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太子议政

第91章 太子议政

翌日袁庆柏便被任命为议政大臣。

此消息一经发布,便被众人广泛议论,纷纷认为,这又一次证明了袁庆柏便是秘密立储中的太子。

两天后,承泰帝召集南书房大臣、议政大臣于保和殿暖阁,召开御前会议。

今日这场御前会议主要议的是灾赈制度。

一番热烈的商议后,承泰帝有了决定。

决定以粥赈为主。

决定按口煮赈,也就是,估算统计饥民人口,出粮煮粥发赈,如此便可在最大范围内救济饥民。

决定先初步设定粥赈的期限,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决定根据灾荒和饥民的实际情况增加粥厂和粥粮。

决定明确规定粥厂的位置和距离,近城设粥厂,乡村设米厂。

这时,戴着眼镜的承泰帝看向了袁庆柏:“庆柏,你一直没则声,不知有何想头啊?”

众大臣纷纷看向了袁庆柏。

今日是袁庆柏第一次以议政大臣的身份参与这种御前会议。

眼下则是承泰帝第一次在这种御前会议上问袁庆柏的意见。

袁庆柏略一沉思后,略一躬身道:“启禀圣上,儿臣认同圣上和诸大臣议出的粥赈制度。另外,儿臣有个提议,说出来望圣上和诸大臣赐以教正。”

承泰帝问:“你有何提议?”

袁庆柏恭声道:“儿臣认为,除了适才议出的粥赈制度,或可再加上‘以工代赈’这一条。”

“天灾后会有各种工程,可实行以工代赈,令无食小民得力役之资,为糊口之计。”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以工代赈这种事了。

宋朝宋神宗在位期间,朝廷还颁布了以工代赈的诏令。

然而大周并不重视以工代赈。

眼下袁庆柏在御前会议上提了出来。

承泰帝略一沉思,对众大臣问道:“诸臣工认为这提议可行不可行?”

忠直亲王率先道:“启禀圣上,臣认为此计可行。”

汤承远跟着道:“臣亦认为可行。”

忠直亲王乃是首席议政大臣,汤承远则是首席南书房大臣。

这两人都赞成了,加上承泰帝自己也觉得此计可行,这事儿自然便就这么定下来了。

这是袁庆柏当议政大臣后第一次在御前会议上献策。

就这般被采纳了。

让诸位南书房大臣和议政大臣,一起见证了他这位太子的政务能力。

“这位年仅十八岁的太子,救过景安帝,也救过承泰帝,考过武状元,会诗词,懂西学,还发明了热气球,十六岁就任了领侍卫内大臣,如今十八岁又任了议政大臣,且在政务上多半也颇有能为……不是景安朝的太子可比的啊!”

北静郡王心中感叹。

大周太祖封了四位异姓的开国功臣为郡王,分别是东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当初“四王”中以北静郡王功劳最大。

今日参加御前会议的乃是第三代北静郡王。

……

…… 几天之后,承泰帝又一次召集南书房大臣和议政大臣于保和殿暖阁,召开御前会议。

这次主要议的是南洋海禁政策。

大周开国后,沿袭明朝制度,实行海禁。

景安帝在位期间,曾设立闽、粤、江、浙四大海关,全面开海,连一向严禁的赴日贸易都在开放范围。

不过,景安帝晚年时期又实行了南洋海禁。

原因在于,自从大周全面开海,每年很多人出海贸易,回来的却只有十之五六,其他人都留居在南洋,也要防范海寇。

南洋海禁,并非全面海禁,但此举严重打击了民间的对外贸易,让沿海的经济日趋萧条,有重金建造的海船,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也有不少人或逃亡出海或滋事犯乱。

一直到现在的承泰三年,南洋海禁已持续十年了。

已有不少人奏请解除南洋海禁。

今日这场御前会议上,众大臣对此产生了严重分歧。

北静郡王等几名大臣认为应该解除南洋海禁,实行全面开海。

而以汤承远为代表的几名大臣,主张继续南洋海禁。

承泰帝也主张继续南洋海禁。

这时,戴着眼镜的承泰帝,看向了忠直亲王:“九弟为何一直不则声?”

忠直亲王道:“启禀圣上,臣认为目今还不便解除南洋海禁。”

其实他认为南洋海禁不该继续,应该全面开海。

但他单独跟承泰帝商议过,知道承泰帝很不愿解除南洋海禁。

哪怕他性格直率,今日这种御前会议的场合,他也不会当众跟承泰帝唱反调,唱反调也没用,于是他展现出了对承泰帝的支持。

比起曾经的那个九皇子,如今的忠直亲王已沉稳了不少!

承泰帝又看向同样一直没则声的袁庆柏:“庆柏,你有何想头?”

众大臣纷纷看向了袁庆柏,好奇庆柏这回会是怎样的表现。

袁庆柏略一躬身道:“启禀圣上,儿臣对南洋海禁了解不多,但据适才圣上和诸大臣所议,儿臣心里想的是,目今还不是解除南洋海禁的时候。”

忠直亲王心中感叹:“庆柏机灵啊!”

哪怕是主张全面开海的北静郡王,此刻也认为袁庆柏机灵。

呵,既然承泰帝不愿开海,连忠直亲王都顺着承泰帝的心意了。

袁庆柏便顺着承泰帝的心意,在这种御前会议的场合支持这位父皇,而不是跟这位父皇唱反调。

袁庆柏已经给自己这个议政大臣定位了。

定位就是:承泰帝的助力!

作为议政大臣的太子,时不时在议政时跟承泰帝唱反调,可就傻了,如此,他任议政大臣反而是坏事了。

尽量顺着承泰帝的心意来支持承泰帝,在此基础上,有好的策略就提出。

比如今日,袁庆柏心中认为应该全面开海,但他口头上支持承泰帝,等他以后登基当了天子便可全面开海了。

再比如几天前的御前会议,袁庆柏认为以工代赈是好策略,且承泰帝多半会赞成,所以他才提了出来。

当太子,需要有心机。

当太子且当领侍卫内大臣,更需要有心机。

当太子且当领侍卫内大臣还当了议政大臣,岂能不需要心机?

第16章 惊涛巨浪再起第133章 太监杖毙,夏侯氏薨(大章)第43章 尤氏和秦可卿第119章 夺情第9章 法驾承德第35章 抄家第10章 秋狝比试第33章 冷面王掌会考府第92章 元春急了第127章 捉拿赖嬷嬷和赖尚荣第2章 挽弓惊人第1章 皇孙袁庆柏第23章 父子双打争位第127章 捉拿赖嬷嬷和赖尚荣第21章 元春和她的珠哥哥第10章 秋狝比试第70章 保住太子位的方略第108章 景安帝驾崩,军机房诞生第1章 皇孙袁庆柏第81章 满堂笑声第80章 太后宫中第45章 尤秦进宫第94章 冬日打雷,暴雨降临第95章 元旦朝贺,太和生变第128章 夫天子者,权倾天下第53章 是谁指使的第54章 祖孙聊天第113章 奏折第12章 庆柏让朕满意第71章 凤姐被打哭了第30章 冷面王VS贤王第38章 飞天第61章 大将军王:儿臣不服第74章 庆柏献策:摊丁入亩第71章 凤姐被打哭了第49章 年纪大的姐姐第4章 望蒙圣上抚养训教第34章 皇祖父,这叫热气球第122章 圆照园:超大型大观园第29章 老皇帝之心第63章 荣国府喜事第9章 法驾承德第65章 庆柏秘密立为太子第118章 皇后元春第106章 初见薛宝钗第103章 竟然把巧姐生出来了第123章 贾珍犯事,查办贾珍第129章 贾府新一代的崛起第61章 大将军王:儿臣不服第14章 太子坏了事第132章 往事如风,真龙天子第82章 元春醉酒第107章 景安驾崩前,春游同作诗第81章 满堂笑声第103章 竟然把巧姐生出来了第45章 尤秦进宫第114章 庆柏的帝王术第96章 请太上皇重掌朝政第128章 夫天子者,权倾天下第74章 庆柏献策:摊丁入亩第43章 尤氏和秦可卿第69章 秦业贾政升官第32章 圈禁袁庆柘第3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第68章 王熙凤和平儿第1章 皇孙袁庆柏第95章 元旦朝贺,太和生变第110章 庆柏登基,红楼天子第121章 庆柏改革钦天监第87章 滚出宫第41章 庆柏对景安的请求第61章 大将军王:儿臣不服第75章 奴去也,莫牵连第82章 元春醉酒第87章 滚出宫第92章 元春急了第73章 三代天子咏自鸣钟第21章 元春和她的珠哥哥第43章 尤氏和秦可卿第47章 三皇子继位几率最大第4章 望蒙圣上抚养训教第60章 冷面王和大将军王第129章 贾府新一代的崛起第46章 初见尤秦第79章 凤姐:我是作死小能手第81章 满堂笑声第119章 夺情第91章 太子议政第71章 凤姐被打哭了第33章 冷面王掌会考府第42章 武状元袁庆柏第33章 冷面王掌会考府第68章 王熙凤和平儿第107章 景安驾崩前,春游同作诗第115章 天子驾到太医院第26章 王子腾调任京营第18章 元春的亲事第83章 废太子之死第75章 奴去也,莫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