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4 章 接旨

却说这一日,贾证正在书房与清客们,对着一幅刚得到的古画品头论足。突然就有一个小厮闯了进来,贾政一看便大怒:“那来的不懂规矩的奴才,竟然敢往我书房里乱闯,等我过段时间闲下来看怎么收拾你们。”

那小厮见状赶紧跪下,对贾证说:“老爷不是奴才不懂规矩。而是外面有传旨的太监来了。让老爷大开中门好接圣旨。”

贾政听了这话大吃一惊,不知道这是福还是祸。他们家这几年基本上就已经和皇家绝缘了,他也只是个五品小官。但突然来了圣旨,他心里一阵一阵的心慌。

但是不管怎么样,旨意还是要接的。于是贾政忙命人大开荣国府中门,自己穿戴好朝服,命人在荣喜堂备下香案,同时命人到后面向贾母禀告。

贾母这时正在抱着贾宝玉玩耍,突然听说贾政派人有事,前来向她禀报。她也没有放在心上,就叫人进来,来人一见贾母,便跪倒给她行礼,贾母漫不经心的问道:“有什么事?”

那人赶快说道:“有太监到咱们府上传旨,老爷让我跟老太太说一声。他在前面预备着接旨了。”

贾母一听这话也是发慌,要说当年贾代善在的时候,她随贾代善接旨也不是一两回了。但是自从贾代善去世之后,荣国府还没有见过一回圣旨。今天不知道是什么事。马上命人赶快到前面探听消息,一有情况马上回来禀告。

再说前边的贾政,穿戴好官服,来到荣国府门口,只见一个太监骑在高头大马上,手里高举着一份黄色的卷轴。贾政赶快上前向这位太监行礼。

那太监见到贾证也没有过于怠慢他,立刻下马来到他跟前说道:“贾公不必多礼。以后说不定咱们还要多来往呢。”

贾政也不敢把他的客气,当作真的亲密然,他掏出几张银票,偷偷的塞在这太监衣袖中,这太监也是一个机灵的。一接到银票便知道贾政的目的,也是满脸笑容的说道:“大人不必担心,这有大喜事降到荣国府。一会儿接旨便知道了。”

贾政听说是喜事,这才把心放到肚子里,不再像刚才那样忐忑。

贾政把太监迎进荣禧堂,这时候堂上已经准备好了香案,太监见贾证办事还算是爽利,又收了他的银票,也不再为难他,直接来到香案之后,把圣旨高高托起,对下面喊道:“圣旨到,贾证接旨。”

贾政听了这话,赶忙跪倒在地。四周的丫鬟仆人也都匍匐在地上。

这太监才展开圣旨,用他那尖细的声音,高声朗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贾珂大破鞑靼人,功劳卓著,朕心甚慰,现晋为指挥使,监管宣化,开平两镇,特加封正三品昭勇将军勇爵。钦此。”

那太监读完之后,转过香案来到贾政身前,对贾证说道:“贾公接旨吧。”

贾政被刚才的圣旨已经闹得昏昏呼呼,没想到他们家的大哥儿,才到边关一年半的时间。就已经官至三品,现在已经有了世袭的爵位。虽然只是一个三品的将军,但是这也不得了。已经同东府的贾珍是同一等级了。

贾政听在迷迷糊糊中听到太监让他接旨,才清醒过来。把双双高高举起,口中说道:“臣,贾政接旨。”

听道贾政这话,太监才把圣旨放在他的手中。

贾政双手接过圣旨,颤颤巍巍的要起身,可是由于太过激动,几次都没有起来,旁边的小厮赶忙过来把他扶起。

贾政起身之后,再一次从怀中取出几张银票,塞入太监的衣袖中。满脸带笑的对他说:“公公这次来我们荣国府,要多待一段时间。我让下面备上酒菜,咱们开怀畅饮几杯。”

太监得了钱,也不好过于推辞,于是就答应下来,很快在荣禧堂上,便摆下了一桌丰盛的酒菜。

贾政请太监坐在了首位上,自己在下手相陪,然后不停的劝酒布菜,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贾政这才问道:“不知公公尊姓大名,这一次他们认识了,以后要常来往。”

那太监回答他说:“你就叫我高全就是,我是在乾清宫行走的。”

贾政听了他的话,便再次向他敬酒,然后才问道:“圣旨上只说我们家大哥儿破了鞑靼人,之中的具体情况,还请公公给我们指点指点。”

高太监听他只是想知道具体情况,也就没有太在意,一边吃酒一边对他说:”你们家的这位贾将军,实在是太英勇了,前些日子十二万鞑靼人围困宣府镇,他带着一两万人就敢去增援,还别说他还是有些能耐的,只一阵便杀了十几个敌军将军。然后又于鞑靼人决战,把鞑靼人打的,不敢出营,最后营中连水都没有了。甚至因为抢水而发生的内讧,被你们家贾将军一举击破,然后鞑靼人便被赶回了草原。”

高太监说完拿起酒杯又喝了杯酒,润润润嗓子,心里想着既然收了他这么多银子就把好人做到底,把事情告诉他,于是接着对他说道:“这一次还是真险,你们家贾将军的折子和节度使王涛的折子是前后脚到的。王涛把功劳全揽在自己身上,没有你家将军什么事。幸亏皇上英明,看出了其中的破绽。让戴权戴公公查了宫中的内档,这才下旨,册封了你家公子。”

贾政听了他这话心里不由的,一阵怒火就窜上脑门。上一次他就因为这个王涛见死不救很恼火,要不是王子腾前来说情,自己早就让人参奏于他了,现在又出了这么一桩,这些人都得把不把他们贾家放在眼里。

酒宴过后,贾政亲自把高太监送出大门,因为他吃了酒。怕他在马上不安全,又令人用自己的官轿把他送到宫门口。

贾政送走高太监马上前往内宅,像贾母禀告。

而这时候贾母已经听到前边的人传过来消息,知道是她家大哥儿,在边关上立了功,皇上下旨册封了个三品爵位。

贾母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不由得一阵的得意,而在贾母跟前的丫鬟和老嬷嬷都一起来向贾母道喜,不停的向贾母说着恭喜的话。

“恭喜老太太,又有一个孙子得了将军有的爵位,将来说不定能够封侯拜相呢。”

“老太太,三个孙子都是有福气的,大哥儿现在从武当了将军,二哥儿从文将来一定能考上状元,小宝玉生来就是有福气的也一定能够出人头地。”

贾母听着他们的恭维话,脸上都笑开了花,看来这个大哥儿果然不同凡响,是有大气运在身。想着大哥儿将来的事情,贾母心里不屑的想到这才哪儿到哪儿,将来的事情有你们吃惊的时候。

第 676 章 借宝第 374 章 觐见第 126 章 管家第 396 章 人选第 49 章 回京第 307 章 民心第 633 章 斗将第 54 章 托孤第 250 章 安排第 695 章 姐弟相见第 559 章 庙算第 552 章第 652 章 交权第 290 章 母子平安第 634 章 斗将(下)第 585 章 破营第 19 章 扬威第 171 章 矛盾第 548 章第 357 章 算计第 18 章 连战第 415 章 救灾第 410 章 水灾第 43 章 对话2第 41 章 震惊第 575 章 起事(求订阅)第 101 章 明主第 406 章 冲突第 727 章 去世第 663 章 进宫第 357 章 算计第 739 章 直捣黄龙第 488 章 飞鸽传书第 494 章 求见第 245 章 处置后患第 262 章 迎亲第 493 章 为主分忧第 655 章 国书(求定阅)第 781 章 惩戒第 592 章 破城第 392 章 推测第 366 章 主意第 660 章 宝钗第 486 章 密旨第 683 章 搬家第 775 章 入城第 559 章 庙算第 479 章 各有策略第 498 章 回阳九针第 431 章 挨打第 700 章 压服第 78 章 试制第 298 章 决定退位第 755 章 惊变第 693 章 透露第 313 章 名单第 631 章 先礼后兵第 470 章 嫁妆第 715 章 悔婚第 695 章 姐弟相见第 279 章 军权第 771 章 宝玉续弦第 493 章 为主分忧第 600 章 隐忧第 735 章 贾环第 777 章 刺王杀驾第 12 章 惊疑第 583 章 小胜第 617 章第 412 章 赈灾人选第 174 章 接旨第 295 章 作法第 369 章 商帮第 772 章 南巡第 613 章 惊梦第 652 章 交权第 103 章 篝火第 644 章 屠城第 467 章 官凭文书第 533 章 纳妾第 307 章 民心第 393 章 虚惊一场第 387 章 请君入瓮第 405 章 求见第 244 章 祸端第 369 章 商帮第 587 章 撤军第 217 章 拜见第 148 章 生离死别第 15 章 亲兵第 591 章 大难临头第 638 章 撤军第 322 章 兵围乾清门第 468 章 下注第 200 章 接任第 45 章 母爱第 281 章 过府第 340 章 出招第 248 章 询问第 300 章 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