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第471章 朱景洪调军

第471章 朱景洪调军

朱景渊是投机者,所以他想勾搭赵玉山,以求得到对方的支持。

不得不说,朱景渊看得很透彻,因为赵玉山麾下聚的那些人,多数人也是想升官发财的投机者。

和朱景渊相反,太子获得了士大夫普遍的认可,就必须以这些人立场为立场,所以他天然跟赵玉山走不到一起。

朱景源知道跟赵玉山作对,等同于跟自己老爹过不去,可东宫学士外加清流大臣们,每一个都来劝他要主持公道,让朱景源根本没得选。

他若执意不听下属劝告,那最后就得落个众叛亲离。

最后的结果是,不需要朱景渊来推,他自己就会倒下。

当然了,说到底还是怪朱景源手腕太差,否则哪会被臣下给辖制住。

七月初二,朱景洪已出了玉门关,这已算踏上了准噶尔的地盘。

也就是这一天,他接到了宝钗的回信。

情况与他所料不差,朱景洪直接吩咐了余海,让他亲自去一趟武威,大张旗鼓的劝王培安以大局为重。

是的,在该表态的时候,朱景洪不会迟疑。

至于王培安听不听劝,可就不管他的事了。

但值得说明的是,朱景洪不是站老六,而是站赵玉山背后的皇帝。

当然,此事可以用老六做挡箭牌,让朱景洪不至于把另一边得罪死。

这件事他早就想好了对策,所以操作起来是轻车熟路,反倒宝钗提到的苏州府同知,让朱景洪格外的重视。

宝钗的处置堪称完美,朱景洪也安心了许多。

此刻的他,正骑马赶赴关外二十里处,京营步军主力就驻扎在前方。

近两个月,清海行都司主力,以及抽调的蒙古女真各部,都已经跟准噶尔军队交过手。

而且会战规模已达上万人,双方称得上是互有输赢,已经处于决战前的最后阶段。

相比于准噶尔,朝廷这边称得上是劳师远征,所以必须要主动出击尽早结束战斗,所以才放弃长城天险出关备战。

否则守在关内拖下去,跟以前一样耗个几年,且不说大明会不会拖垮,至少天朝上国的脸是丢尽了。

那样一来,可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次和宁焕祥一道出来,朱景洪跟他聊过很多次,所以很清楚这位总督大人的难处。

皇帝给他的期限是,务必在今年内评定叛乱,如今七月他还只剩半年时间。

想着宁焕祥的糟心事,朱景洪已看见了前方军营。

他已提前派了人去传话,所以得知消息的京营将领们,此刻全都来到了营寨门口迎接。

京营如今是扬威中卫、果勇左卫和耀武右卫进驻西北,分别来自扬威营、果勇营和耀武营,共一万五千战兵。

此刻驻扎在此的军队,便是果勇左卫和耀武右卫,他们称得上是精锐半火器军队。

此刻站在营寨门口的,很多都是朱景洪的熟人,比如已任参将的侯璟和王杰。

朱景洪才下了马,提前下马的孙绍祖就连忙跟上,从他手中接过了缰绳。

这时一众京营将领迎上前来,单膝跪地向朱景洪行礼。

“参见十三爷!”

走到近前,朱景洪笑着说道:“诸位请起!”

众人起身之后,朱景洪便对面前一人说道:“陈指挥使,半年没见……你已见发福了,看来这准噶尔的牛羊,比之关内更养人啊!”

被他提到的陈宝祥,乃是果勇左卫指挥使,如今已混上二等子的爵位,勉强算是挤入勋贵圈了。

“十三爷这话,着实令臣汗颜!”陈宝祥面露尴尬。

“我是知道你的,历来爱兵如子,你吃的好……底下士卒想来吃得好,如此必定能打胜仗嘛!”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这个时代的京营和侍卫亲军,作战时的待遇比平时还好,让被抽调的部盟土司诸军羡慕不已。

朱景洪一边说一边往前走着,在场众人纷纷跟他见礼,而他也一一的点头回礼。

前来迎接他的将领起步是参将,其中仅有几位勋贵晚辈出任的千总,所以人数也就十几个而已。

跟众人客套之后,朱景洪来到了中军大帐,在众人邀请下坐到了主位之上。

而孙绍祖则站在朱景洪身侧,看着一众京营将领心有所思。

“诸位……我受圣上托付,前来西北巡视,今天是专程来看伱们的备战情况!”

若是别的人说这话,务必要出示谕旨才行,毕竟牵涉到军队那都是大事,即便是巡视也得有凭证。

但朱景洪嘛……没人会怀疑他的话,即便以极端情况来说,他撒谎皇帝事后也会替他遮掩。

何况朱景洪本就兼着监督训练的差遣,这是五军都督府公议后定下的事,只是在京时朱景洪只愿管北四卫而已。

徐徐敛去笑容,朱景洪平静说道:“所以嘛……我一来你们就让我做营帐,这着实令我有些不安!”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朱景洪这是何意。

“此番面对准噶尔,京营战备究竟如何,士卒们斗志如何……这些我都看不见!”

听到朱景洪说这话,其余将领都还没察觉情况,但帐内的侯璟和王杰已猜到他要做什么。

目光扫向坐在前面的两位指挥使,朱景洪沉声问道:“两位指挥使……这些能否让我看一看?”

“这……这当然可以!”陈宝祥答道,心里猜测该怎么看。

另一指挥使刘雄山也跟着应答,得到他两人的肯定答复,朱景洪再度露出了微笑。

“那好……一刻之后,全军以作战状态,于校场列队!”

“你们可以传令去了!”

下令全军集合,牵涉到一个很重要的事,那就是对军队的号令之权,俗称兵权!

如果是宁焕祥来下令,当然是名正言顺的,可现在是朱景洪……这就有点儿不对劲了。

无论从职业道德还是军队规矩,陈宝祥和刘雄山二人都该不动,并向朱景洪解释情况。

但这样一来,就有些得罪人了,所以这俩人都僵在了原地。

他俩之下的几位指挥同知和佥事,也明白这里面的关窍所在,也一个个面面相觑起来。

眼见众人迟疑,朱景洪才真的意识到,军权这种事情真不是玩笑。

平时大家和和气气,一旦到了关键时刻,可就不一定怎么回事了。

以至于此刻,朱景洪也不不感慨老头子厉害,一朝起事军中群起响应,一两天就把事情办好了。

拖了几秒后,军帐内的气氛越发凝重,朱景洪的目光中已露出寒芒。

就在陈宝祥憋不住,想要出言解释的时候,只见坐在末位的王杰豁然起身,看向上司说道:“指挥使大人……再不发令,时间可就来不及了!”

侯璟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于是他跟着站起身,说道:“刘指挥使……时间可不太够了,咱们可不能再耽搁了,卑职这就传令去!”侯璟出身于修国公府,侯家既是世祖亲封定国功臣,又是当今皇帝的东华门功臣,他自然可以比王杰更大胆。

有了他的这句话,情况就从如何跟朱景洪解释,变成了是否要当场制止侯璟。

眼看侯璟起身要动,刘雄山本想要起身阻止,但最终他只是心思动了,但屁股却连位置都没挪动。

“大人,十三爷既要看咱们的战备,咱京营可不能他失望!”

此刻说话的,乃是果勇左卫指挥同知杨仁忠,两年前便是他与裘鸿被调往金陵剿倭。

那段时间,他也算给朱景洪打过下手,二人之间多少有些交情。

他的这番话,配合前面侯璟王杰的反应,就初步的形成了一种势,仿佛听朱景洪的令理所应当。

以至于让陈刘两位指挥使都觉得,或许是自己太不懂事了。

加之此刻,他们心里承受着高度压力,生出妥协之心也就不奇怪了。

“都还愣着做什么,还不赶紧传令去!”陈宝祥怒斥道。

听了他的这番话,在场一众参将便不在犹豫,起身便往营帐外飞奔而去。

这帮人走了,留在帐内的几位指挥,此刻就更显得尴尬了。

刚才的过程说起来长,但前后也就不到十秒,可中间却是实打实的角力,让胜负双方皆心有戚然。

此时朱景洪也不免后怕,若没有提前安排王杰和侯璟,若不是此前在金陵提携过杨仁忠,今天他很有可能要出洋相。

但是,今天的角力他终是胜了,那么他对京营的这两个卫,就从将领的心理上拥有了部分兵权。

换句话说,以后他再下令,遇到的抵触就不会如今天这般强。

跳出朱景洪的思维来看,今天他突然到访,就能如此折腾全军,其实已经非常的“了不起”。

换个人来,别说是老六,即使是太子来了,只怕也不能轻易号令大军。

战鼓擂起,而且是最紧急的集合号令,军营内的士兵全都撂下手头的事,都已最快速度开启了作战准备。

而等一众参将各自归营,众人才知是朱景洪来巡营。

还是那句话,若士兵得知是别的什么钦差来巡视,通过这种手段来折腾大家伙儿,哪私底下绝对会埋怨几句。

然而既得知是朱景洪,众人都知他是行军作战的内行,所以便生不出怨怼之心。

没错,虽然朱景洪没怎么打过仗,但通过这两年的持续包装和发力,他的名将人设也已有了雏形。

很多事情,待在京城那个圈子里,舆论主流在朝廷在文官,就让朱景洪的努力看不出效果。

而一旦跳出那个圈子,他就是一枝独秀的状态,到了他收割忠心的时候。

在士兵们快速准备,拼了命的赶赴校场之时,朱景洪也在一众指挥簇拥下,慢悠悠的赶赴校场。

京营一个卫的编制人数,战兵一般在五千人左右,其中下设三个“都”各领一千五百人,每都设参将一人统领。

而在卫的这一层面,除了指挥使总领全军,还设有指挥同知和佥事各两人,共五人各司其职并指挥作战。

同知和佥事们,除各管军法军功等方面,同时还充当着指挥使的参谋。

所以此刻,两位的指挥们簇拥着朱景洪,各发表着对眼下战局的看法。

朱景洪背着手走在前面,时不时的点点头回应两声,十足是大领导的做派。

“说来说去,还是要咱们主动出击才行,人家准噶尔可不怕跟咱们耗!”

“此番宁总督到任,总算能汇集各方力量,对准噶尔以泰山压顶之势进攻,平定此番叛乱也就是今年的事了!”

朱景洪做出了最后的总结,并顺道捧了宁焕祥一手。

“对了,后天总督署议事,你们可都接到了消息?”

到了玉门关外,这就已经算是在前线,宁焕祥当然要召集军议。

一则聚聚人心,二则听听意见,三则是为了商量对策。

“臣等已得了消息!”众人答道。

朱景洪笑着说道:“把你们的真知灼见,到时候可都要说给宁总督!”

众人说话之时,已经来到了校场这边,此刻场上已有大片人在列队。

京营士兵所装备的武器和甲胄,堪称这个时代的“圣诞树”,绝对是让外邦垂涎的东西。

朱景洪说一刻钟时间集合,到现在时间也差不多了,但场上仍有军队士兵未到齐。

在这种普遍环境下,已经完成列队的侯璟和王杰,此刻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坐到高台上已摆好的交椅上,朱景洪看向眼前一众指挥,平静问道:“诸位觉得,军士们集结得越快,对行军作战是否有利?”

集结速度快,其实就是军队的反应能力快,有没有好处其实显而易见。

对于朱景洪在北四卫主持的军制改革,在场一众指挥都深有了解,自然明白他问这话的意图。

“自是极为有利,所谓兵贵神速……”

论起兵法理论,在场这些人一个都不差,于是纷纷从各方面分析起来。

这不是单纯的拍朱景洪马屁,所以他们说得格外有深度。

看着前方还在入场列队的军士,朱景洪徐徐说道:“一刻钟的时间,敌军骑兵可以突袭十几里,即使步军也能冲锋几里地了,然而我们的军队还未完成集结,诸位下去可得多想想!”

“北四卫如今练出的效果是,可在半刻之内完成集结,并投入作战……”

即使众人想要分辨几句,听到朱景洪的这番话也只能闭嘴,实在是其中的差距太大了。

“好了,你们也别沮丧,往后多加训练就行!”

“需知如今,圣上已有改革军制之心,尔等身居京营高位……便要比常人多体悟些圣意才是!”

又是摆事实讲道理,又是的拉虎皮做大旗,朱景洪前后的这番话说起来,已在众人心中搭建起高台。

这导致的后果就是,他不但是高高在上的,而且说的话也必然是正确的。

众人摆出受教的姿态,纷纷感激朱景洪的提点,并在心里逐渐扭转对他的看法。

大概又过了几分钟,现场军队完成了集结,校场上已是一片肃杀之气。

依朱景洪估算,前后差不多用了二十分钟。

听起来似乎有些长,但这种事得看跟谁比,在当下这时代如此已属强兵,北四卫那种反倒显得另类。

所以这个时候,朱景洪不会斥责京营士兵,那样只会让人觉得他讨厌。

此刻,两位指挥使一番谦让后,便见陈宝祥上前喊话道:“诸位弟兄,襄王殿下奉旨巡视,今日检查我军战备,现在请殿下训示!”

 

第510章 内府之事80.第80章 奇书第571章 村居208.第208章 这件事别再闹了第119章 朱景洪和将校们第579章 朝鲜世子妃第50章 登徒子第500章 炮击282.第282章 岂敢怪十三爷390.第390章 崔秀青第494章 钗黛秘语第56章 决断第614章 张小月讲花妖第111章 优势在我280.第280章 宝钗力主333.第333章 贾家乌云散第635章 好样的,精神点,别丢份儿!385.第385章 乔迁461.第461章 谈成415.第415章 贾芸的手段342.第342章 秦家事2290.第290章 拿捏其其格第544章 女为悦己者容411.第411章 采菊东篱下134.第134章 钗黛会于荣国府第569章 踢到铁板的甄琴436.第436章 女真愿为陛下忠犬第90章 永不相负第508章 父母兄弟269.第269章 宝钗告假第497章 朱家儿媳352.第352章 我来担着第624章 我也曾经有块玉第517章 襄王要出京第123章 给你找个老师334.第334章 心思各不同188.第188章 薛家那孩子不错第168章 我十三哥配不上你?第538章 孙绍祖归京309.第309章 腊八节254.第254章 劝降300.第300章 议定第45章 三尺白绫和毒酒第124章 驿站歇脚363.第363章 与公主一见如故第596章 决战之前474.第474章 精诚合作第517章 襄王要出京第89章 厮杀462.第462章 妙玉到府335.第335章 江城子第107章 为了两国邦交第91章 事情真相第60章 行文各地第56章 决断225.第225章 女汉子454.第454章 你也不想被宝钗知道吧!第95章 上架前的话第32章 当好人220.第220章 妯娌们1第539章 连襟第99章 摊派202.第202章 宝钗的态度第50章 登徒子385.第385章 乔迁第556章 双修第171章 兄友弟恭第115章 仗义疏财不好做第114章 好圣孙第588章 皇家儿媳不好做436.第436章 女真愿为陛下忠犬367.第367章 带甲第71章 震慑369.第369章 大明门内328.第328章 侍卫来请324.第324章 来自亲王的威压347.第347章 宝钗训兄428.第428章 除夕夜起悲音第19章 锦衣卫273.第273章 跟宝姑娘一个味道272.第272章 柳湘莲的智慧第69章 朱景洪的面子第117章 慌慌张张第552章 成年人都要409.第409章 打而不打253.第253章 野心不小437.第437章 上下整肃第523章 公主的知己352.第352章 我来担着第498章 畅通无阻292.第292章 宝丫头,要不要试试!230.第230章 对太子的猜疑第515章 父子对喷238.第238章 十三爷可安心第183章 尚仪局复选380.第380章 六哥永远支持你第26章 十三爷到473.第473章 总督署议事第167章 这个妹妹我见过282.第282章 岂敢怪十三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