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世翰堂 (上)

通义坊东鼓楼大街,是长安都中除却朱雀大街外,最繁华的一条大街。

街道两旁,货栈如云,酒楼林立。

许多老字号,甚至从前朝中期起就存在了。

历数百年而不倒,名扬海内。

这里纵是寻常的日子,亦是人群拥挤,川流不息。

天下士子富贾流连于此,真正的寸土寸金之地。

大街正中的鼓楼红墙巍峨,飞檐迎风,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为整座神京城的百姓昼夜报时。

二更鼓收市,五更鼓开市,几为不夜城。

更难得的是,鼓楼北侧,便是国子监所在地。

纵于闹市中,亦可遥闻读书声。

为这红尘之地,多添了分书墨香。

而今日上元佳节,国子监会休沐一日,诸监生今日都会空闲下来,出监与全城百姓共度灯节。

监生们是今夜猜灯谜的主力,当然,他们其实也是出灯谜的主力……

再者,今夜会有不少活泼的富家权贵小姐,女扮男装出门游乐。

若是青睐上哪个,招门为婿,也是一场难得的才子佳人之佳话。

有这等引子在,今日也就愈发热闹。

根本等不到夜里,便满城都是喜庆喧嚣之乐。

贾琮和倪二乘坐马车,悠悠从西城而来。

马车算不上阔绰,不说和贾宝玉那驾车比,纵然和贾环的那驾比也不如。

乘上两人,已经没多少空间了。

不过这也是倪大娘的一份心意。

她心疼倪二重伤初愈,也心疼贾琮身份贵重。

两人都不愿违拗这位善良的老妇人……

只是马车到了鼓楼大街转角处,就再不能往里进了。

因为大街上满是人.潮拥挤,别说马车,行人能有个落脚之地就不错了。

若是权贵府第的马车,或许行人还会避让。

可一架普通马车,进去了怕得给人掀翻。

自古而今,不论哪朝哪代,都中百姓的脾性,都是一等一的大。

而且大多身后关系复杂,不知会和哪家王府哪家公府牵扯上干系。

对于没跟脚的普通人,他们可不懂得什么是避让。

因而到了大街西头,贾琮便与倪二下了马车,随着人群往里行。

这是神京城内最繁华之地,大街两旁各种货栈内贩卖着种类繁多的商货。

吃穿住行用,一应俱全。

酒楼茶楼亦人满为患。

这个时代虽说外省游客不多,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学士子、官员以及富贾,依旧将整座神京城填满。

连续过了好几家茶楼酒馆,可发现里面都已经满满当当,倪二一拍脑门,懊恼道:“都怪我这猪脑,竟连提前订个位置都想不到。

连累公子没个落脚地……”

贾琮倒没所谓,明亮的眼睛微眯,仔细的看着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他轻笑道:“订位置做什么?在街边看就好,在茶楼上哪里看得清楚……”

倪二还要自责,他老娘可是再三叮嘱他,不许委屈了贾琮。

贾琮却看了他一眼,道:“倪二哥,银钱目前还要省着些用。

等世翰堂打出名声后,你那边有大事要做,多有用银子之日。

这个时候,咱们还没到享福受用之时呢。”

倪二一听就要有事做,又觉得贾琮果真是做大事的,登时喜形于色,一迭声道:“好好好,我听公子的,我听公子的……”

贾琮沿着大街随人群又走了数十步,终于在一处十字路口转角处,隔街看到了对面一栋并不小的三层朱楼。

朱楼正门上有一匾,上书三个鎏金大字:

世翰堂!

只是看着门匾上有些斑驳的漆皮和黯淡的大字,足可见这栋朱楼已经有不短的年月了。

而相比于周遭门铺热热闹闹的场面,世翰堂内连参观的游人都寥寥无几。

偶然有人“误入”,在里面也待不了一盏茶的功夫,就会匆匆出来。

面色还多不好看。

贾琮和倪二站在街对面,看到这一幕,倪二道:“这栋楼是林家的老产业了,从他高祖起,就一直在这里开书坊。

不过从没赚到过银钱,这些年倒是一直在亏空。

之前有不少的家底儿兜着,还能赔的起。

如今……唉!

若无公子,也撑不了多久了。”

贾琮笑了笑,道:“如今也不迟的。”

说着,目光又朝十字路口的北向看去,在距离此处不远处,一座覆盖明黄琉璃瓦的高大牌坊高高耸立着。

日光辉耀下,光彩夺目。

即使相距上百步,也可看清牌坊上那三个金煌煌的大字:

国子监!

“倪二哥,都布置妥当了么?”

贾琮再问道。

倪二忙道:“公子放心,那邱三带人演练的好多回了。

之前我和林诚还笑话他瞎折腾,可如今看来,这小子还真有一套……”

倪二话只看着满街人潮,心里就砰砰的跳,手心冒汗。

他不是上不得台面的没出息之辈,之前在赌档里放银子收例钱为生,也不算是小打小闹了。

可那些又如何比得上今日之事?

当日不过仗几个衙役之势,放贷于一些赌徒,赚点灰色收入,而今日……

可是要名动天下啊!

只想想一会儿要发生的事,能将往日里话都不屑与他说,眼睛看他一眼都嫌脏的人,支配于股掌中,倪二就有些忍不住颤栗。

“铛!”

“铛!”

“铛!”

正这时,悠扬的鼓楼钟声响起。

人群发出一阵欢呼声,而倪二比他们还激动,压抑着声音对贾琮呼喊道:“公子,国子监下早课了,监生们要休沐了!”

贾琮却依旧面色淡然,只轻轻点了点头,道:“嗯,按计划行事就好。”

……

国子监,承名于千年前西周至汉之太学。

这座贯穿整个封建皇朝时期,都为历朝历代最高官方学府的所在,并非所有读书人都有资格入内读书。

即使在门槛最低的前朝中期,也至少需要举人的身份,在会试不第后,来国子监坐监,便是所谓的举监。

而到了本朝,除了举监外,名义上虽还有贡监、例监,其实质,终究还是落在了荫监上。

所谓荫监,是指七品以上文官子弟,和三品以上武官及勋戚子弟,经过考核后,可入监读书。

当然,这等考核,要比真正的进学童子试要容易的多,更远远比不上含金量还在会试之上的乡试。

但监生肄业之后,荫监生可直接参加乡试,也可直接等待授官。

也因此,在国子监内,举监出身的监生,多看不上荫监出身的官家子弟。

而荫监出身的二代子弟们,也多看不上穷酸出身且会试不第的寒门子弟,因此常起矛盾。

当然,这都是后话。

不管如何,在世人眼中,国子监都是一等一清贵甚至神圣的读书圣地。

而监生们,也都是天子门生。

日后,都是做官老爷的人。

他们在寻常百姓心中的地位极高,因此,当鼓楼钟声响起,没过一盏茶的功夫,自国子监大牌坊内走出成群结队,着儒衫戴青衿的监生时,鼓楼大街上人潮涌动的百姓们,在一阵短暂的静寂后,竟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毕竟,今日鼓楼大街、朱雀大街等几处极热闹的灯市上,国子监的监生们,都是猜灯谜的主角。

恍若后世明星一般。

而无论平日里这些天之骄子们何等矜持高傲,此刻面对这样的欢迎场景,也都纷纷露出平易近人的笑容,遥遥作揖回应。

自然,又引起了一阵更胜的欢呼声。

国子监监生们所行之处,行人纷纷避让,唯恐“唐突佳人”。

然而就在人数过百的监生们,身姿儒雅的走到鼓楼大街十字路口,即将分流去神京各处时,意外却忽然发生了……

……

第一百二十七章 锱铢计较第六百五十三章 隐忧第五百九十六章 贾母之盼第六百七十二章第四十四章 种善因 (求收藏,求推荐)第二百六十八章 这岁月,这江山第二百九十九章 斩草除根第二百八十一章 安慰之言第五百二十八章 隔绝第四百五十九章 解决第六百五十四章 宫外拿人第五百五十四章 折扇 (第一更!)第六十八章 算账第三百六十五章 密辛第四百七十一章 直播第五百五十五章 复仇第二百三十四章 静第七百二十一章 托儿第三百六十八章 八字不合第五百九十三章 最会弄鬼第五百五十六章 圆满第一百七十四章 善良第一百五十七章 内宅争锋第一百九十三章 不见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误会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月照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丫头第七百一十章 孤臣第二十九章 哭闹 (求收藏,求推荐)第六百一十九章 知人善用第一百八十一章 洗白第二百零六章 问心而无愧第三十六章 静夜 (求收藏,求推荐)第五百四十九章 事事称心第三百六十六章 教训第五十一章 惊喜第七百一十八章 苦差事第四百三十章 背后插刀第一百二十九章 震怒第十六章 激将(求收藏,求推荐)第一百六十七章 心迹第六百九十章 谈笑释兵权第四百四十六章 死而瞑目第二百八十四章 相依相伴第六百零五章 直白第七百一十二章 不枉第四百九十二章 古怪,觐见第一百七十五章 寸步不让第七百五十七章 风起第六百八十八章 苦中作乐第五百四十章 胡说八道 (中秋快乐!)第一百八十三章 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第五百七十七章 惨烈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喜事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二人选第三百七十四章 喜重逢第三百二十六章 木箱第二百章 事败第六百二十六章 天下将安(感谢数字书友的盟主!)第五百五十章 媵妾第十二章 记得平儿初见 (求收藏,求推荐)第二百三十六章 清冷第二十九章 哭闹 (求收藏,求推荐)第一百六十八章 更动人第三百六十章 要沉住气第四百一十六章 心腹第五百六十七章 知心 (第二更!)第四百五十七章 出大事了第四百五十一章 和小角儿的头一样大第三百一十章 三哥哥不是好人第四百一十七章 江南不安第七百七十一章 后记(2)第五百四十七章 这丫头……第五百八十八章 几家烟火第七百二十五章 食髓知味第七百零二章 配享太庙第五百二十三章 吾儿有大帝之姿第三百一十二章 恩威第三百四十二章 自荐登门第五十二章 感激 (求推荐,求收藏)第一百二十章 诏狱第六百零四章 杀人诛心第五百三十章 春汛第六百四十章 气味第六百二十九章 活死人第七百五十四章 掀桌子第三百零八章 没有白疼第五百零七章 武库第六十六章 震怒第七百三十六章 暗爽第三百四十八章 密折第四百七十三章 围炉闲话第三十六章 静夜 (求收藏,求推荐)第一百二十九章 震怒第四百九十五章 荣庆堂风波第六章 送药(求收藏,求推荐)第一百七十七章 巧遇第六百六十一章 昭君怨第五百九十章 我以我血荐轩辕!第一百零七章 无可奈何