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结果

PS:20粉的加更。回头还有6000.

什么官儿?

工部员外郎。品级虽然比主事高了一级,却是编外人员,还比不得主事那样手里有实权呢。

京师里面住着的人对朝廷的官吏制度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的。听了贾敬的话,有红了脸陪着贾政一块儿尴尬的,年长的也有跟着贾政一块儿羞愧的,更多的则是跟年轻人一样,或是仰起头,或是低着头掩饰,可是他们脸上那讥讽的神色是那么的明显,让贾政如坐针毡。

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是工部的主事了,换了别人,就是混资格也混出个名堂来了,可是贾政居然混了二十多年,还在工部里晃荡着,不但丢了正经的实职,至今还领着一个头衔天天在家里窝着。这个头衔,还是别人看在他是皇帝特别恩荫的份儿上,不好意思让他回家吃自己才给他的。

他贾政到底有多废啊?

没错,京师里的确有不少官吏是也是一辈子都是小吏。可是人家大多是出身寒门,没有根基也没有人脉的好不好?而且人家到底还在衙门里有正经事儿做的,一部分人还曾经升上去过呢。人家可不像贾政,天天跟家里的清客一起饮酒作乐,还住在哥哥家里,花着哥哥的钱,不仅如此,还往哥哥侄儿的头上泼脏水。

贾政不但是自己要本事没本事,说做人也不会做人,就连人品也有问题了好不好?

不少人也在下面嘀嘀咕咕的。

都说荣国府的二房多厉害多出彩,二房的宝二爷多聪明多有来历,我怎么一点儿都没有看见呢?西府二老爷就不要说了,看那个宝玉,敬大老爷问了那么多,都是书上很浅显的题目,我们就是再不肖,在家学里,在老太爷的监督下将书背了几回也会了,可是天资聪颖的宝二爷怎么就不会了呢?难道他还比不得我们?

读书读书不行,规矩规矩不行,做人也没见他好到哪里去。

鉴定完毕。

这位宝二爷跟这位政老爷一样,父子两个都是个废。

霎时间,在座的人都下了决定,有不少人还端着读书人的矜持,不说别人的是非,可是大多数人却都是爱好八卦的,有了这么大的笑话,怎么不跟自己的亲朋好友们好好分享分享呢。

贾敬不是蠢货,贾赦也不是贾政这种不知道看人眼色的,憋屈了这么多年,早就在心里窝了一团火气了。看看席间众人的神色,心里更加有数,脸上虽然不显,肚子里却笑开了花。

什么?你说我们不知道团结,不知道爱护兄弟?拜托,我们曾经何尝不是好哥哥,结果了,先后中了算计,倒成了如今这不人不鬼的样子。为什么我们吃了那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年的罪,还背了那么久的污名,他这个罪魁祸首却如此逍遥自在?

兄弟?只怕我们把他当兄弟,他却不屑一顾呢。

多年的分歧终于在这一刻爆发出来了。就是贾政有再多的好名声又如何呢?那些不过是堆砌在宣传上的泡沫,被现实一碰,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当人们再去注视现实的时候,就只能看见泡沫下的洪流的肮脏和狠辣,就像贾政算计了贾敬和贾赦的事实一样。

在此之前,求着宁国府办事的人大多是求见贾珍尤氏夫妇的,求荣国府办事的人,大多是求见贾政王夫人夫妇的。可是这日的寿宴一过,求宁国府的人多去求见贾敬的,有见贾敬对儿子严格又疼爱小女儿,对贾珍惜春兄妹两个都是一视同仁,给贾珍准备了礼物,也会给惜春准备一点小玩意儿。这一点来说,宁国府里的变化倒是不大。

可是荣国府就不同了。

以前王夫人从下面求着她办事儿的人的手里得过不少好处,可是现在她发现,求她办事的人越来越少了,就是进来给她请安的人,也比以往要少得多。与之相反的是,去邢夫人和王熙凤哪里给邢夫人和王熙凤请安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求荣国府办事的人也比以往要少很多,不少人宁可去求宁国府也不愿意过来求她王夫人了。

还没有等王夫人反应过来,这种趋势也逐渐扩大,不要说宁荣二府的世交故友渐渐地不动声色地跟贾政王夫人这边远了关系,就是那些进京来走门路的人也尽量避着王夫人走。更不要说史家了。

一时之间,王夫人和她跟前人的进账都少了好些。

也正是因为如此,王夫人对放利子钱和包揽诉讼之事都更加看重了,不但加大了放印子钱的力度,就是包揽诉讼也更加疯狂更加隐秘。只是这包揽诉讼之事要的是荣国府的印信,王夫人手里是没有的,贾赦也不可能交出这个,自然,王夫人手里的那块是造了假的。

史家是贾母的娘家,如今史家了两位当家人是贾母的侄儿,按理说应该跟贾母的关系应该很好,对一直得贾母的心意的贾政也更亲近一些才是。

可是原著里不见他们史家的两位侯爷夫人过府作客或者派人给贾母请安的记录,要知道,原著里,远在金陵的甄家还几次三番地打发人来贾家呢。现在的史家两位夫人也是能不过来就不过来,连自己的儿女也一并拘着。唯有史湘云,她们也不好管得非常严,所以史湘云才能够经常出入贾家。

听说贾敬寿宴的事儿以后,史家两位侯爷夫人也知道了史湘云跟林家姐妹的关系还算可以,逢年过节还有史湘云的生日,人家都送了东西过来。就冲着这一点,史家两位侯爷夫人就上了心,加上两位侯爷的关系,更是借此跟林家搭上了关系。虽然林家只有几个小孩子在,不方便接待客人,可是这来来往往的节礼什么的可都不少。

也有人羡慕史家能够借着关系搭上林家的,更多的人则是找机会攀上林家。一来二去,比史湘云更亲近林家姐妹,跟林家姐妹的关系也更好的迎春惜春两个就进入了世人的眼里。

迎春和惜春两个本来就因为她们的父亲的关系而水涨船高,加上林家的这一层关系,越发进了世人的眼。尤其是迎春,当外头知道这位荣国府大房的小姐不是住在荣国府里,而是住在林家的时候,好奇又惊诧的同时,更多的是喜出望外。

他们还正愁着没有门路搭上林家呢。

那些找门路的官员在往荣国府宁国府送礼物的时候,也会备上一点子给身在林家的迎春送去。当然,既然送了迎春的,自然也少不了林家的。

且不说林家是如何回礼的,迎春却是个胆小的,不敢自专,还特特地写信请教父亲。贾赦也是个有趣的,当他知道林如海已经给女儿上了正式的户籍的时候,马上跑到宁国府,找到了贾敬。他虽然觉得户籍文书这样的东西也许女儿一辈子都用不到,但是连林如海都给女儿办了,那这户籍文书也许还有别的用处。所以他就跑来请教贾敬了。

贾敬低头一盘算,觉得也该给惜春准备嫁妆了。惜春可是嫡女。虽然女孩子一辈子都不可能用到户籍文书,可是贾家这么乱,自己的年纪也大了,如果没有户籍文书,自己的女儿将来被欺负了怎么办?

两个父亲一嘀咕,在下元节祭祖的时候,不但将年龄已经到了的贾环贾琮都记上的族谱,还把迎春记在了邢夫人的名下,把年纪不够的惜春也上了册子(女孩和男孩上册子的时间各家各有不同)。然后贾敬动用了族长的权限,开出了证明。两个父亲赶在年底之前就到户部,把迎春惜春的户籍文书给搞定了。

有了户籍文书,贾敬贾赦就开始正式为女儿准备嫁妆了。当然,衣料首饰家具木料什么的,那都是女眷们的事情,而贾敬贾赦要给女儿准备的则是房产地产和铺面这些东西而已。

惜春还小,贾敬只是将户籍文书拿出来,告诉惜春这个是做什么用的,却是自己替女儿收好了。而迎春的那一份,却是贾赦亲自送到林家,交给女儿的,跟着户籍文书送去的,还有一张地契,还是红契。

迎春见那地契上标注的土地离通州那边倒是不远,通州往南一夜水路就到了,地也不大,才两三顷的样子,位置却不错,还有个小小的码头,土地也不算好,却是最适合红苕生长的黄土。见庄头的女人来给她请安,说地里的收成不多,没有多少进项的时候,她就让那庄头种红苕了。

迎春的心腹大丫头也是个有心的,知道自己的表弟潘又安虽然是良民,又比自己小几个月,却知道这个表弟是个有心又有本事的,便在自己的姑娘面前举荐了自己的表弟,让自己表弟专门来负责这一块。从种植红苕到酿酒,全部由潘又安负责。潘又安也是个厉害的,居然将这酿酒一事打理得妥妥当当的。

因为红苕是外来物种,还不属于朝廷规定的粮食范围之内,所以禁酒令也不适用于红苕。红苕酿酒避过了朝廷的禁令,迎春还吩咐了将之反复蒸馏之后,参照林家的价格出售给草原上的部族。

这个决定很快就让迎春彻底地掌握住了那个庄子的上上上下下,也为自己积累了很多的金钱。迎春将这些银钱都换成了土地,等白契都积攒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后,才让自己的父亲哥哥帮忙,改成红契。

也正是因为这个,贾琏才知道了红苕酒在草原上受欢迎的程度。财迷的贾琏王熙凤夫妇也跟着弄起了红苕酒。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