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触目人情但可哀(三)

刘玄又转向贾宝玉问道:“宝玉兄弟,听说世叔要给你请个名师?”

贾宝玉脸色有些黑,微苦着脸答道:“回殿下的话,敝府老爷还想着让我和兰侄儿继续下场,好考个功名。”

“世叔的想法,我知道。只是时代不同了,世道要变了,再往科试路上一味地闷头钻营,是没有前途的。前些日子,会试舞弊大案,文宣公府大案,天下哗然,不少有识之士纷纷上书朝廷,要求改学制,除弊革新。”

“内阁吵了两三月,现在差不多定了下来。大行官学,分小学、中学、大学三级。现在各地正在大办小学和中学,大学初步定四所,前国子监改为京华大学,集贤馆分出部分博士教授,成立燕山大学,前南直隶国子监改为金陵大学,辽阳七个讲传所合并为辽阳理工学院。后面要花十年时间,在每省都成立一所省立大学,并鼓励兴办私立学院制的大学。以后想入仕途,必须先要考上大学,再参加国考,方可为官吏。”

“殿下,这岂不是为官吏更难了?”贾宝玉脸又白了。一个院试已经把他考得人生不能自理了,要是按照小、中、大三学和国考这么考上去,岂不是连命都没有了。不过算下来,新学制好像跟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差不多,但对于贾宝玉而言,都是一样的高难度。

“不,看上去更难,实际反而会更容易了。以前科试,数十上百万读书人,只为了三年一科的东华门唱名,不过百人。现在新学制,大开民智,光大学都会有数十万人入学就读。国考每次录取会有上千人。数十万只取千人,看上去比以前要容易许多。更重要的是,只要入读了大学,你可以去继续深造,做教授博士,做学者;可以为商,做商社大管事,挣它个盆满钵满;可以为工,研发新品,按朝廷新定的专利律法,可赚二三十年的钱。”

说到这里,刘玄意味深长,“以后读书不只是做官这么一条出路,所以算下来,实际更容易出头了。比如宝玉兄弟,不喜欢经济之学,却擅长诗词歌赋,听说这些日子又痴迷唱戏。完全可以作词作曲,自己写个本子出来,然后叫府上戏班子唱出来。要是写得好,引起轰动,说不得要留名青史。或许数百年后大家记不得现在的宰辅是周老大人,却记得流传不息的某某戏本是贾宝玉写的。”

贾宝玉眼睛一亮,这何尝不是一条明路。他知道自己的性子,看到四书五经就头裂欲开,一听到这些才子佳人的戏本,就神采飞扬,不知道被老爷打过多少回,就是改不过来。既然改不过来,为何不如汉王所言,改到这行来,还能博个名传天下。前唐李太白,也没有科试得意,还不是留名千古。

只是这样做,会不会被老爷给打屎?

“宝玉兄弟,你担心被人骂成玩物丧志?哈哈,我给你说个故事。”刘玄笑着说道,“朝-鲜汉阳城,也是一座有二三十万官民的大城,算是集三千里江山精华于一地。我率军援征,平定逆贼,克复此城。火炮洗礼过后,汉阳城一片废墟。本王一边招募百姓,修复城池宅邸。辅臣、蟠哥儿,你们当时也在场,知道当时汉阳城百废待兴,最先修复的是哪里。”

“宝玉兄弟先猜一猜?”薛蟠憨厚地一笑,故意问道。

“文庙?”

“非也,非也。”薛蟠开始还文绉绉的,后半截却露了馅,“那个鸟地方,王宫修完了都没有修它,最后殿下把那里跟国子监合成一块,改成了汉阳高等学堂。”

“常平仓?”贾宝玉迟疑地说道。他多少知道刘四郎的性子,知道这个时候他肯定不会先去修王宫和官衙。

“常平仓是靠前修得,但不是最前修复的。”

“那小弟我真猜不出来了。”

“是梨花里。”薛蟠笑呵呵地说道。

“梨花里?是个什么所在?”

“就跟金陵的秦淮河,杭州的金玉坊一样,里面全是花萼楼这样的所在。”薛蟠憋着笑答道。

“啊,这,这...”贾宝玉感觉自己的三观全被毁掉了。

怎么能够这样呢?刘玄主持修复汉阳城,居然那里都不管,先把烟花柳巷修复了,这要是传到中原来,还不得被那些老夫子跳起脚来骂。只是一直没有动静,想必一是被封锁了消息,二是这段时间频频出大事,那些老夫子也没得心思去管那海外之地的破事了。

“宝玉兄弟觉得不可思议吧?其实很简单,这世上大多数人都是凡夫俗子,仁人志士却是少数。你给这些凡夫俗子讲大道理,他转背就忘得干干净净。没得吃,没得穿,没得玩,你天天在旁边念先贤经书,他照样生事。”

“修复汉阳城,粮草皆备,温饱是不用愁的,但凡夫俗子总要有个打发处,吃饱了穿暖了,一身的力气没地方发泄,总要生事。而且当时汉阳城汇集了朝-鲜各地菁华,以及我朝众多海商,他们手里有的是钱,把梨花里修复好后,不仅汉阳城治安稳定,还直接间接养活了二三十万朝-鲜百姓。”

看着贾宝玉一脸不敢置信的样子,刘玄笑了笑道:“俗世就是如此。在京畿和金陵,报纸盛行后,最赚钱的就是那些会写章回话本和野闻轶事的文人,他们或是秀才童生,甚至十来年都没考上生员的。却靠着写些百姓们爱看爱听的文字,比翰林学士们写书赚的钱还要多。”

贾宝玉默然了,他当然知道最新因为报纸,这些破落秀才们算是咸鱼翻身,每月挣得润笔稿费有数十上百两银子。但是写的这些文字,良萎不齐,有清新淡雅的,也有粗俗不堪,直奔下三路的。

“最近《京华字报》在刊登国史馆几位学士夫子们共同整理的《三国演义话本》,大受追捧。《吴华字报》在刊登根据前唐元微之《莺莺传》改编的《西厢诸事记》。在南直隶和两浙轰动一时。苏州昆曲班子正在跟编写者魏夫子协商,准备改成昆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上演。”

“殿下说的这事,小的听说过,据说江南两浙的百姓官民在翘首以待。《西厢诸事记》我也追看过,觉得特别有意思,找人把发行的报纸都买齐了,带回了京城,二哥哥看了,爱不释手。”

刘玄看了一眼说话的贾环,心里明白他的小心思,但没有做声。

第一百零七章 琉璃界里点映红(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旧事未了新争起第三百一十章 列圣忧勤德泽深(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蚀角意难决(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六睦建德谋定乱(一)第三十九章 贾府门里训弟子第五十七章 此时海棠惹秋意(二)第九十六章 荣府双喜皆临门(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地固将容小丑(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阁部半山堂(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愁风断青衣渡(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敌若云第四百三十三章 五百年前事总知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听阳关不惨颜(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白玉堂前春解舞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东来又向西(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勇练兵有新法(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云起且听钱江潮(四)第二百九十三章 旁论治乱有静气(二)第十五章 花萼楼扬名相见欢(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钱江潮起风雷动(三)第五十二章 奉国府里话机要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都城外会探花(一)第四百零三章 闲庭曲槛无馀雪第四百一十八章 熟听阳关不惨颜(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新关里扬威武(一)第三百七十六章 湖云一片闲舒卷(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轻谈江山似等闲(二)第六章 荣府荣华百生相(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鸳鸯瓦冷霜华重(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元知造物旧时别第六十九章 深秋赋诗菊黄华(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岁已知世事艰(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东南形胜吴都会(四)第四十六章 春露楼里救薛呆(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府私会话机密(三)第十五章 花萼楼扬名相见欢(一)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刘府门(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华木含香双添好(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粟无人馈方差快(一)第十章 喜逢茶楼有私会第一百四十四章 云起且听钱江潮(三)第七十二章 东宁军帅京述职(一)第一章 关东生客至京师(一)第三百四十章 鸳鸯瓦冷霜华重(三)第一百零三章 东华门前风雷动(三)第五十三章 宁国府里暗刀剑第二百四十四章 闲来无话谈前程(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云起且听钱江潮(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薛府私会话机密(四)第四百三十三章 五百年前事总知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气象君知否(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事无成两鬓霜(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粟无人馈方差快(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轻谈江山似等闲(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无(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黄昏独愁著风雨(三)第四十四章 春露楼里救薛呆(一)第二十四章 金玉良缘化虚幻(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换麹尘罗(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南北连筑千里路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愁风断青衣渡(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楼兰终不还(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原干戈古亦闻(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万里宾客自西来(二)第二百零四章 三军列阵杭城外第一百六十四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才定东来又向西(一)第六十二章 扑朔迷离勘奇案第四百零八章 读书习气扫未尽(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轻舟连夜至第二百六十九章 甄玉贾玉异际遇(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听阳关不惨颜(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闲来无话谈前程(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新关里扬威武(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桐君悬壶谁济世(四)第三百九十六章 白发萧萧洛阳夜第二百九十章 楼船夜雪熊津镇(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带蜿蜒通南北第七十九章 钦点壬寅科进士(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翁婿闲话无东西(二)第三百八十章 月悬晴夜燕户空(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万里海路波难平(二)第九十二章 秋风萧索萧风关(一)第八十七章 一夜风起刀兵急(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苍烟不惹尘(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上元节(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谁知重见楚江滨(二)第二百六十章 四郎震怒忿贾府第四百零六章 奋向青门学种瓜(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军南顾气如虎(一)第四百零九章 读书习气扫未尽(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忽来新燕飞春岸(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勇练兵有新法(一)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刘府门(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才定东来又向西(一)第十四章 宁府小聚为拜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