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终于

张子四言在今世的初次面世,带给诸多儒生乃至在场官员的冲击,只能用振聋发聩来形容。

便是在后世,人们在读这四言时,心中都有震动,更何况这些自幼饱受儒学熏陶的儒生们?

贾琮摘抄于前世的那三阙词作,虽然也动人心,却也只是让人喜欢罢了。

然而张子四言,却完全是两个概念,也是两种意义。

词作可陶冶情操,让人爱不释手,而这四言,却可成为世间儒生的读书灯塔。

为天下儒生指明读书的方向。

这一刻,京城贡院外青云桥畔的空地上,三千生员和诸多兰台寺官员们,无不面色动容的看着身姿笔挺的站立在那的贾琮,甚至都忘却了罢考之事,心中如黄钟大鼓般反复涤荡着那四言,每个人,都是发自灵魂的震撼和颤栗!

吾辈儒生,读书所为何事?

当为天地立心!

当为生民立命!

当为往圣继绝学!

当为万世开太平!

面色激荡的杨养正携十数兰台寺御史,步步而下,至与贾琮平齐处未止,再下一台阶,站于众生员前,又整肃衣冠后,竟以古礼拜下。

三千生员丝毫没有哗然之意,跟随拜下!

贾琮却匆忙避开,急急还礼道:“实在折煞我了,贾琮如何当得起?”

杨养正坚持深揖一礼罢,起身声如洪钟道:“如何当不起?少年可为百世师,四言当为天下法!

自今日始,吾辈儒生终知为何而读书!

百年之后,清臣必得‘贾子’之名,故当得起吾辈读书人一礼!”

何谓“子”?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

这些“子”,都有一个共性,那便是天下师!

稚儿可为百世师,四言当为天下法!

这是要生生将贾琮捧上圣位啊!

只是,贾琮心里却极为冷静。

若他是一寒门子弟,或是寻常官员家的子弟,倒也则罢了。

厚着面皮认下,日后清贵一生也不错。

可他一个武勋贵戚子弟,人间成圣,却绝非什么好事。

宫里本就因他不知道的缘由,给他设置屏障,这会儿再披一道金光,日后怕会更难。

贾琮并不需要这等虚名,因而躬身还礼道:“御史大夫实在过誉,此言虽为吾志,却是吾师松禅公教诲及与曲阜牖民先生书信中受益而来。

吾师松禅公和牖民先生虽未说过此言,但却始终践行此言。

故此言非小子之言,贾琮不过一少年,又焉能凭白说出这等深言?

实乃此言本为松禅公与牖民先生毕生之行,亦为其二人毕生之德,小子不过以口言出罢。

故万不敢窃此虚名,贻笑大方。”

杨养正闻言,心中的激荡稍稍平复了些,也终于明白过来此言非经年大儒不能言,的确不该是一个稚子能说的。

他深深看了贾琮一眼后,转头看向众生员,问道:“可还有以为贾清臣出卖尔等,以换取功名者?”

三千生员再无此声。

别说一个举人功名,就是拿个状元拿个翰林来换,他们都不愿换这四言。

真正可以一步登天啊!

然而贾琮竟然生生让了出去,实在让人钦佩。要知道,这四言的确出自贾琮之口啊……

杨养正再问:“可还有人以为,贾清臣不配得这个举人功名的?”

依旧无人开口,还能说什么?

杨养正见之满意,最后道:“今日我等何其幸也,能得闻此涤荡吾心吾志之言,更幸者,能见得如此品性高洁之少年君子。尔等当以其为友,也要以其为师,本官亦会禀明圣上,士林中虽有赵敏政之流为吾等之耻,但也有牖民先生、松禅公和贾清臣之人,为吾等荣耀。

大乾养士百十年,终究德大于耻也!

尔等归去当好生读书,以此四言为师,老夫相信,必有所得!”

三千生员,即使心有不甘者,可也没什么可说的了,至今心情依旧难以平静,似第一次找到了人生之路……

众人纷纷与杨养正并贾琮揖礼告辞,贾琮不停还礼……

三千生员,最终如水流般,分散流向京城各处,再流向关中各地……

贡院之难,虽有波折,总还算圆满结束。

站在青云桥上,待目送最后一个生员离开坊间后,贾琮忽然想明白,崇康帝为何单单给他一人举人功名了。

抛开其他的不谈,单单树立一个靶子来吸引火力,让人不再全都去嘲笑阉党,嘲笑强行扶持阉党的“昏君”,就足以让崇康帝付诸行动。

念及此,贾琮心里一片清寒。

怪道古人常言,伴君如伴虎。

他还没伴君呢,就已经被虎威所伤……

“清臣。”

青云桥上,杨养正看着微微出神的贾琮,唤了声。

贾琮回过神,忙躬身道:“老大人有何吩咐?”

杨养正微微摇头,道:“吾与汝师松禅公相识数十载,虽不及曹润琴、李寿衡亲密,但却是君子之交,汝不必太过见外。”

见贾琮依旧恭敬守拙,暗自点头,又道:“今日之事,你做的极好,远比老夫想象的更好。原本老夫以为……能得现如今这样的结局,可谓皆大欢喜,汝心中不可有他念。”

贾琮明白,杨养正必是在警告他,不可心生怨望。

贾琮坦然笑道:“多谢老大人提点,小子知轻重。”

见他如此明白,杨养正难得淡然一笑,道:“松禅公之孙子厚,吾亦见过,远不如你得松禅公之神韵。”

贾琮又不言,杨养正微笑敛起,道:“好了,剩下之事,便和汝无关了。老夫还要去兰台寺与北静王一起审问赵敏政、卢肇等一群败类,你回家去吧,记得好生闭门读书,等闲不要外出。京中风浪太大……”

说罢,杨养正与兰台寺一众御史们上了官轿,依次离去。

待其走后,有礼部官员留下收拾封闭贡院,而王子腾则率京营兵马回营,除遥遥颔首外,与贾琮并无交流。

等官面人物全都离去后,贾家长随匆匆上前,恭迎贾琮回府。

而与此同时,贾琮今日所言,也随着无数张口,飞速的传遍长安士林、传遍都中、传遍天下,引起了无数热议!

……

大明宫,上书房。

养心阁内,崇康帝看着手中的密折,面色微微有些古怪。

他亦是饱读经义子集之人,焉能看不出这四言的鼓动人心之处?心中同样生有震撼感。

不过,在看到贾琮的解释,此四言乃得自松禅公和牖民先生的教诲后,面色释然了许多。

若果真完全出自贾琮,那怕不是妖孽吧……

古人常言:国之将亡,必出妖孽。

谁也不希望看到治下有这样一个超凡之人,尤其还是勋贵出身。

当然,有了现下合理的解释,就算不得什么了。

对于一个帝王来说,麾下臣子只分两类:能用的,和不能用的。

贾琮虽然年幼,但展露出来的才智和手段,都足以能为之一用。

只要不是妖孽,正常的帝王都会期望能用之人越能干越好。

真要到了碍眼的时候,随意打压两下,再点一个“心存怨望”的由头就能治罪。

这便是帝王。

以莫须有之名杀岳武穆的从来不是秦桧,而是那位宋高宗。

并不用费多大气力。

所以,崇康帝丝毫不担心贾琮展现出的聪明才智。

只是……

现在的情境,和他设想的很有些不同。

他原本是以为,贾琮能回到他应该在的位置上。

好好的勋贵就该做勋贵做的事,而不是在文官体系中浪费时间。

只要有贾琮身上的爵位在,纵然他文华之气可冲星河,那又怎样?还不是终身不能入内阁。

这次赏他一个举人功名,一是为圆贾琮一回读书人追逐功名的梦想,算是这次舞弊案的赏赐。

二则,也是为了让他绝于士林。

至于残忍不残忍,是不是贾琮想要的,贾琮能不能接受……

都不是帝王需要考虑的事,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岂有选择的余地?

只是却不想,好端端的算计,反而变成了这个样子。

不管这四言是不是得自宋岩和孔传祯的教诲,可到底出自贾琮之口。

所以他在士林中的文名,只会更盛。

皱了皱眉头后,崇康帝又哂然一笑。

还不到为这个发愁的时候,就他所知,贾琮之父贾赦已经没几天活头了。

父丧丁忧三年后,他有的是手段来调理这事。

将密随手折丢在御案上,崇康帝又捡起一份挂着红羚尾毛的边关奏折。

只看了两行,便皱起眉头来。

大乾如今边关并无大规模战事,但是也从未真正的消停过。

黑辽边境与厄罗斯自崇康三年起,就始终冲突不断。

围绕着一座雅克萨城,近十年来你来我往反复争夺。

虽然战争人数一直控制在两千人内,还不如南方云梦泽里的一些水贼多,而厄罗斯又因为本国实力重心远在万里之外,实际上也很难真正对大乾造成威胁。

可是那区区千余人马,不停的骚扰边境那片苦寒之地,依旧让人烦不胜烦!

而且,为了守住那片几乎没甚臣民百姓居住的蛮荒之地,朝廷每年往黑辽都要多投入数十万两军费。

为此,不知多少大臣上书请求,弃了那片不毛之地,实在得不偿失。

包括如今完全由新党大员组建的内阁中的某些阁臣。

但崇康帝却死死咬住底线不放,总不能太上皇在位时,大乾一刻未停的开疆拓土,到了他手里才十来年,就丢了一片疆域吧?

他为何执意要和新党一起推行新法,做下前无古人之壮举?

就是为了超越他那个立下盖世武功,光芒万丈的兄弟。

他自忖在武功上比不过,便在文治天下上超越。

他自信,一定不会比任何帝王差!

御案之下,崇康帝眼眸中闪着坚韧有神的目光,执朱笔在边关奏折上写下“寸土不可失”五个字。武功之上虽无法超越那人,却也不能走到负面。哼了声后,他正要合起奏折,还未放下,就听“砰”的一声,暖心阁房门竟被暴躁推开,原本应该养伤的大明宫总管太监戴权头上包着纱布,连滚带爬的闯了进来。

见此,崇康帝眼角跳了跳,目光瞬时被怒火充满,厉声道:“混帐奴才,什么事?”

戴权都顾不得崇康帝的龙颜大怒,急急进来后,手指着外面结巴道:“主子,主子!外面……武王……武王他……”

听闻此言,再见戴权如此模样,崇康帝心里咯噔一沉,霍然起身咬牙道:“武王如何了?”

自他登基那一天,崇康帝就时刻防备着这一日。

难道,那人终于还是来了么?

……

第三百二十九章 十月十五(一)第五十七章 请见第三百一十二章 恩威第八十三章 当杀之第四百三十六章 公道第六百零一章 蠢妇第二百八十章 生门第四百四十七章 后会有期第十六章 激将(求收藏,求推荐)第五百章 晓月和晨风第五十一章 惊喜第七百章 沉默的宝钗第一百二十一章 求情第五百六十八章 闹场 (第三更!)第三章 杀人了(求收藏,求推荐)第三百八十三章 吹吹第三百四十五章 亲切第六百零四章 杀人诛心第六百六十三章 内宅事第一百九十三章 不见了第五百七十九章 亢龙有悔第六百四十九章 钟声第四百五十七章 出大事了第一百零九章 接管第七百一十二章 不枉第五百六十五章 不同第六百五十七章 宋岩进京第六百零二章 一地鸡毛!第一百二十八章 沟壑第四百四十一章 先杀人第二百零二章 有一人例外第四百一十五章 少年第三百四十八章 密折第二百一十二章 为父则强第二百七十一章 悲意第六百六十二章 最后一件红楼旧事第五十一章 惊喜第三百八十五章 莲苑第二百一十五章 胡说第六百一十八章 轰!第九十五章 大事第六百零四章 杀人诛心第四百三十四章 玉镯第一百二十二章 谢礼第五百三十一章 相煎何太急第四十一章 羡慕 (求收藏,求推荐)第六百五十三章 隐忧第一百九十一章 浓墨第七百五十七章 风起第三百八十二章 爆炭脾气第三百四十七章 薄情第七百六十章 国运永祚第六十四章 宴散第二百二十七章 寿材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作死便不会死第六十四章 宴散第三百六十七章 哼!第七百一十八章 苦差事第十四章 艰难 (求收藏,求推荐)第八十三章 当杀之第三百八十一章 吃相第一百三十六章 孤女第六百一十四章 阴差阳错第六百五十一章 悲与不悲第三百零五章 远支第一百零一章 处置第二百三十章 愚蠢第六百四十三章 凉气第五百二十章 祖孙斗法第五百一十七章 牲品第二百一十七章 变化第七百四十七章 善良第二百八十九章 冲突第七百七十一章 后记(2)第三百七十四章 喜重逢第七百一十二章 不枉第一百八十章 请示第六百三十章 顾命辅政之臣第七百六十九章 终章第六百八十九章 机关算尽太聪明第五百六十四章 众生相(第二更!)第一百三十七章 事发 (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齐聚第二百九十三章 暗棋第一百八十二章 命太硬第三百九十六章 明香教?什么鬼?第一百四十章 事发(完)第五百三十八章 侵吞第五百二十七章 薛姨妈生日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案第七百零二章 配享太庙第六百一十二章 劝离第二十六章 安排 (求收藏,求推荐)第四百八十章 混不吝第三百零六章 好自为之第六百九十四章 天伦之乐第一章 博戏第一百五十一章 相请第六百三十二章 走一个第六十四章 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