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第78章 阁臣

第78章 阁臣

【各位,月票我可以不求,你们不能不送啊~~让社会上的风吹进来嘛】

京城,禁中,干清宫正殿。

干清宫内,朱咸铭斜靠在龙椅上,微眯着眼听着殿内三人辩论。

这三人都不简单,乃是内阁三位大学士,大明朝宰相级的人物。

“西北增兵已成定局,现今紧要之事,乃是议定增兵多少,其他的无关紧要!”武英殿大学士赵玉山语速急促。

赵玉山今年五十七,却已经是内阁次辅,比三辅陈锦昀还小两岁。

所以听到这番话,陈锦昀语气和煦道:“赵阁老,增兵多少牵涉钱粮,钱粮不够如何增兵?事要一件一件来议,你可不能操之过急!”

赵玉山当即反驳:“钱粮可以筹措,然西北依然局势不稳,若不及时增兵以致蒙古诸部倒戈,到时不知又要耗费多少钱粮平叛!”

“事情还没到那步田地,听赵阁老这意思……却好像天都要塌了!”

说到此处,陈锦昀也分毫不让,说道:“自世祖中兴以来,蒙古各部盟对朝廷恭顺有加……”

“不但每年进供牛羊战马,还听从朝廷调遣出兵,这如何能叫局势不稳?”

“就算最桀骜的准噶尔部,今年也按时进献了牛羊,说他们要反叛……赵阁老未免言过其实!”

“准噶尔部跟罗刹国勾结,这事儿难道你不知道?”赵玉山语气严厉。

同是阁臣,谁又怕得了谁呢。

“哼哼,不过是做些生意,互派了使节而已……”

没等陈锦昀说完,赵玉山打断道:“购买枪炮,也只是做生意?”

眼见这二人越吵越厉害,朱咸铭终于睁开了眼,沉声道:“够了……”

刚才还如斗鸡的阁老,顿时躬身侍立不敢多言。

“谢阁老,伱怎么看?”朱咸铭看向了一直沉默的老头儿。

内阁首辅谢长恩今年六十五岁,操劳一生已让他须发皆白,整个人身子已经佝偻。

从正统初年到现在,为稳定朝局谢长恩耗尽了心力,所以很得朱咸铭信重,此刻议事更是被赐了座。

“陛下,玉山二人所言,臣以为各有道理!”

开口就是两不得罪,这符合谢长恩的一贯作风。

做了这些年首辅,如今他已精力不济,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哪还愿意牵扯进党争之中。

“准噶尔几个部族,跟罗刹人眉来眼去,他们有没有异心姑且不论,但必要的震慑是免不了的!”

紧接着谢长恩话锋一转:“只是派兵之多少,着实也得量力而为……”

“如今我大明朝,沿九边重镇布置强兵,又通运河修驰道,还得镇压安南乱民,还要在防备西夷,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

老生常谈的话,朱咸铭听到实在有些烦,于是问道:“行了行了,这些朕都知道,那依阁老的意思……往西北增兵多少合适?”

谢长恩一番思索后,答道:“以如今国库之力,西北增兵至多一营人马!”

依京营的编制,一营有一万五千人,听起来似乎不怎么多,实际上却全都是能打仗的战兵。

朱咸铭心里也是这个数,于是他看向另外两名阁臣:“你们怎么说?”

陈锦昀当先开口:“陛下,臣以为……一营兵马未免太多!”

“如今西北之地,仅甘肃都司就有战兵三万,外加从四川增调之兵一万三,可用之兵已逾四万……”

西北的地方卫所,可比东南承平之地厉害多了,这些军队时不时就会参与作战,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强。

“准噶尔部之骑兵,充其量不过三万,而且缺少火枪火炮……根本构不成多大威胁!”

“即使兵力有所不足,也可让青海行都司,安西行都司征召各土司部盟之兵,镇压一个准噶尔又有何难?”

作为阁臣,对朝廷内外大小事务,陈锦昀心里都有一本账,此刻陈述自然信手拈来。

如今逐渐进入热兵器时代,骑兵优势已被极大削弱,依托坚城利炮防守很简单。

甚至于出城野战,步兵配合得当的情况下,骑兵来再多都是送死。

“赵卿,你怎么看?”

赵玉山行礼后答道:“陛下,准噶尔王戈丹狼子野心,如今更与其余各部串联,若无强力震慑……只怕大乱将起!”

“一营兵马,只能多不能少!”

这里就能看得出来,谢长恩掌握分寸的水平,一营兵力刚好夹在赵陈方略之间。

…………

干清宫外,睿王朱景渊领着两名蓝袍官员,走进宫门来到了大殿外。

“父皇可在?”

“回禀王爷,主上正与三位阁老议事!”

若是其他人,朱景渊说进也就进了,阁臣议事他可不敢搅扰。

差不多等了十几分钟,三个红袍老头儿走了大殿,见到外边儿的朱景渊便停下行礼。

“见过王爷!”

“阁老不必多礼,今日所议何事?”

陈锦昀便答道:“西北增兵之事,王爷是来请安?”

“大典新列了一批目录,我把原本呈送陛下审阅!”

陈锦昀夸赞道:“王爷主修大典,壮我大明文脉,当真功不可量!”

“我也是奉旨行事,功劳都属陛下才是!”

废了这些话,朱景渊又说道:“我还要觐见父皇,就不与阁老多说了,告辞……”

招呼打完,三位阁臣走下了丹陛台阶,而朱景渊则进到了大殿中。

“儿臣朱景渊,叩见父皇!”

正翻阅奏报,朱咸铭也不抬头,便问道:“老六,你来做什么?”

自顾从地上起身,朱景渊勾着腰答道:“爹……集贤馆拟定了几页目录,今日儿子把原本带来了,特请您过目!”

御制正统大典,五年前开始编撰,牵扯官员书吏匠户近千人,每年耗费数十万两,堪称是个吞金巨兽。

要说修这书有多用处,相比于它所耗费的银子,着实显得意义不大。

但正如陈锦昀所说,修书可壮大明文脉,尤其还是这种从未有过的大典。

朱咸铭得位不太正,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皇位合法性,修大典便是其中一项。

接过朱景渊递来的目录,朱咸铭沉声道别:“嗯……很好!”

冲身后官员使了个颜色,后者必将捧着的书籍呈上,并由宦官转递到朱咸铭面前。

只听朱景渊说道:“这些都是原本,目录所列内容,都是从这些里边儿摘出来的!”

“你办事,朕是放心的,看就不必了!”

从新拿起奏章,朱咸铭说道:“若没别的事,你就回去吧!”

见朱景渊欲言又止的样子,朱咸铭不由问道:“还有事?”

“爹……十三弟被杖责,他不会有事吧?”朱景渊面露担忧。

今天王清回了京,作为一个做哥哥的,朱景渊当然要关心一母同胞的亲弟弟。

“别提这个混账,依我看三十板子还打少了……”

“这个小王八蛋,当着金陵一干官员,说什么为了平乱,受再多委屈也不会有怨言……”

“他这话什么意思?难不成是朕冤枉了他?”

越说越来气,朱咸铭语气严厉道:“说什么板子打了,之前的账一笔勾销,他娘的……竟敢跟老子讨价还价!”

【备注下:本章提到的九边,和历史上已有不同。】

(本章完)

233.第233章 乌龙跑偏296.第296章 上奏192.第192章 二哥二嫂也变了318.第318章 两兄弟第508章 父母兄弟447.第447章 陛下,请下旨吧!468.第468章 交易第113章 迟来的圣旨第617章 以身相许的想法274.第274章 宝玉被逼414.第414章 朱十三的媳妇儿220.第220章 妯娌们1382.第382章 宝钗受召293.第293章 只怕你教不会第133章 难兄难弟第2章 薛蟠行凶425.第425章 林如海归京第605章 姐夫你可算回来了255.第255章 去见林妹妹第492章 运筹帷幄朱景洪第174章 初审已过第83章 歇脚处第576章 李暄的惶恐300.第300章 议定452.第452章 别白费功夫了第497章 朱家儿媳第90章 永不相负第567章 王夫人的反向助力第124章 驿站歇脚273.第273章 跟宝姑娘一个味道第26章 十三爷到392.第392章 送我上青云第534章 借刀杀人第166章 天上掉下个杨妹妹第634章 吕宋求援第107章 为了两国邦交367.第367章 带甲第143章 钗黛夜谈430.第430章 新年献礼第542章 我也想要啊!337.第337章 重华殿家宴第107章 为了两国邦交第183章 尚仪局复选第115章 仗义疏财不好做415.第415章 贾芸的手段222.第222章 可比得过十三爷338.第338章 厚赐林家女第591章 登陆作战412.第412章 皇帝盖饭第106章 胜利就在眼前353.第353章 断腿207.第207章 贾家的应对第530章 天家373.第373章 邓安与可卿言375.第375章 初试云雨情第90章 永不相负第601章 大明襄王抵达恭顺的汉城388.第388章 篝火宴397.第397章 再至金陵323.第323章 腊月凉水澡427.第427章 去京营第621章 朕亲自给他治411.第411章 采菊东篱下82.第82章 佃户第505章 林家小聚224.第224章 宝钗:十三爷请自重!第37章 这个混账第536章 兄弟第595章 锦衣卫的看家本领第632章 襄王府的冯管事277.第277章 什么叫规矩第616章 三春皆在第33章 银子开路第552章 成年人都要第169章 闯宫第612章 皇后有三子第608章 夫妻感情的“裂痕”324.第324章 来自亲王的威压208.第208章 这件事别再闹了407.第407章 言谈妥当薛宝钗390.第390章 崔秀青423.第423章 册封377.第377章 朱景洪的心意第12章 杀鸡儆猴第93章 神都十二时辰?384.第384章 加冠封王414.第414章 朱十三的媳妇儿265.第265章 功成第125章 英莲拜师52.第52章 是锦衣卫的意思第632章 襄王府的冯管事47.第47章 前倨而后恭338.第338章 厚赐林家女第550章 内斗第172章 御前军事会议276.第276章 初见湘云第561章 妙玉:我何不反客为主458.第458章 风波已起第107章 为了两国邦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