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吴鼙鼓连复来(三)

通州以南的运河,一行五艘官船,旌旗不扬,悄然南下。

在船舱正中的桌子上,铺着一张两浙和南直隶的地图,上面用炭笔圈了好几处。刘玄、李公亮、孙传嗣、邓遇等人讨论了一上午,最后得出了几点结论。

“此战不宜速战,须得步步为营,以铁桶合围之势,先将乱贼锁在其中,绝其内外,然后以削皮剪翼之势,徐徐图之。”

“四郎说得没错。”邓遇点头附和道,“浙西山高林密,大军开进,顿时散成无数散沙,又情形不明,目闭耳塞,正好方便乱贼各个击破。所以只可缓战可胜,速战招祸。”

“可是圣上和朝廷容得了徐徐图之吗?”李公亮问道。

众人思量了一会,都缓缓地摇头。前方将官因地制宜,都部署好了,结果君王宰辅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胡乱传下一张薄纸,结果累及三军皆没。这样的破事,在史书上比比皆是。

刘玄冷然道:“现在两浙主事的可是丁居胜,我就是插上翅膀,半月之内也赶不到浙东。”

“浙西事发,已经有一个月,算下来有四五十天的时间。”李公亮点点头道。

在一旁少有出声的孙传嗣开口道:“我们是不是要预演下,万一丁军门有败师之局,当如何应对。”

李公亮闻声转过来,指着孙传嗣说道:“传嗣啊,你也学坏了。”

几人趴在桌子上,又推演了一番。

“按照我们的推演,乱贼上策当为举兵南下,趁虚占取处、温、台等州,即能获得粮草兵甲,又能有得广袤回转之地。整编兵马可再举师南下,攻取闽海和江南西省。战事一旦蔓延数省,地方各州县就会惊慌失措,朝廷会顾此失彼。乱民可趁此乱局,占下一大块地盘,以为后续之根基。”

“中策是直取杭州,定局三吴,只是朝廷和地方定会拼死相抵,据城严守,又有水师助阵,恐怕难以一时而下。下策是出徽宣州,直插金陵,定会震动东南。只是徽宣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乱军一路北上,困难重重。且金陵有奋武军十二营,不管如何,都要强过两浙陆师。”

“如此上中下三策,只是我等臆断。对于乱贼而言,到底哪个才会为上策?”

听了李公亮和孙传嗣的话,其余人都默然了,站在那里思量着。

过了一会,汤鼎诚说道:“如果丁军门兵败,乱贼就会乘胜取杭州。如果丁军门持重,徐徐围攻,那么乱贼就不会坐以待毙,定会另谋出路。或南下,或北上。”

“如此说来,倒是丁军门败了才是好事,让乱贼乘胜东进,困顿于杭州等城下,我等才好腾出手来收拾他。”

李公亮的话让众人顿了一下,话虽然不好听,但事实如此啊,而且这是自己人私下讨论,不用担心外传,惹人非议。

“只是丁军门败了,两浙陆师精锐怕是要跟着殉葬。”孙传嗣顿了一下,又说道,“虽然那些兵丁真算不上精锐,却应该是两浙不多的可用之兵。天德的团练军成了孤军,如何顶得住?而且上面还有一个纸糊藩台,主帅无能累及三军。”

“丁军门败了,按律例当由何老军门调度指挥了。再说李藩台那性子,绝不会去自揽烦恼的,倒不用太担心。”

“如此而来,杭州以外的富阳,越州的诸暨就成了要害所在了。”邓遇指着地图道。

“没错,乱贼取杭州,最便利就是顺富春水而下,富阳正好卡住了要害。诸暨?为何成了要害?”孙传嗣有些不解地问道。

“乱贼要是决意直取杭州,最好的法子就遣一偏师,取越州。只要占据了越州,北可侧击杭州,南可侵掠明州。而从婺州取越州,诸暨是关键所在。”刘玄出言解释道。

又议论了一会,众人便散去,各自有事,船舱里只剩下刘玄和李公亮。

“四郎,此前为何不将浙西的事情跟圣上和烟溪公讲透彻?”李公亮知道内情,清楚浙西是个什么鸟样,真的是瘄火积薪,一触即发。

“重明啊,亲眼所见,和书面所见的,差异甚远。圣上和恩师认为浙西之祸根不在苛政,而在妖言惑众,更认为庶民之怒不过如此。我说再多,也不过是多发几道旨意,叫丁军门用心进剿而已。两浙是圣上择定的,定要做出个榜样来。现在有了做局的机会,他们怎么会放过?”

李公亮默然了,过了一会怃然道:“圣上和烟溪公就不怕浙东也被打个稀巴烂?”

“自视甚高的人多半刚愎自用,认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一旦出了事,还是会坚持决策无错,只是下属办事不力,延误战机而已。”刘玄意味深长地说道,“重明啊,我都觉得有些后悔了,这两浙的事,我等是否办得太过利索了。

李公亮摇摇头,不再谈及这让人苦恼地事情,转言其它。

“四郎,听说不少权贵子弟,托亲借故,转到你这里,求着同去浙东?”

“是的,都想跟着去浙东分润几分功劳,文职多,武职极少。”

李公亮呵呵笑了起来,“武职多少还要舞刀弄枪,去敌前厮杀一番。文职多好,运筹帷幄,指点江山,动动嘴皮子就能分功,多好!”

“这些人等,求文职的我全部转到吏部,由恩师做主,武职转到五军府,由姜老将军做主,我只是小小的钦差,做不得主。”

“你这个钦差,算是开朝以来头一份吧。真是想不到,烟溪公是如何想出这么个名目的?以后我是不是该叫你一声廉台大人?”

“廉台?”刘玄脸上闪过一道复杂的神情,摇摇头对李公亮道:“重明,写给政老爷的条陈写好了吗?”

“写好了。四郎,这样做不会遭非议吧。”

“暂时不会。我的这位世叔,迂腐呆正,算是个君子,可以欺以其方。”

李公亮不由大笑起来,“你这个刘四郎,可真是算计到了极致。”

“如之奈何?圣上算计我,太上皇算计我,恩师也算计我,我不算计算计别人,能有活路吗?”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李公亮一边笑着,一边把那文卷递给了刘玄。

听到这话,刘玄愣了一下,随即也笑了,扫了一眼条陈,叫来韩振道:“把这个条陈给到政老爷。”

“是,四郎。”

第三百六十三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水漾萍根风卷絮(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残玉瀣行穿竹(二)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间阅事多第一百九十五章 三吴鼙鼓连声来(一)第一百章 莫问前路凶与吉第一百三十二章 东南形胜吴都会(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粟无人馈方差快(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鸳鸯瓦冷霜华重(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轻谈江山似等闲(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檄文驰骑谕幽并(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断奇案拨迷雾(三)第四百一十二章 家住苍烟不惹尘(二)第三百零三章 束手小心观浮世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里现牛羊(六)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师三吴千机牵(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六睦建德谋定乱(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风卷清江暗雨来(一)第六十七章 折桂鹿鸣明师恩第三百四十章 鸳鸯瓦冷霜华重(三)第四百零六章 奋向青门学种瓜(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观江楼上玉壁连(一)第三十三章 西山马疾弓弦响(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紫薇舍人当望衡(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薛府私会话机密(一)第一百六十章 聚勇练兵有新法(三)第一百一十章 水月庵里腌臜多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贾宝玉会金陵(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家住苍烟不惹尘(二)第五章 荣府荣华百生相(一)第四百零九章 读书习气扫未尽(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上元节(一)第四百零九章 读书习气扫未尽(三)第五十五章 太学年考有蹊跷(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衫已换麹尘罗(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山之远忧其君(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残玉瀣行穿竹(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风冷吟吴越(二)第九十八章 成均馆里风波恶(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二)第二十四章 金玉良缘化虚幻(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云一片闲舒卷(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梦醒最怯闻夜钟第六十七章 折桂鹿鸣明师恩第二百三十二章 桐君悬壶谁济世(三)第二十九章 金玉良缘化虚幻(六)第一百四十三章 云起且听钱江潮(二)第四十九章 清虚观里蘸事忙(一)第七章 荣府荣华百生相(三)第四十六章 春露楼里救薛呆(三)第五十二章 奉国府里话机要第三百八十九章 楼台绿瓦沍琉璃(二)第二百一十七 春江潮水自东去(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太平气象君知否(二)第三百零五章 侧蓬帆过古刹寺大秦官职 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战后点验有玄机第四百一十七章 黄昏独愁著风雨(四)第一百章 莫问前路凶与吉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闻僧道开清净(二)第五十七章 此时海棠惹秋意(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宫使无私断公案(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桐君悬壶谁济世(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东南形胜吴都会(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卷罢六经卧看山(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听阳关不惨颜(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苍烟不惹尘(一)第三百零五章 侧蓬帆过古刹寺第七十三章 东宁军帅京述职(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粟无人馈方差快(三)第六十五章 辛丑乡试捷报来(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东来又向西(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瓯江啼晓解奇案(四)第五章 荣府荣华百生相(一)第九十二章 秋风萧索萧风关(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冰雪招来露砌魂(一)第六十九章 深秋赋诗菊黄华(二)第三十二章 西山马疾弓弦响(一)第三十九章 贾府门里训弟子第二百零三章 众军齐整蓄势发第十九章 薛府求医循北来(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湖风冷吟吴越(一)第八十八章 一夜风起刀兵急(三)第七十七章 壬寅春闱选贡士第一百三十九章 瓯江啼晓解奇案(四)第三百四十章 鸳鸯瓦冷霜华重(三)第三章 初到太学来报到(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地固将容小丑(一)第四百零九章 读书习气扫未尽(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粟无人馈方差快(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励翼明弼谐第二百二十五章 薛府私会话机密(四)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简牍纷朱黄第二百二十七章六睦建德谋定乱(二)第八十四章 敕勒川里现牛羊(五)第五十五章 太学年考有蹊跷(二)第二百零六章 风雷会击江潮定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无常第五十九章 宁国府里起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