个好的前程。”

贾琏的这种言论,就好比贾宝玉的骚话一般,是悖逆于世俗的,因此庄氏不免皱眉问:“话虽如此,可是他若是不认真读书,不能考取功名搏一个官身,难道就和他爹和大伯一样,一辈子做个行脚商人,那又如何称得上有前途?”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难道如薛世叔那般,踏遍千山万水,周游列国,以广阔的胸襟看待世界,这样不好么?”

呃,贾琏拿她的男人说话,庄氏能说什么?

“况且,谁说一定要做官,才能有前途?

世上读书之人千千万,难道人人都能做官?据我所知,京中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员,不过几千人而已。

即便是放到整个大魏朝所有地方州县,全部加在一起,也不过几万官员而已。

人人都想做官,却又哪知道,哪里有那么多官给人做。

再者说,即便是做了官,又岂是官官都有前程的?

岂不闻,天下官员,碌碌无为,*****众,而大有作为者寡。

甚至,有的官员一步行差踏错,不但自己身首异处,且还要牵累家族遭殃。”

贾琏这个话题说的有点高了,在座却非妇即孺,然而,因为贾琏本身是有资格说这种话的人,因此他们一个个正襟危坐,听得十分认真。

“因此,我倒是觉得,当官不过是世人公知的能够实现抱负和价值的一众方式,却不是唯一,甚至都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就比如商之一道,若是做的好了,未尝不能造福一方百姓,甚至泽被一国。

比如春秋的管仲、范蠡,战国的白圭、吕不韦,他们都是以商入道,然后主政一国,最后名传青史。

所以,蝌兄弟若是能够读书入仕自然是好,若是不能,将来子承父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未尝不能闯荡出自己的一方天地来。”

贾琏的话一说完,薛蝌立马神色的激昂起来。

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言论,这也是他自从发现自己确实读书不大从心之后,第一次觉得,自己或许,并不是那么的一无是处。

他从小跟着父亲,见到的,学到的,都是和行商有关的东西。

很多,他觉得很有趣,他也有意子承父业。

但是周围的人,包括母亲都告诉他,做商人是没前途的,还要读书考科举才是正理。

他没办法反驳,但是他想,就算是那些读书的人,多少人中能够出一个童生,秀才,又多少个秀才,才能出一个举人,几个举人,才能中一个进士?

读书科举,太难了!

如今听了贾琏这番话,薛蝌忽然觉得,莫愁前路无知己,柳暗花明又一村。

除了薛蝌,其他四个大小女人也是如此。

庄氏、二夫人还有宝琴几个,模样大相径庭,都是如听暮鼓晨钟一般,以带着崇敬,又带着叹服的神情望着贾琏。

果然,只有贾琏这样的人物,才能说出如此不一样的言论,听来却有醍醐灌顶,涤荡心灵的感觉。

黛玉则是愣愣的看了贾琏几眼,然后低头默默的吃了一口酒。

难怪家里老太太她们都说二哥哥是天生做官的人,这说起大道理来,一套一套的,把这些人都给唬住了。

还说当官不是唯一实现抱负的途径,谁不知道,这些年二哥哥为了做官,天天在外奔波忙碌,连家都少有回。

幸好,琏二哥哥虽然融入世俗,然而平日行事说话却不与一般俗人同流合污。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

勉强嘛,算半个雅人。

这个时候,庄氏也不得不附和贾琏,叹道:“我是个妇道人家,原本也不懂得这些道理。

不过既然琏哥儿你都这么说了,我岂有再犯湖涂的道理?

也罢,反正蝌儿你年纪还轻,从今往后,你尽管一边学着操持家业,一边用功读书,若是能够考取功名自然是最好,若是实在考不中,我也不会再说你了。

反正有你爹你爷爷为你们打下的家业,家里也不会短了你的吃喝。至于将来你能够走到哪一步,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薛蝌闻言,立马站起来,认真的对着庄氏弯腰拜道:“儿子多谢母亲体谅,从此之后,一定加倍努力读书,不辜负母亲厚望。”

说完,薛蝌竟又侧身,对着贾琏一拜:“薛蝌多谢琏二哥提点之恩。”

贾琏微微一压手,正要表示不必多礼,却勐然察觉自己藏在桌子底下的小腿被人踢了一下。

那触感轻飘飘的,像是一只女儿的小脚。

贾琏不动声色,眼睛却第一时间往桌上之人扫去。

其他人一切如常,唯有对面一直坐着不甚说话的二夫人,在他望去的一瞬间,对着他露出一个歉意的神色,想来,应该是她不小心踹了自己一脚。

第608章 红衣表妹,晴儿第426章 薛家有请第267章 降维镇压第293章 有舍有得第424章 招揽第309章 单相思第242章 合议第207章 曹操烧信第478章 顾青衣第638章 仇家第418章 尤氏心意第14章 普施恩惠第37章 平生遭际实堪伤第345章 甘宁关第262章 太后、太妃!第6章 下扬州第370章 安西节度使第361章 三个女人一台戏第68章 立人设第208章 达摩克利斯之剑第101章 戒备第616章 跋扈的太子妃第22章 送灵第675章 碾压第30章 二戏妙玉第262章 太后、太妃!第17章 见如海第9章 和缓第631章 大喜第30章 二戏妙玉第656章 人生最得意第238章 贾琏的功利心重的离谱第493章 送货上门第136章 小团圆(二)第629章 夜宴——郎情妾意第667章 是喜是忧?第350章 行宫沐浴第588章 凤姐儿柔情第574章 偷袭第80章 平儿的品德第152章 七岁不同席第489章 临了安排第66章 诗酒会第493章 送货上门第82章 小叔子第655章 公主殿下!第682章 寻方第213章 商议第346章 酒宴第151章 开便门第38章 收沙弥第307章 诸女的崇拜第352章 端倪现第621章 入京第631章 大喜第632章 大忧第598章 一个潇湘馆,两个“林黛玉”第517章第494章 香菱的选择第170章 男人,贾蓉!第190章 十分维护二宝的贾琏第330章 贪心第349章 公主驾到第325章 温存第107章 姨妈训子第123章 元春第538章 用枪还是用剑第293章 有舍有得第392章 一切听父亲的便是第311章 送亲使第171章 奇怪的香菱第20章 初见黛玉第142章 兄友弟恭(一)第22章 送灵第484章 秦淮风月(五)第591章 贾荞,巧儿第619章 甘愿如此第321章 听墙角第302章 谋第565章 赖家欲建园子第234章 妃位由来第137章 郎情妾意第523章 家宴(二)第238章 贾琏的功利心重的离谱第175章 不经意的沦陷第62章 晴雯的手艺第231章 矮人看戏何曾见第93章 升兰台令第290章 再戏鸳鸯第283章 儿媳有约第84章 提前安排第441章 帮香菱寻母第39章 宽解香菱第307章 诸女的崇拜第132章 贾芸第110章 杀第515章 叔叔是在欺负我娘吗?第432章 三等侍卫第691章 桃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