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东南形胜吴都会(二)

“是啊,此次前来两浙,确是有不少阻碍。”刘玄叹息着答道。

原来两浙的三司,藩司、廉司和兵司,居然一个都不愿见刘玄。态度很好,开口“钦差大人”,闭口“巡使老爷”,可不管如何他们的坐堂老爷就是没空。就是漕司转运司,也是笑脸赔尽,就是没闲,你老还是再等等吧。

遇上这样的软暴力,刘玄也无可奈何,总不能带着人去砸门吧?所以一行人在杭州困顿了十几日,一筹莫展。而杭州官场上的,都在憋着笑看热闹,如同看耍猴一般。

“四郎,你且说说看。今儿大家伙都在这里,好一起合计一二。常言说一人计短众人计长,三个臭皮匠还订个诸葛孔明,何况我们应该比臭皮匠要强上一些吧。”潘籍问道。

大家都笑了起来,待到慢慢缓了下来,刘玄开口道:“正月过去没多久,圣上找人递了话出来,意指让我来东南。我思量了许久,琢磨出圣上大致的意图,可能有三点。”

“第一是国库司被拖欠和亏空最多的就是两浙和南直隶。圣上让我来两浙,应该是想让我在州县摸摸底。朝廷和皇家在江南的耳目,体仁院、开元宫、洞霄宫这些年被地方渗透拉拢得差不多了,今上信不过他们。”

薛蟠在一旁问道:“体仁院我知道,说是太祖皇帝在金陵的潜邸故宫。这开元宫和洞霄宫是个什么去处?”

其余徐、常、符、封四人和孙传嗣也是一脸的疑惑。

李公亮在一旁解释道:“开元宫在苏州,兴建于前晋咸宁年间,原名真庆道院。前周末年,太祖以驸马和节度使之名北上勤王,孝慈端睿高皇后遣人去真庆道院等处祈福求胜,当时此院还出了祥瑞,有老君石和五彩祥云出现。后太祖定鼎,传旨将真庆道院改为开元宫,为皇家道观。”

“洞霄宫在杭州杭州县城外,始建于前汉武帝,原名天柱观。高宗皇帝改其为洞霄宫,列为皇家道观。这样的皇家道观还有辽阳福寿宫、洛阳太清宫、长安万寿宫、武昌长春宫、锦城青羊宫、番禺纯阳宫、南安州永乐宫、星瞻州朱雀宫。这些皇家道观的提举宫使跟体仁院使一样,都是宫里亲近之人担任,有密奏之权。现任体仁院使甄应嘉之祖母,可是太上皇的奶娘。”

“原来如此。”众人纷纷点头,已然了解。现在这些宫使都是太上皇秉政时任命,有的甚至传了两代。久在地方,只怕是合而为一了。而今上碍于太上皇的面子,一时还不好褫职挪位,但他们密报的话只怕是要当屁了。

薛蟠却还是一脸不解,犹豫了一会又开口问道:“这位孝慈端睿高皇后是谁?”

“你这呆货,她就是太祖的皇后,高宗之母,前周末帝的嫡公主,也是”潘籍看来一眼刘玄,还是收住了嘴。

薛蟠长哦了一声,潘籍在一旁继续说道:“四郎,你且继续。”

“其二就是东南,尤其是两浙的倭乱,闹得越发不堪了。可地方有司还不当回事,圣上甚为不满,想让我下来切实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三嘛,”刘玄斟酌了一会说道,“圣上不满朝廷地方积弊甚久,一直想着革新除弊。”

李公亮敏锐地意识道,当即接话道:“可是圣上想从东南之地先入手?”

“是的。”刘玄答道。这一点涉及到他跟圣上、以及跟老师杨慎一的密谈私语,不好说得太透。

潘籍沉吟道:“东南是朝廷财赋重地,两浙和南直隶每年的商税占国朝年税的一半。此前在成均馆,四郎跟我看过国朝这十数年的税赋名册。闽海、广南两省这十数年来商税、市舶税年年增高,倒是这两浙和南直隶却不增反降,确实让人生疑。”

说到这里,他郑重地说道:“如此说来,四郎职责重大啊。你说的这前碍重重,且细说来。”

刘玄说道:“这两浙布政使李秀其李老大人,跟首辅卢大人是同年,老迈昏庸,人称纸糊藩台。”

“哈哈,卢大人领着纸糊阁老,李大人成了纸糊藩台,不愧是一对同年。”

“两浙布政司左参议领两浙转运使杨凤桐杨大人却是个厉害角色。他四十来岁,庚辰科进士,做过忠顺王爷的左赞善。”说到这里,刘玄顿了一下,知道他跟忠顺王恩怨的众人都了然地点了点头。

“不仅如此。杨大人在两浙为官十余载,从知州一直做到左参议。他在两浙不敢说只手遮天,但权重威高,一言九鼎。”

“提点两浙刑狱按察使王重信王大人是修国府的姻亲,他侄女是侯孝康的正妻。听说王大人能成为两浙臬台,修国府出了不少力。”

听到这里,潘籍连忙插了一句:“四郎,我们在京口等点验放关时,看到侯孝康的座船,往南边来了,想必也是来这两浙杭州。”

“他来了?”刘玄想了了一会,摆摆手道,“且不管他。”

“其余州县官员,就跟繁杂了,很多都通着内阁宰辅,或者与开国勋爵世家关系密切。”

“北靖郡王的故里和祖墓就在会稽山附近,修国公出自富阳,缮国公出自乌程,十二侯中的四位也出自这里。或姻亲族人,或门生故吏,开国勋爵世家在两浙就是一张网。”

随着李公亮的话,大家都陷入沉默,厅里变得寂静起来。薛蟠左右看了看,忍不住开口问道:“四郎,那兵马司呢?”

在他看来,刘玄军将世家,只要跟武职有关,应该是满天下都是世交和朋友。

“这提督两浙兵马指挥使丁居胜跟家父有隙。当年家父还是泰宁军统制使,时姜太尉节帅关东诸兵马,讨伐高丽军。这丁居胜时为兵马都监,贪功冒进,中了埋伏。当时家父时任那一路的指挥,行军法杖责四十,上报行营。姜太尉将其夺职,斥贬回京。这厮在九边军镇没了前途,却不想他妻子是皇太后的娘家侄女,没两年想了法子起复,转到南边为职,而今居然掌了两浙兵马司。”

“至于定海军和临海军,他们久在两浙,官兵都是本地人,跟当地州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要有太大的指望。”

“要不是龙潭虎穴,圣上还不会派我来。不过我们也不是孤立无助。”刘玄笑着说道,“提举两浙市舶司的谢志清谢大人是圣上指派的,还有何芝贵何大人,他节制两浙定海、宁海两军以及两浙沿海诸州的海路巡检,他老人家也是有手段的人。”

大家一听,没错,刘玄在两浙还真不是孤立无助。只要有两三处臂援,相信刘玄是有办法在两浙立足的。只是可能比想象的要艰辛许多。

不过大家心里有数,都不想破坏气氛,纷纷举杯,开始畅饮起来。

第五十五章 太学年考有蹊跷(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吴鼙鼓连声来(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却谋史馆清贵职第三百九十三章 触目人情但可哀(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无(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战伐已闻运筹中第四百零七章 读书习气扫未尽(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二)第四十六章 春露楼里救薛呆(三)第一百零七章 琉璃界里点映红(三)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里点映红(二)第二百一十章 度朔仙桃逢细雨(一)第三百四十章 鸳鸯瓦冷霜华重(三)引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东南形胜吴都会(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荣禧国府添喜事(三)第二百八十八章 铁马秋风郁洲山(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翁婿闲话无东西(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楼台绿瓦沍琉璃(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犹嫌五更鸡鸣早第三百六十三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二)第二百四十章 一蓑烟雨任平生第一百七十一章 战后点验有玄机第四百一十五章 黄昏独愁著风雨(二)第七十四章 东宁军帅京述职(三)第六十章 宁府大丧起波澜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蚀角意难决(三)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破楼兰终不还(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瓯江啼晓解奇案(六)第二十二章 小小风波自散去(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蜂团蝶阵委芳尘(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闻僧道开清净(二)第五十七章 此时海棠惹秋意(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二)第十八章 薛府求医循北来(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飘零已是无颜色第三十八章 初试火器言变局第四百一十章 读书习气扫未尽(四)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苏城里开元宫第一百七十三章 妖僧异心行诡事(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状元转做伐柯人(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甄玉贾玉异际遇(二)第四章 初到太学来报到(二)第三十五章 西山马疾弓弦响(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御前对答话国事(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九章 国子监里只读书(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换麹尘罗(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山之远忧其君(一)第九十六章 荣府双喜皆临门(三)第三十九章 贾府门里训弟子第二百零一章 暨阳锁关定会稽(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桐君悬壶谁济世(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问谁家子(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东南形胜吴都会(三)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听阳关不惨颜(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钱江潮起风雷动(三)第二十三章 王氏姐妹再重逢第四百五十二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带蜿蜒通南北第二百三十六章 翁婿闲话无东西(一)第六章 荣府荣华百生相(二)第二百四十章 一蓑烟雨任平生第三百九十二章 触目人情但可哀(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卷罢六经卧看山(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二十章 薛府求医循北来(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里糊涂案(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旧事未了新争起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敌若云第三百五十二章 忘却新传子夜歌(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触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九十七章 成均馆里风波恶(一)第八十九章 漠北列阵受点检(一)第九十四章 荣府双喜皆临门(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东南形胜吴都会(三)第四十一章 荣宁国府暗波澜(二)第四十七章 薛呆事败立重誓(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气象君知否(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苏城里开元宫第二百章 钱塘屹然安三吴(一)第一章 关东生客至京师(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万里海路波难平(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荣禧国府添喜事(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黄昏独愁著风雨(四)第三百九十六章 白发萧萧洛阳夜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换麹尘罗(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钱江潮起风雷动(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云起且听钱江潮(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飘零已是无颜色第一百三十三章 东南形胜吴都会(三)第八十九章 漠北列阵受点检(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风卷清江暗雨来(一)第四百五十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一)第一百零八章 弹劾如云暗杀机(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东南形胜吴都会(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薛府私会话机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