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春暖水寒风似刀

进入夏天,天气一日比一日酷热。

杭州州衙内书房,刘玄、李公亮、潘籍、孙传嗣四人各自摇着扇子,还是止不住额头上的汗水。

“两浙六州的编户统计如下,洪元九年编户一百一十三万八千二百二十五,口八百六十八万七千五百六十七。弘同六年,户一百三十万三千一百二十四,口八百九十万五千八百四十三。成德八年,户一百二十四万二千四百八,口八百一十五万三千五。”

李公亮念的是督办钦差派到两浙受贼乱的杭、越、明、婺、严、衢六州的督查秀才们汇报上的清查数据。

“水旱田地,两浙六州在洪元九年为两千一百七十一万亩,弘同六年为两千三百五十九万亩,成德八年为一千七百七十九万亩。”

“前周末年,中原民乱骤起,白骨横野,两浙倒是未受波及,只是洪元年间奉朝廷之命,向湖广、闽海等受祸严重的行省迁了部分人口过去。所以不像其它行省,立朝十几二十年间,人口有骤减骤增的迹象,而是保持着稳定。只是到了成德年间,”潘籍看了看文卷,微皱着眉头说道,“人口不增反减,少了八十多万丁口。”

孙传嗣接言道,“应该是成德年间,地方乡绅与勋爵世家以及州县官吏们勾结,大肆侵吞田地,许多失了田地的百姓只得投身为佃户。那些乡绅权贵们为了免交丁口税,便隐匿了部分人丁。只是我朝丁口人头税不重,部分乡绅怕麻烦,就省得去隐匿了。所以这差额数字就不是很大了”

“但是这水旱田地差额数字就触目惊心了。太祖高宗两朝,田地数字略有盈升。因为两浙自古是富庶之地,开发数百上千年了,可供开垦的荒地不多,所以新增田地只是缓缓增加。但是到了太上皇秉政年间,却突然间足足少了六百多万亩良田,真是丧心病狂,肆无忌惮啊。”李公亮放下文卷,叹息道。

三人叹息了一会,看刘玄坐在默然想事,相视一眼,李公亮开口问道:“四郎,你在想什么?”

“哦,想两宗妖教跟北靖郡王的破事。”刘玄抬头应道,“这些东西我们抄录一份,递了上去就好,这是圣上、杜大人和老师头痛的事,我们暂且没法操心。我只是在想,这两宗妖教的乱贼事变眼看要平息了,而我们找出来的线索,越来越指明那位北靖郡王在这件事上,有些不干不净。”

“巫春秋曾是北靖郡王府供奉的事,无凭无据,做不得数,摆不到台面上去。但北靖郡王和修国公府祖墓被毁一事,着实蹊跷。妖教是深信因果报信的,杀害官绅,还可以说是除恶扬善,积累功德。毁人祖坟,却是损阴功,要遭报应的,那伙子信鬼神信得发癫的妖教乱贼会做这种事?”

刘玄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沉思。

“四郎说得不无道理。只是北靖郡王那边可以说妖教祟邪,丧心病狂,难以以常理权衡,推得干干净净。他是苦主,说什么都行。”潘籍微微苦笑着说道。

“还真看不出来,这北靖郡王倒是个狠角啊。”李公亮冷笑着说道。

孙传嗣猛然一惊,讶然地问道:“重明,你是说祖墓是北靖郡王自个叫人毁的?”

“自个派人,或者勾结唆使乱贼做的,谁知道呢?只是这么一来,北靖郡王跟妖教乱贼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再脏的底都被洗得干干净净。”

李公亮的答话让孙传嗣一阵摇头,突然想起什么又问道:“那修国府的祖墓呢?”

“怕是无妄之灾,做戏要做全,谁叫修国府的祖墓离得那么近。”

众人忍不住叹息,这一波最冤的就是他们家了。被明旨除爵,嫡孙赐死,祖墓也被人刨了,可能是作恶太多,又或许真的是因为离北靖郡王太近了。

大家说了几句题外话,又继续起今天的正题。

“两浙六州土地清丈后,建议将土地分成三等:上等水源肥田、中等瘠薄田、下等无水高田。交税的时候,无论官田还是民田,规则一样,上等田一亩实为一亩、中等田以一亩五分折为一亩、下等田以两亩折为一亩。按收成纳赋…”

等到李公亮念完,刘玄开口补充道:“这六条章法只是我个人的建议,杜大人倒是赞许,只是吕师叔和欧阳师伯那里还有些意见。不过无所谓,我只管递上去就好了。”

李公亮和潘籍对视一眼,他俩对刘玄非常了解,从刚才的话语听出些别样的意味来,只是不好问。

“这些督查秀才们倒是能干,四郎,他们有多少人愿意留下?”

“已经定下了,总计一百三十七位督查秀才,七十五位希望能被保荐入国子监,我允了他们,按功绩分别保荐入京师和金陵国子监。余下六十二位希望做个小吏,先占了坑,有机会了再锁厅投试。我会在乱贼平息后的总保案里列出他们的名字,再分开上两封单保奏章。老师已经回复我了,说他在内阁议事时提了提,三位宰辅和其他阁老们也答应了。”

周天霞、杜云霖和杨慎一终于在上月,分别以实授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和吏部尚书的身份进了内阁,成为大家口中的阁老相公。

“这六十二位留下的秀才们,在分发各县时要注意些,最好能相互照应。”

“没有必要太过照应了。一是不能做得太明显了,留下话柄;二来也算是一种历练。这六十二位,不见得人人都归心。现在归心,不见得将来也归心。三五年下来,能汰选出十来位可用的就不错了。”

“四郎心里有数就好。”潘籍犹豫了一下,又说道,“而今大家都知道浙西的乱贼就差那么半口气了,可朝中弹劾四郎的奏章越来越多了。不要说北靖王府和修国府的祖墓被毁的事,其它各种腌臜事都扣了过来,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捕风捉影,编捏出这些罪名的。”

“失职无能、胆大妄为、贪功擅权、滋事扰民、贪墨粮饷…,林林总总差不多了十七八个罪名。幸好这次他们还知道些分寸,没有往我头上扣‘私藏兵甲、阴蓄死士、暗置金印、自制王旗’等太过荒唐的罪名。自古历朝,但凡出征得胜而回的将军大臣们,除了一身的功勋之外,还必须有满纸的罪名。”

众人一时无语,外书房里一片寂静。

第四百零八章 读书习气扫未尽(二)第一百四十章 瓯江啼晓解奇案(五)第四百四十五章 青海长云暗雪山第三百五十二章 忘却新传子夜歌(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云起且听钱江潮(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都城外会探花(二)第七十四章 东宁军帅京述职(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万里宾客自西来(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万里海路波难平(六)第四百五十一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迳抱静园城市间第二百九十章 楼船夜雪熊津镇(一)第二百三十章 桐君悬壶谁济世(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触目人情但可哀(四)第四百零九章 读书习气扫未尽(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新关里扬威武(一)第九十三章 秋风萧索萧风关(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悬晴夜燕户空(一)第五十九章 宁国府里起变故第四百四十二章 人间信有白头痴(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二)第三十三章 西山马疾弓弦响(二)第四十二章 周府寿宴闻奇案(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断奇案拨迷雾(一)第三十五章 西山马疾弓弦响(四)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事无成两鬓霜(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妖僧狐心行诡事(一)第六十四章 辛丑乡试捷报来(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阁部半山堂(一)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传来动人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吴鼙鼓连声来(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太平气象君知否(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六睦建德谋定乱(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甄玉贾玉异际遇(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妖僧异心行诡事(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闻僧道开清净(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东南形胜吴都会(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瓯江啼晓解奇案(三)第三百零二章 三军南顾气如虎(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瓯江啼晓解奇案(二)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败立重誓(二)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败立重誓(二)第十四章 宁府小聚为拜师(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东南形胜吴都会(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朝京华看琼花(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当望衡(一)第四百零六章 奋向青门学种瓜(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钱江潮起风雷动(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楼兰终不还(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迳抱静园城市间第四十三章 周府寿宴闻奇案(二)第九十二章 秋风萧索萧风关(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第四百五十六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一)第二百二十七章六睦建德谋定乱(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桐君悬壶谁济世(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三)第五十五章 太学年考有蹊跷(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六睦建德谋定乱(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触目人情但可哀(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触目人情但可哀(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东来又向西(三)第五十七章 此时海棠惹秋意(二)第六十四章 辛丑乡试捷报来(一)第一百章 莫问前路凶与吉第三百五十章 君持为报京华旧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带蜿蜒通南北第六十章 宁府大丧起波澜第三百三十九章 鸳鸯瓦冷霜华重(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百年多病独登门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湖风冷吟吴越(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蚀角意难决(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瓯江啼晓解奇案(六)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墙春草几番生(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东南形胜吴都会(四)第四百三十五章 蜂团蝶阵委芳尘(一)第三百零五章 侧蓬帆过古刹寺第一百零二章 东华门前风雷动(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闲来无话谈前程(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京师三吴千机牵(二)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几分径自醉第一百四十四章 云起且听钱江潮(三)第二百章 钱塘屹然安三吴(一)第四十五章 春露楼里救薛呆(二)第一百零八章 弹劾如云暗杀机(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岁已知世事艰(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只愁风断青衣渡(一)第二百四十六章 在泮献功求伊祜第三百零五章 侧蓬帆过古刹寺第二百一十八章 春江潮水自东去(二)第二章 关东生客至京师(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云起且听钱江潮(五)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断奇案拨迷雾(三)第二百零六章 风雷会击江潮定第一百八十七章 御前对答话国事(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轻谈江山似等闲(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鸳鸯瓦冷霜华重(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横戈盘马太原路第三百五十四章 同袍借问谁家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