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原干戈古亦闻(一)

但是冷静下来后,杨慎一却觉得这反而是最好的剧情。

广平郡王遇刺,剩下的储君之争,名义上内阁和枢密院占据优势,可皇太后和皇贵妃却占据大义。吴国公比起皇四子,相差得太远,强行把他推到新君位置上,肯定会引起诸多的反对。

现在皇太后、皇贵妃带着皇四子居然跑了,而且在这么的关键时刻居然从皇城内宫里跑了。表面上看,是躲开内阁和枢密院的把控,然后可以在忠廉王和其他“忠义之士”的拥护下继位。实际上是一着极臭不过的棋。

皇太后和皇贵妃待在宫里,坚持立皇四子为新君。大义在手,内阁和枢密院敢动他们半毫吗?只要把立皇四子的消息传出去,只怕许多士子文官和地方都会拥护这个决定,到那时,宫内宫外共同施加压力,内阁和枢密院绝对承受不了,最后只能乖乖就范,拥护皇四子继位。

现在她们这么一跑,反倒理亏了。什么脏水都可以往她们头上泼,甚至大行皇帝突然驾崩的罪名,也可以往她们身上沾一沾。到那个时候,她们什么大义都没有。就算她们做好了万全准备,有信心跟内阁、枢密院分庭抗礼,可抗得过这天下大势吗?

到底是谁给她们出得这个馊主意?背后之人怕不是帮她们,而是在坑她们。

杨慎一脑子转得极快,从莒国公闹事自杀,到广平郡王遇刺,再到皇太后、皇贵妃带着皇四子出逃,这一连串的事件上他琢磨出味道来,像是有人精心安排好了。这些事情,最大的获利者是谁呢?

吴国公?可是据他所知,吴国公一向低调,最关键是手里没有多少实力,文武百官和地方对他根本不熟悉。就算是有这份心,也没有这个实力去做这些事情,更没有什么名望去让大家拥戴他。难道是...

杨慎一的目光在旁边一直安静坐着的忠顺王身上瞟了一眼。这时,韩东国、杜云霖、周天霞三人的目光也从忠顺王身上飘了回来,与杨慎一的目光在空中交织在一起。

都是千年的狐狸,冷静下来,很快就能把事情想明白。只是现在只能这么想想而已,没凭没据的也拿忠顺王没有任何办法。而且拥戴吴国公更好,这一位没有什么根基,万万离不开靠着阁院的拥戴。既然如此,那就大家继续往下演呗,看你能出什么幺蛾子。

内阁和枢密院毫不犹豫地以隆庆帝遗诏形式,封吴国公李烔为燕王,进上将军,授五军大都督,领京兆尹。

然后储君李烔率文武百官哭灵,给大行皇帝敬庙号“孝宗”,进谥号“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上“宪天崇道英明帝君”道号,供奉自然观。

接着,李烔在孝庙章皇帝灵前受遗诏,继承大统,改年号“正统”。继而下旨大赦天下,封赏群臣。

一路跑到太原的皇太后、皇贵妃联袂下旨,宣布拥皇四子继位,改年号“弘同”,进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贵妃为皇太后,垂帘听政。封忠廉王为魏王,东平郡王为韩王,北平靖王为齐王,三王同辅政。改太原为晋阳,定为行都。

接下来便是互相指责对方为伪朝,攻讦逆臣。杨慎一等人原本不把晋阳放在眼里,可是不到一月,河东大半州县奉晋诏,河东转运使归晋,布政使、兵马使被害,按察使退守安邑。随即,阴山行省南七州奉晋诏,九边军镇中锡林军和归化军同奉晋诏,一万四千边军和三万阴山、河东两省郡军集结在大同,虎视京师。

京畿震惊!

“这些乱臣贼子!”杨慎一怒声大骂道,半山堂里气氛紧张。

“现在最要紧的不是逆军步步紧逼,而是各省态度暧昧,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杜云霖皱着眉头道,“岭东、河南两省,口头上说奉诏,实际上却在旁观。南直隶、关中、两浙虽然也奉诏了,但兵马粮草调遣,必须经过岭东河南才能到达京畿,远水解不了近渴。”

“南安郡王还在京师,可以请他去河南走一趟。岭东,右都御史丘大人不是在登州坐镇吗?下道诏书,从天津直发登州,请他署理岭东。岭东河南,乃京畿腹里要冲之地,必须掌控住。”周天霞坐在那里说道。

“关东和九边其余军镇什么态度?”

“辽阳传来急报,确认奉诏,受领各职。刘镇夷上奏请求来京叩梓宫,可是这个危急之时,他坐镇关东,约束住九边军镇比什么都强。”杨慎一叹了口气道。

“是啊,关东奉诏,京畿大定。有刘镇夷坐镇辽阳,关东和大半的九边军镇是乱不起来。可是这当口,谁敢下诏让他带兵进京来?想必他自己也不敢担这污名。”韩东国说道。

“韩相说得没错。圣上和我们知道他不会是董卓,可人言可畏,以他谨慎又爱惜羽毛的性子,京师不到危急之时,是宁可不下场沾这趟浑水的。”杨慎一附合道。

“这样也好,有刘镇夷兜底,我们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报!”

“怎么了?”

“有几封急报。”

递进来,四人分开看,周天霞勃然大怒:“什么翰林院掌院,天下名士!读书都读到狗肚子了去了!富时景、高益,一个在杭州,一个在扬州,串联勾结,纠集逆众,意图奉伪诏,进据金陵和杭州,挟江南和两浙两地附逆,已经被地方有司方击破,悉数擒拿。”

“文则殉国了。”杨慎一喃喃地说道。

“怎么回事?”韩东国和杜云霖都吓了一跳,连忙问道。

“附逆的晋商收买河南和洛阳官吏武将,河南兵马使韩先令举兵附逆,布政使李范、按察使萧同,还有守太清宫的文则,猝不及防,被逆军执拿。韩先令威逼利诱他们从逆,萧同屈从投敌,李范和文则不从被杀。急报中说,文则当众大骂逆贼,韩贼等人恼羞成怒,将文则挖眼断舌,砍去四肢,最后血流干而亡。韩贼还不放过,将文则首级悬挂在北门,说要让他看到京师陷落。”

说到这里,杨慎一的脸上满是悲愤哀痛,放声痛哭。周天霞和杜云霖也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他们之间虽然政见不同了,但毕竟多年的好友,突闻噩耗,确实心痛如刀割。

“忠义之士啊!”过了许久,半山堂慢慢平复下来,韩东国叹息一句后问道,“现在河南的情况如何?”

“河南转运使马奎退守中都,河南的洛州、孟州、郑州奉伪诏,与河东连成一片。幸好陕西兵马使狄营率军进驻潼关,封住了逆军西进之路。”杨慎一擦干眼泪说道。

“由此可见,逆贼早有预谋。一经发动,各地遥相呼应,累累得手。反倒是我们,束手束脚。”

“有什么办法,我们总要等孝庙先皇的三七之期过了,才好启印开封,正式办事。逆贼何须遵从这些,抓紧时间四下串连勾当。”周天霞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无可奈何地说道。

首先京师是正朔,那么必须要礼制把先皇的丧事办过三七之期,过了那时,文武百官才好烧了丧服开始办公。而且京师里的人,大多数自诩胜券在握,不把晋阳跳梁小丑放在眼里。有了这份轻蔑,准备起来肯定是心不在焉。可人家晋阳则是输不起,一输就是万劫不复,自然会竭力去做。一个漫不经心,一个全力相搏,相比之下,两边做事的效果就有了明显的差异。

还有些人则认为,不动刀兵就最好不要动刀兵。否则的话,新君鼎立的大功又落到了武将们的头上去了,文官们就没法独占这份拥戴之功了。更有些人是包藏祸心,另有算盘,暗中使坏。

种种类类,京师里根本没有做好平逆的准备,好像只要诏书一下,明天晋阳就会主动求降一般。想着这些糟心事,四位阁老觉得心好累。

第一百七十四章 妖僧异心行诡事(三)第一百零八章 弹劾如云暗杀机(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瓯江啼晓解奇案(四)第一百六十四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四)第七十四章 东宁军帅京述职(三)第六十一章 师叔相邀有内情第七十九章 钦点壬寅科进士(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钱江潮起风雷动(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一)第二十九章 金玉良缘化虚幻(六)第二百零七章 钱塘城里云雨会第四百零九章 读书习气扫未尽(三)第七十三章 东宁军帅京述职(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荣禧国府添喜事(一)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传来动人心第一百七十五章 妖僧异心行诡事(四)第八十章 敕勒川里现牛羊(一)第四百一十章 读书习气扫未尽(四)第一百零一章 东华门前风雷动(一)第一百章 莫问前路凶与吉第四百五十二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三)第五十二章 奉国府里话机要第十一章 凤姐决断谋大利第三百三十章 京畿东顾气如山(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轻舟连夜至第二百四十章 一蓑烟雨任平生第四百一十三章 家住苍烟不惹尘(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只愁风断青衣渡(一)第二百零三章 众军齐整蓄势发第二百一十九章 状元转做伐柯人(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风冷吟吴越(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宫使无私断公案(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湖风冷吟吴越(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残玉瀣行穿竹(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万里海路波难平(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卷罢六经卧看山(二)第四百零一章 冰雪招来露砌魂(三)第四百五十八章 谁知重见楚江滨(一)第三百零一章 三军南顾气如虎(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薛府私会话机密(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东南形胜吴都会(五)第五十四章 太学年考有蹊跷(一)第三十九章 贾府门里训弟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瓯江啼晓解奇案(六)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红情最奇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湖风冷吟吴越(一)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间阅事多第三百五十一章 忘却新传子夜歌(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触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朝京华看琼花(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气象君知否(三)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过云无迹第一百六十八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第二百九十七章 明悟深藏要若无(四)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轻舟连夜至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蚀角意难决(二)第五十五章 太学年考有蹊跷(二)第二百五十章 灼灼其华之子归(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远忧其君(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风冷吟吴越(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断奇案拨迷雾(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鸳鸯瓦冷霜华重(四)第一百九十五章 三吴鼙鼓连声来(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便胜却人间无数(一)第五十九章 宁国府里起变故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败立重誓(二)第五十九章 宁国府里起变故第四百零九章 读书习气扫未尽(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三)第四十四章 春露楼里救薛呆(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粟无人馈方差快(一)第四章 初到太学来报到(二)金钗记后记第一百章 莫问前路凶与吉第六十三章 二进贡院赴秋闱第四百四十九章 孤城遥望玉门关第九十二章 秋风萧索萧风关(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御前对答话国事(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韫玉忌轻沽(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东南形胜吴都会(五)第一百六十二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二)第四百零九章 读书习气扫未尽(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只愁风断青衣渡(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洗万古歌咏志第三百零八章 汉江城阙又秋砧(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太平气象君知否(二)第二百九十章 楼船夜雪熊津镇(一)第二章 关东生客至京师(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黄昏独愁著风雨(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瓯江啼晓解奇案(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楼船夜雪熊津镇(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妖僧异心行诡事(四)第三百三十九章 鸳鸯瓦冷霜华重(二)第一百零九章 弹劾如云暗杀机(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江东去话新物第一百三十五章 东南形胜吴都会(五)第三百四十五章 轻谈江山似等闲(二)第四章 初到太学来报到(二)第三百一十章 列圣忧勤德泽深(二)第八十二章 敕勒川里现牛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