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朕的心好累啊

惜春被元春身边的抱琴接去了凤藻宫,她的小姐妹淳儿公主正在那里候着呢。

贾琮来到殿门处时,里面的君臣正因朝政争执的面红耳赤。

今日好像议的事挺重大的,竟然将内阁、五军都督府的大佬以及六部五寺的主官几乎都喊来了。

自魏老爷子去后,内阁及六部五寺来了一次大换血,昭武朝的老臣或是老去或是致仕,如今的中枢重臣几乎都是皇帝的亲信。

便是五军都督府也遵从太上皇的圣谕,除了英国公张岳继续顶着大都督这个荣誉官衔坐镇中军外,几乎都是大换血。

左军都督由龙禁卫都指挥使曹久功接任。

原右军都督理国公府一等子柳芳被贬,皇帝老爷的潜邸心腹、济阳侯韩阳被调入京城,接任右军都督,同时掌管右武、右威两卫禁军。

前军都督乃是贾琮的老爹,荣国侯贾赦,同时也是京营节度副使,属于老爷子亲自给皇帝挑选的未来大都督。

后军都督比较特殊,由靖王刘怡遥领,据说是皇帝刘恒亲自向太上皇提的建议,估计是帝王的平衡之道。

内阁首辅、中极殿大学士周炯,次辅、建极殿大学士夏令行,文渊阁大学士周培贵,武英殿大学士文同轩。这四人除了周炯是二圣专门留下的老臣外,余者都是皇帝重新择选的大才。

次辅夏令行明显是三两年内便会接替周炯执掌中枢,他既是皇帝老爷当年的老师之一,又是文坛宿老,威望虽不及魏老爷子,但在民间也颇具贤名,极为适合施行新法。

吏部尚书王墨霖、户部尚书林如海、兵部尚书简子房、工部尚书段珺、礼部尚书贺耀敏、刑部尚书蔡荃。以及太仆寺卿顾仲燕、鸿胪寺卿沈珂、太常寺卿翟思功、光禄寺卿罗琦、大理寺卿王之维大半都是青壮派,是这两年被皇帝提拔上来的帝党成员。

其中以礼部尚书贺耀敏、户部尚书林如海的前程肉眼可见,等周炯老爷子致仕后,不是贺耀敏便是林如海入阁。

礼部入阁是惯例,加之贺耀敏的资历摆在那,庭推的话,基本没有什么悬念。

林如海跟贺耀敏相比唯一差的就是年龄资历,但架不住其才华横溢啊。

光是整顿盐课、试行开海两大政绩,就足以傲视六部。据有心人统计,自元祐五年起,林如海给京城送来的银子已经超过了三千五百万两。

文同轩为何推荐林如海接替自己执掌户部,财神爷的眼光毒啊,一眼就看出来林如海根骨惊奇……咳咳,跑题了。

财神爷给皇帝的推荐语就一句话:有林如海在,大夏便是再折腾,户部也不会缺钱。

这句话还真给应验了,户部如今存银两千七百万两,存粮更是不计其数,足够大夏左右开弓,将周边有不臣之心的藩国一锅烩了。

当然,天朝嘛,仁义。只要不是跳的太厉害,王师是不会拔刀的。

不过今日的议题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扩大推行在皇庄、各地官田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取消徭役,推行官府雇佣制度。

第一项实际上已经在元祐六年末,由贾琮、黛玉二人上奏后,于京畿各皇庄、官田试点施行。

如今已有一年,使得京畿数十万贫苦无地的百姓收益。而且皇庄与官田的庄稼两季大丰收,北直隶诸府府库充盈,百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可以说是官民皆收益。

皇帝为此曾微服私访,在京畿各地转了一圈。看着庄子里那些胖乎乎的娃娃,皇帝老爷心里熨帖的很。

他觉得此法已经成熟,可以逐步推行各地,使万民受益,正式向千古一帝的名号发起冲锋。

这一项中枢重臣都觉得可以,虽说皇庄官田的减租减息会冲击民间赁田的佃租,但可能出现的动荡不至于应付不过来,大致商讨了一下就通过了。

唯有第二项,卡在了户部与兵部这里。

徭役要是废除了,户部的压力将成倍数的增大,兵部这边也将出现巨大的压力。

林如海大概算了一下,除非国朝的年入能达到八千万两白银,才能堵住废除徭役后带来的巨大缺口。

按照目前财赋收入的增长情况,最起码也得五年之后,这还是理想状态下。

他将这个情况讲出来后,热血上头的皇帝老爷总算冷静了一些。

不过刘恒是谁啊?倔老四的称呼不是白来的。

既然徭役不能全部废除,那就先废除一部分。像是治河、修路、以及征伐后勤的徭役就成了最先砍去废除的部分。

工部尚书段珺还好,河工、修路等等这些徭役更多是地方自理,跟部里的关系不是很大。

但兵部尚书简子房感觉自己要疯,开什么玩笑?没了军役,每年往九边的粮草谁送?

雇佣?户部连续两届抠门的尚书,我兵部还不得被户部卡脖子?再说了,徭役中最苦最累最危险的不就是军役跟河工吗?

便是朝廷出钱雇佣,也没几个人愿意往九边运送粮草的。

不行,绝对不行!

“陛下,军役绝不可废。没有军役,臣连九边的粮草都送不去。”

五军都督府的几位大佬也持否定的观点,刘恒也知道自己过于理想化了,不过他对军役制度的改革态度很坚决。

因为前段时间他微服私访时,曾亲眼见到有户人家因为服军役导致的家破人亡。

那家当家的男人死在了去九边运送粮草的路上,随后老父因思念儿子病亡,其弟不堪,儿女幼小,妻子被泼皮调戏,不忍流言蜚语自缢而亡……

军役制度必须废除,哪怕阻力再大,刘恒也不会妥协。

不过正如五军都督府的老帅跟简子房所言,军役事关重大,不得不谨慎。

皇帝将自己的坚决态度表明后,勤政殿中就开始了激烈的讨论。不过讨论了半天也拿不出有用的办法来,反倒因为工部尚书段珺“幸灾乐祸”,惹火了正在焦虑状态中的简子房。

于是乎,工部尚书与兵部尚书在御前上演了全武行,户部尚书去劝架,被兵部尚书有意无意的打了一拳……

文同轩一看自己的接班人被打了,撸起袖子就冲了上去,这下子更热闹了。

五军都督府、六部五寺中哪个没被户部卡过银钱?今日不报更待何时?

林如海还好,姑苏林氏五代列侯,探花郎那可是他们那一届最能打的。除了牛继宗这家伙五大三粗干不过,其他五部尚书跟五寺卿他林如海能一个打三个。

就是苦了文阁老……

等刘恒无奈喊来大汉将军将这群中枢重臣拉开时,除了没下场的几位吃瓜大佬外,他的心腹重臣每一个都是鼻青脸肿。

心好累,这就是朕的臣子。

奉天殿上打,勤政殿上也打,下一次是不是在太庙开打?

里面打得热闹,见自家岳丈老子没吃亏,贾琮就躲在殿门外没敢进去,探头探脑的模样正好被皇帝老爷瞧见了。

“贾小三,给朕滚进来!”

林如海很想遮住脸上的淤青,可惜贾琮早就躲在殿门处看完了他们这群大佬互殴的整个过程。

贾琮憋着笑,挪进殿中。

“拜见陛下,见过各位大人。”

刘恒黑着脸问道:“朕不是让你先去东宫吗?”

“啊,臣是来看热闹……不是,臣是有事向陛下禀奏。”贾琮忍住不去看朝廷诸公的脸,拱手道:“不过在这之前,臣还是想说说徭役的事。臣有一事想问问林尚书……”

“哦?”

刘恒与众臣皆看向贾琮,林如海问道:“什么事?”

贾琮道:“每年送去九边的粮草,途中损耗多少?”

“最少三成。”

林如海这个回答实际上已经给了兵部面子了,加上各级官员的贪墨克扣,真正送到军中的能有三成就不错了。

贾琮点了点头,向皇帝拱手道:“陛下,臣建议试行军需采购制度。”

“何为军需采购制度?”

简子房来了兴趣,费力的睁开肿成一条线的双眼,问道:“是否跟宫中采购差不多?”

贾琮忍住笑回道:“简尚书说的对,不过军需采购要更加严格,毕竟是供应军中,容不得半点马虎。由兵部按照每年各镇、各卫所报上来的数据,向民间进行招标,具有资质的商户通过审核后就可以成为大夏军方的供应商……”

事实上大夏已经有了极其完善的采购模式,而且拥有十余家具有资质的商户——皇商。

只要稍微改一些规定,就足以为大夏军方供应粮草,甚至可以扩大采购的规模,加强竞争,让运送粮草的消耗降到最低。

殿中的诸位中枢大佬是国朝最顶尖的人才,立马就明白这是一个极好的办法。他们之前想不到不是他们不聪明,只不过是历朝历代的经验将思想束缚住了。

诸公也顾不上干架了,似乎方才的互殴没有存在过,头挤头相互说着自己的看法,快速完善着《大夏军需采购制度》试行版……

至于首先提出这一个办法的贾琮,一边玩去……

刘恒将幽怨的贾琮招到近前,小声询问突然来勤政殿有什么事。

贾琮嘀嘀咕咕给皇帝老爷说了下传教士的事,刘恒初时还不以为意,等贾琮讲了一下西洋君主需要教皇加冕的传统后,这位帝王顿时就怒了。

中原王朝也是君权神授,但跟西洋的君权神授有着天壤之别。

毕竟中原王朝的天子就是上天的代言人,西洋可还有个神在人间的代言人——教皇。

“此事你做的很好,这事朕会让礼部去处置……”

“陛下,传教士的危害可不只是宗教上的事。实际上西洋的很多传教士不仅仅是传教,他们还是间谍探子,咱们不可不防。”

贾琮太清楚这群传教士的德性了,信不信这群传教士往内地走一圈,能把大夏的舆图画得比兵部的还要精细。

他将脑海中西方传教士可能干的事一一讲了一遍,建议皇帝老爷让礼部明面上出手,暗中调龙禁卫密查这些传教士,看看这些人的背后还有什么阴谋。

到时候直接来个一锅端,弄不好还能大捞一笔,毕竟传教士都是有钱的主,例如今日在正阳大街的那三人,不就抄了十几万两银子。

“都是银子啊,陛下,西洋最有钱的就是这群传教士!”

“什么银子?哪里来的银子?”

君臣二人正嘀嘀咕咕的说话,耳边突然传出一声惊疑。

文同轩顶着一双熊猫眼,凑过来问道:“永丰伯又找到来钱的路子了?快说说。”

好家伙,只要一说到钱,文老头的耳朵比谁都灵敏。

刘恒嘴角抽了抽,上辈子造了什么孽,他的臣子就没几个正常的。

贾琮无奈的拱拱手:“文阁老,没有什么来钱的路子,我正和陛下说那些西洋传教士呢。对了,诸位大人商议完了?军需采购可行否?”

文同轩点了点头,将一份新鲜出炉的《大夏军需采购制度》试行版方略上呈皇帝。

“陛下,臣等目前只商议出了大致的方向,具体的流程还得回去好好议一议。目前来看,此计可行。不但能减少民力的损失,更能大大减少途中损耗。”

林如海补充了一点:“此法虽好但也要有一点需要注意,军需之物事关重大,为防止官员贪墨以及商户以次充好,臣以为当加强监督,最好由兵部为主管、都察院负责监查、户部最后按兵部与都察院共同签发的文书为准,进行拨款。”

“什么意思?是说我兵部贪墨?好你个林如海,专门跟我过不去是吧……”

“本官又没指名道姓,就事论事而已。”

方才还“兄友弟恭”通力合作的兵部、户部两位尚书,重新变回了斗鸡,眼看就要打起来。

贾琮都在想该怎么劝架,才能让岳父老子占便宜。

最后还是皇帝老爷叹了一口气,出声制止了两人。

“行了,此事由内阁牵头,户部、兵部、刑部、都察院会同办理。没事就退下吧,赶紧让太医院给诸位爱卿抹点药,消消肿。一个个都是朝廷重臣,天天打架互殴,也不嫌丢脸……”

“别啊陛下,方才臣听得真真的,永丰伯说了银子,那些西洋传教士有银子……”

文同轩一把拉住了起身就要离开的皇帝,扯住袖子不让走。

刘恒无奈重新落座,让贾琮将传教士的事重新讲了一遍。

对这件事,殿中众臣的反应不一。

有人不屑,有人眉头紧锁。

最后还是礼部尚书贺耀敏面色凝重的说道:“永丰伯的顾虑实际上也是老臣的顾虑,陛下可还记得南朝旧事?”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好不容易把佛门压下去了,如今又有西来之宗教,陛下,咱们不能不防!”

礼部掌管天下宗教,贺耀敏这个礼部尚书怎么能不了解宗教对朝廷的危害?

道教还好,只要不出个道君皇帝,只要君王不去吃丹药求长生,像这种你爱信不信的宗教,礼部都懒得去管。

但如果像是佛门这种盛世圈地圈银子,乱世祸乱天下,足以危害国朝统治的宗教,贺耀敏就不得不防了。

第328章 一个时代结束了第504章 三大混账齐聚首 大夏朝廷抖三抖第510章 不成器的孙子第174章 强抢民男?律法漏洞啊!第160章 史侯,咱们公堂见!第47章 饥渴难耐第9章 让林丫头给你当媳妇?第462章 琏二爷的狠辣第450章 我住隔壁我姓王第88章 宵禁下的杀伐第415章 狠起来连自己人都弹劾第9章 让林丫头给你当媳妇?第31章 血腥的处置第362章 不当人的永丰伯第158章 湘云的劫难开端第121章 琮三爷单刀战霍家第35章 貌似黑化的元春第389章 真正的战争开始了第137章 贾琮夜出法华寺第129章 林怼怼怒怼太妃第91章 甄家的姑娘长得美吗?第70章 你的心跳,我的心跳。第311章 林县主上达天听第354章 本伯要发飙了第125章 终是封妃难逆啊第223章 今日之事,当年之因第475章 一人抵十万(求月票)第413章 饮马瀚海 封狼居胥第5章 我要给陛下站岗第242章 祖宗不足法第136章 暂避法华寺第199章 文卿,你脱了?第396章 主子请您赴死第322章 建设兵团好啊第50章 抱歉,白天再更!第156章 奉天殿大战第233章 被人耍了?第38章 不留情面的嘲讽第212章 大夏第一女将军第382章 尔翁婿欺朕有事请个假第483章 八百里加急!第451章 爸爸去哪了第238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发烧了,白天再更新第101章 请家法?哪家的家法?第396章 主子请您赴死第2章 铁网山打虎第392章 神秘的青楼(二)第117章 谁说荣国府没人撑腰?第49章 筑京观?第495章 本侯要发飙了第459章 孤才是薛家最大的靠山第283章 皇帝老爷又病了第353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天朝第460章 百姓与奴隶 黑暗与光明第215章 罄竹难书水月庵第88章 宵禁下的杀伐第473章 封侯第73章 琏哥儿求官发烧请假一天第168章 林爹爹奉旨回京第267章 爱哥哥,你不愿娶我吗?第54章 考了探花郎能去求亲吗?第511章 林公主公堂问案第335章 太师,得加钱!第333章 就粮于敌的北征行动第191章 水王爷不懂真情啊!第309章 钓鱼人第23章 半根鸡腿引发的血案第144章 我二哥,壮哉!第330章 凉州城的危机第41章 离京前的觐见第260章 真是红颜祸水啊第283章 皇帝老爷又病了第97章 再别离,返京!第17章 说明第144章 我二哥,壮哉!第43章 抱歉,发烧了……第242章 祖宗不足法第52章 琮三爷大闹淮安府 2第286章 事了回京看风云第223章 今日之事,当年之因第346章 河西八百里加急第3章 功高莫过救驾第325章 跟琮哥儿比诗,你也配?第119章 臣女林氏拜见圣人第135章 上香遇亲 流民杀人第155章 我与赌毒不共戴天第110章 太后跟前卖乖 曹嘟嘟跟前耍宝第484章 竟有如此神奇之物!第379章 十三爷有青天之资第72章 孙四姑娘的野望第470章 屠夫第94章 耍人玩的忠顺王第121章 琮三爷单刀战霍家第463章 臣,不愿意!第78章 琮哥儿你又吓哥哥第443章 借刀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