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大胜仗归来

第104章 大胜仗归来

早在承泰二年,承泰帝就对景安帝提出了扩建圆照园的请求,并得到了景安帝的同意。

如今圆照园早已扩建完成,承泰帝却一直没有驻进圆照园听政。

只因景安帝一直在世,承泰帝跟景安帝一同驻在当春园,既能展现孝道,也方便在一些大事上跟景安帝商议。

承泰帝倒是请求过,让景安帝跟他一起驻进圆照园。

已经扩建完成的圆照园,比当春园还要大不少好不少。

但景安帝已经习惯了当春园,不愿驻进圆照园。

承泰帝唯有打算,等到景安帝驾崩,再让圆照园取代当春园。

只是不知景安帝究竟何时驾崩哦……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展眼距离袁庆柏离京出征已经过去七个月,已是承泰六年的二月。

这七个月,西部因为大战而导致众多的生人变成了逝者。

二月是春回大地、桃红柳绿、花香鸟语的时节。

景安帝、承泰帝都驻在了当春园,倒是让附近比当春园更大更好的圆照园显得有些寂寞冷落。

这日,身在九经三事殿暖阁中的承泰帝,又一次收到了太子庆柏自西部加急送来的军情奏折。

承泰帝带着迫切期待的心情,仔细阅览了起来……

根据此前七个月西部不断加急送来的军情奏折,承泰帝判断,此次庆柏所写的军情奏折必是好消息。

去年七月,袁庆柏、王子腾一行人马由神京抵达了西宁。

当时,征西副将军、参赞大臣、川陕总督甘继先,已经在西宁等待,只是各路大周军队尚未聚齐,西宁城的守军不算多。

当时,藩王藏丹津率领叛军攻破了西宁附近的几处要点,并围攻西宁城。

意味着,袁庆柏刚抵达西宁就遇到了危险。

好在袁庆柏镇定自若,凭城固守,凭热气球的侦查,凭大炮,将叛军击退,且派奇兵夜袭了敌营。

这是袁庆柏的初战,初战便大获成功。

当袁庆柏将这场初战的军情写成奏折加急送回神京城,让景安帝、承泰帝都不禁庆幸了,若是袁庆柏刚到西宁就遭遇不测,那可是既悲剧又荒唐。

初战之后,袁庆柏便没再遭遇什么危险。

在袁庆柏的全面指挥部署下,平叛进展顺利且快速。

而根据今日加急送来的袁庆柏亲手所写的军情奏折,就在最近,在袁庆柏的指挥下,大周军队兵分四路奇袭了藏丹津的叛军营地。

攻打时,藏丹津的部属尚未起床,人不及衣,马未衔勒,猝不及防之下,被大周军队打得一塌糊涂,溃不成军。

此战,大周大胜,杀敌数万,降敌数万,擒获了叛军主要头目数人,擒获了藏丹津的母亲和弟妹,还擒获了藩王藏丹津!

说到擒获藏丹津,此事有些神奇。

此战之中,藏丹津见大势已去,便换上妇人的衣服,带着一些妻妾随从,企图逃往准噶尔汗国投靠策妄。

奇在,袁庆柏竟提前料到藏丹津或许会弄这一出,提前下令大周军队注意防范藏丹津伪装成妇人逃跑,从而将藏丹津擒获。

这场大战,意味着藏丹津造乱的彻底失败!

藏丹津从去年五月开始造乱,短短八个多月的时间,就被彻底平叛!

也意味着袁庆柏率军平叛打了大胜仗!

之所以如此,除了因为袁庆柏这位大将军王的坐镇指挥,也因为甘继先、岳仲、王子腾等将领的指挥有方,因为大周军队的英勇作战。

根本原因则在于,藩王藏丹津的叛军实力比起大周军队差距不小,这场造乱也违背了青海当地的人和。

此刻,承泰帝仔细阅完了袁庆柏亲笔所写的军情奏折,大为激动,喜不自禁地锤了一下炕桌:“好!”

承泰帝下炕,忙忙地前往澹定居见了景安帝。

景安帝见承泰帝满脸喜色地进来,笑问:“瞧你这么欢喜,是不是西部又传来了好消息?”

承泰帝激动地笑道:“被父皇料中了,西部平叛大捷,藏丹津被擒获了!”

“哦?”景安帝也登时喜形于色。

虽说景安帝根据此前的西部军情,知道他的好皇孙庆柏一定能打胜仗了,可这么快就大捷且擒获了藏丹津,还是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承泰帝忙将军情奏折递出:“父皇,这是庆柏写的奏折,请您过目。”

景安帝忙接过奏折,仔细看了起来,看完不禁赞叹:“厉害!这一战打得甚好,不亚于朕当年大败噶尔丹的那场大战了!”

“最奇的是,庆柏竟能提前料到藏丹津或会扮作妇人逃跑,提前对此做了部署,从而将其擒获,否则藏丹津便会逃去准噶尔了。”

承泰帝对景安帝问道:“接下来该如何善后?”

景安帝沉思了片刻道:“此战业已大胜,庆柏已得到了历练,又立下了赫赫战功,该让他这个储君回京了。展眼七个月了,朕倒是想念他了,想来你这做父皇的也想念这个好皇子了。”

承泰帝微微一笑,认可这种说法。

景安帝继续道:“既然甘继先没了,四川提督岳仲在此次平叛中立下大功,那便晋升岳仲为川陕总督,加兵部尚书衔,晋封三等公,让其管理川陕甘三省兵权,继续镇守西北,处理善后事宜。”

景安帝凝视着承泰帝:“岳仲算是你的亲信,如此一来,便意味着朕将西部军权交给你这位当今的大周天子了。”

承泰帝听到这番话,心中大喜。

原川陕总督、征西副将军、参赞大臣甘继先,在此次平叛中病逝。

四川提督岳仲则在此次平叛中立下大功,擒获藏丹津的大战,便是岳仲在前线指挥。

饶是如此,这份大功还不足以让岳仲由四川提督晋升川陕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并晋封三等公。

四川提督,是从一品的武官。

川陕总督,是正二品的文官。

不过,川陕总督可是高级文官,是封疆大吏,身份地位高于四川提督,何况还加兵部尚书衔,还晋封三等国公爵。

景安帝此次之所以如此大力提拔岳仲,除了因岳仲立下了大功,也因岳仲是大周功臣之后,还因景安帝要通过此事将西部军权放给承泰帝。

岳仲当初是原九皇子现忠直亲王提拔起来的武官,是忠直亲王的亲信。 他在当京营副将时,安排照顾过袁庆柏的弓马训练。

后来他晋升京营节度使,再后来又调升为四川提督。

如今他更是要得到大力提拔了。

岳仲确实也算是承泰帝的亲信。

景安帝不禁对承泰帝感叹:“朕是真的老了,身子愈发不好了,怕是活不了多久了,西部军权这块也是时候交给你了。”

尽管承泰帝心中大喜,听到这话还是忙恭声道:“父皇别这么说,您的龙体依然康泰,必能多福多寿的。”

景安帝叹了口气:“唉,岁月不饶人,纵然朕贵为一代天子,在位数十年,又当了几年的太上皇,也难逃衰老和驾崩。”

他接着便道:“今日且不说这事儿,咱们继续议西部善后之事。”

“为避免青海再次出现造乱,此次要对相关的行政建制作出改革。”

“改西宁卫为西宁府,对青海蒙古各部采取编旗措施,派驻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管理青海一切政务,使青海完全置于我大周中央直接管辖之下。”

“至于如何处理藏丹津,朕还没想好,你有何想头?”

承泰帝略一沉思便道:“藏丹津此次造乱,居心叵测,给我大周造成了严重损失,理当处死,亦可震慑西部的策妄等狼子野心之辈!”

景安帝点了点头:“那便待到庆柏将其押回神京,当众问斩!”

……

……

跟景安帝商议后,承泰帝回到了九经三事殿,坐在了暖阁的炕上。

他将袁庆柏这次的军情奏折又仔细看了两遍,然后提起御笔,染上朱砂,在奏折的折边敬空处批道:

“报捷奏悉,太上皇与朕皆甚悦,汝不负太上皇与朕之重望。汝乃天授太上皇之良孙,亦天授朕之良子也。是擒藏丹津之战,大捷矣!平叛青海既顺且速,自兹青海永得安宁,青海之民得享和平矣,宜大周天下亿万人民共庆之!”

接着,承泰帝指出了如何善后,指出让袁庆柏回京,他将亲自迎接凯旋。

批完袁庆柏的奏折,承泰帝沉思起了此次对有功之人的赏赐之事……

顺利且快速地平叛了青海,此战确实对承泰帝有大利,这是他登基后的第一次大战,对他的威严和新政都很有利。

经过此战,他这位天子也得到了很大的军权。

除了有亲信岳仲管理西部军权,而且事先说好了的,要对王子腾封侯,任命王子腾为九门提督,他还可以趁机提拔一些武将成为自己的亲信。

比如,史鼎。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这句话说的是史侯家,也就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里的史家。

史家是保龄侯史公之后,共分十八房,神京现住十房,原籍现居八房。

贾母便是出自史侯家,是保龄侯史公的女儿。

现在史侯家的当家人是史鼐,史鼐是贾母的侄儿,承袭了保龄侯的侯爵。

史鼐有一个名叫史鼎的堂弟,这个史鼎很厉害,自己凭借军功封到了伯爵,此次他又在平叛青海之战中立了大功。

承泰帝觉得史鼎是可用之才,加上念及史家跟袁庆柏、王子腾的关系,此次打算晋升史鼎的官职,且将其由伯爵晋封为忠靖侯。

如此一来,贾母的娘家史家便是一门双侯了。

一个保龄侯,一个忠靖候。

……

……

当身在西部的袁庆柏收到承泰帝批复的奏折,便领着王子腾一行人马,押着藏丹津一群俘虏,由西部返京。

去年袁庆柏由神京城赶往西部西宁,耗时不到一个月。

此次返京,不需要那般晓行夜宿、风尘仆仆地趱行赶路了。

但袁庆柏也不想过多耽误,如此怕会让承泰帝不喜。

已是承泰六年的四月。

耗费了两个月的时间,袁庆柏、王子腾一行人马回到了神京城。

两个月的班师回朝,虽然路途辛苦,却也是风光无限,沿途各省总督巡抚等当地官员迎接相送,对袁庆柏很是恭敬,还有沿途各地百姓瞻仰膜拜。

倒是显得袁庆柏像是当今天子似的。

袁庆柏虽享受这种荣耀,心中却一直保持着警惕,知道自己不能沉迷这种事情,更不能因此就骄傲自满,毕竟他还不是天子,纵然以后他顺利继位成了天子,也不能骄傲自满于这种事情。

沿路各省很多官员想给袁庆柏送礼,但袁庆柏一件礼物都不收。

一路跟随着袁庆柏的王子腾,倒是比袁庆柏更享受这种荣耀似的,也偷瞒着袁庆柏收了不少“礼物”,从西部到神京,他一路上收的“礼物”价值都有十多万两银子了。

这还是王子腾收敛了不少,否则他这一路上收的“礼物”价值估计都能有三四十万两银子。

倒也不奇怪,这些送王子腾“礼物”的官员,都知道王子腾此次回京会得到重用,会封侯,会担任九门提督,会成为承泰帝的亲信近臣,而且王子腾和袁庆柏的关系非比寻常。

这么多的礼物,王子腾自然不好携带,他也不敢让袁庆柏知道此事,于是礼物几乎都没有携带,而是打算着事后派人悄悄取走。

事实上,袁庆柏下令过不许收礼,但王子腾并不遵他的这份命令。

除了王子腾,此次跟随袁庆柏出征的其他人,也有悄悄收礼的情况。

水至清则无鱼,大周本就吏治败坏,贪官污吏横行,尽管承泰帝登基后整饬吏治,严惩贪腐,可这种事情不是短短几年就能治好的,甚至可以说,这种事情永远都是难免的。

不过,如果以后王子腾犯的事儿大了,且被承泰帝知晓了,那他多半是没有好下场的。

四月的一天,承泰帝特意由当春园回到了皇宫,亲自迎接庆柏归来……

第86章 太子不可犯第84章 庆柏偕尤氏探丧第39章 议论纷纷惊叹连连第81章 满堂笑声第92章 元春急了第33章 冷面王掌会考府第55章 庆柏释放九叔第97章 袁庆柘死,五皇子死,北静王死第89章 诗弟不会是诗帝第98章 元春怀胎,黛玉进宫第113章 奏折第61章 大将军王:儿臣不服第72章 帮太上皇修钟第126章 贾珠当家荣国府第17章 冷面王执天子剑第3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第62章 下诏禅位第87章 滚出宫第49章 年纪大的姐姐第46章 初见尤秦第117章 荣庆堂见金钗第39章 议论纷纷惊叹连连第76章 大婚第12章 庆柏让朕满意第47章 三皇子继位几率最大第19章 赐婚第35章 抄家第48章 当皇爷爷见到章总第76章 大婚第52章 何为人生第45章 尤秦进宫第92章 元春急了第17章 冷面王执天子剑第25章 御花园咏飞雪诗第42章 武状元袁庆柏第57章 禅位当太上皇第21章 元春和她的珠哥哥第53章 是谁指使的第67章 王熙凤成了房里人第114章 庆柏的帝王术第73章 三代天子咏自鸣钟第92章 元春急了第90章 庆柏任议政大臣第125章 贾母的尴尬第7章 父子,夫妻第82章 元春醉酒第128章 夫天子者,权倾天下第120章 我王子腾有名将之资第97章 袁庆柘死,五皇子死,北静王死第28章 朕的皇孙去哪儿了第105章 晋封忠武亲王第48章 当皇爷爷见到章总第67章 王熙凤成了房里人第130章 报行天下(大章)第82章 元春醉酒第15章 贾家受到波及第119章 夺情第50章 庆柏神勇救父第34章 皇祖父,这叫热气球第131章 四公主:求皇兄救我第128章 夫天子者,权倾天下第107章 景安驾崩前,春游同作诗第90章 庆柏任议政大臣第11章 说得好啊第46章 初见尤秦第103章 竟然把巧姐生出来了第86章 太子不可犯第131章 四公主:求皇兄救我第89章 诗弟不会是诗帝第103章 竟然把巧姐生出来了第112章 龙骑部队和特种部队第23章 父子双打争位第111章 飞龙在天,先帝传承第21章 元春和她的珠哥哥第8章 贾代化的想法第93章 庆柏第二子夭亡第29章 老皇帝之心第99章 要来一个金钗第59章 隔代天子的待遇第28章 朕的皇孙去哪儿了第9章 法驾承德第65章 庆柏秘密立为太子第15章 贾家受到波及第7章 父子,夫妻第53章 是谁指使的第24章 莫非是章总?第103章 竟然把巧姐生出来了第114章 庆柏的帝王术第100章 庆柏力挺承泰帝第59章 隔代天子的待遇第56章 九叔归来第89章 诗弟不会是诗帝第58章 庆柏任领侍卫内大臣第60章 冷面王和大将军王第76章 大婚第116章 庆柏驾到荣国府第77章 庆柏偕元春归宁第5章 出类拔萃第85章 凤姐怀胎,可卿狐媚第128章 夫天子者,权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