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琉璃界里点映红(一)

荣国府门子今儿的姿态低卑了许多,至少下雨天鼻孔不会漏水了,听说贾母亲自发话,让荣国府自上而下拾缀了一遍。前些日子风头最盛的二太太王夫人近来身体不适,所以老太太体恤她,让她在荣禧堂的佛堂里念经养身子,府中一干大小事务交由琏二嫂处置,同时也指了李纨为“协理”,一正一副,合力打点着荣国府内务事宜。

贾琏出来相迎,笑着说道:“今儿宝玉兄弟和姐儿们在后园子里又摆了一桌,宴请宝钗、湘云两位姑娘。你这么巧就赶上,是不是蟠哥儿给你递的信?宝姑娘和史姑娘前脚刚进来,你这后脚就赶来了。”

“天可见,今儿真的是赶巧了。昨儿关东送来了应节过年的东西,有六筐是孝敬老太太的,我又选了四筐,给琏二哥、琏二嫂、宝玉兄弟和几位姐儿们尝尝鲜。”

“四郎有心了,先谢过你了。”贾琏看着后面有仆人接应进来的礼物货品,拱着手客气道。

两人一边继续往里走,一边谈着话。

“这段时间,四郎名声可是震动四海。就是我们府上二老爷,也天天在那里絮叨,就恨没能也跟着上折子。”

“二老爷有心了。只是他身份特殊,还要顾着宫里的庄嫔,不像我们了无牵挂,可以肆意而为。”

“四郎这张嘴,太会说话了。”贾琏笑道,左右看了看,小厮们都在后面远远地跟着,便低声说道:“听说圣上有意要召烟溪公入京了?”

“这个我真不知道。”刘玄笑着答道。

“那圣上意属世叔进京任殿帅或侍帅,这可是真的吧?”

“家父曾跟我提及过,圣上是有这个意思,但家父婉拒了。这一回侍卫军轮换,关东诸军镇居一半,家父再任侍帅,与制不合。”

“哦,”贾琏顿时知道了此中的厉害关系,不再追问了。

先给贾母磕头请了安,献上了关东送来的年货,闲聊了几句,便让贾琏带着他自去后园子跟贾宝玉等人相聚。

“知道你好容易得了机会相见宝姑娘,再留你,只怕要埋怨老身了。”

贾母的话让众人含笑不已,鸳鸯在旁边还打趣道:“老太太说得没错,状元郎这走时的步伐要比进来时的快多了。”

待到刘玄走出了花厅,贾母转过头来对鸳鸯说道:“鸳鸯,以后你少开这刘四郎的玩笑了。”

“老太太,是我说错话了吗?”鸳鸯吓了一跳。

“不是你说错话了,也不是四郎开不起玩笑。只是你是我身边的人,要是轻佻了他,下面那些没眼珠的人看在眼里,只怕要怠慢了他。万一有什么轻慢的事传出去,四郎或不会怎么样,就怕某些有心人想卖弄邀幸。这个时档,贾府可不敢卷进这漩涡里,被人拿去当了枪使。”

“奴婢记住了。”鸳鸯连忙恭声道。

与此同时,后园子林黛玉悄悄把贾宝玉拉到一边,低声嘱咐道。

“待会四郎要来,你可要好好敬他三杯,要好生谢过他一番。”

“为什么?”贾宝玉不解地问道。

“我也是这两日才想明白的。四郎为什么漠北点检回来后着急忙慌地托人,在宫里一番运作,这才借着皇太后寿辰的机会将元春姐儿册封为庄嫔。想必他已经有了定夺,要叩阙上奏,所以先把元春姐儿从大明宫里接出来。要不然真要跟着太上皇、皇太后去了内北苑,大姐儿再想回紫禁城里来就千难万难了。”

贾宝玉不由听得目瞪口呆,“居然还有这内幕?”

“我在家时,有听家父偶尔提及过,擅为官者都是看五步走一步,更有甚者是看十步走一步。而今看来,四郎不是等闲之辈,只怕是家父嘴里那种走一步却已看了十步的人。他能冒着干系把元春姐儿先接出了大明宫,想必是真念了贾府的情义。”

“林妹妹为何说四郎是真念了我们贾府的情义?”

“你这呆子,可不知为官的多为寡情薄意之辈,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四郎筹谋叩阙上奏,得担多大干系?要是被人察觉到蛛丝马迹,恐有万劫不复之祸。所以那时必须要藏于九地之下,以免万一。托人接元春姐儿出大明宫,极易打草惊蛇。四郎却还是做了,可不就是有情有义之人。至少对贾府,是念着一份情的。”

“听林妹妹这么一说,我也明白了。当日太太当众数落四郎,老太太那般雷庭大怒。想必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说到这里,贾宝玉面露愧疚之色,叹息道,“是我有些偏激狭隘了,那日老太太重责太太,我心里居然还有了几分埋怨,埋怨四郎的牵连,却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你知道就好,待会多敬四郎几杯。他不肯说,必是不愿声张。此事说出去,对贾府和宫里的庄嫔没有什么好处。”

“嗯,我记住了。多谢林妹妹提醒。”

刘玄入席后,说了一会子话,贾宝玉一马当先,率先敬酒,结果自己三杯下去脸如赤霞,身如软泥,姐妹们连忙叫来小厮,要把他扶了回去,却是死活不愿,硬要再跟四郎和姐姐妹妹们一块喝酒。探春只好让人将他暂且扶到旁边一屋去,叮嘱袭人备好醒酒汤水,给贾宝玉喂下,又取来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皮里的鹤氅,把贾宝玉紧紧地裹上,免得酒醉体弱之时寒气乘虚而入。

重开席后,众姐妹故意缠着贾琏和琏二嫂,问他们能不能帮忙从外面带些趁手好玩的小玩意和首饰插花。

贾琏和琏二嫂也知道大家的意思,居然带着大家三三两两去到另一处阁榭,这摆席的暖阁里只剩下刘玄和薛宝钗,还有几个丫鬟婆子在旁边伺候着。

“宝姑娘是抹得什么香?居然跟他人有些不同。”

薛宝钗睁大着一双杏眼,看着刘玄一会儿,突然笑了,“素闻刘四郎壮怀天下,不曾听闻有喜好儿女脂粉之行,怎么今天却问起女儿抹香之事。”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自古天下英雄,多是难过美人关的。”

“想不到宝姑娘在香上,也是亲君子而远小人,谨守先贤之教诲。”刘玄开着玩笑道。

“谁是君子,谁是小人?”阁外突然有人道。

第二百六十二章 芙蓉榭里影人间(二)第一百九十章 府邸私话言要事(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听阳关不惨颜(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忽来新燕飞春岸(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云起且听钱江潮(五)第一百零一章 东华门前风雷动(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卷罢六经卧看山(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黄昏独愁著风雨(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万里海路波难平(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坏一浮沤第二百一十二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水漾萍根风卷絮(二)第五十八章 祖制难违自从循第三百一十章 列圣忧勤德泽深(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吴鼙鼓连声来(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云起且听钱江潮(五)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断奇案拨迷雾(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翁婿闲话无东西(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蜂团蝶阵委芳尘(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芙蓉榭里影人间(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薛府私会话机密(一)第六十五章 辛丑乡试捷报来(二)第二百零四章 三军列阵杭城外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简牍纷朱黄第三百九十四章 触目人情但可哀(四)第四百四十五章 青海长云暗雪山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刘府门(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蚀角意难决(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七十六章 元夕闻名青玉案第一百六十七章 鄞江重雾天难明第一百六十八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第二十八章 金玉良缘化虚幻(五)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悬晴夜燕户空(一)第八十三章 敕勒川里现牛羊(四)第三百五十四章 同袍借问谁家子(二)第三百零二章 三军南顾气如虎(四)第七十四章 东宁军帅京述职(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换麹尘罗(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简牍纷朱黄第二百七十九章 荣禧国府添喜事(一)第七十九章 钦点壬寅科进士(二)第三百八十章 月悬晴夜燕户空(二)第五十三章 宁国府里暗刀剑第九十七章 成均馆里风波恶(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人间信有白头痴(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妖僧异心行诡事(四)第八十八章 一夜风起刀兵急(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连枝比翼浮翠阁第七十三章 东宁军帅京述职(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战伐已闻运筹中第四百二十二章 曲肱饮水亦欣然(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闲来无话谈前程(二)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传来动人心第七十三章 东宁军帅京述职(二)第十五章 花萼楼扬名相见欢(一)第二百九十章 楼船夜雪熊津镇(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断奇案拨迷雾(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师三吴千机牵(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紫薇舍人当望衡(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两宜顺人情第三百七十四章 只愁风断青衣渡(二)第四十四章 春露楼里救薛呆(一)第五十九章 宁国府里起变故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都城外会探花(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只愁风断青衣渡(二)第四百一十五章 黄昏独愁著风雨(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听阳关不惨颜(二)第四十二章 周府寿宴闻奇案(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苍烟不惹尘(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金陵城里糊涂案(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铁马秋风郁洲山(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忽来新燕飞春岸(三)第四章 初到太学来报到(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粟无人馈方差快(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罢六经卧看山(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简牍纷朱黄第二百五十五章 宫使无私断公案(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明悟深藏要若无(四)第四百五十九章 谁知重见楚江滨(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世味年来薄似纱(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甄玉贾玉异际遇(三)第八十九章 漠北列阵受点检(一)第三十一章 四女初入刘府门(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三吴鼙鼓连声来(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金陵城里糊涂案(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事无成两鬓霜(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里糊涂案(二)第二十一章 小小风波自散去(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残玉瀣行穿竹(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风冷吟吴越(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事无成两鬓霜(二)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阁映红帘第二百一十四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问谁家子(一)第三十二章 西山马疾弓弦响(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身既死兮神以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