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精疲力竭、暗潮涌动

却说这日晚间焦顺回到家中,进门就见徐氏正与邢岫烟闲话家常,于是他一面让丫鬟们服侍着更衣,一面劝道:“听说母亲今儿又去了紫金街那边儿?这大热天的,您又何必……”

“怕什么,你娘又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娇小姐!”

徐氏不以为然的打断了儿子的话,又道:“我今儿还去了趟薛家老宅, 姨太太说是有些官面上的事儿,想向你当面请教请教呢。”

焦顺手上的动作一停,诧异道:“官面上的事儿,可是和我们工部有关的?”

薛家守着贾王两家姻亲,许多事情只怕比焦顺自己去打听起来还方便,如今说要当面请教,那自然和他的本职差事脱不开干系。

徐氏摇头道:“姨太太也没细说, 只说是请你休沐的时候,得闲去紫金街那边儿走一遭。”

这就有些奇怪了。

双方如今都寄居在荣国府里, 虽然男女有别不好相见,可也没必要专门去紫金街碰头吧?

难道是有什么不好让荣国府知道的?

焦顺满心的狐疑,却怎么也想不到薛姨妈此举,不过是为了替王夫人避嫌罢了——至于选在休沐日,而不是急着见焦顺,则是因为宝钗提议,让薛蟠先打探一下各家皇商的想法,到时候也好有来有往、互惠互利。

却说焦顺想了半晚上也没个结果,到第二天也就顾不上这事儿了——王夫人托周瑞送了银子来,让他全权代理贾宝玉的股份。

所以他每天除了要去河道衙门扯皮,还得忙着筹建造车厂的诸多事宜。

其实原本焦顺并没有准备搞的太大,只想着弄个组装作坊,再从国营工厂里定制采购零件就好——这也是他坚持要给工部干股的原因。

可如今皇帝突然横插一缸子, 事情就大不一样了。

这隆源帝可是出了名的好大喜功, 要再抠抠索索的搞什么小作坊,岂不辜负了他焦某人‘天子幸臣’的好名声?

所以只能尽量往大了整。

这一来自然忙的不可开交。

但即便如此,他也还是尽量抽出时间维护自己的后宫和谐,达成了双重意义上的精疲力竭。

一晃到了休沐日前夜。

这天散衙后, 焦顺照例又没有直接回家,而是驱车赶奔尤家的新宅子。

短短几日,自然不足以把这二进院子收拾的焕然一新,如今也不过是重点突击,把前院客厅和后宅的主卧室布置了一下——毕竟焦顺基本上也就是在这俩地方两点一线了。

今儿他过来,为的是帮尤家母女一起相看奴仆。

前期的筛查工作,焦顺都交给了贾芸和倪二负责,因听说是给焦大人置办外室,两人觉得是被托以腹心,都卯着劲儿的卖力,短短两三天就网络了不少相对靠谱的‘求职者’。

而这场最终面试,自然是在客厅里举办的。

彼时天尚未彻底暗下来,但为了能让焦顺和尤二姐看清楚应聘人的长相、表情、动作,贾芸特意在左右点了两只烛台——至于那明晃晃的烛光照在脸上,会不会让应聘的人感到不适,那就全然不在贾芸的考量范畴了。

“你们绕着烛台转几圈给老爷瞧瞧,先慢慢的, 然后再走快些……”

约莫面试到第七组的时候——前半段面试都是夫妻档, 所以是一组一组的——贾芸按照先前的流程问了几个问题,又指挥着两人围着烛台绕了几圈, 并尝试着搬运了几件重物,以确定他们并无残疾病弱。

本来这一套走完,就该焦顺开口发落了,可贾芸等了好一会儿也不见动静,回头看过去,才发现焦顺以手托腮打起了瞌睡。

贾芸忙压低声音,向一旁的尤二姐请示:“太太,您看这?”

他如今已有十八,焦顺也不过才二十岁,当着外人的面叫义父,两下里总有些别扭,故此贾芸干脆学着荣宁二府的规矩,改称起了老爷。

这既然称呼焦顺为老爷,称呼尤二姐一声‘太太’自然也不为过。

被他叫做太太,尤二姐却难免有些尴尬,看看焦顺再看看那对儿夫妻,半晌才嗫嚅道:“先带他们下去吧,等、等大爷养养神儿再说。”

贾芸应了一声,便带着那对儿沮丧的夫妻退了出去。

尤二姐给焦顺沏了壶浓茶晾上,便坐在旁边发起呆来。

又过了好一阵子,焦顺头一耷拉才猛地惊醒过来,茫然的四下里张望着,直到看见旁边的尤二姐,这才想起自己身在何处。

他瞧尤二姐多少有些使性子,便招呼着她坐到了自己怀里,用下巴抵着她的额头诉苦,表示自己并非是有意怠慢,实在是最近忙的狠了。

说着,就把自己近来忙的事情,选那要紧的加油添醋的说了。

尤二姐听他又是和皇帝一起做买卖,又是涉及黄河两岸千万黎庶的,越发感激男人做大事的同时,还能抽出时间来陪自己挑选奴仆。

于是自然是加倍的百依百顺,才失身不过三五日光景,竟就从焦顺这里学了十八般妓艺……

…………

且不提焦顺事后回家,对着邢岫烟又是如何诉苦。

却说与此同时,礼部左侍郎张秋家中,一位年过半百的六品主事,也正在向张侍郎慷慨陈词。

“那些匠户风闻朝廷准备一视同仁,竟就串联起来闹着让蒙学扩招,又或是单独设立一所工学——您听听这成什么了?!连一群匠户都敢对朝政指手画脚,长此以往成何体统?!”

“他们口口声声是要进学开蒙,可说到底还不是就想混个官身?!如今虽只有头名得授九品下吏,可若不加以节制,日后未必不会变成三鼎、三甲,八品、七品!”

“我辈读书人悬梁刺股十年寒窗,能够举业入仕的也不过百之一二,一群匠户读几日蒙学就能做官,这、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说到愤恨处,这主事须发皆张青筋乱跳,直恨不能将那些不安分的工贼千刀万剐。

勤工助学的政策,虽然在一等程度上缓解了礼部的财政压力,可礼部上下却大都不以为荣反以为耻,尤其是一些皓首穷经,考了半辈子才考中进士的中老年官员,在惊闻工读生头名得了官身之后,更是痛心疾首的高呼国将不国。

不过他说的虽然痛彻心扉,但张侍郎听完之后却是未置可否,反而问道:“那焦顺是什么主张?”

“这……”

主事一愣,旋即忙道:“他虽没有应允,不过却派了人去各大工坊里察访,将那些暴民的暴论一一登记在册,显然是准备日后照此办理。”

顿了顿,他又忍不住展开了人身攻击:“这等幸进小人,还不就是一味的逢迎上意?他本是奴籍,如今见陛下有意抬举匠人,便改头换面趁势邀宠,足见其厚颜无耻——要我说,这事儿说不定就是他背后主使的!”

谷肏

“凡事要讲证据。”

张秋有些不悦皱眉道:“焦畅卿虽出身低贱,却绝不是愚钝蠢笨之人,他既身处嫌疑之地,又怎会留下这样的把柄?况且只是登记在册,又不曾对下面许诺什么,别说把柄,恐怕连话柄都算不上。”

“大人!”

那主事微一躬身,愤慨道:“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啊!就算那焦顺不是主使,这勤工助学总是由他而始,且如今借着军代表、纠察队的名头,又妄图插手军务,足见其所图甚大!”

张秋听了这话,是满心的不以为然。

若说生逢乱世,纠集工人徒属造反倒还有可能成事,但太平年间又有谁听说过,凭借一群匠户就能掀起风浪的?

再说了,京中有三营一卫足足十万大军,这所谓的纠察队加在一起拢共也不过两三千人,且彼此互不统属如同散沙一般,莫说其还受到了五城兵马司和工部的双重领导,便真就被焦顺一手掌握了,又能如何?

至于匠官的势力拓展到军方……

最近因为东南一战,武人集团的声势明显有所抬头,甚至还出了王子腾这样权倾东南的勋贵,如果匠官们能摊薄这些**的势力,朝中文臣只怕还乐见其成呢。

当然了,这也并不意味着张秋就支持焦顺的所作所为。

至少在工学这一点上,他是决不允许焦顺成事的!

否则礼部最重要的‘为国选才’大权,岂不就要旁落了?

张秋对那主事摆了摆手,正色道:“不要胡乱攀扯,军代表和纠察队的事情是因为阁老们极力推行,才会如此顺利铺开的,否则单凭他一个小小的工部主事,如何能成?”

那主事其实打心里也没觉着,焦顺能靠这些纠察队搞出什么事情来,更不在意军职被匠人夺去,之所以提起这事儿,仅只是顺嘴拿来夸大其词罢了。

如今见张秋拿阁老出来压人,他连忙也改口道:“是下官唐突了,不过这次匠户们闹着要扩招工读生的事儿,咱们礼部总不该坐视不理,否则……”

张秋再次抬手打断了他,沉声道:“做事情要用心,不可急躁求成——先前因为工戏的事情,皇上就对咱们礼部大为不满,虽则为国分忧百死莫悔,可怕只怕再闹起来会适得其反。”

那主事愣了一下才明白张秋的意思。

皇帝如今本就已经对礼部有看法了,倘若这时候主动挑起争端,皇帝肯定会选择偏帮匠户匠官,甚至多半会比先前来的更激烈。

倘若到时候真遂了那些匠户的意,开始扩招工读生,甚至增加毕业授官的力度,自己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想到这里,他忙又躬身一礼:“大人远见卓识,卑职不能及也,只是……咱们若坐视不理,被那些匠户们造起声势来,再想辖制只怕就晚了。”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更何况卑职风闻,各大皇商乃至民间巨贾,也都在走门路想把手下匠户商户送进去,这里外若是合了流……”

听到这里,张秋头一次露出了凝重的神情,追问道:“此言当真?”

“卑职虽不曾细查,但消息应该是没错的。”

“既是如此……”

张秋起身来回踱了几步,迎着那主事希冀的目光,断然道:“那怎么就更应该以静制动了。”

“这……”

那主事大失所望,心道这张侍郎好歹也是文坛领袖,不想竟如此胆小怕事,没有半点犯颜直谏的文臣傲骨,看来自己是找错人了,还是另寻旁的门路才是正理。

于是他挺直了腰板一拱手道:“大人既执意如此,卑职也不好再说什么,这便告辞了。”

说着,转身就要离开。

“且慢!”

张秋却又叫住了他,询问他是从何处得知匠户串联一事的。

那主事虽有些不耐,却还是如实告知:“官办工坊的大使【九品】、副使【从九品】虽多由匠官出任,可但凡千人以上的大厂提举【八品】,却是以举业未成的读书人居多,而内中有一人恰是卑职昔日同窗,故此……”

说白了,八品对于匠官而言已经是天花板了,大多数匠官穷极一生也难以跨越门槛,即便是相对专业的厂领导职务,也多由放弃科举的秀才、举人出任。

“原来如此。”

张秋点了点头,再次正色道:“这等事咱们虽暂时不好插手,可此辈良莠不齐,越是势众越免不得有人要借机生事,等到那时再施以雷霆手段,岂不更能斩草除根?”

主事闻言这才明白,张侍郎原来是想放长线钓大鱼,好一劳永逸的解决工读生的问题!

他惊喜交加的正准备道歉,又听张秋道:“你既有同窗在工坊担任提举,那不妨对此多加留意,若有不轨之举速速报来!”

那主事自然是满口答应。

Wшw_ttκa n_℃O

但张秋却兀自不放心的走到他身边,拍着他的肩膀再次叮嘱道:“记得,千万不要替那些匠户隐瞒,但凡他们有不轨之举,一定要如实禀报本官!”

主事先是有些莫名其妙,自己既然主动跑来揭发,又慷慨陈词劝说张侍郎不能坐视不理,如今又怎么会为匠户们遮掩隐瞒?

不过他转念一想忽就恍然大悟,脱口道:“侍郎大人的意思,莫非是想让我那同窗……”

“我没有别的意思。”

张秋抬手止住他的话,义正言辞的道:“只是万万见不得有歹人借机生事。”

他嘴里说是没有别的意思,却再三重复‘有人借机生事’的说辞,显然是在怂恿教唆。

那主事这时候也看明白了,张秋阻止自己把话说全,是为了预防事迹败露被牵扯进去。

而张秋这么做,无疑是把他当成了棋子。

若换成旁的事情,他只怕就要打退堂鼓了,可他却是宁死也不肯与那些泥腿子为伍的!

再说只要操作得当,又怎会被人查出来?

还有就是……

他张侍郎能隐居幕后,自己难道就不能有样学样?

第393章 弄瓦第611章 入宫授课【中】第447章 中秋【续】第664章 挑破第579章 明天或许会补半更第80章 摊牌【上】第226章 再而衰、三而竭第707章 中秋【下】第331章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焦畅卿无心插细柳【上】第15章 讹言种因果、无端逢旧怨第9章 南辕北辙第167章 姐妹团聚、富贵闲人第260章 纳妾【上】第817章 吴太后在行动【下】第584章 ‘兰雪’生日加更第295章 君有诤臣,不亡其国;父有诤子,不亡其家第489章 乱曲【三】第183章 双喜欲临门第493章 潮起【三】第598章 大昏【上】第759章 接驾【下】第524章 妥帖 赴宴第125章 捻酸人各议焦顺事第736章 开源节流第764章 大幕徐徐第262章 纳妾【中二】第830章 交心第391章 节外生枝【下】第176章 人间四月芳菲尽真300章 焦不如庆第98章 加官进爵财色兼收【下】第103章 焦大爷的日常第352章 满月酒【上】第256章 焦爵爷总会有的日常第476章 人在红楼身不由己第17章 少有壮志、老而弥坚第417章 天下先、利弊第410章 来不及起名第268章 悔金玉乱点焦薛第579章 明天或许会补半更第523章 得志便猖狂第622章 间章转场第3章 艰难的脱籍之路第570章 夏金桂欲乱鸳鸯谱第649章 诰命 请帖 命硬第564章 交心 报社第512章 余波【上】第69章 千里冰封冷二郎第286章 忧思成疾第601章 大昏【下】第65章 定名分大宴宾朋第743章 痴儿览书混淆虚实第63章 来顺的日常第507章 重阳日【六】第246章 前奏【下】第474章 虽然头疼,但还是要力保全勤!第353章 满月酒【中】第219章 暗斗明争【中三】第676章 得偿所愿【上】第732章 双保险第328章 端午【续】第82章 受外辱变法图强、时匆匆八月将近第333章 夜探芦雪庵第71章 剖清浊姑侄逼宫第206章 论奸细牵出二尤【上】第195章 余韵第208章 论奸细牵出二尤【下】第784章 缩影第354章 满月酒【下】第118章 焦大人的休沐日常【上】第567章 擒雷第192章 焦爵爷的日常休沐【中】第216章 暗斗明争【上】第742章 归宁省亲【上】第115章 会群雌戏说吃瓜事、传消息相约老地方第376章 为盟主‘昨夜多雨’加更第498章 宫中【二】第1章 醉入红楼似是又非第52章 话家常牵出来家事、错认情误点鸳鸯谱第120章 焦大人的休沐日常【下】第821章 谁会期待第797章 主动与被动第19章 重启第436章 赴约【上】第432章 寿诞【再续】第662章 窥阴私张冠李戴忍不住想掰扯两句第632章 第二更第296章 游船惊梦第366章 画下完美的句号第723章 作法驱邪【上】第409章 允悲第175章 元宵节【下】第549章 前虎后狼【上】第830章 交心第811章 三月十八【下二】第629章 殿试之争【上】第326章 典礼第457章 旧饵上新第800章 八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